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對外聯絡處處長、研究員 鮑淑君
鮑淑君: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很多人問,中國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初,有沒有預料到今天的進展?我的回答是,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因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符合各國人民共同利益;意料之外,因為我沒想到僅十年時間,中國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取得如此實打實、沉甸甸的豐碩成果。
有人問,“一帶一路”究竟有沒有實際成效?對於這個問題,當地民眾最有發言權,我願與大家分享幾個故事。
一個故事是中老鐵路。中老鐵路通車後,寮國實現了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夙願,寮國民眾評價熱烈,“以前無法想像,現在美夢成真”,萬象到中老邊境由以前的兩天縮短到3小時。據統計,中老鐵路全線建設共聘用寮國員工3.2萬多人次。世界銀行預計長期看中老鐵路將使寮國總收入提升21%。
第二個故事是衛星數字電視。小小的螢幕為偏遠地區村民了解外部世界打開了一扇資訊之窗,截至2022年12月,“萬村通”項目已覆蓋非洲21個國家的9512個村落,直接受益家庭超過19萬戶,當地民眾説,“當我有了‘眼睛’之後,人民也就有了了解世界和改變家園的工具。”
得益於“一帶一路”,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中歐班列成為了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巴基斯坦緩解了長期受困擾的電力短缺問題,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魯班工坊”幫助了20多個國家的年輕人提升了職業技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方對“一帶一路”的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國際社會主流對“一帶一路”倡議抱以支援態度,但有一些批評的聲音也是自然的。
有人問,“一帶一路”項目是否都被中國企業拿走,只有中方獲益?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從來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多數合作項目是由中國企業和當地企業合作進行的。例如,中國在幫助肯亞修建蒙內鐵路時,當地300多家企業參與建設,當地員工佔比超過90%。鐵路開通後,蒙內兩地物流成本至少降低40%,帶動GDP增長1.5%,當地企業和人民才是最大的獲益者。
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將繼續成為世界熱議的話題,歡迎您的參與和關注。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條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幸福路鋪得更寬更遠。
(本期人員:編導:白璐;攝像:房小琪、辛棟強;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