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24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中國經濟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之後,正在不斷地開闢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未來,如何為中國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在強國建設過程中,如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本期節目,特邀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傑進行解讀。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傑 攝影/董寧
中國網:余校長您好!歡迎您作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余淼傑:主持人好!網上的各位朋友好!很高興有機會來《中國訪談》和大家聊一聊。
中國網:參加2024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您帶來了哪些建議?又比較關注哪些領域的問題呢?
余淼傑:是的,我今年帶來七八個建議,主要是圍繞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來展開的。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分成兩大塊:一個是關於深化改革,一個是關於對外開放。
我先説對外開放,這裡面又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怎麼樣更好地落地推進“一帶一路”的倡議。我的核心建議是,要加快推進中日自貿區的建設,做好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地發展。關於改革開放的第二塊,要做好向北的開放,推進陸上絲綢之路向東的發展,促進與俄羅斯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這是關於對外開放的。
關於對內(深化)改革的有幾個方面。對內改革一個核心的關鍵,就是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話,關於人才的流動,我也會提一個建議,主要是促進國內高端人才的自由流動,希望能夠爭取更多高品質的、高端的人才到東北來建設東北。另外一方面,也是關於促進國內的大迴圈,降低物流成本。去年我提的是關於公路,今年我提的是關於怎麼樣更好地提高高鐵的高品質運營。教育方面,包括我們怎樣提高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這裡面又涉及到關於民生的內容,就是説關於怎麼樣重新認識、界定失業率的指標。因為大家都會關注,現在失業率相對比較高,其實這就取決於怎麼樣界定失業率的指標。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或者科學標準來算的話,我們失業率其實並沒有像現在看起來那麼高。所以,這個科學的界定也非常地重要。
另外一方面,關於怎麼樣改善民生。關於改善民生這個角度,涉及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一塊核心的關鍵點在於,現在降稅降費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少一些階段性的安排。換言之,你可以看到,現在有很多臨時性的或者階段性的安排,客觀講我們更需要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比如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等。所以,我的建議大概會從這幾個方面展開。
中國網: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了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一工作思路也將貫穿于我們今年的經濟工作之中。那麼您認為,我們“先立後破”,要“立”的是什麼?要“破”的又是什麼呢?
余淼傑:講得特別對。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我們今年的經濟工作指明瞭方向,特別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到“五個必須”,我們必須要牢牢把握好這“五個必須”。第一,我們必須把握好統籌發展的辯證關係,只有高品質的發展才能保證高水準的安全,所以發展是硬道理。第二,我們要牢牢把握另外一個關係,就是深化改革,還有促進對外開放的關係。第三,中國式現代化的關係。第四,進行供給側改革,還有要消除有效需求不足的關係。第五,必須堅持高品質發展。
然後核心的關鍵,就正如您所指出的這點,“穩中求進”“以進促穩”講的就是通過高品質的發展來實現高水準的安全,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整個中央經濟會議最核心的關鍵。怎麼樣從方式上實現呢?“先立後破”。請注意,“先立後破”一開始最早提出是在二十大的工作報告中,而且當時的“先立後破”,客觀上講,主要講了新發展理念裏面“綠色”説綠色這方面我們必須先立後破,先把可再生能源立起來,然後再降低傳統能源,這是“先立後破”。
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先立後破”不只是涉及到綠色和能源,實際上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已經涉及到各個方方面面。您可以看到,新發展理念的幾個方面,包括創新,包括協調,包括開放,其實都有“先立後破”的含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相結合,先立“立”什麼?先把基礎研究這塊給立起來。
中國網:基礎研究是首位的。
余淼傑:對,特別提到基礎研究佔研發的比重,這是一個重點。然後綠色來講的話,剛才講到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這是“先立後破”的另外一點。
對外開放的“先立後破”,就正如剛才所講的,海上絲綢之路可能重點向北發展,陸上絲綢之路重點向東發展,這也是我們提出的一個新發展的方式。
協調方面的“先立後破”,是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推動城市群的發展。共用方面的“先立後破”,最重要的是做好鄉村振興,建設好美麗鄉村,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是重點。所以,您可以看到,“先立後破”,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是覆蓋了方方面面的。
中國網: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進行創新引領,加速形成新質生産力。那麼您認為,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是什麼呢?
余淼傑:能否形成新質生産力是各個國家競爭的重點。那麼形成新質生産力的一個最關鍵的核心是什麼呢?就是實現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那麼在産業的佈局方面其實是做好“三篇大文章”,一篇是“老字號”,一篇是“原字號”,一篇是“新字號”。
中國網:這三篇文章具體怎麼講呢?
余淼傑:“老字號”的話,比如説老的傳統産業要進行升級改造;“原字號”,就比如説原材料的産業,要拓寬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新字號”就是未來産業、新興産業,我們要加快培育。其實您可以看到,像元宇宙這些未來的産業,還有AI人工智慧這方面其實是各個國家競爭的重點。換言之,新質生産力的著力點是未來産業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我覺得這幾點是最重要的。
我們有兩類創新,一類是原創性的創新,一類是技術性的改造。對新質生産力而言,原創性的創新最為重要。我們必須加大基礎研究佔研發的比重,更好地做好産學研用相結合。
中國網:您認為,政府、企業以及科研機構,他們各自承擔著怎樣的職責?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余淼傑:我們要進行産學研用相結合。具體來講,應該是企業出題,政府搭臺,然後科研機構答題。首先企業提出需求,説我們下面往這個方向(發展),因為一個基礎性的技術,它可以應用到A,也可以應用到B,可以應用到方方面面,根據企業的需求來做出這方面的努力。第一步,技術的産品化,然後再到産品的産業化。政府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把這幾個方面串在一起,然後提供政策的支援和保障。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傑 攝影/董寧
中國網:民營企業、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重要動力之一,去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舉措,但我們發現,當下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問題還是民營企業的信心不足。那麼您認為,未來在強國建設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民營企業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提振他們的信心呢?
余淼傑:第一點,要提高民營經濟的信心、民營企業的信心,首先必須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其實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不只是對民營經濟重要,對中國老百姓也很重要。我們首先要深刻地認識到,現在我們的確面臨著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大家也可以看到,某種角度上來講,現在企業,現在的20年代,和一百年前20世紀的20年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中國網:有哪些相似之處?
余淼傑:比如説經濟相對來講停滯不前,全球化的速度變緩,現在我們還出現一個新的挑戰,人口老齡化。我們現在應該怎麼樣形成一種合作共贏的國際環境特別得重要,這是大的背景。在這種大的背景之下,大家可能説中國經濟的增速放慢以後,在黃金十年的時候是8%以上,現在的話只有5%左右或者5%高一點。大家會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速放慢。
但是我們應該從歷史上來看,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必然規律的原因在於,第一,經濟蛋糕做大的話,同一個水準量的增長,體現在比例上就有所下降,這是第一點。同時,更為重要的第二點,我們也要認識到,如果你從橫截面的角度來比較的話,會發現是不一樣的。換言之,如果您看中國經濟的增速,相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速,我們還是處在前面的。比如中國現在5.2%的經濟增速,在全球的各個主要經濟體中,我們還是排名不説第一也是第二,是數一數二的。再加上中國經濟的規模,中國經濟依然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所以,第一點,民營企業家和普通老百姓一樣,要對中國經濟的明天充滿信心,有很多實在的數據支撐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最主要的,要從全球化的視野、全局的視野來看它。
第二點,對宏觀經濟充滿信心之後,怎麼樣真正做到兩個毫不動搖,怎麼樣做到兩個健康的發展。一方面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另外一方面民營企業家的健康發展。
正如您所説的,去年一年,國家、國務院以及發改委出了31、29條具體來落實落地。其中兩點特別重要:第一步是市場準入;第二步是要素保障。市場準入意思是説,其他企業能做的,民營經濟也能做。第二個問題是要素保障方面,要素保障的意思是,現在門檻可能也會出現,某些産業,民企和國企的拿地成本不一樣,貸款的利率不一樣,這是事實。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差距?從銀行或者是從貸款機構的角度上來講,他們也有他們的理由,因為民企第一規模比較小,第二可能面臨系統性的風險比較高。因此,從銀行角度上講,他會給更高的利率進行……
中國網:降低風險。
余淼傑:降低風險或者説補充。從另外一個角度,怎麼樣破局呢?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鼓勵所謂的PPP,就是公私合營。這樣原來在貸款中系統性的利率這部分就會降低,真正比較好地支援到民營企業,有一個更好的要素保障。
第三個是改善營商環境,這點特別重要。您可以看到,最近遼寧這塊就做得特別好,真的就走在全國前面。我最近寫一本新書,叫《東北是個好地方》,講的就是這個。兩本新書,準備在兩會的時候同步地發佈,一個是《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辦?》其實就是您提出的這些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新質生産力等等。另外就是《東北是個好地方》,我們從天時地利人和這個角度講,為什麼東北能全面振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這樣一個情況。
中國網:政府給了很多的支援。
余淼傑:對,而且東北本來競爭力就比較強。可能在廣東工作(月薪)五六千或者四五千,在瀋陽可能兩千、兩三千就夠了,我們説的是這些工人的(基本工資)。改善營商環境之後,大家就會像以前去廣東、去江蘇(投資)一樣來東北投資,其實資本都是往有利他發展的地方去的。
中國網:根據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的報告,2023年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已經躍居全球的第12位,“三新經濟”佔經濟總量的比重也是在持續上升當中,您剛才也是舉了很多例子。您認為,未來如何推動“三新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您有哪些建議呢?
余淼傑:對,我認為推動的“三新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原則上來講,還是我們剛才所講到的“先立後破”,這是第一個。再具體來講,您可以看到,我們中國的産業政策其實很成功,産業政策很成功的地方,先進行一些比較成熟的試點,逐步地推進。其實你有時候看到,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並不是分開的,而是合在一起的,比如自貿試驗區很多方面的改革和舉措都是在推進這個內容。所以,應該説是放在一起的,可以來統籌發展。“先立後破”是個基本的原則,第一個是先立後破,第二個是因地制宜。
比如説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産業集群,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因地制宜。比如説遼寧,我們打造技術改進的重大策源地。廣東也提這個,但它是基礎研究的重大策源地。所以,您可以看到,一個講的是基礎研究,一個講的是技術的改進,其實各有各的比較優勢。因為廣東經濟基礎比較好,所以他們提出基礎研究,他們可以試錯,大白話可以“燒錢”,輸了也沒關係。東北的優勢是有成熟的産業基礎,有濃厚的工業底蘊,這是為什麼遼寧提出技術改進的重大策源地,其實是完全可行的一個原因。
中國網: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品質發展階段之後,其實經濟運作的主要矛盾是在供給側。那麼下一步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認為還有哪些重點工作要做?又存在怎樣的問題呢?
余淼傑: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正如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講的,我們要做到供給側改革和有效需求不足兩個方面相結合。那麼供給側改革,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正如剛才所講的培育新質的生産力,這是重中之重,因為只有培育了新質生産力,我們的競爭優勢才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我們企業的全要素生産率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第二,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化解過剩産能。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過剩的産能在目前情況下並不是特別得嚴峻。以前之所以會存在著過剩産能,一個原因是需求不是很通暢,比如説我們的鋼材、我們的煤炭,如果在某種程度上説,真的沒有賣出去,是産能過剩。但如果需求通暢,我們賣到其他地方去,價格比其他國家還便宜,那對其他國家來説更加是雪中送炭。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的話,我倒不認為説“三降一去一補”是個特別重要的矛盾。
最重要的,我覺得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問題是,提高整個新質生産力,然後真正形成“三新一高”的局面。特別是當我們天天講高品質的發展,那高品質的發展到底講的是什麼內容呢?其實是四個方面內容,也就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一個是供給方面,一個是需求方面,一個是流通方面,一個是分配方面。如果再展開一點的話,供給側的高品質發展包括,産品附加值的提升,産品品質的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我們希望能夠看到産業集聚的良好的態勢,我們希望構建全産業鏈的完整體系,我們更希望看到我們三大産業協調統一地發展,這是供給側的高品質發展。
需求側的高品質發展是,希望我們的産品能夠滿足老百姓各種各樣的需求,能形成個性化還有多樣化的需求。如果説從流通的角度看高品質發展的話,我們希望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降低物流的成本,物流暢通,還有各種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的下降。
分配的高品質發展方面,我們希望能夠按照要素分配,有良好分配的局面。供給側改革,如果説從更宏觀的角度上講,應該從這四個方面理解,主要講的是供給面的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是將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了3.1%。可以説2024年是世界經濟企穩的關鍵之年,但其實存在還是很多複雜的變數的,我們知道現在烏克蘭危機還在繼續,巴以衝突硝煙瀰漫,包括氣候問題也是非常得嚴峻,那麼您怎麼看待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嚴峻的國際環境以及挑戰呢?
余淼傑:正如剛才所講的,我們可以看到前幾年的一個詞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如果説從長變數角度上來看的話,一個是人口的老齡化。第二,看到一些逆全球化的勢力抬頭,這是大的長變數。從短變數看的話,看到一些地區的衝突在加劇。比如説,像你剛才提到的巴以衝突和現在的烏克蘭危機在紅海地區也越來越嚴峻。所以在這樣大的背景之下,你看我們二十大報告中講得非常清晰,認為和平的發展是時代的主流。而我們之所以認為和平的發展是時代的主流,因為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我們判斷這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堅持和平發展時代主流的話,它並不是一蹴而就,如果每個國家都亂的話,那何來和平發展。所以,就需要堅定地維護和平發展的主心骨和力量。中國的的確確在支撐起全球的經濟發展,是和平發展的一個主心骨,這點我們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
所以,對我們來講的話,在這種大的國際變局情況下,我們要以不變應萬變,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為中心,真正不斷地進行深化改革,然後促進對外的開放,爭取能夠形成一個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中國網: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其具體目標就是提高人民生活的品質和生活的水準。那麼在強國建設過程中,您認為應該如何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呢?
余淼傑:對,民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我想正如我今年準備在兩會上提的一點:第一,提升居民的個稅的起徵點。因為事實上來講的話,我們現在個稅起徵點相對還比較低,所以,我們可以把個稅起徵點再提高一點;第二,減稅降費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少一些階段性的安排。這也是一個努力改造的方面。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在民生方面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地方。而且民生可以做的地方,落到不同的行業之中,有時候並不見得是政策,而是每個領域很小的發展變化。比如説交通領域的,比如説旅遊的,比如基礎教育。不知道在您讀書的時候,小學有沒有學歷史和地理,我們是學了對吧,但後來發現這些小孩子沒有學歷史和地理,這是改回來的一個方向。如果你讀到中學才知道你從哪來以及你住在哪,你説這問題是合理的嗎?所以,這些東西應該改過來。民生的方面,比如説看病難,還有醫保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所以,我想應該是方方面面的。當然,這要一步一步來。
最後,對今年中國經濟一個總體的宏觀判斷或者是預測。我個人對2024年的中國經濟是充滿信心的,我個人認為,今年5.3%-5.4%的經濟增速應該問題不大。因為今年是126萬億的基礎,126萬億再乘以1.053或1.054,那明年可能就到133萬億左右的總體水準。
第二,從政策的角度,這樣的積極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不變。我們現在財政方面可用的盤子大概31萬億左右,然後貨幣政策方面也相對比較穩健。如果再具體來講,我個人認為,上半年貨幣政策方面以進促穩,所以你看到它會降準降息,下半年穩中求進,相對就比較穩了。
外貿這塊,我的判斷是,今年貿易順差依然能夠保持6萬億人民幣的順差。理由是因為中國的外貿結構,今年相對去年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因此,我認為,今年的外貿數字還是能在6萬億左右。那麼外貿總額的話,可能不會有特別高的提升。理由:去年外貿總額也沒有特別大的提升,這是因為去年的量上去了,但價小了。所以,如果價不小的話,它的金額就上升了。但今年可能是相反,今年是量會下來,價會上去。量為什麼會下來呢?因為西方的出口,您可以看到,現在紅海已經受阻,要繞到好望角,那兒的運輸成本就上去了。所以,這個數量肯定會下來,這一塊海上絲綢之路佔中國出口的比重很高,因此,受到明顯的影響。
價位為什麼會上去呢?因為歐盟對中國的産品在短期內沒法找到替代,因此他對中國産品的需求還是一樣的,那供給減少的話,它價格就會上去。所以,您就會看到價上去,量下來,如果從長期的角度來講應該差不多。因此,我最終判斷這兩個數應該差不多,這是對外貿的判斷,大家到時候看對不對。
中國網:可以説您對2024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充滿了信心的。那麼在節目的最後,您對我們的強國建設之路,對於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有怎樣的寄語呢?
余淼傑:我相信中國經濟會越走越好,我也相信中國經濟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火車頭。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要好好地感恩這個時代。我相信大家的明天一定會更好,大家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好。所以,請對中國經濟有信心,請對我們自己的未來有信心。
中國網:謝謝余校長,感謝您的精彩解讀。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佟靜;攝像:董超 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