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鄒聯克:貴州不斷加強鄉村教育、素質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
發佈時間:2024-03-11 11:24:2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汪雅雯

中國網: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24全國兩會《向“新”而行》系列訪談。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為應對經濟回升向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各地紛紛以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在這一過程中,教育作為百年大計,如何發揮特定作用?貴州教育又將如何前行?正值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特別專訪到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受訪者供圖)

中國網:鄒廳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為什麼首先提出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教育發揮什麼獨特作用?

鄒聯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意義、總體目標、科學內涵、實現路徑和領導保障等重大問題,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強國”戰略的提出,標示出我國教育面向世界的自信態度與自強行動,是“三個面向”的延續與升級。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放在世界坐標係中,進一步支撐和參與國際競爭,在全球的佈局和格局中佔領先機、佔據前排,“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擴大國際人才開放合作,尋求國際交流的多種路徑。培養出更多有家國情懷、有國際眼光、有世界話語權、能參與國際事務的優秀人才。

黃平縣各學校學生在新州鎮中心小學進行勞動技能現場展示。(受訪者供圖)

在新時代,教育要把服務於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發展,促進全體人民的富裕富足與全面發展,尤其是創新能力的發展作為功能性目標。當前,國家創新發展和世界人才高地建設對教育功能提出更高要求。無論是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還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教育都應該更好地、主動地把自己擺進去,自覺成為新發展格局的內生變數和優先要素,主動促進自身與社會的迴圈、與經濟的迴圈,實現教育體系與科技體系、産業體系、社會體系有機銜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耦合、融合發展,進而服務國家中心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教育要在規模、結構、品質、公平、育人模式(包括內容、方法、評價等)、治理方式、條件保障等維度上,達到較高水準並具有國際比較優勢。

中國網: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關係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貴州對於發展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有什麼有效的措施?

鄒聯克:近年來,貴州教育系統牢牢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貴州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擺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每年壓縮行政經費不低於5%投入教育,不斷改善鄉村辦學條件,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積極踐行組團式幫扶,持續鼓勵優質師資下沉,切實做到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遵義市桐梓縣實驗幼兒園的老師正在給學生講故事。(受訪者供圖)

一是充分發揮基礎教育基點作用。堅持優質均衡發展理念,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完善均衡保障機制,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推進工程,持續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提升工程。省級示範性幼兒園總數達 145 所,全省各級示範幼兒園總數超 3200 所,1569 所縣級示範以下等級的薄弱幼兒園通過達標驗收。2023年貴州完成新建、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995所,其中新建農村幼兒園集團化管理資源中心100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動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多元發展,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大力推進公辦強校計劃、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持續實施現代職業教育擴容提質、職業技能學歷雙提升工程。完成新建改擴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186所、完善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313所、修繕鄉村小規模學校等鄉村學校161所,新增遴選694所公辦強校計劃項目學校,重點考慮鄉村學校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通過遴選培育,提升農村教育水準,擴大優質公辦資源供給。2023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2.27萬個,貴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3.5%、95.8%、92.4%,全省教育整體水準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貴州省職業教育大會隆重召開。(受訪者供圖)

二是強化師資隊伍支援力度。組織開展“特崗計劃”,2023年共計招聘特崗教師5570人,進一步為農村薄弱學校補充緊缺學科教師。實施“三區支教計劃”、“銀齡講學計劃”,選取1581名教師到薄弱學校支教,招聘341名優秀退休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

貴州大學“博士村長”服務鄉村振興。(受訪者供圖)

三是深入開展學生餐專項整治。2023年,貴州省全年共投入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資金38.78億元,惠及農村學生392.03萬人;投入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膳食補助資金5.44億元,惠及農村學前兒童89.44萬人。目前,貴州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每日的午餐至少有“三菜一湯”,多種新鮮蔬菜和肉類交替充足供應,雞蛋、牛奶、大豆及其製品、畜禽魚肉等高品質食材供應不斷加大,每週至少提供三次符合國家標準的學生飲用牛奶和兩次豆製品,優化學生膳食結構,供餐品質大幅提升,守護學生“健康安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推進實行“5+X”供餐,供餐品質和學生用餐滿意度全面提升。

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第四小學學生吃營養午餐。(受訪者供圖)

四是持續推進教育資訊系統“聚通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鏡像落戶貴州試點,“陽光校園智慧教育”項目全面鋪開,“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實現全省公辦中小學全覆蓋,“網際網路+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育數字化加快推進。

中國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您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鄒聯克: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要求。相關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抑鬱等負面傾向。長期規律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身體素質更好、抗疾病抗疲勞能力更強、意志更頑強、情緒更穩定、性格也更加開朗。

結合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狀況面臨的挑戰,我們要以深入推進陽光體育運動作為提高青少年體質的突破口,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保全面提高青少年體育運動和身心健康水準。

貴陽市世紀園小學戶外活動。(受訪者供圖)

一是以改革提升體育教育教學品質。建議國家出臺鼓勵支援政策,調整學生學科學時安排,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增加體育課比重,提升體育課品質,保證大課間運動量,推廣體育家庭作業,確保學生每天 2 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深化中考體育改革,增加中考體育成績比重,運動隊可以整建制升入優質普通高中學校,把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記入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冊。

二是以賽事夯實體育鍛鍊群眾基礎。通過體育項目闖關達標獎勵“打卡”的方式調動學生運動熱情,積極對外展示陽光體育運動效果,激發學生動起來的榮譽感。充分發揮陽光體育運動在錘鍊意志、健全人格方面的育人功能,豐富國家賽事,抓特地方活動,推動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持續打造校園 IP 體育賽事,提升陽光體育運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三是以考評提升體育運動實效。國家督導地方政府出臺評估指標,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優良率、合格率以量化指標納入對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縣級黨政主要領導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內容,適時開展專項督導。

四是以宣傳擴大全民運動影響力。國家數字化平臺可設宣傳專欄,對在陽光體育運動工作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廣泛開展特色成果宣傳推廣,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體育、支援體育、參與體育的良好氛圍,切實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中國網:目前,高等教育同質化比較嚴重,如何破解這個難題,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

鄒聯克:從數量上看,中西部高校佔據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量”與“質”還未實現齊步並升,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整體弱、不均衡的特點較為明顯,與東部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以貴州為例,研究生教育規模小、本專科比例不協調、高層次人才匱乏等,一定程度影響了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整體水準提升。2023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大會,對全省加快推動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建議支援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差異化發展,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協調發展、形成合力的龍頭作用,加快補齊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短板。

“部省共建‘技能貴州’推動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啟動儀式。(受訪者供圖)

一是發揮政策引領支援作用。創新區域高等教育合作機制。鼓勵東中西部地區開展多形式的區域高等教育協作,支援東部地區高校採取對口支援、聯合設立研究院、教師挂職等方式幫扶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多途徑增加中西部地區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形成以東帶西、東中西部共同發展的格局。支援貴州設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

二是支援中西部高校差異化發展。支援中西部地區加快“雙一流”建設,對中西部“部省合建”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繼續加大傾斜支援力度,特別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滯後的省份,支援其在原有“雙一流”建設基礎上,再建設1-2個“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支援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差異發展、特色突進。

三是增加中西部地區的招生計劃。建議調整部屬高校招生計劃生源結構,逐步提高東部高校對中西部考生的錄取率。統籌考慮各省高校數量、人口數、高考報名人數等因素,優化調整部屬高校分省本科招生計劃。結合各省本科畢業生數量及高校博士、碩士授權點分佈情況,重點增加中西部地區高校研究生招生計劃,持續擴大中西部地區高校研究生培養規模。

(本期人員:責編:汪雅雯;主編:鄭海濱)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