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24全國兩會“向‘新’而行”系列訪談。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來自於哪?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於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怎樣的重要性?本期節目特邀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鄭亮 攝)
中國網:黃代表您好,首先很高興今天能夠邀請到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黃茂興:主持人好,網友好!
中國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長的目標設在5%左右,您怎麼看待這一目標?
黃茂興:在去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對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目標也定在5%左右,但2023年我們實際增長5.2%,2024年總理在報告當中也對2024年整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我認為這個5%應該是可以實現的。為什麼説要把經濟增長指標安排在5%左右?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因素。
一個因素,這是跟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階段實際情況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我們現在基數大了,2023年整個GDP比重達到126萬億,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高速兩位數的經濟增長。這是現在經濟發展新的階段的特徵,就是過去的高速經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安排5%是順應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第二個原因,定5%跟整個“十四五”規劃所預定的目標是相配套的。根據2018年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目標任務,2024年制定5%左右的安排指標和整個“十四五”時期的規劃發展的目標是相匹配相配套的。
第三個因素是與國際經濟發展的形勢相適應的。從2018年特別是2020年疫情發生之後,全球經濟進入了弱復蘇,我們現在叫“平原經濟”增長狀態。在這樣一種全球經濟發展的態勢下,中國經濟特別是在2023年5.2%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現有的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能力和水準,特別是根據中國經濟應該長期持續向好、回升向好的這樣一種基本面,在這樣一種國情中做出了5%的判斷。
實際上是根據這三個因素,我個人是這麼理解的,(根據)這三個因素做出5%的國民經濟增長的目標安排,我認為是合理的,也是可以實現的。
中國網: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品質發展階段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來源於哪些方面?
黃茂興:我們現在的新動能,一個方面,在過去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這樣一種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動能就是中國進入到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這本身就是一個動能。 第二方面,我們在過去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能力不斷凸顯出來,不斷激發出來,這是我們新的動能。
第三個新動能是在整個經濟發展當中,在調整優化、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過程中不斷提升中國産業升級的新動能。
第四個動能體現出我們在適應全球經濟發展新的趨勢特別是新的行銷模式、新的商業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中國整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激發了整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第五個新動能應該説這些年來我們非常注重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一體化的全國大市場包括基礎設施、物流,進一步打破了省與省之間、區域之間整個市場的分割,逐步構建起一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這些激發國內經濟發展的動能也不斷地凸顯出來。
我認為還有一個動能,就是傳統講的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就是投資、出口、消費,應該説根據這幾年特別是做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際國內雙迴圈的戰略安排之後,消費在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動能會進一步顯現出來,近三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60%,這應該説是推動中國未來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中國網:在今年的兩會當中,新質生産力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話題,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於當前和接下來一個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黃茂興:對新質生産力的內涵和重要特徵,總書記做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和總結。
前幾天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的時候,再次對新質生産力做出了權威的解讀,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我覺得新質生産力重要性有三個特徵。
1、它首先是高科技。為什麼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産力?一方面是希望適應中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要順應或者要搶抓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這個浪潮裏面,現在包括媒體,我注意到兩會期間也非常關注人工智慧,包括AI、包括Sora等這些整個高科技、新科技、前沿技術的創新發展,應該説這種發展的浪潮在大大推進,科技發展的速度也大大在加快,所以希望中國社會能夠強抓這一輪科技發展的浪潮。
2、産業變革的機遇。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在16年的發展當中,全球的産業結構進入了深度調整,這種調整過程也引發了新一輪全球産業變革,這個變革帶來一系列新的機遇。
第二個特點,希望新質生産力高效能、高效率,需要我們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做出各種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來深化生産關係,更好地適應生産力發展的需要。我們通過開放來倒逼改革,通過改革來激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三個特點就是高品質。一是我們越來越注重經濟發展的素質。第二,我們也越來越注重整個産業發展的素質、能力和水準,就是在産業發展的過程中,原來一、二、三産業梯度轉移,要逐步向三、二、一方向轉變。第三,科技創新的水準和能力也越來越高。第四,人民的生活品質要越來越高,越來越殷實。第五是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第六,我們的生態文明,我們生態的高顏值,生態文明的這樣一種全民生態環保的理念,它的自覺意識要越來越強,等等。包括我們的民生事業越來越完善。它的高品質就體現出黨的二十大提出來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然在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推動中國的共同富裕,這個共同富裕不僅實現物質的富裕,還要實現精神的富裕、富足。
中國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多次提到了新,除了新質生産力之外,還包括新興産業、新型消費、以舊換新、設備更新、新型基礎設施等等。在您看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屢次提到“新”,其用意何在?
黃茂興:我覺得一個“新”用意很重要,就是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這個是一個基本的判斷。新階段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一系列新的要求、新的標準、新的素養。
第二個“新”,我認為是更好地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應該説隨著整個國民素質越來越高,隨著整個中國經濟每人平均GDP包括經濟總量不斷在提升,要求社會的方方面麵包括生産領域、包括消費領域、包括生活領域都能夠給它提供相匹配的這樣一種生産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
第三個“新”,實際上是順應全球整個發展新的需要做出一種新的安排。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融入全球發展的大局當中,越來越融入區域一體化的浪潮當中。在這樣一個全球發展的浪潮當中,中國的生産生活等方方面面也必須要適應全球這樣一種新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所以,這也要求我們在方方面面必須進行革新。
第四個“新”,我認為是適應人的內在的一種需要。應該説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老百姓對政府、對社會、對各個方面的這種要求、提供的條件、創造的環境等等,要求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障。所以,在這方面各級政府必須創造更高的一種學習的條件、創業的條件、生活的環境、發展的環境。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我們的政府在新的發展征程當中,方方面面,必須採取新的模式,採取新的方法,採取新的舉措,從而來適應社會的變革,適應人們生活的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中國網:好的,最後非常感謝黃代表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解讀,也讓我們對於新質生産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謝謝。
(本期人員:責編/文案:韓琳;記者:白璐;攝像: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