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述評 | 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 將開展“太空養魚”等90多項科學實驗
 

時間:2024年4月26日
嘉賓: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  攝影/鄭亮

搭載神舟十八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于4月25日20時59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經過6個多小時的順利飛行,和天宮空間站的天和一號核心艙的徑向對介面對接。這次任務有非常多的亮點。首先由葉光富、李聰和李廣蘇三位航太員組成的神舟十八號乘組,將在中國天宮空間站駐站半年之久,進行9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

根據載人航太空間辦公室林西強副主任的發佈,從空間站有航太員進駐開始,從神舟十二號到神舟十六號的5次飛行任務,一共進行了130多項科學實驗,這是5個乘組完成的工作。而神舟十八號乘組僅僅這一次飛行任務,半年的時間就要完成超過90項的科學實驗。可以説他們在科學實驗方面的工作,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

除了數量創造一個新紀錄外,還將進行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實驗。比如這次將驗證在空間站的失重環境下,在水中是不是能夠建立小的生態系統,我們將斑馬魚和金魚藻這兩種動物和植物送上空間站。

在之前的空間站生物學任務中,曾經把線蟲這種低等動物送上天,研究它在空間環境中的表現。而這次把比較高等的脊椎動物送上了空間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如果這個實驗能夠成功,對我們後續的空間生命科學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神舟十七號任務期間,進行了中國首次空間站維修技術的嘗試。隨著天和一號核心艙入軌已經好幾年的時間,它的太陽能帆板電纜因為受到空間碎片的撞擊,功能受到了一些影響。過去中國還沒有掌握這個技術,所以説我們進行了技術上的嘗試,這是必要的。而這次神舟十八號乘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將進行艙外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因為在空間站三個艙的艙外,包括天和一號核心艙、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其實是有很多關鍵設備的。

圖為神舟十八號于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攝影/楊佳

在過去很多次的空間站飛行任務中,航太員在出艙活動中都安裝了一個重要的設備叫做擴展泵組。擴展泵組其實是屬於空間站熱控系統的一部分。擴展泵組所驅動的液體的管路中會留有冷卻液,它可以很好地平衡空間站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溫度。這樣的管路一旦受到空間碎片的撞擊,就有可能産生泄漏。

除了這個管路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關鍵設備。比如説在空間站的外部有各種各樣的用於科學研究以及保證空間站正常運作的科學儀器。這些儀器不可避免地要用電,也要傳輸信號,所以在空間站的外表面有很多的電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電纜被微小的空間碎片撞擊,也會對空間站的正常的運作産生影響。所以説,對這些電纜的防護也是必要的。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次神舟十八號乘組將在出艙活動的過程中,對這些電纜、重要的管路還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設備,安裝空間碎片的防護裝置,這是確保整個空間站未來能夠正常地、長期地安全運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我們希望空間站至少能夠工作十年甚至能夠超期服役很長時間。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應用與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是收穫成果、收穫果實的階段。如果能夠讓空間站運作更長的時間,那也就意味著可以得到更多的、更好的科學上的回報,不但造福中國的航太事業,而且也為全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我想這個就是整個神舟十八號乘組工作的意義。

根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的權威的發佈,在這次飛行任務期間,航太員還要進行2-3次的出艙活動,以及利用夢天實驗艙,它有個無人貨物氣閘艙,進行6次艙內外設備的出艙的操作,這可以極大地減輕航太員出艙活動的負擔。這樣的話,可以在艙外進行更多的、廣泛的科學研究。

除此之外,神舟十八號乘組也將進行太空科普教育以及一些公益活動。這對於擴大中國航太的影響力,讓公眾更好地了解中國航太,使中國航太能夠得到全社會、全人類的支援,能夠可持續地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期人員:編導/佟靜;後期/劉凱;攝像/王一辰 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佟靜;後期/劉凱;攝像/王一辰 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