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2024全國兩會《向“新”而行》系列訪談。作為安徽“北大門”的宿州市,近年來,錨定“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聚焦“追趕蘇北、領先皖北”的目標任務,邁出建設現代化新宿州的穩健步伐。宿州市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有哪些著力點?産城融合有哪些新佈局?在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企業壯大上有哪些新舉措?全國兩會期間,特別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啟榮。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啟榮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專訪。(受訪者 供圖)
中國網:“新質生産力”概念在去年提出後,“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被寫入了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宿州市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是從哪些方面著力的?
王啟榮: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宿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重點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大力培育引進新興産業。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們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集中力量抓“雙招雙引”,集聚要素抓項目建設,集結資源抓“專精特新”,去年全市利用省外資金882.2億元、增長6.3%,新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8個、百億級項目2個;工業投資增長50.9%、全省第一,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4.7%、高於固定資産投資6.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21.1%、全省第一,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另一方面,大力轉型提升傳統産業。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我們圍繞裝備製造、建材家居、輕紡鞋服、造紙及紙製品後加工等傳統産業,推進200項重點技改項目和“四化”(智慧化、數字化、網路化、綠色化)改造項目建設,去年全市技術改造投資增長48.9%、全省第二,省級羚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匯聚我市企業3000余家,入選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1家、實現“零突破”。
今年,我們將堅持工業強市、産業興市不動搖,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智慧綠色製造強市行動計劃,把壯大“5512”産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發展壯大五大主導産業,轉型提升五大傳統産業,做大做強十二大特色産業集群,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創造條件、夯實基礎。
中國網:宿州市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瞄準“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目標,突出以城促産、以産興城、産城融合。具體有哪些新佈局?
王啟榮:我們將充分發揮宿州作為我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北橋頭堡”優勢,緊扣“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聚力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一是統籌“規”與“建”,豐富城市內涵。去年,我們編制完成了《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我們將堅持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大框架下,全面落實“大宿城”發展戰略,聚焦“一主兩星”空間結構,圍繞“東進、北擴、南展、西優”發展格局,系統性推進新區舊城、地上地下、硬體軟體、宜居宜業,下繡花功夫統籌好城鄉建設、産業發展、資源開發、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空間佈局,確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二是統籌“産”與“城”,優化發展格局。我們將堅持把産城融合作為重要突破口,圍繞以城促産,加快推進産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圍繞以産興城,系統推動産業發展與商務服務、文化旅遊、休閒娛樂等功能建設。圍繞産城融合,著力構建區域基礎、城鎮空間格局、功能支撐和交通體系,實現産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相互依託、相互促進。
三是統籌“新”與“續”,提升城市能級。我們將大力實施城鄉基礎設施、綠化景觀、住房保障、公益設施等四大類重點工程,系統推進鐵路、公路、水路等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四縱四橫”的鐵路客貨運通道和“四縱四橫一連”的高速公路通道;統籌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優化城市綠道網路,建設海綿城市;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建築施工、燃氣安全、城市內澇等方面安全隱患整治,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四是統籌“管”與“護”,改善城市品質。我們將紮實開展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抓好水、電、氣、暖、公廁、學校、醫院、充電樁換電站等民生工程,加強“紅色物業”建設,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切實解決“停車難”“上學難”“看病難”“物業難”等問題。同時還將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交都市等創建成果,紮實開展停車場建設與管理提升、城市亮化提升、城市街區整治提升、攤群點建設和管理提升等行動,並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大力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著力推進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長效化。
中國網:我們了解到,宿州市的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60%以上GDP和稅收,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宿州市在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企業壯大上有哪些新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啟榮: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強調“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近年來,我們秉持“當自己人、辦自己事、宿事速辦”理念,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意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採取一系列舉措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民營企業已成為宿州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市私營企業達13.03萬戶、個體工商戶達51.09萬戶,為全市貢獻了60%以上的GDP、稅收,9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城鎮勞動就業、企業數量,99%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一是打造更加便捷的政務環境。我們持續優化“宿事速辦”平臺,打造“宿稅速辦”“宿紛速調”“宿政速説”等工作載體,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深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去年推動惠企資金直達企業1006家、2.19億元。每月舉辦企業家沙龍和企業家接待日活動,受理企業意見建議及訴求578項、辦結率96.7%,財産登記營商環境品質顯著提升,再度獲評“全國政務熱線服務品質評估A級城市”。
二是打造更加完備的要素環境。我們開展數字賦能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宿州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註冊企業30.96萬家、解決融資需求2309.57億元。搭建“水電氣網(寬頻)聯合報裝平臺”,實現水電氣網報裝“一網通辦”。實施“人才歸宿”行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7個,市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8個,入庫人才團隊68個、核心成員達430名。依託省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全市1550名幹部聯繫包保2631家重點企業,去年以來累計收辦化解企業問題9100余件。三是打造更加規範的市場環境。紮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梳理併發布141項市縣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面推行“一業一查”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按事項管”向“按行業管”轉變,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依託企業開辦“一日辦結”系統,推行線上線下並行服務,落實簡易登記改革舉措,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0.5個工作日。入選第四批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獲評國家“信易+”應用典型案例1個。去年全市新設經營主體12.1萬戶、全省第三,總量達66.8萬戶、全省第四。
四是打造更加公正的法治環境。推行包容審慎行政執法模式,在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城市管理、文化旅遊五大領域出臺“兩輕一免罰”清單,將252項從輕處罰、免予處罰情形全部公開。在市場監管領域推廣“綜合查一次”模式,明確10大類“綜合查一次”事項清單和檢查計劃。深化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專項行動,進一步推動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政府承諾兌現到位、企業欠賬清欠到位。2023年1-4季度,宿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均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深入開展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開放發展健康發展,進一步唱響民營經濟“好聲音”。
中國網:感謝王市長接受採訪。
王啟榮:謝謝!
(本期人員:採訪:裴希婷;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