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第二屆鏈博會丨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以三大發展趨勢佈局發展新質生産力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嘉賓:霍尼韋爾中國總裁 余鋒

中國網: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于11月26日至30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本屆鏈博會更加突出“鏈式”思維,新增先進製造鏈展區。作為一家跨國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在中國建立起了本地化完整價值鏈,深耕有影響力的本地創新,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本屆鏈博會上,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別採訪到了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

【訪談實錄】

中國網:本屆鏈博會新增先進製造鏈展區,霍尼韋爾在該展區分享了哪些供應鏈成果?

余鋒:霍尼韋爾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今年是我們第二次參加鏈博會。公司緊緊圍繞三大趨勢:自動化、未來航空、能源轉型,推動有影響力的本土創新。

在今年的這屆鏈博會上,我們圍繞製造鏈、生産鏈,帶來多項解決方案。有些(解決方案)是緊緊圍繞航空業的發展,比如我們帶來了(HGuide o360c)慣性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組合導航板卡,是中國團隊開發的。慣導就是在GPS和北斗(衛星)導航信號影響不到的地方,能夠讓飛機、車輛甚至船舶很好地按方向和航道來進行運營,這是我們(帶來的)航空業的解決方案。

我們也帶來了自動化(解決方案)。主要圍繞兩方面,一個是工業自動化,霍尼韋爾自動化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這次我們帶來的包括感測器、控制系統,還有一系列硬體,我們還帶來了融合了霍尼韋爾卓越運營系統的解決方案。

在建築(自動化)上面,霍尼韋爾旗下智慧建築科技集團帶來了一系列的軟硬體,讓新樓在建造的時候,讓現有樓宇在運營的時候都能夠做到更高效綠色,又節能、舒適、安全。

最後一個我們帶來的是和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我們帶來兩項大的技術。一個是塑膠(迴圈),中國每年有幾千萬噸的塑膠進入市場,這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會給社會帶來一點壓力。(UpCycle技術)就是怎麼讓塑膠能夠再生,怎麼讓它回收,霍尼韋爾帶來的是一項全球領先的化學回收的方法,讓它再回到製作塑膠的高等級原料。還有一個是通過各個不同的技術路徑製作飛機上用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化石燃料)最多可減少80%。

中國網:自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被提出後,中國大力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這給霍尼韋爾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余鋒:首先我們對新質生産力的提出,感到非常的鼓舞。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大,而且是要質的提升。

我們對新質生産力的理解,它不僅是通過突破的技術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我們認為也是綠色、智慧、數字(化)的提升。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機會,怎麼用我們的技術、工藝、産品和管理,同我們在中國上下游的合作夥伴(攜手)一起來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有多個緊緊圍繞新質生産力的項目在中國落地了。

我可以舉個例子,如果吃火鍋,我們就會用很多的油,但這個油(最後)去什麼地方呢?幾年前還擔心這個油有可能回到餐桌,但現在,這個油又回到餐桌的機會可能沒了,因為廚余油、地溝油的價格已經飆升到六七千塊錢一噸,和新油的價格已經無限接近。這是因為我們有一項技術能夠把地溝油、廚余油,通過我們的工藝,通過我們的控制,通過我們的催化劑,變成價格很高的可持續航空燃料,這就是非常典型的通過技術的突破實現變廢為寶,(變成)從幾千塊錢一噸到幾萬塊錢一噸的對環境、對社會有幫助的産品。

我認為有幾大挑戰。第一大挑戰是觀念,因為我們這麼多年來都是靠擴大規模,加大投資,而不是靠技術突破,有不少的管理者,不少的企業家還在想老的方法,所以觀念需要轉變。

第二個實際上是生産力的突破和技術的重大創新,這就不僅需要錢,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聰明地工作,要沉下心來,而且重大突破往往伴隨著失敗,要容忍一定的失敗。

第三個就是需要各方合作。企業要努力找客戶,找市場,但同時還需要政府,也需要我們媒體一起來努力,把新質生産力從口號變成案例,從案例變成全國推廣的(經驗)。

中國網:作為跨國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如何結合中國市場需求,推進有影響力的本土創新?

余鋒:我們做了幾件事。做的第一件事是,霍尼韋爾在中國已經很多年了,我們是1935年進入中國的。我們在過去三年時間裏每年開一個大會,把在中國(霍尼韋爾)最大的100個供應商請來一起商量(如何)發展。我們在中國成立了多個研究院,有研究智慧低碳建築的,研究能源轉型的,就是希望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結合我們全球的資源,為中國客戶更好地服務。

(本期人員:編導/採訪:裴希婷;攝像/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收起>
來源:
(本期人員:編導/採訪:裴希婷;攝像/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