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12日,以“藍色協作,共創未來:一個可持續和韌性的海洋”為主題的2024東亞海大會暨廈門國際海洋周在廈門舉辦。會議期間,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專訪了印度尼西亞環境與林業部海岸與海洋污染與退化控制主任達斯魯爾。
印度尼西亞環境與林業部海岸與海洋污染與退化控制主任達斯魯爾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專訪。(攝影:劉凱)
中國網:歡迎您。
達斯魯爾:謝謝。
中國網:您認為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實踐的關鍵環節有哪些?
達斯魯爾: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關鍵環節包括污染預防、棲息地保護(如對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的保護)以及生態系統修復。比如,珊瑚礁是多種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同時還起著保護海岸線的作用,因此印度尼西亞將珊瑚礁修復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實施全面的政策,如加強環境執法、激勵可持續實踐、以及支援生態友好型技術研發,是海洋保護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通過來自各個層面的倡議,例如本次2024東亞海大會暨廈門國際海洋周,為各國提供了分享知識和經驗的平臺,以應對有關海洋方面的挑戰。
中國網:您如何評價中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行動和成果?
達斯魯爾:中國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採取了全面的保護措施,且成效顯著。中國建立了健全的法律框架,加強了監測和執法,並投資于技術發展,以應對海洋污染和棲息地退化等問題。
印度尼西亞是中國的鄰國,兩國有著共同的海洋生態系統。印度尼西亞可以學習中國的經驗,並就解決跨境海洋問題等相關倡議與中國開展合作。兩國可以通過分享相關知識和最佳實踐來共同努力,以確保對共有的海洋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本期人員——編導/採訪:汪雅雯;攝像/攝影/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