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後協同推進 醫改“第二季”破冰前行

中國網 | 時間: 2012-05-08  | 文章來源: 中國改革報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頒布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認為《規劃》為“十二五”期間醫改重點領域改革的推進指明瞭方向,堅定了信心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是中央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進一步細化,明確了2012年~2015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階段目標、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是未來4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規劃》的出臺,預示著未來醫療資源結構將更趨優化。

《規劃》讓廣大民眾尤其是貧困的家庭看到了生命希望。“以藥補醫”畫了句號,便民利民措施遍地開花,無一不是破解廣大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大難題的條件,讓老百姓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依託。

上述兩段文字摘自《新華08網》近日刊發的文章和《荊楚網》最近發表的評論。《“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印發後,中央及各地主要新聞媒體迅速播發或刊發《規劃》內容要點和相關政策解讀,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數以萬計的專家學者、評論員、時事觀察員、網友紛紛發表評論,認為《規劃》的出臺承前啟後,為“十二五”期間醫改重點領域改革的推進指明瞭方向,堅定了信心。

醫改成效可打90分,“保基本”可拿滿分

新華社特約評論指出,過去3年的醫改,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一套基本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體系,以及基本藥物制度,從而緩減了日益拉大的醫療資源分享不公。《中國青年報》分析認為,2011年,我國已經進入了全民醫保時代,醫保範圍已經盡可能地擴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納入醫保範圍,群眾對醫保減輕看病負擔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

《中國經濟網》評論認為,最近兩三年,醫改力度不小,有目共睹。包括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公立醫院的改革,扎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實施,成效明顯。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研究員表示,如果要説這次醫改的亮點,有一點是不能不説的,那就是增加投入和機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了。大規模增加政府醫療衛生投入並非維持原有制度不變,而是通過改革,建立起面向全民、人人享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用投入促改革,用改革促效果,最終確保人民群眾真正受益。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教授認為,醫改的頂層設計“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方案針對性和操作性很強,醫改的成效可以打90分,尤其是“保基本”,幾乎可以拿滿分。因為這3年來,醫保的覆蓋人數比美國還高,其次是保障的強度在提升,每人平均補助標準從80元提高到300多元,再次是報銷的比例不斷提高,醫保一卡通實現了即時結算,方便程度在提高。

引領未來四年醫改方向

《財經國家週刊》發表評論認為,《規劃》秉承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一正確的目標,看清了改革大方向與具體問題之間的關係。只要目標對了,改革的成功就如同燎原星火一般,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劉國恩教授説,通過對過去3年醫改工作的評估、總結,《規劃》對醫改也作了更為細緻的區分,並提出了比較明確的改革措施。《中國經濟網》評論認為,《規劃》目標明確,也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同時還樹立了這樣一種心態,那就是在改革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修正來逐漸接近目標,最終把事情做好。

《中國新聞網》分析稱,《規劃》從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作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建立強有力的實施保障機制等方面,明確了未來4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醫改“指揮棒”之下,改革的路徑更加清晰,如何踏踏實實走好這條醫改之路更加引人關注。新浪微網志用戶“功夫媽媽2011”説:老百姓對《規劃》中涉及今後舉措的內容很關心。生命大於天,百姓看病難的狀況如能解決,政府就為民眾辦了件大好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教授認為,“十二五”醫改的重大使命,就是要把基本醫保從“擴大覆蓋面”轉到“提升品質”上來。鄭功成指出,落實城鄉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的保障水準,還需要深化醫療衛生服務與醫藥流通領域改革加以配套,否則,僅僅提高政府補助標準而不控制虛高的藥價與失控的醫療服務,城鄉居民的疾病醫療負擔減輕預期就可能大打折扣。因此,在關注醫保的同時,還要關注醫療衛生改革與醫藥流通改革,不能讓醫保“孤軍突進”。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基本醫療保障中心常務副主任姚嵐教授説,看到這個《規劃》,很受鼓舞,政府對醫保體系建設考慮得很全面,對“十二五”期間基本醫保的保障水準提出了非常高的標準。要做到這一點,單靠投資水準的提高還不夠,還需要醫療機構的配合,要通過總額預付、按病種收費等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來約束醫療機構。

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值得期待

破除以藥補醫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人民網刊發文章稱,看病貴顯然與以藥補醫有極大關聯,公立醫院不再以藥補醫,顯然是值得期待的。《中國青年報》評論認為,《規劃》將“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作為一項關鍵內容,確實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新浪微網志用戶“Jackie_wxm”也稱讚,《規劃》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逐步廢除以藥補醫的機制,增加醫生收入。齊魯網評論説,以藥補醫問題是醫改的突破口,也是利益博弈的焦點所在,需要更多地徵集民意,開啟民智,集思廣益,創新管理,最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難題。《現代快報》評論認為,當賣藥已經成為醫院和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時,終結賣藥模式顯然是利益攸關的。然而,如果不終結這種模式,基本醫療回歸正道絕無可能。《武漢晚報》文章指出,《規劃》中最核心的還是破除以藥補醫,並擬徹底取締藥品加成,這既符合醫療改革的規律,也是革除多年積弊的需要。改革之“刀”找準了骨結相連的“癥結”所在,就能達到《庖丁解牛》中所説的“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的理想狀態。

醫院回歸公益還需政策合力。《新華每日電訊》指出,破除以藥補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其實是問題的一體兩面。公立醫院是龐大的體系,增大投入的同時要注意有所側重。此外,加大投入也要和改革公立醫院産權體制以及完善內部管理機制結合起來,建立現代醫療管理體制,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改革醫院的分配製度,建立健全對醫生的激勵機制。新民網文章認為,以藥補醫機制使得醫院只知賺錢而無服務。要實現醫院回歸公益,除了加大投入之外,也要從預算、內控、監管等各方面入手,無疑是一項無比繁雜的系統工程。搜狐網評論指出,改變以藥補醫模式,除了考驗政府的投入決心和能力以外,還需要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合理制定醫療服務價格等多方面措施到位。

基層醫改成果將在鞏固中不斷完善

北京大學劉國恩教授表示,從《規劃》中可以看出,基層仍是未來醫改的重點。新華社評論説,新一輪醫改在為全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還需要依靠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麗水線上認為,“十二五”時期醫改努力的方向仍然是讓病人下沉到基層,首診在基層,並在基層社區建立起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的預防保健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醫藥物流研究中心李憲法研究員表示,《規劃》內容明確,過去3年初步建立的基本藥物制度和與之相配套的基本藥物招標採購制度將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需繼續探索中國式的運作模式。環球網評論指出,《規劃》中“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的提法非常重要,政府大規模投入的目的就是要以投入換機制,讓老百姓從新機制中得到真實惠。

人民網評論説,疾病關口前移是對生命的尊重。國內外專家曾多次指出,從長遠來看,要改善全民健康狀況並控制醫療衛生開支的增長,就必須重視疾病預防和初級醫療保健,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解決目前服務基層的全科醫生缺乏的問題。《規劃》明確指出“要把建立全科醫生制度作為強基層的關鍵舉措”,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教授就此建議在基層設立10萬特聘全科醫生,具體內容包括:全國現有5萬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機構設立2個特聘崗位,2~3年內配置10萬名全科醫生;中央財政設專項資金,保證特聘全科醫生服務期間每人10萬年薪等。

醫療服務業再迎政策紅利

《京華時報》引用專家的分析指出,《規劃》對醫療産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制度,有望切實提高廣大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需求;另一方面,發展商業保險,鼓勵社會辦醫,豐富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另外,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同時提高醫生診療收入,有利於改變以藥補醫的現狀。《上海金融報》評論文章則將上述“促進作用”歸納為醫療服務業“再迎政策紅利”。

上海證券醫藥研究組的觀點認為,《規劃》提出“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每縣重點發展1家~2家縣級醫院”,這些都有利於醫療服務業的發展,預計未來縣級用藥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醫藥行業分析師李秋實表示,藥品招標明確品質優先,將更有利於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政策環境趨於良性,同時加強全科醫師培養,推動醫療重心下移,緩解現階段醫療服務“供不應求”困局,基層醫療市場的需求有望得到充分釋放。

廣發證券分析認為,《規劃》明確提出政府的投入增速,以及醫保籌資水準及報銷比例的提升,將對行業長期增長提供堅實基礎。華寶證券表示,國家投入加大,醫保補助和報銷比例提高,基本藥物目錄擴容,都將有利於醫藥行業發展。國泰君安發佈報告認為,“十二五”期間,改善民生和推進行業健康發展仍是主線,政策將逐漸清晰,優質企業將成功“突圍”。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從行業大方向看,龍頭企業仍將受益於國家政策調整,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

《經濟參考報》點評稱,國家對於醫藥流通業的政策導向是鼓勵兼併整合,從而提高整體效率,並最終降低藥品終端零售價格。通過梳理流通環節,鼓勵流通業兼併整合,有利於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流通損耗,在醫藥流通業更加集中、更加正規的基礎上,醫藥流通亂象將更加容易解決,並最終實現“醫藥分開”的醫改目標。

國泰君安分析報告指出,《規劃》對醫改中的“硬骨頭”———公立醫院改革提出了明確的進度時間表,鼓勵社會化辦醫,對各類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援。醫療服務業的深刻變革,或將給民營資本帶來歷史性投資機會。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提升醫藥在産業鏈中的話語權,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這些措施將大幅提升我國整體醫療水準。(記者 黃天香 任麗梅)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