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法關係走過一甲子,法國還能引領歐洲對華友好嗎?
 

時間:2024年1月27日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成玉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60年前的1月27日,中法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在走過一個甲子之後,中法關係當前處於怎樣一個水準?在對華“脫鉤”聲浪四起的西方世界,法國對於歐盟具有怎樣的影響力?作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法國現在是否還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遠見呢?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特別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的專家楊成玉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董寧 攝)

中國網:楊老師您好,首先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邀請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楊成玉:主持人您好,各位網友好!

中國網:眾所週知,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在過去的60年當中,中法關係也是起起伏伏。能不能請您簡單為我們梳理一下中法關係的發展都經歷了哪些重要的時刻?

楊成玉:圍繞著中法關係,其實我們不得不談到上世紀20年代開始的這麼一個留法勤工儉學的運動,在“五四”運動之後,大批革命的先行者到了法國開展勤工儉學,前後大概有1600多人參加了這個運動。

在法國,因為當時法國處於共産主義運動的高潮期,所以新中國非常多的領導人在法國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在勤工儉學過程中發現馬克思主義能夠實現中國救亡圖存。所以我認為,最早期的法國對中國的影響就是勤工儉學運動,然後帶來了馬克思主義。

之後因為我們新中國有不少領導人,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都有在法國的經歷,所以對法國不管是從個人來説,還是從兩國的關係來説,還是有促進作用的。因此,就有了我們最早期的中法建交。

發展到這個70年代,比如説1975年,應法國的邀請,我們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對法國開展了訪問。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領導人對西方國家的首次訪問。在訪問的過程中,鄧小平參觀了當時法國重型卡車製造廠,包括原子能機構,這些都為推動後續的中法合作奠定了基礎。比如説它帶動了萬輛卡車進口中國,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比如説參觀這個原子能機構,為後續中法在民用領域的核電合作也奠定了一個非常高的政治基礎。

發展到90年代,比如説1994年,江澤民主席訪問法國,這個是有歷史意義的。這為後續中歐之間建立緊密的一些合作、深化經濟領域的合作也是奠定了基礎的。

至今來説,整個法國,中法之間的建交帶動了後續的政治領域、經濟領域的合作,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帶來了非常長足的促進。

中國網:那麼從中國人的視角來看,在整個西方大國和中國相處的過程當中,法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楊成玉:首先來説,圍繞著這幾十年的中法關係來看,中法關係是有高度的政治引領性的。比如説中法基本上所有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中法領導人高度政治互信的基礎上的。我們也看到,近幾年中法元首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頻繁的。比如説在疫情期間,習近平主席與馬克龍總統不管是通話也好視頻(通話)也好,這個頻率都是保持在與西方(國家)元首(交往)的前列的,保持著高度的政治互信,可以説為後續中法關係在各領域的合作都開創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比如説中法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也是我們所説的"五常"國家。中法在這個領域上,它是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去討論一些全球問題,或者説一些熱點問題。這些是區別於其他西方國家的,也就是説中法之間圍繞著全球性的問題開展對話 這個基礎是非常好的。比如説中法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合作),都是走到了前列的。

除了這個雙邊關係之外,還有中歐領域。法國作為歐洲的核心國家,它在中歐關係上也是有這麼一個比較促進的作用。所以我們整體來看,中法關係區別於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雙邊關係,它不僅有雙邊關係議題的討論,也有中國跟歐盟這兩個市場、兩個文明之間的對話的討論。在這個基礎上,中法之間還有在全球性問題上的對話、交流和合作。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高層交往。我們知道去年4月馬克龍總統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而去年11月底,中法高層互相通電話,共同表示要堅守建交初心,推動中法關係更上一層樓。那麼中法兩國在政治關係和經貿往來方面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準?還有哪些不足的方面?

楊成玉:其實我們先開始看政治關係。中法近年來的政治關係,我們就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高度的政治互信,這也是中法關係的基礎,就是領導人之間通過各種方式的對話、交流,開誠佈公地去談論一些事情,雙邊之間的往來也是非常密切的。近幾年來,中法之間的這種政治互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中法經貿領域的合作,比如説去年中法經貿領域的合作也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包括貿易方面、投資方面,都是處於非常好的狀態。特別是在我們近幾年説全球化有所倒退,就是説出現了美國為首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情況下,中法雙方都是在捍衛自由貿易、捍衛多邊主義,在這個方面也是達到了非常強的默契。

中國網:那麼中法雙方要使雙邊關係更上一層樓,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呢?

楊成玉:其實中法關係整體上來説就是基於中法元首的互信——高度的政治互信,去促進雙邊經貿往來深化的過程。從這個過程出發,法國基於自身的經濟利益,當然它也有非常多的對華經貿的訴求,比如説要解決它的對華貿易逆差問題,也就是促進中國進口更多的法國産品。

在這個領域上來説,其實我們也看到了,我們也在挖掘更多的法國的優勢産品對華出口。比如説我們連續舉辦的進口博覽會,比如説在2019年進口博覽會上,法國作為主賓國,馬克龍在訪華期間出席了進口博覽會。在這個領域,其實我們可以挖掘的法國的優勢産品還是非常多的,比如説法國的優勢的農産品。比如2019年在進口博覽會上,在中法元首的見證下,(兩國)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也就是我們認可法國具有優勢的地理標誌的産品,我們在中國市場上對它給予保護,也是促進法國有優勢的這些地理標誌的産品,特別是農産品,進口到中國的市場上來。其實在解決這些貿易逆差,進口更多的法國産品的方面,我們其實還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的。

另一方面,在投資的方面,我們陸續有企業到法國去參與到直接投資的領域去,在法國去投資,比如説我們的三元牛奶,比如説我們的山東高速在法國投資一個機場。其實整體上來説,在政治領域或者説在經濟領域,中法關係都在順利發展。

中國網:您剛才也一直提到,中法兩國在政治上是高度互信的,但是在經濟或者説在經貿上,法國在中國的存在感好像不如美國、日本、德國,甚至不如南韓那麼強,那麼中國産品在法國市場的影響力怎麼樣呢?

楊成玉:這個主要是基於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或者説是它的優勢産業所決定的。其實我們看,之所以法國的産品在中國的存在感遠不如德國的産品,是因為德國的産業優勢集中在機床、交通運輸設備這些領域,這些領域是我們中國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所必需的一些産品,也是需求量比較大的産品。比如説德國的機械、德國的汽車,所以它的存在感會比較高。

但是另一方面,法國的優勢産業集中在科技含量更高一些的大科技的領域。我們中法合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項目、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比如説民用核電領域,比如説航空航太領域,比如説生物製造領域,這是中法合作比較大的這麼一個特點。這些領域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説存在感比較低。但是站在一個國家建設的角度來看,比如説1987年從法國引進技術,然後法國動用它的最優惠的貸款援助建設大亞灣核電站,也是開創了中國對外高科技合作的先河。就是説我們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法國依然是以它比較有特色的産業方面對中國進行合作,對於中國建設的促進作用不亞於其他國家,只不過就是説我們普通民眾感受不到。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做客中國網訪談間。(董寧 攝)

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説我們的北京大興機場,它的整個巡航系統、通訊系統都是來源於法國企業的合作。所以説這些領域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看不到,但是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不亞於跟德國、南韓之間的這些合作。這是中法合作的特點,是基於大項目的高科技領域的合作,這是主要的特點。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近幾年來,中國的産品走入到法國的市場是比較多的,因為法國它有自身的經濟上對中國産品的訴求。比如説中國的産品性價比較高,可以滿足法國不同民眾生活上的需求。我觀察到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比如説電子産品(進入法國),小米也在入駐香榭麗舍大街,其實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的産品、中國製造産品在法國銷售。

中國網:根據報道,前不久法國還挑頭要求歐盟採取措施限制中國的汽車等行業進入歐洲市場。那麼您怎麼看待中法兩國在經貿合作方面的一些摩擦呢?

楊成玉:法國在經濟政策上歷來有相對來説保護自身産業的這麼一個傳統,特別近幾年來法國的這麼一個産業的政策,在呈現不斷發展的趨勢。這個趨勢主要來源於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法國也認識到自己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自己的供應鏈是非常脆弱的,以至於在非常多的重要産業方面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在極端情況下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所以在當前的這麼一個後疫情時代,它要加緊去培育或者説去回遷自身的一些敏感性的産業。這也涉及到法國自身産業的思想。比如説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它認為未來是要進行能源轉型,特別是在交通運輸設備領域,要進行新能源的更傾向綠色的發展。因此它認為自身的汽車産業也需要這麼一個轉型,它也有一些在産業上的保護主義的思想。

但是我要著重強調的一點就是法國的,包括歐洲現在一系列的這種去風險政策,是基於自身去應對極端情況的政策,它不具有針對性,相對於美國的對華遏制這些政策來説,它不具有針對性。

中國網:所以法國它其實是出於對自身産業的一種保護,和一些西方國家的“脫鉤”還是完全不同的?

楊成玉:對,它還是比較強調國際規則和自由貿易的。

中國網:您剛才也提到很多次,法國對於中國來説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我想這主要是因為法國在西方世界當中一直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且法國還是歐盟的“領頭羊”。那麼現在法國對於歐盟有多大的影響力呢?還能否推動歐盟採取對華友好措施呢?

楊成玉:我們整體上來看,這幾年歐盟的一系列的經貿政策,特別是對外的經貿政策,基本上都有法國的影子,也有學者談到這是歐盟政策法國化的過程。比如説歐盟在推動投資審查、在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這些方面,其實都是有法國的理念,或者説也是法國早期推動的結果,只不過就是説通過法國的政策、通過法國的理念,然後在歐盟層面上進行了政策上的推動。

所以説近年來歐盟的政策,其實法國的重要性是越來越彰顯,特別是在當前的歐洲,在它越來越碎片化、政治上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下,特別是默克爾榮退之後,馬克龍一直以歐洲一體化的旗手、推行歐洲戰略自主的推動人的身份出現,他也提出了非常多的歐盟改革的訴求或者説議題。比如説設置歐洲軍隊、獨立的國防、獨立的歐洲防務的這些政策,其實都是為歐洲進一步的一體化的發展,對外成為一個統一的政治聲音去推動的。所以在這個角度上來説,法國對於歐盟的話語權是在上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下,其實中歐關係雖然面臨著一些波折,但是整體上來説,中法關係保持著非常高水準的發展,特別是習近平主席跟馬克龍總統之間密切的互相交流、對話的渠道是非常暢通的。在這方面,其實良好的中法關係可以推進中歐關係行穩致遠。

中國網:那在對華關係上來看,法國對於歐盟乃至對於整個西方世界能夠發揮怎樣的影響或者作用呢?

楊成玉:首先它分為不同的一個層面,比如説在雙邊關係層面,日益深化的中法關係肯定會為其他的歐美國家形成一系列的觸動,這是雙邊層面。然後在對歐層面上來説,法國在歐盟的話語權非常大的背景下,確實可以為深化中歐關係帶來一些正能量。第三個,在全球治理層面上來説,因為我們現在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考慮)的這些背景。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中國跟法國始終有捍衛多邊主義,包括國際規則的多邊主義的傳統。在這個問題上來説,確實中法關係在對話領域,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議題,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議題,中法共同推動這些議題。此外,在全球熱點問題上,中法之間也是保持著非常良好的密切的溝通;在非常多的局部熱點問題上,也有一系列的共識。所以我認為中法關係是在多維度地去維護以至於達到雙邊互利共贏、歐盟層面上穩定、在多邊層面上去推動繁榮發展的這麼一個態勢。

中國網:我們了解到您曾在法國留學過,後來又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工作了一段時間。那麼在普通的法國老百姓眼裏,他們對於中國或者説中國人有一個怎樣的印象呢?

楊成玉:其實對於法國人來説,中國其實是離法國非常遙遠的國家。但是現在在法國的人口中,中國人的比重或者説華裔的比重越來越大了,特別是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像以溫州人為代表的中國人在法國經商,在法國經濟社會的地位不斷提高。就現在整體上來説,我認為法國普通民眾對於中國,其實第一是非常好奇的,因為相對於歐洲國家、相對於美國,對中國的陌生感還是比較大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社會發展對他們來説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第二,從七八十年代到法國去經商的特別是溫州人的身上,法國民眾也看到了中國人的勤勞勇敢、敢闖敢拼的精神。這個精神其實他們就看到這些溫州人從白手起家,然後到現在在法國有産業,在生活上、在財富上,平均來説遠高於普通的法國民眾的這麼一個情況。因此對於中國人的勤勞勇敢的精神還是非常敬佩的。

中國網:我們也知道,近些年來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抵制中國的文化活動,甚至關閉了一些孔子學院。那麼對此,法國的社會、法國的政府是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楊成玉:法國還是一個相對來説非常多元的國家,就是説任何一種文化,在法國來説還是對一些民眾有吸引力的,法國政府對於這些文化領域的合作還是持比較開放的態度。

我也看到我們中國的孔子學院在法國也有大量的分佈,還有中國的文化中心也在巴黎運營了很多年。比如説我前幾年到過巴黎的中國文化中心,其實他們每週都有各種各樣的展覽,有各種各樣的中國電影的播放。這些活動吸引了非常多的法國民眾,各個階層的、各個年齡段的都有。而且我也觀察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法國青少年也開始學習中文,通過學習中文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在這方面,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積極信號。

中國網:其實文化交流也一直是中法雙邊合作的一個亮點。那麼中法文化交流有哪些突出之處?未來的潛力和發展的空間在哪?

楊成玉:談到文化交流,我們可以看到中法今年60週年,官方定義的就是文化旅遊年。在這個方面,其實我們又要談到法國的優勢産業,法國優勢産業之一就是旅遊。法國是吸引全球遊客最多的國家,在吸引旅遊方面,法國政府確實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從這方面出發,因為法國今年還有奧運會,以奧運會為契機,去拉動自身的旅遊。我也看到法國現在積極在做的一系列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國遊客佔到了法國吸引外國遊客的第二位。在這種情況下,後疫情時代,怎麼樣去重新吸引中國遊客到法國去旅遊,也是法國旅遊行業比較關注的事情。

那至於中法文化合作來説,我們就是站在兩個文明之間互相吸引這麼一個層面上來看的。確實,中國文化對於法國的普通民眾來説,吸引力非常大。但是同樣,法國文化對於中國的部分民眾來説,同樣具有吸引力。怎麼樣去宣傳對方的文化,在這個基礎上推動文化之間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其實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

中國網:像您説的,今年不僅是中法建交60週年,還是中法文化旅遊年,也是法國即將舉辦奧運會的這樣一個年份。所以在這特殊的年份當中,中法也將攜手舉辦一系列的相關活動,我們也可以期待一下。

最後,我們也希望在走過了一個甲子之後,中法關係能夠繼續向好,更上一層樓。謝謝楊老師!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攝像:王一辰/劉凱;後期:劉凱;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攝像:王一辰/劉凱;後期:劉凱;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