醫改評論: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醫改方針

中國網 | 時間: 2012-05-08  | 文章來源: 中國改革報

醫改評論: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醫改方針

——— 五論新醫改的基本原則

新一輪醫改啟動實施以來,我國在實踐中探索確立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從基本入手,從基層做起,重新構建醫療衛生機構新機制,使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水準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國家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和改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健全,初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基層運作新機制,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方便、可及程度得到明顯改善,逐步實現了全體人民“病有所醫”的目標。實踐證明,“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符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律,是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方針。

“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與世界衛生組織《阿拉木圖宣言》提出的“實現人人健康”目標是一致的,與我國建國初期確定的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的方針也是一脈相承的。我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數量多,全國有五萬多家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在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既是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又是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最薄弱環節,基本需求可及性差。從基本入手,從基層做起,把整個醫改引向深入,是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後作出的戰略選擇。基層是近三年財政著力投入的重點,通過在基層推進綜合改革,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換機制,實現新舊機制轉換,把基本醫保、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藥物制度等四項重點改革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形成政策疊加效應,重新塑造了一個新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個新體系的能量正在逐步釋放出來,在基層結束了以藥補醫的歷史,使在基層就醫的廣大農民、困難人群優先受益,老百姓真正從醫改中得到了實惠。

“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探索破除醫改世界難題中國式解決辦法的正確選擇,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眾所週知,醫改是一道世界性難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各有各的難處,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我國人口多,底子薄,東西部地區差異性較大,不同的群體又有不同的利益訴求與醫改期待,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就是要逐步緩解我國優勢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和衛生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統籌利用全社會的醫療衛生資源,適應患者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體現以人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經過三年的醫改,我國大幅度提高了醫保標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體和軟體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重新構建了充滿活力的基層運作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體系脫胎換骨,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面貌煥然一新,基層群眾看病就醫方便可及,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需要承前啟後、貫穿始終。“十二五”期間,我國醫改從五項重點改革任務到三方面重點突破,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明確,改革的路徑進一步清晰,改革的重點進一步聚焦。全民醫保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基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作新機制是持續“強基層”的關鍵,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就是逐步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作新機制。同時,各項改革的重心也在發生變化,基本醫保重點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品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強筋健骨轉向全面發展,公立醫院改革從局部試點轉向全面推進,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從重硬體轉向重服務。持續深化醫改,必須統籌兼顧,從維護廣大群眾健康權益出發,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和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向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邁進。

民生連民心,民生聚民力。只有強基固本,才能持續深入改革,也才能使醫改的效果疊加擴大,惠及全民。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