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全國人大代表傅貴榮:讓“知産”變“資産” 科技成果轉化余姚有“妙招”
 

時間:2024年3月10日
嘉賓:傅貴榮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書記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24全國兩會《 向“新”而行》系列訪談。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為應對經濟回升向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各地紛紛以創新驅動發展,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浙江省余姚市是如何推進改革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本期節目,特邀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書記傅貴榮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書記傅貴榮   攝影/鄭亮

中國網:您這次到北京參加兩會,都帶來了哪些建議、議案?

傅貴榮:今年是我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二年,對今年的履職工作,我做足了功課、充滿了信心。這次我一共帶來了4個建議,分別是深化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改革、支援寧波建設行業數據交易中心、進一步深化寧波全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試點工作,以及支援寧波交通圈建設提能升級。

中國網:作為余姚市委書記,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余姚市?

傅貴榮:好的。余姚素有“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的美譽,是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的重要縣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位於上海、杭州、寧波的幾何中心。具體來説,有三張“名片”特別亮眼:第一張是文化高地,三大文化交融,有7000年的河姆渡、8000多年的井頭山等史前文化;有古代十大思想家王陽明、黃宗羲等為代表的姚江文化;還有紅色文化,境內的四明山革命老區、是全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第二張是發展寶地,長期位居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中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等榜單前列,是中國小家電之鄉、中國模具之鄉,擁有中意寧波生態園等重大平臺,以及全國最大的塑膠市場—中國塑膠城,2022年GDP突破1500億大關,去年獲評2023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第三張是人居福地,社會保障到位,成功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稱號,2017年創建成為浙江首批、寧波唯一的縣級全國文明城市、2020年蟬聯這一殊榮,先後14次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借此難得機會,我誠摯邀請中國網的廣大網友們,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來到余姚、熟悉余姚、愛上余姚,與這座美麗的江南水鄉,同成長、共繁榮,攜手向未來!

中國網:現場聆聽了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哪些方面讓您印象深刻?

傅貴榮:3月5日上午,我全程認真聆聽了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受到了大國定力、大國擔當、大國自信,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具體來説,有3個方面印象特別深刻:

一是深感成績來之不易。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經濟實現回升向好,全年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讓“唱衰中國經濟”不攻自破。二是深感前途更加光明。《報告》科學研判當前形勢,可以説我國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這是我們破浪前行、贏得勝利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三是深感奮進正當其時。《報告》對今年工作做了十個方面的具體部署,預期目標科學合理、政策措施精準有力、重點任務抓綱帶目,為我們基層紮實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方法指導和行動指南。

回去後,我們將第一時間傳達好、學習好、貫徹好本次兩會精神,特別是緊密結合余姚實際,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加快爭創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示範引領的縣域樣板,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網:推進改革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是余姚市2024年的工作任務,那麼余姚市政府通過怎樣的政策措施鼓勵創新?

傅貴榮:近些年來,我們余姚始終堅持創新驅動首位戰略,持續完善多元科創投入機制,推動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3.65%、連續三年居寧波榜首,我市居中國創新百強縣第9位,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今年,我們將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為牽引,通過“五個狠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是狠抓創新主體壯大。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主力軍作用,對科創中小企業、高新中堅企業、龍頭領軍企業開展分級分層培育,驅動産業創新升級、企業做大做強。如對當年新申報成功的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省科技領軍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內按期申報成功的企業,我們將給予最高20萬元的補助。

二是狠抓科創平臺打造。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發展載體能級,實現技術研發與價值轉化的良性迴圈。如對被認定的市級“一産業一研發平臺”,我們將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助;又如對新認定寧波級及以上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我們將分檔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補助。

三是狠抓核心技術攻關。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揭榜挂帥等系列手段,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提升重點産業核心競爭力。如對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關鍵核心部件進口替代等各類重大研發攻關項目,我們分類分檔給予單個最高200萬元的補助;又如對單個創新聯合體項目攻關,我們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助。

四是狠抓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産學研協同創新,用好科技大市場,定期舉辦科技成果推介會、企業需求對接會,暢通“知産”變“資産”的渠道。如對新研發産品獲寧波級及以上重點新産品認定的企業,獲得寧波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項的企業,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並將技術成果轉移到余姚轉化的企業,我們將分類分檔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獎勵。

五是狠抓創新生態優化。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圈。如在高端人才引育上,制定出臺新時代人才強市“1+X”新政策,以最高“5個1000萬”的政策力度實施“姚江英才項目”等重點人才工程。又如在科技金融支援上,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我們將給予最高500萬元的科研信貸支援;對年度研發投入達到要求的規上“姚創貸”企業,我們將給予貸款額一定的貼息支援。
本期人員:編導/佟靜;記者/白璐;攝像/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