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全國政協委員戴斌:消費是理解旅遊經濟的一把鑰匙
 

時間:2024年3月12日
嘉賓: 戴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中國網:請您談談對於去年文旅復蘇,並進而成為全國熱點話題的看法?

戴斌:我覺得我國的旅遊業經過了過去三年的深度蕭條,2023年迎來了一個快速復蘇的新階段。所以,我在今年的1月1號新年所發的文章中間用了“繁榮開始了”這樣一個題目來去説2024年旅遊經濟運作的一個樂觀預期。

事實上也是如此,我經常講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人們對於旅遊的嚮往,因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詩和遠方”本身就應該在一起,就是應該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以後,廣大人民群眾對於文化、旅遊的需求是越來越強烈。2023年我們全面解除了關於旅遊、旅行和接觸性消費的限制,所以廣大人民群眾這個旅遊的熱情一下就迸發出來了。所以,2023年我們整個的旅遊經濟運作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真的是做到了假日旅遊人潮涌動。

特別是今年新年伊始,我們從哈爾濱的“雪花”到各地旅遊經濟發展的熱度來看,我們做到了“人人都是遊客,處處都是風景。”熱點城市和熱點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充分地釋放了旅遊的情緒價值、經濟價值和産業價值。

中國網:請您談談對於文旅融合的看法?

戴斌:從旅遊的角度來説,因為廣大遊客的到訪,很多旅遊的城市和鄉村成了主客共用的美好生活新空間。而廣大遊客的到訪也讓我們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地方的特色、風俗民情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對於旅遊目的地來説,它也增強了文化自信,也可以創造新的文化。所以,我覺得這個從邏輯上去講,從文化的內涵和旅遊的發展角度來看,我想無論是文化建設還是旅遊發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這是它最深層的邏輯基礎。

從這些年發展的歷程來看,應該説我們的文化和旅遊融合呈現了三個大的特徵:

第一,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程度加深了。過去我們説文化和旅遊融合,只是説博物館、美術館、歷史文化街區有更多的遊客到訪,遊客在外出的時候去看文化演出。可是我們今天去看,不僅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旅遊業中間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且這種角色是通過一些創新性的方式發展起來的。比如我們説在洛陽古城,很多的年輕人穿著漢服,在那個地方去體驗、去旅拍;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長恨歌》;還有揚州的“二分明月憶揚州”,很多的古詩詞在瘦西湖裏面真的是“活”起來了。

第二,文化和旅遊融合的範圍更廣了。過去我們知道,從遊客的層面上來去理解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可是我們今天看,企業開始介入起來了,我們越來越多的旅遊企業有了文化的意識。我們希望用優秀傳統文化,承載紅色基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引領旅遊業發展的新方向,給旅遊業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我們就看到了,像環球(影城)、迪士尼這些外來文化開始本土化;還有一批,我們像海昌、銀基、長隆這些本土的文化和旅遊企業也開始走向國際了。所以,我們説文化和旅遊,由於市場力量的介入、企業的廣泛介入,我們的範圍變得更廣了,不僅僅是看過去的東西,要看現在的東西,看未來的東西。

第三,我們感到文化和旅遊融合的類型更加豐富了。我經常講文化和旅遊融合的過程當中,文化為旅遊創造了更多消費的新場景,而旅遊為當地的文化帶來了更多的消費的市場基礎。有很多的傳統文化,我們想如果不是由於旅遊的介入,它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價值,比如説泉州的簪花圍,很多年輕的女孩子喜歡去做這個,體驗這個簪花。我到當地去調研的時候,他們跟我説,一年的居民的金融存款的量增加了1個億,增加了1億元。這是非常了不起、非常直觀的一種感受嘛。

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由於更多的人願意來了,所以他感到工作、生活更有意義了。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古村、古鎮,這是我最關心的。我相信,我們很多歷史古村、古鎮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可是我們想一想,如果年輕人離開了,那麼好的古村古鎮,只留下了老人與狗的時候,那是我們要的文化的傳承嗎?它可能是一個建築的博物館,是一個文化遺産地,但它不是一個主客共用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我希望我們的文化是活的。所以,我們感到過去這幾年,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在“十四五”規劃的統一部署下,應該説我們的旅遊經濟、文化和旅遊的發展,特別是文化和旅遊融合層次更深了、範圍更廣了、類型更加豐富多彩了,體現出一些新的成就,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這是我們樂見其成的。

中國網:您今年帶來了哪些與文旅相關的提案?

戴斌:作為文藝界的委員,特別是長期從事旅遊研究工作的一名委員,我一直在關注文化旅遊融合和旅遊業的高品質發展。那麼談到旅遊業的高品質發展,我經常説什麼叫旅遊的高品質?首先遊客滿意度要高;第二企業的競爭力要強;第三産業的發展動能要新,這才是高品質。

首當其衝的就是遊客的滿意度要高。我們説一個地方旅遊業發展好不好,我的産品是不是好的、優秀的旅遊産品,不是説我認為多好了,我要問接受者你認為好不好。所以,今年我在做了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帶來了兩個提案。我帶來的第一個提案是《關於限制旅遊場景過度使用“人臉識別”的提案》。

在三個多月的調研過程當中,我調查了大量的遊客,賓館、酒店的經營者,基層的公安幹警和公安管理部門,以及文化和旅遊部門、商務部門。我發現有兩個問題,第一,作為一個特行、特種行業,遊客在出示居民身份證、護照、駕照等有效證件進行身份復核之後,我仍然拿不到進房間的鑰匙,我要刷一個臉才能進去。那無意當中會增加了我交易的環節,增加了人們在旅遊過程當中感到不方便。大家非常覺得,第一會不會增加了我的消費過程,第二我的隱私會不會得到有效的保護,這是從消費者來看。

第二,我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大家會感覺我增加了成本,因為我正常地刷身份證也好,刷其他有效的證件也好,和公安部門是可以聯網的。那麼現在做了以後,又增加了一個刷臉的動作,那麼就需要什麼呢?需要相應的機器設備,需要相應的軟體,需要人員來去維護它。這對企業無意當中是一種,從數千元到數萬元增加了成本,而且每年都要進行維修、維護。

更關鍵的是,我問了酒店的行業主管部門、公安部門,沒有人告訴我説刷臉這個動作、這個措施依據是什麼,我根據哪一部法律還是根據哪一部行政法規,甚至根據部門規章,都沒有這個依據。那麼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我希望在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之前要取消人臉識別入住的這個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旅遊消費,增加遊客的滿意度,推動旅遊業的高品質發展,也節省企業的經營成本。

我帶來的第二個提案是《關於優化導遊執業環境提升導遊形象的提案》。我們知道,全國有將近70萬導遊,他們是旅遊業發展的最可以依靠的、最直接的産業力量。我們過去有一句話叫“祖國山河美不美,全靠導遊一張嘴”。我們當時沒有網際網路,沒有人工智慧,沒有現在的這個手機,我們可不就是靠這些專業的人員給我們去講解,給我們去訂票,給我們去做好各種各樣的服務來較好地完成我們的旅遊活動嗎?曾經,我們的導遊人員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也是有非常強的專業素質,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遊客的尊重。

但是這些年來,我們感覺到導遊的社會聲譽在逐漸下降,甚至會覺得很多的問題都是由導遊造成的。我首先想説的是,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群體都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但我們需要做的是,這些有問題的從業人員和相關的案例,在整個行業中間、在整個的導遊隊伍中間到底佔多大的比例?沒有人告訴我們,沒有人做過詳細的調查。可是我們從新聞媒體上,不管是網路媒體還是紙質媒體,還是傳統的媒體,我們把涉及導遊的相關報道做了一個梳理,正面的、中性的和負面的,我們會發現正面的越來越低,負面的越來越高,以至於提到導遊,大家好像會跟強買強賣,跟坑蒙拐騙,跟這個掛鉤了。

我希望我們首先從新聞媒體宣傳的角度來説,給導遊正名。我們相信這個70萬導遊,絕大多數是我們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可以依靠的一股力量,甚至我説沒有導遊的職業尊嚴,沒有他較高的社會聲譽,就沒有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未來。我希望能夠在“堵”的同時也要做一些“疏”的工作。他如果有正常的(渠道),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陽光下的報酬,我為什麼要去對遊客不好呢?還是那句話,任何的理由、原因都不足以為那些侵害遊客權益的從業人員開脫。但我們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作為執法部門,要去看到這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序去改變它。我們必須讓導遊可以靠自己誠實的勞動獲得陽光下的報酬,這是一個最直接的或者我們最高的目標。其他的我認為是個技術手段,是個法律的手段,只要沿著這個方向去走,我們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的。

中國網:從去年的淄博到“爾濱”,您認為文旅爆火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呢?

戴斌:我經常講,消費是理解旅遊經濟的一把鑰匙。從需求的視角看旅遊,用這把鑰匙就能打開我們旅遊經濟這扇大門,否則我們永遠都會盲人摸象,今天一個淄博,明天一個“爾濱”,後天一個“大唐不夜城”,再後天一個“村超”“村晚”,我永遠跟著這個潮流去走,但我們要把這個邏輯先理清楚,一個地方旅遊經濟的發展,它必須有四個大的支柱:

第一,我們要有旅遊形象和宣傳推廣體系。全國有這麼多的城市,我假期有8天的時間,為什麼去哈爾濱而不去另外的城市呢?那你要讓我知道,這個城市傳遞的是什麼?應該是真誠、溫暖、善意、品質,是這些現象,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看國際上的這些,“非常新加坡”,我們看“亞洲之星”,看西班牙推廣陽光沙灘,後來推廣足球,推廣美食,很少是以“我”為主。我們很多的主題口號大、空鏡頭多、遠古的多,跟生活不接地氣,沒有人間煙火氣,撫不了凡人心。所以,我説我們的宣傳推廣體系和城市的形象,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最關鍵的。您的家裏比較好,您歡迎我去,我也想去,可是我怎麼去呢?遠端旅遊市場需要飛機,需要高鐵,進城需要自駕車,那我都需要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港這些基礎設施。到了旅遊目的地呢?我需要公交、地鐵,需要網約車,甚至共用單車。我們叫“大交通”“小交通”,他可以在當地流動。旅遊是一個異地的生活方式,你東西再好我不能在網上去想,這個東西很好,可是我到不了現場。這都需要我們下功夫。

第三,我們叫市場主體培育和商業環境的完善。旅遊是異地的生活方式,人們之所以到一個地方去,是因為這個地方有生活的品質,有高品質的生活的品質、生活的內容、生活方式。所以,我們看到,今天的遊客不僅要美麗風景,也要美好生活的時候,我怎麼樣去打動遊客的心?你沒有旅行社、沒有酒店、沒有民宿、沒有特色餐飲的話,行不行?不行!

所以,我們看這次去哈爾濱,大家去看什麼?除了讚美哈爾濱的冰雪以外,你看斯卡拉、小凍梨、鍋包肉,都是什麼?是跟我們生活相關的。到廣州去,排名前五位的關鍵詞是什麼——珠江、長隆、小蠻腰、早茶、糖水,是什麼?全是和我們生活相關的。到上海去,到黃河路去看“繁花”,看的是什麼?不只是一種想像的東西,它要去吃、住、行,這些東西都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現代的、時尚的、活力的、動感的生活方式,成為吸引人們遊客到訪的原因,千萬不要跟我們的生活拉得太遠,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老百姓不滿意的。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我們靠市場主體,靠千千萬萬的導遊、服務員、計程車駕駛員等等,把這個生活品質展現在遊客面前。恰恰我們在這些地方有時候忘了,忘了的話,發展起來,老覺得我已經做得很好了,網上流量這麼高了,為什麼遊客不去呢?很簡單,我去找不到生活的品質啊。所以,千萬不要從你單一的地方到別人單一的地方去,美好的生活永遠都待不膩的,高品質的生活永遠都可以吸引異國他鄉的人員的。

第四,最後一個制度是什麼,就是我們説的,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公共服務。我們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到一個旅遊目的地以後,越來越多的是散客出行,我有沒有停車場,我能不能找到公共廁所,我出了問題找誰啊?你能不能及時回應我的投訴?安全、品質誰來保障我?出了問題我有沒有司法救濟、行政救濟的途徑?不能因為我是個名人,我在網上、微網志上發一個帖子,你就馬上解決我的問題了。我是個普通的遊客,我到了現場投訴半天沒人理我。這個不對,他應該是平等地、公平地對待每一位遊客。這才是現代治理體系的核心要義。

所以,我想有了貼近人心的、傳遞高品質生活方式的這樣一個旅遊形象和推廣體系;有了便捷可以到達的旅遊交通和公共基礎設施體系;有了我們的市場主體和商業接待環境;再加上我們的現代治理體系,市場環境的保障,對遊客訴求的一種正常回應,這個地方,我相信哪天變成“網紅”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就算不是“網紅”,它也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到訪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夠只是看河流上的浪花,而是要看到河床下的靜水深流,我們才能夠細水長流。

(本期人員:編導/佟明月;後期/劉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佟明月;後期/劉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