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普京訪華,歷史最高水準的中俄關係體現在哪兒?
 

時間:2024年5月18日
嘉賓:李勇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多邊與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中國網: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普京新總統任期內的首次國事訪問,也是普京總統第20次訪問中國。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此次出訪必將為中俄關係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雙方在經貿、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本期節目,我們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多邊與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慧,為網友們解讀此次普京訪華的主要看點和重點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多邊與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慧 攝影/

中國網:李老師您好,歡迎您作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李勇慧:您好,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此次普京訪華是其新的總統任期內的首次出訪,據統計,自2013年起,兩國的元首舉行會晤超過40次。您怎麼看待兩國元首之間這種持續密切的交往,這對雙邊關係産生怎樣的影響呢?

李勇慧:兩國元首持續地密切交往,在兩國外交關係當中發揮的是元首外交的作用。元首外交在兩國外交關係當中是屬於最高級別的外交,體現在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當中有三個作用。一個作用就是引領性,在兩國元首每次會晤之後,都會為中俄關係的發展確定一個大的方向。比如説現在普京總統來訪,是在開啟他的新任總統任期之後的第一次訪問,在這次訪問當中,中俄兩國一定會確立未來兩國關係發展的戰略規劃,同時也會總結現在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現狀、特點。在這個基礎之上,兩國元首要做出一個大的方向判斷和引領,這是引領性。

第二個作用是提升性。從2013年習近平首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定位不斷地在提升,現在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那麼在關係的發展、提升過程中,兩國元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對於兩國關係向前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引領性和提升性(的作用)。那麼在這兩個特點的基礎之上,兩國關係肯定要得到推動,得到發展。

第三個元首外交的作用就是推動性。我們看到在兩國元首的推動之下,雙邊關係現在已經是走實走深,進行務實合作,而且是全方位地進行合作。從這次普京總統隨行帶來的訪問團隊體現高端性,也體現專業性,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高官,還有大型企業的老總,基本上都來到了中國。

中國網:可以説是非常豪華龐大的陣容。

李勇慧:對,這就能看到在兩國元首引領和提升之下,兩國關係不斷地在向前擴大、深化,而且是全方位的。

中國網:而且開展了更多務實的合作。

李勇慧:對,是這樣的。那麼這樣對於中俄關係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戰略性的影響。

中國網: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普京在此次訪華前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指出,“中俄兩國走過了一條漫長且時而曲折的道路,優勢互補正在為兩國關係全面迅猛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對普京説所的“漫長且時而曲折”,您有怎樣的感觸?

李勇慧:如果要算起來的話,確實是從中蘇建立外交關係一直到現在是75週年。我們都知道兩國關係經歷過蜜月期,也經歷過分裂,也經歷過惡化、對抗,而且還經歷一個漫長的冷戰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兩國關係確實有深刻的歷史教訓。現在之所以在俄羅斯獨立以後的30年,我們的關係很順暢的發展,而且不斷地在提質升級,主要還是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和教訓。

兩國關係發展到今天,總結的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兩國關係的法定原則就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在這個基礎之上,兩國在關係交往當中,秉承相互之間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等理念,完全體現出中俄新時代大國夥伴關係,以及體現出相鄰兩個大國關係的典範。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多邊與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慧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攝影/

中國網:我們注意到普京此次訪華行程一共是兩天的時間,從北京到哈爾濱兩個城市,那麼您認為這次行程有哪些特別之處和值得關注的地方?

李勇慧:這次行程雖然短暫,但非常地密集,活動內容非常地豐富。在北京期間,兩國對雙邊關係以及在國際領域的一些國際事務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刻的談判,相互的交流。在哈爾濱也能夠體現出來兩國所關注的焦點,首先是地方合作要提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上來。哈爾濱這個城市本來就有很多的象徵意義,它是我們國家最東最北,象徵著對俄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一個對俄的樞紐。同時哈爾濱在抗日戰爭時期,二戰期間,也出現過蘇聯紅軍幫助中國來共同打擊日本法西斯的歷史。所以這個城市有非常深刻的歷史底蘊,也有現實的意義。

中國網: 5月16日,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併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75週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是多達了上萬字,內容非常豐富。《聲明》中有哪些重點比較值得關注的地方?

李勇慧:我覺得這份《聲明》首先有兩個詞,很有亮點,一個就是形容中俄關係的“穩定”,還有一個形容中俄關係的“堅韌”。除了這兩個詞之外,還有就是中俄關係的全面的發展,全面的合作。第三點,我覺得在《聲明》當中,對於國際問題一些看法非常具有和平性,比如説我們強調要遵循的是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要維護的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同時我們也是堅決地捍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形成的戰爭成果以及形成的國際秩序。還有在軍控,在國際熱點問題等等方面,在《聲明》當中都有羅列和描述。

這份《聲明》的確是洋洋灑灑內容非常地豐富,其實也是對中俄關係的一個寫照,雖然説有風風雨雨,但是通過這份《聲明》,我們看到的還是歷久彌新。

中國網:5月17日,普京出席了中俄博覽會的開幕式。我們知道當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其實面臨著不小的困難,那麼進一步推動中俄在經貿領域的深化合作也是普京此次訪華的一個重點內容。數據顯示,俄羅斯與中國的貿易額在2023年達到了創記錄的2401億美元。您怎麼看待中俄在經貿領域合作的成果?

李勇慧:我覺得中俄在經貿領域的合作非常亮眼,在近幾年來取得非常大的突破。這兩年貿易額連續地在攀升,到去年,突破二千億美元的大關。二千億美元大關設立的是在2024年,那麼去年就提前完成了貿易量。所以説中俄貿易關係當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貿易額增長迅猛。不只是國家級的貿易額增長迅猛,同時還有地方的貿易額增長迅猛。

俄羅斯和東三省的貿易額在去年也是達到了很高的數額,而且從2014年到2023年,將近翻了一番。特別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個城市,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它所在的濱海邊疆區和中國東北尤其是黑龍江的貿易額也是創記錄,達到了將近85億美元,佔到了黑龍江對俄貿易的將近70%。所以説就是貿易額的迅猛增長是一個很大特點。

第二個特點,是相互之間的互補性非常地強。我們知道俄羅斯資源稟賦很強,所以在能源、礦産、農業、林業等等方面,都和中國相互取長補短。中國的水果、機電産品,還有通訊材料等等,也是俄羅斯所需求的,雙方之間的這種互補性在這幾年體現的非常強。我就僅舉一個例子,就是農産品,從俄羅斯進口的是菜籽油、肉類,中國出口給俄羅斯的是水果蔬,從普通人們生活來講是非常互補的一項。另外還有就是像機電産品,去年基本上是佔到了貿易額的七百多億,相對來説確實是彌補了俄羅斯的不足。

我覺得在經濟合作當中一個亮點就是相互之間有一些戰略大項目的對接,像交通的互聯互通,還有電網的互聯互通,以及在東北打通國際物流的站點等等,是一個很亮眼的特點。那麼還有一點就是本幣結算的問題,今年大概中俄貿易的90%都是通過本幣結算的。

所以整體來看,中俄之間經貿關係就是優勢互補,而且充分地利用了地緣的經濟優勢,尤其在東北和遠東的産業鏈的協調、優化等方面,都在向前推進。

中國網:中俄兩國經貿合作持續向好的態勢,對兩國的經濟分別産生怎樣的影響

李勇慧:它對於兩國經濟來説,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中國有的,我們更進一步地去釋放我們的産能,去和俄羅斯進行合作。俄羅斯沒有的,可以從中國大量地進口,相互之間對於自身經濟的發展有一個促進作用。我認為就像注入了一個新的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多邊與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慧 攝影/

中國網: 2024年和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中俄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那麼截止到目前,取得怎樣的合作成效?

李勇慧:中俄文化交流可以算是中俄人文合作的一部分,在近幾年,我覺得中俄文化交流也是比較搶眼的。我們知道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像文藝演出、聯合巡演、電影節,還有電視劇、電影在兩國之間的相互傳播等等。特別想要提到的就是這些年在黑河和對岸的布拉戈維申斯克雙方舉辦的文化大集,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中俄之間的文化交流名片。在這個文化大集上,充分體現了中俄經濟合作和文化的相容性。很好的利用文化的一些元素,來進行文化産業的發展,對兩國來講,這也是推動經濟發展和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一個很好的方式。

而且我覺得近些年,因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提升,我們相互之間的信任是越來越高,而且在各個領域、各個層級,都建立了非常完備的合作機制,在這種情況之下,推動了就像我剛才談到的中俄經濟經貿合作,中俄經濟關係是越來越密切,那麼經濟關係密切實際上對於人文合作的交流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在經濟活動當中,我需要了解對方的文化,了解對方的歷史,同時最重要的還要了解對方的語言,這樣就推動了雙方之間的,不僅僅是文化的交流、經濟的合作,而且還有教育的合作、旅遊的合作、媒體的合作等等。

我覺得中俄的這種人文交流,實際上我們看到背後還是兩國關係的提升,經濟合作的熱絡。雙邊關係當中有三根支柱,一根是政治,一根是經濟合作,第三根就是人文交流。那麼人文交流這個支柱如果被夯實的話,兩國關係的基礎也會更進一步地穩固。

中國網:中俄未來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有哪些新的特點和新的方向?

李勇慧:我想未來的文化交流應該更加豐富多彩,因為現在的文化載體非常地豐富,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像自媒體、網際網路等等,我想將來中俄文化的交流一個重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豐富性。還有一點就是中俄文化交流將來應該是更加地深化。我們記得50年代的時候,文化交流只是局限于歌曲、文學,將來文化交流更注重的是文化經濟、文化技術等等這樣的一些數字化的交流和傳播。

中國網: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就烏克蘭、中東和亞洲地區的局勢問題交換意見,這也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那麼針對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次雙方領導人進行了怎樣的溝通,又做出了怎樣的表態?

李勇慧:在這個《聲明》當中,中國和俄羅斯首先是維護和平,維護地區的安寧和穩定,在這個基礎之上,遵循《聯合國憲法》,在聯合國的框架下,不超出聯合國的範圍來討論各種各樣的有爭議的話題,還有國際的熱點。那麼在這次烏克蘭的危機問題上,兩國領導人進行了小範圍的對話和交流,我們看到普京總統對於中方現在所提出來的和談的立場是高度肯定的。他認為中方的立場是均衡的,是和平的,是公正的,所以説他願意在中方所提出來的和談的原則和立場之下,進一步地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來解決烏克蘭危機。

中國網:中俄關係可以説不僅僅是雙邊關係,也不僅僅惠及中俄兩國人民,其實中國一直在致力於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之下,俄羅斯和中國在很多的國際問題上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與挑戰,您對此怎麼看?您怎麼看待中俄關係對世界格局和秩序的影響?

李勇慧:中俄確實是都共同面臨著,強權政治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霸權的挑戰。在這個方面,中俄之間是有共識的。中俄主要是希望能夠在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下,能夠採取真正的多邊主義來推動國際秩序公平公正合理的運作。總體來看,實際上就是能夠在真正多邊主義的基礎之上,來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地融合世界文明,而並不是讓文明之間出現衝突。

中俄認為各個文明恰恰顯示了國家在世界當中不同的作用,而恰恰就是應該形成一種多極化的多力量中心,多文明的這樣一個世界格局。所以説我想在這次《聯合聲明》當中也體現出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理念,實際上這種理念就是推動國際社會來和平、和解、化解矛盾,最後形成一個人類能夠共同生存的、和諧美好的世界共同體。

中國網:走過75週年的中俄關係,可以説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大國關係的典範。您怎麼看待中俄兩國的相處之道,以及大國交往的新範式?

李勇慧:我覺得中俄確實給大國之間的交往確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首先,在雙邊關係當中,中俄是平等相待,沒有誰老大,誰老二這樣的概念。還有就是相互尊重,我們在每個問題上都是這樣的表述,確實在實際中,我們也做到了相互尊重。無論是大問題,小問題,我們都要密切地溝通,實際上這種密切的溝通也是一種相互的尊重,能夠增信釋疑。

此外,我覺得在很多的問題之上,中國和俄羅斯想著是共同的發展,不是零和的博弈,而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理念。這些都能體現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和構想。那麼相鄰國家其實也是更加需要平等相待,相鄰國家無論大小,都應該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總體來看,中俄在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方面確實是樹立了典範。

那麼它對於世界的影響,我們現在看到也是顯而易見的。中俄關係實際上是地區和世界的一個和平力量,是一個正能量,是一個和平的壓艙石。儘管我們中俄周邊的環境還是非常凶險的,還非常動蕩的,但是中俄還是堅持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中國網:在當今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之下,中俄兩國的關係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如何進一步推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健康發展?

李勇慧:中俄相互之間的關係面臨的挑戰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説在共同構建國際秩序方面和共同構建國際格局方面,就存在著單極和多極的對抗,這是一個挑戰。另外就是也存在著共同來反對新的殖民主義和反對霸權、強權這樣的一個挑戰。那麼還有中俄之間如果從雙邊關係來看,我們覺得應該更多地來深化人文合作的交流,那麼更有助於中俄關係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總體來看,我覺得中俄關係現在是處於歷史的最高水準,能夠用現在我們所建立的這種機制,合作機制、對話機制,開誠佈公地談各種各樣的,比如説雙邊之間存在的問題、地區存在的問題、全球存在的問題,能夠很快化解這些矛盾。簡言之,中俄關係我覺得現在非常成熟,不懼任何的風險、困難和挑戰,都會有一些相應的辦法來解決。

中國網:面向未來,我們相信隨著中俄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的持續深入,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繼續向前邁進,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貢獻。感謝李老師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答,感謝您!

李勇慧:謝謝您!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 劉凱;後期:王一辰;攝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 劉凱;後期:王一辰;攝影:劉楨珂;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