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全面總結了2023年的經濟工作,深刻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並對2024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又該如何理解本次會議對於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同往年會議相比,今年的會議在表述上有哪些不同?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特別邀請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劉俏進行分析解讀。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 (鄭亮 攝)
中國網: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也是明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增加中間品貿易,還提到了要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行業的市場準入。在您看來,這些舉措有怎樣的必要性?有可能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劉俏:我想進出口肯定是對中國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只看它對增長的貢獻率的話,短期在下降,但想像一下進出口部門解決了多少就業問題,對我們工業的發展其實也是起到了很大的拉動作用的。
但我們現在看挑戰的話,這裡面肯定有結構上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因為中國製造現在已經佔全世界製造業産值接近30%了。我剛才講到中國製造業産值是美國+日本+德國+南韓,排名第一的中國是排名第二到第五的總和加起來還多一點點,甚至可以把第六再加進來。中國製造出口到全世界,那還有多大的增長空間?你一直保持一個很高比例的增長,這不現實。因為我們講從消費角度,所謂出口就是為全世界的消費者提供中國製造的産品。畢竟商品消費是有上限的,還有很多是服務消費。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的出口結構,現在我們的貨物出口是全世界當仁不讓的老大,然而我們的服務消費出口是比較弱的。未來在進出口結構這塊還有很大的挑戰,當然這種挑戰是未來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發展品質的動力:我怎麼提高服務消費的出口?
同時我講到一切的發展目標是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這樣能否增加進口?讓中國老百姓能夠享受一些高品質的商品、高品質的服務。這樣我辛辛苦苦發展、我建設現代化,最終也能夠體現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上得到滿足。未來我們的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對中國經濟、中國民生的改善,對我們現代化特別是精神文明的推進,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滿足,這裡面可以發揮的作用會遠遠超出單純對GDP貢獻的意義,它的意義比這個大很多。
另外一個點,講高水準對外開放的話還要強調一點,我們現在講吸引外資,特別是吸引高品質的一些外資,這很重要。但事實上,我們現在考慮往外走,往外走的話其實我們在某些領域是有優勢的,特別是像講“新三樣”比較多,“新三樣”包括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這些産能方面的一些出口,這塊佔比在不斷提升。它本身和全世界可持續發展本身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的角度進入到全球能源轉型、增長動能轉型這樣一個宏大的敘事裏面來,這方面我們的産能是有過剩的,而且這方面我們是有競爭力的。怎樣有效地推動這方面的一些對外投資?我們講到除進出口之外,講到對外跨境經濟交流,在投資這塊可能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很重要的一點。
我們講高品質發展,不單純是中國經濟的概念,中國之外還有82%的世界經濟,這意味著我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中國式現代化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現代化。這種情況下,像高品質的出口和進口——進口是更好的跟中國以外的市場進行融合和整合的一個方式,包括高水準的投資、綠色投資這塊,我有引領性的能力,這方面加強合作,和全世界進行合作,把它未來它會不會成為我們高品質發展傳統推動動能之外一個新的或者特別新的一些動能的潛在的來源?我覺得這個機會還是蠻大的。
(本期人員:編導/文字:白璐/韓琳;主持:白璐;後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