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數據觀察|經濟增長超預期 為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發佈時間:2024-04-19 14:53: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白璐

17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經濟每月談”,聚焦一季度經濟數據。 (國經中心供圖)


中國網4月18日訊(記者 白璐)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4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17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上,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和分析了一季度的經濟形勢以及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一季度的超預期增長能否持續?

在去年較高基數的背景下,大家普遍認為今年一季度實現5.3%的經濟增速超出了市場預期,為全年實現5%左右的預期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國經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指出,供給端工業和服務業的回升,以及需求端消費和投資的改善,成為一季度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從供給端看,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7.3%,拉動GDP近2個百分點;而基於旅遊、餐飲等加快恢復,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7%。工業和服務業合計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93%。

從需求端看,消費方面,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其中服務消費加快恢復,線上消費保持強勁勢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3%,拉動GDP增長接近4個百分點;投資方面,在房地産投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投資增長仍實現了邊際改善,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5%,高於去年全年3%的增速。

從增長、就業、通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來看,一季度我國總體呈現增速較快、就業改善、價格平穩、國際收支穩定的局面。此外,高技術製造業、新能源汽車産銷售量等均實現較快增長,表明經濟發展的品質持續改善,新質生産力顯現出對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支撐力。

展望全年,王一鳴表示,去年二季度環比偏弱形成的較低基數,將為今年二季度保持較高的增速創造條件,從而使得今年上半年能夠延續一季度的較快增長態勢,即使下半年由於基數效應增速略有回調,全年仍有條件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

儘管一季度實現了超預期增長,與會專家學者們普遍認為不應因此而出現盲目樂觀的情緒,應當清醒地看到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價格水準低迷、房地産行業風險、市場預期偏弱、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那麼這些困難和挑戰是否會成為我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阻礙?在回答中國網記者的提問時,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我國政策的迴旋餘地較大,政府有能力妥善應對挑戰。


房地産行業何時能夠企穩回升?

房地産行業産業鏈條長、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成為大家長期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年一季度,房地産行業持續低迷,成為經濟增長的拖累項。從供給來看,房地産投資、建設下滑,一季度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5%,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7.8%;從需求來看,房地産銷售下滑,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4%,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7.6%;房價方面,3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同比下降2.7%。徐高指出,房地産行業供需低迷,成為內需下行壓力的核心。

徐高對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個人按揭貸款增速的趨勢進行對比分析,認為近年來房地産行業的利率敏感性有所下降。過去幾年,我國利率整體水準呈下降趨勢,而同時期,房地産銷售以及按揭貸款增速也呈現負增長,且幅度有加大的跡象,顯示房地産行業對整體利率水準並不敏感。徐高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房地産企業的信用風險較高,購房者的“惜購”情緒較強。

徐高表示,商品房銷售數據主要分為期房和現房,我國商品房銷售大頭是期房,然而從2021年至今,期房銷售面積大幅下降,而現房銷售面積卻沒有明顯的下降,甚至從去年到今年前三個月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升,“這説明老百姓不是不買房,而是不敢買期房”。

徐高指出,當前房地産行業的下行趨勢沒有得到緩解,從短期來看,房地産行業供大於求,但這並非是未來的常態。目前,商品房銷售面積處於反常低位,房屋新開工面積也在大幅下降,低於銷售面積,未來新開工面積轉化為竣工面積後,可能會使房地産市場的供求關係發生轉變,從供大於求轉為供不應求,彼時房價或出現上行壓力。

房地産行業是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徐高強調,政策應分階段進一步放鬆以遏制其下滑勢頭。從短期來看,應當以“救開發商主體”為目標,為開發商提供普惠性的融資支援,以消除行業中的信用風險;從中期來看,應當加大土地供給,鼓勵開發商提升開工面積,以避免未來房價因供給不足而明顯走高。

談及房地産行業的前景,徐高在回答中國網記者提問時稱,今年房地産行業止住下滑,企穩回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這不是説行業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回升態勢,後續可能需要政策有更多的針對性調整。”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向好因素有哪些?

同1、2月份相比,3月的部分經濟指標,包括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等數據有所回調。對此,王一鳴認為,3月份數據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受基數效應的影響,並不能由此推斷經濟增長在放緩。談及未來經濟增長的向好因素,王一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部需求呈現改善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上調至3.2%,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增長2.6%(去年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1.2%),而全球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回升,這些數據均表明全球經濟有所回暖,外部環境改善將有助於出口的穩定增長。

第二,我國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一季度,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無論是供給端製造業、服務業,還是需求端消費、投資,都呈現出改善趨勢。作為先行指標,3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8%,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這些積極因素的積累,將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

第三,宏觀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明顯加大了力度,二季度,隨著建設項目施工全面展開,將帶動投資進一步回升。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將對經濟增長形成一定的拉動作用。這些政策的效應會在二季度和下半年進一步顯現。

從更長期看,中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期,科技創新、産業升級、城市發展、綠色轉型都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從而釋放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推動中國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