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全國政協委員趙紅衛:通過更高頂層技術要求,帶動整個産業鏈技術創新
 

時間:2024年3月10日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 趙紅衛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2024全國兩會《向“新”而行》系列訪談。“新質生産力”概念去年被首次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關注點之一。當前,中國高鐵技術站在了世界高速鐵路技術的最前沿,屢創世界紀錄,不僅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也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於促進高鐵技術的研發應用會發揮哪些重要作用?不斷創新的高鐵技術為推動産業鏈發展提供了哪些新動能?全國兩會期間,特別採訪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中國網:趙委員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趙紅衛: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今年的全國兩會,您的提案關注的是哪些方面的內容?

趙紅衛:我的提案是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動雙碳目標下的綠色交通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經濟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作效率的重要舉措。

我在提案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舉措,包括調整運輸結構,通過政策激勵,促進(貨物)運輸向鐵路運輸來轉移。因為在中國,目前我們國家的(貨物)運輸還主要是依靠公路,那麼公路相較于鐵路來講,它具有能耗比較高,而且就是污染比較嚴重,也會發生交通擁堵的一些問題,因此發展“公轉鐵”、多式聯運對於促進我們國家的綠色經濟轉型都是有幫助的,那麼具體的舉措包括一些政策的引導。

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加強鐵路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在一些臨港經濟區、臨空經濟區,能夠加大鐵路的建設,加大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

第三個方面是通過科技創新能夠研發更多的裝備。發展我們的貨運裝備,還有設施設備,多式聯運的設施設備,促進我們國家的貨運發展。 

第四個方面是能夠提升貨運的品質。通過智慧化的一些手段使我們的貨物運輸的服務平臺,它的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效率進一步提升。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提升我們的貨運公轉鐵管理的水準,促進相應的評估機制的建立。通過這些措施能夠促進我們國家的公轉鐵和多式聯運,使我們國家鐵路交通沿著綠色的方向發展,能夠為我們國家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更大的力量。

中國網:近年來,您一直關注和推進我國鐵路標準體系的建設。目前,我國鐵路標準體系的建設情況如何?與國際接軌情況如何?

趙紅衛:我去年有一個提案,是關於促進我們國家的標準建設,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的標準互認。這個提案也受到了國家鐵路局和國鐵集團的高度重視。通過長期的發展,尤其是我們國家的高速鐵路發展,我們國家在這個標準方面也通過多年的積累,在高速鐵路、城軌、市域等方面,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標準體系,也很好地支撐了我們國家的鐵路的發展和建設。那麼在標準供給方面,我們國家也在進一步的提升標準的內涵,標準制修訂的品質。

在標準的國際舞臺上,尤其是這個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EC(國際電工委員會)、UIC(國際鐵路聯盟)相關的標準化組織方面,我們已經有很多中國的技術專家,擔任相關的一些領域的領導,比如這個像ISO TC269,那麼我們國家(的專家)就是這個標準化組織的主席。同時我們國家在主持和制修訂國際標準方面的數量也在大幅提升,我們主持了70多項國際標準。

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推進標準互認。在標準發展方面,我們高速鐵路的發展,尤其顯著在雅萬高鐵方面我們實現了全系統、全要素,包括中國標準的走出去。

在推進國際互認方面,我們一方面是促進像CRCC(中鐵檢驗認證中心)這樣的中國的標準化的認證單位,能夠進一步的開展一些國際認證。

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推進海外的一些項目採用中國標準,採用中國標準認證的流程。同時我們也和海外的相關的部門,也在建立國際互認的標準認證,國際互認的一些方案,能夠使我們國家的標準進一步的走出去,使我們的國際互認能夠進一步地推進,促進我們國家在標準方面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網:“新質生産力”概念去年被首次提出。作為鐵路科技工作者,您是如何理解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

趙紅衛:我認為新質生産力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和理解兩個字的內涵。第一個是“新”,就是要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創新就是要通過創新帶動科技的發展。再有一個就是“質”,理解這個高品質的發展,那麼高品質的發展就是要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益。

一方面要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産業,再一方面是促進一些新技術能夠賦能傳統産業,使數字化技術和傳統的技術能夠相互融合,促進新産業、新模態、新模式、新工藝,使産業不斷地進行技術轉型和發展。

中國網:科技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紅衛:科技創新是我們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支撐。首先是原始創新,突破性、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它肯定會帶來産業的一次變革。比如蒸汽機的發明,那麼它就促進了蒸汽機車的發展,內燃機的發明就促進了我們國家內燃機車的發展。因此,科技創新會帶來一些新的産業的發展。

再有這個科技創新可以使我們的産業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和調整。如一些新的能源技術的發展,它就會帶來整個産業的提升,比如一些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那我們在動車組上,在我們的傳統産業上面,比如,最早我們用的車體,主要採用不銹鋼的材料,那麼後面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動車組(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採用更輕質的鋁型材,再隨著進一步的要求,會採用更加輕質的、強度更高的一些碳纖維的材料。肯定這種技術的創新,會使我們的産業産生一個轉型,還有這個發展,不斷的促進我們技術的升級。

中國網: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於促進我國高鐵的技術研發和應用會發揮哪些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紅衛:科技創新對於我們國家的高鐵建設發揮了非常有力的技術支撐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們動車組的研發過程中,比如我們的牽引、制動、網路技術的研發就離不開科技創新。正是因為我們在牽引方面的技術創新,使我們的牽引功率進一步的提升,這個重量進一步的下降,那麼這樣就使我們具有更強的動力。

在網路方面,我們通過技術不斷的迭代,通過早期的TCN網路技術,後面我們又發展了實時乙太網的技術,現在我們正在向TSN時間敏感網發展,那麼這些新的技術就會為我們高速動車組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這種數字化、智慧化的一個基礎。

再有,比如像我們的綠色、節能、環保的技術,比如一些新型的輕質材料的應用,使我們整個動車組的重量更輕,通過一些空氣動力學技術方面的發展,我們的高速動車組,它在氣動外形方面,在車體的平順化方面,使動車組的阻力進一步的減小,那麼使動車組的運作速度進一步的提升。

包括我們在噪聲方面,比如採用一些吸、隔聲的這個材料,比如有一些有針對性的採用不同頻率的降噪手段,使我們動車組的噪聲進一步的降低,噪聲的指標進一步的提升,就是我們的動車組的性能更加優越,那使我們旅客的乘坐的體驗更加舒適,滿足我們大眾美好出行的需求,那麼使這個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的提升。

所以科技創新在高速動車組的研發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創新推動了高鐵的整個的從速度到舒適度上的方方面面的一個提升。

中國網:據了解,“CR450科技創新工程”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科研項目,包括研製復興號動車組新産品等多個高鐵科技創新項目,至今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這一創新工程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這為推動産業鏈的發展提供哪些新動能?

趙紅衛:2023年在國鐵集團的統一部署下,CR450開展了17項技術部件的換裝試驗,也圓滿的完成了各項任務。在2023年6月28日,在福建湄洲灣跨海大橋實現了單列453公里,相對交匯速度891公里的交匯試驗。6月29日,在福建海尾隧道實現了單列420公里,相對交匯速度840公里的交匯的記錄,那麼也是創造了新的試驗記錄,為CR450科技創新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CR450動車組研製以更高速、更安全、更環保、更節能、更智慧,打造新一代的時速400公里動車組為目標,在緊急制動距離、噪聲、能耗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技術指標。這些技術指標的完成需要依靠科技創新。

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這個産業鏈供應鏈的完備性方面我們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在CR450新技術部件換裝試驗過程中,我們也把一些新的技術部件進行了驗證,那麼不斷地培育新的産業鏈,使我們的這個産業鏈的韌性、完整性進一步的提升,為現代鐵路産業的轉型、高品質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中國網:感謝您做客我們的節目。

趙紅衛:感謝中國網的採訪,謝謝各位網友。


(本期人員:編導/記者:裴希婷;攝像:董超 王一辰;攝影:董寧;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記者:裴希婷;攝像:董超 王一辰;攝影:董寧;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