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全國人大代表徐衣顯:加快強鏈聚群,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搶佔“主陣地”
 

時間:2024年3月11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徐衣顯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24全國兩會《向“新”而行》系列訪談。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聚焦“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現代化洛陽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洛陽發展新質生産力主要從哪些方面著力的?洛陽建設高水準國家創新型城市取得了哪些建設進展?全國兩會期間,特別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中國網:“新質生産力”概念在2023年9月首次提出,也成為今年兩會的關注熱點之一。今年,洛陽市提出“前瞻性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請您介紹一下洛陽發展新質生産力主要從哪些方面著力的?

徐衣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新質生産力、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産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全國“兩會”上特別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把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戰略之舉、長遠之策。洛陽市也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為目標,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搶抓風口産業、以新提質,聚焦“六新”突破、深化“五鏈耦合”、強化“項目為王”,努力推動新動能成支柱、新優勢成支撐、新質生産力成引領,加快建設營收規模超萬億元的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

一是強化科技引領,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激活“強引擎”。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比如,在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龍門實驗室等高端平臺的賦能支撐下,一拖集團迭代升級出國內首臺“5G+氫能”無人駕駛拖拉機等系列創新産品,打造農機裝備全國原創技術“策源地”。我們將深度嵌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標中原科技城打造伊濱科技城,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龍門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作用,加快建設智慧島、中試基地、産業研究院、科技産業社區,高效聚合優質創新資源,高標準建設國家技術轉移洛陽分中心,爭創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積極構建“兩基地、三載體”創新大格局,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落到産業上、轉化為新質生産力。

二是做強先進智造,為發展新質生産力鍛造“頂梁柱”。洛陽的當家産業是製造業,“一五”時期,全國156個重大項目有7個佈局在洛陽,有著中國工業看“兩陽”(洛陽與瀋陽)之稱。重振洛陽輝煌,我們將抓住國家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機遇,全面落實製造業重點産業鏈高品質發展行動,推動新一輪“三化改造”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創建省級智慧製造試點20個以上,加快從“傳統製造”向“先進智造”躍升。堅持新質生産力突出綠色生産力,落實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建設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含金量”、低碳轉型“含綠量”、數字賦能“含新量”,著力打造“低碳洛陽”。

三要加快強鏈聚群,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搶佔“主陣地”。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我們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IT、智慧裝備等風口産業,壯大新興産業,搶灘未來産業,打造五大先進製造業集群、17條優勢産業鏈,全年營收超過4600億元。堅持“燈塔工廠”標準,加快建設中州時代千億級新能源電池生産基地。瞄準國內一流,把百萬噸乙烯項目建成綠色石化先進材料産業基地。搶抓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鄭汴洛濮”氫走廊、“鄭汴洛”氫通道等重大機遇,提高洛陽氫能産業化、規模化水準。依託中部規模最大的普萊柯P3實驗室等項目,推動生物疫苗産業鏈營收增長10%以上。

四是壯大數字經濟,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新動能”。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內容。我們持續落實數字中國戰略,抓住國家“千兆城市”建設機遇,依託大數據産業園等載體,大力培育智慧製造、數字貿易、智慧物流等新業態,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依託中航光電、中硅高科等重點企業,推動新IT産業規模超過700億元,謀劃建設第三代半導體研發生産基地。深化與華為等頭部企業合作,推動昇騰人工智慧實驗室算力達到100P以上。完善“綜合性+特色型+專業性”的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爭創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

五是深化改革攻堅,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打造優質生態。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深化改革、優化環境,打通堵點卡點、釋放制度紅利。我們市是河南省唯一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點城市,將深層次促成先進生産要素優化配置、順暢流動、高效共用。深入實施“河洛專才計劃”,通過政府普惠政策和市場化優惠政策,引進各類各層次人才。深化“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培育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推進“基金入洛、險資入洛”,用好“一基地一中心一示範區”智慧金融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推動企業上市倍增計劃,壯大資本市場“洛陽板塊”。大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打造洛陽數據流通交易專區,建設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試點城市。

中國網:洛陽市是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入選了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擁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重要平臺和一批大院大所大企業,為洛陽建設高水準國家創新型城市提供了良好基礎和有力支撐,目前取得了哪些建設進展?

徐衣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洛陽錨定“兩個確保”,落實“十大戰略”、特別是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聚焦“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堅定不移走好以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高水準國家創新型城市,努力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是創新平臺建設“提級增能”。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重建,龍門實驗室實現了“首年出成果”。伊濱科技城建設全面起勢,高新區加快重塑重振,周山、伊濱智慧島雙雙入選“省級”行列,中原美谷、中原藥谷科創園順利揭牌運作。全市科技産業社區入駐企業超千家、集聚創新人才近萬人。去年新增各類創新平臺371個、總數達到3560個,有108個平臺進入了“國家隊”,正在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鏈條技術創新體系。

二是創新主體培育“提質增量”。堅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規上工業企業研發全覆蓋,強化高新技術企業中堅力量;一手抓“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實施高成長性企業提質倍增計劃。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00家,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3000家,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兩年翻兩番”,省級製造業頭雁企業數量全省第一,“瞪羚”企業達到50家、佔全省的11%,省創新龍頭企業25家、佔全省的21.6%,科創企業“雁陣”騰飛,帶動光電器件、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等風口産業營收增長15%以上,形成了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兩個千億級産業集群。

三是創新人才隊伍“提檔擴容”。實行政府“普惠+激勵”和企業“高薪+股權”聯動機制,升級“1+22”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引育用服”體制機制,加快建設人才強市。在“引”上,以服務17條優勢産業鏈為重點,在全省率先設立運營5億元人才基金,更加注重高端引領、精準引進,新建院士工作站等高層次人才平臺6個、居全省前列。在“育”上,落實“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部署,培養建立本土高技能人才隊伍。在“用”上,實施“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計劃”,為企業精準匹配人才。在“服”上,建立人才服務“一站式”平臺,完善住房、醫療、教育等保障政策。去年全市入選了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3名、數量全省第一,累計引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7個,兩院院士等省級以上領軍人才達到70名、青年創新創業人才88名,培育“河洛工匠”370多名,技能人才隊伍壯大到140多萬人。

四是創新成果研發“提速增效”。科技成果“三權分置”改革全面鋪開,新增高新區等3家全省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達到75家。常態化開展“科創成果直通車”活動,19家産業研究院轉化成果188項,去年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創歷史新高,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45億元、增長27.7%。從“天宮”“蛟龍”到國産“大飛機”“大郵輪”,眾多“大國重器”都閃耀著洛陽創新的力量。

五是創新生態打造“提標優化”。深化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優化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協同創新生態,推進科技項目管理改革,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和“揭榜挂帥”項目25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67項,洛耐院、725所獲批組建省級創新聯合體。持續完善科技投融資服務體系,“科技貸”“成長貸”“智慧財産權質押貸”分別增長12.3%、18%、45.1%。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96%,連續5年領跑全省。我們作為全省唯一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點,正在加快建設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完善常態化府院聯動機制,高水準建設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市,打造“萬人助萬企”活動“升級版”,實施智慧財産權保護專項行動,去年營商環境評價首次全省排名第一。

下一步,洛陽市將深入貫徹“第一戰略”、加快匯聚“第一資源”、持續增強“第一動力”,積極發展壯大新質生産力,加速實現動能之變、結構之變、品質之變。

中國網:希望洛陽的高水準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更有特色、更高水準,有更大發展。感謝徐市長做客節目。

徐衣顯:謝謝。


(本期人員:編導/記者:裴希婷;攝像:董超;攝影:董寧;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媒體支援:河南廣播電視臺、洛陽廣播電視臺)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記者:裴希婷;攝像:董超;攝影:董寧;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