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 楊宇光 (攝影:鄭亮)
楊宇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發佈當日恰逢第九個“中國航太日”。半個世紀以來,為了建成中國空間站——天宮,我們曆盡艱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載人航太項目建設伊始,我們就確立了一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要掌握載人天地往返運輸技術,我們已經通過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完成了這一目標。
第二步就是建立小型空間實驗室,即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實驗室。通過這些實驗室,我們掌握了空間站運作必不可少的交會對接技術。
後來,到了2020年,我們完成了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2021年,我們發射了名為“天和”的核心艙,開啟了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時代。2022年,我們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建設,進入了空間站應用與發展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將進行更多的科研工作。
天宮空間站不僅是國家太空實驗室,也在國際空間合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認為它是國際空間合作最理想的平臺。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航太大國。我們每年都實施多次航太發射任務,我們的太空計劃規模已經非常龐大,我們擁有全面的上下游技術。儘管如此,我們並不認為我們已經成為了航太強國。因此,要實現這一目標,開展國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事實上,我們在諸多領域都開展了國際合作,很多都與載人航太飛行有關。例如,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一道,邀請各國參與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向世界各國徵集實驗方案,許多方案已經入選。我們可以在天宮空間站上看到這些實驗。
此外,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宣佈,中國空間站正在為外國宇航員的訪問做準備。所以,未來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其他國家的訪問者到訪我們的天宮空間站。
根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的公告,到2030年前,我們將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我相信,那時,中國人民的又一個千年夢想將得以實現。因此,當我們中國人向著這一目標努力的同時,也為國際合作創造了一個契機。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希望能看到中外宇航員在中國新一代宇宙飛船和月球著陸器的幫助下共同在月球上工作。我希望這些努力能夠在科研方面獲得更多的回報,這不僅有利於航太領域,而且對國際空間領域乃至整個世界、全人類社會的進步都將做出很大貢獻。
(本期人員:編導:白璐;攝像:王一辰、劉凱;後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