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醫改新政讓農牧民治病不再愁

中國網 | 時間: 2012-05-08  | 文章來源: 中國改革報

率先在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障制度領域探索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實現政策內鄉鎮衛生院住院費用全免,為村醫上養老保險解決了後顧之憂

 

“我活了70歲,真是遇上了好政策!”説起當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給農牧民帶來的好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大泉灣鄉圪塔井村村民趙連珍老人感嘆不已。

2010年以來,哈密市率先在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障制度領域探索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把按項目付費的後付制轉變為以鄉鎮衛生院為試點,試行門診總額與按床日付費相結合的預付制,按照標準對參合患者給予定額補償,結余歸衛生院,超支不補,衛生院不再向患者收取其他任何費用,由此為當地參合農牧民帶來了驚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把醫改工作列入了“民生建設年”重點工程之一,通過實施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進一步擴大了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截至2011年,新疆新農合參合人數1050.98萬人,參保率為99.70%,基本醫療保障水準進一步提升。

住院不用花錢了支付方式改革扭轉看病難

家住哈密市的沈翠蘭老人5年前患上腦梗塞,落下後遺症,還伴有高血壓。老伴趙連珍這幾年帶著她到大醫院看病前後花了六七萬元。201111月,沈翠蘭又發病了,半邊身子不能活動。聽説參保新農合的農牧民在鄉鎮衛生院住院不用花錢,老倆口特意趕來詢問,還擔心不是真免費,又賣了一隻羊,帶了點錢,結果住院費用全免。趙連珍老人激動地對記者説:“真沒想到,真是沒花一分錢啊!”

哈密市的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就是通過新農合基金,依據參合農牧民在鄉鎮級定點醫療機構實際住院天數,按照“中心衛生院每床每日130元、一般衛生院每床每日110元”的標準對患者給予定額補償。參合農牧民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時,免收住院押金,住院期間接受的任何檢查、化驗、治療、用藥等均不收取任何費用,出院時憑新農合“一卡通”辦理出院手續即可。新農合管理中心再將醫療費用按照參合農牧民住院天數以定額補償的方式補給鄉鎮衛生院。鄉鎮級定點醫療機構嚴格控制入院指徵和適宜的住院天數,優化治療方案,保證醫療品質。

記者了解到,沈翠蘭老人住院期間,每天打點滴、各項檢查花費加起來不到90元,與新政策補償規定的“每床每日130元”形成的差額,就成為了衛生院得到的“獎勵”,這使得各鄉鎮衛生院積極性明顯提高。哈密市沁城鄉衛生院院長王學峰談起這一改革興奮地告訴記者,2011年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效益提高了,衛生院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如何改善醫療條件,大力提升醫療服務水準上。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基層群眾就醫得到更大實惠。

哈密市通過實施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了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推動了分級就診。鄉鎮衛生院實現免費醫療,患有常見病、慢性病的農牧民必然將鄉鎮衛生院作為就診擇醫的首選,使得在市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人數減少。市級以上、市級、鄉級住院人數呈金字塔式分佈,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配置更趨合理,逐步形成分級醫療的格局。

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還徹底扭轉了“以藥補醫”機制,完善了基本藥物制度。過去,鄉鎮衛生院的收入主要靠賣藥,現在恰恰相反,醫生多開藥,不僅不能創收,還會使得醫院收益減少,醫生不得不自覺做到能吃藥解決的絕不注射,能注射解決的絕不輸液,儘量少開藥,儘量使用價格便宜、療效確切的基本藥物。參合農牧民實際收益水準大幅度提高,改善了“小病拖,大病扛”的就醫行為,扭轉了“小病不治療,等到病情加重時,擁堵到二甲以上醫院,掛號難,看病貴”的就醫現象。

2011年,哈密市參合農牧民人數達到116,836人,參合率為99.83%。新農合基金籌資水準顯著提升,哈密市農牧民每人平均籌資為每年310元,屬全疆最高標準。

村醫有養老保險了基層“網底”功能進一步增強

位於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地處偏遠,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滯後,使得村醫隊伍人才缺乏,嚴重影響了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為進一步增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功能,保障廣大農牧民享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阿勒泰地區在努力提高鄉村醫生補貼、改善村醫的從醫環境、穩定和發展鄉村醫療衛生隊伍的同時,將村醫養老保險納入職工社會保障體系中,解決其後顧之憂。

2011825,阿勒泰地委財經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研究決定從201211起,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將鄉村醫生養老保險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統一管理。今後,在崗村醫可按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自然增長機制調整繳費基數,同時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相關退休待遇,保障鄉村醫生退休後的基本生活。切實解決了村醫的後顧之憂,穩定了基層衛生人才隊伍。

為了充分“穩網底”,克拉瑪依市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工作,逐步提高社區衛生人員的技術水準。邀請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和自治區疾控中心的專家對社區衛生人員開展了關於慢病、多發心血管疾病防治新進展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培訓。同時,按照自治區衛生廳全科醫師培訓計劃,選派人員參加自治區組織的全科骨幹、全科崗位和中醫、社區崗位護士培訓。選派人員赴上海、南京等地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進行考察學習,收到了良好效果。讓全科醫師團隊走進社區、深入家庭,為居民提供主動服務、到府服務和連續性服務,確保全市各族群眾“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家擁有全科醫生”。

隨著新農合製度的推進,群眾就醫需求大幅增長。針對這種情況,新疆以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為重點,採取狠抓基礎設施、資訊化建設,採取定向培養、轉崗培訓、在職教育、社會招聘等多種途徑,不斷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力度。2011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全科醫生轉崗培訓765人次,鄉鎮衛生院人員在崗培訓2.4萬人次,村衛生室人員在崗培訓1.7萬人次,農村定向免費培養本科醫學生150人次;啟動了面向村衛生室定向培養中等醫學學歷人才培養工程,為村衛生室補充和培養人才5000人次,提升了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自治區補助農牧區高中起點專科層次的專門性醫學教育培養學生3200人次。

“巴扎專家”到府了特色服務普惠農牧區群眾

2011722,對克州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柯爾克孜族牧民來説是個好日子。這一天,不僅是鄉里傳統的“巴扎日”,還有農牧民喜歡的無錫援疆醫療隊的“巴扎門診”。上午11時,開著小四輪、趕著毛驢車的牧民,紛紛從鄉村來到巴扎集市門前,墻上一條鮮紅的橫幅格外醒目:無錫援疆醫療隊下鄉巡迴醫療。此時,6張桌子拼成的診斷臺前已經排滿了人。

“過去,我們鄉牧民去縣醫院看病,來回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加上一頓午飯少説也要花上五六十塊錢。自從今年春天,無錫市援疆醫療隊開展巡迴醫療‘巴扎專家門診’後,牧民不用出遠門、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請專家診斷看病了。每到‘巴扎日’都有三四百人來尋醫問藥,牧民們都等著這一天吶!”庫蘭薩日克鄉鄉長白先布比·哈其馬力對記者説。

“巴扎”,係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的意思。深化醫改工作以來,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克州阿合奇縣借助無錫醫療隊的精湛醫術,在各鄉(鎮)開展農牧區巡迴醫療工作,稱為“巴扎專家門診”,為農牧民就地提供安全、有效、經濟、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自20113月以來,“巴扎專家門診”為下鄉農牧民到府服務,送醫送藥,累計下鄉15次,接待患者4000余人次,接受患者諮詢6500余人次,發放宣傳單2000余張,藥品4000余元,受到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和好評。(記者 趙亞希)

點評:  新醫改3年,新疆的重點就是打基礎,加強能力建設。

160萬平方公里廣闊的服務面積導致了極高的服務成本,加上目前仍有近20%的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執業醫師,這些都對新疆的醫改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循著“以民為本,立足公益,惠及民生”的大方向,新疆首先是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按照各地區發展水準的不同,將新疆劃分為一類、二類等不同的區域,資源和政策向薄弱地區傾斜;其次是指導各地區按照自身的特點,制定因地制宜的發展規劃。具有新疆特色的醫療體制改革,正初顯成效。

通過從哈密市的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以及阿勒泰地區為了穩定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給村醫上養老保險的種種探索中,不難看出,新疆的新醫改確實讓更多的牧區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和實惠。 (一軒)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