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同比增長5.5%,經濟運作整體恢復向好,創新動能持續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與此同時,7月份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當前經濟運作面臨新的困難挑戰,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了哪些安排部署?釋放了怎樣的信號?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我國經濟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進行分析解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專訪 (攝影:楊佳)
中國網:7月24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做了一個研判和分析,也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做了部署。我們知道,7月份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一般來説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相信您也肯定關注到了這次會議,我也關注到了其中幾點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首先就是時隔三年半之後再次提到了“加強逆週期調節”,那麼您從中獲取到了哪些資訊?
陳文玲:我覺得現在加強逆週期調節特別重要,特別是貨幣政策。美國從2021年12月第一次加息,然後2022年以來,實際上加息11次。美聯儲7月份又決定再加息25個基點。我個人認為,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因為通脹目標是2%,那麼到6月份它已經下降3%,基本達到預期;另外,美國的高利率,政府的利息支出已經佔到財政支出的18%。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會發生變化的。那麼它的貨幣政策很有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或者最晚四季度會有一個政策轉向,會從緊縮的或者我們叫升息縮表轉向降息擴表,或者會開啟新一輪美元的貶值週期。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逆週期調節,我認為我們貨幣政策現在就要做設計,就是因為美國在快速升息的過程中,把它的通脹壓下來了,然後把全世界的資本吸引到美國,就造就了美國的“虛假繁榮”。我覺得在美國貨幣政策調整以後,中國應該是逆週期調節。首先要逆美國的這個貨幣政策週期,在它升息的時候,我們是降息,我們現在一年期的利率不到2%。那在美元要轉向降息的時候,中國就應該逆週期地開啟升息的進程。那麼這樣的話,資本會向中國涌入,哪怕它是購買房地産,房地産市場能做起來也是好事,我們的資本市場能夠活躍起來也是好事,那就是中國經濟的活力,中國經濟的吸引力。資本向中國流動的這種潮汐將偏向中國,中國就形成了新一輪的繁榮週期。
中國網:所以,您認為逆週期調節當中,貨幣政策的空間是比較大的?
陳文玲:對。
中國網:另一個我們比較關注的內容就是“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提法。資本市場也是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當中被提及,那麼您認為,這樣的提法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呢?
陳文玲:我覺得也是釋放了我們穩預期、穩市場,特別是穩資本市場(的信號),我覺得還是在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總基調下的在資本市場上的一個表現。資本市場的穩對中國經濟也很重要,本來資本市場就是中國經濟的晴雨錶。所以,我覺得中國經濟要進入新一輪的繁榮週期,和資本大的走向有關係。然後説我覺得資本市場的穩定對於我們現在配合逆週期調節的貨幣政策帶動中國經濟另一個長週期發展,是有好處的。所以,我認為,資本市場它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資本市場是宏觀經濟的晴雨錶,這次的政治局會議召開之後,A股和港股也是雙雙上漲,這其實也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我們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陳文玲:對。
中國網:您剛才也提到了外部環境,其實本次的政治局會議,還有李強總理前段時間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都提到了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對我國經濟帶來的挑戰和衝擊。那麼在您看來,隨著美國的高級官員依次訪華,中美是否已經回到了止跌企穩,重回正軌的道路?
陳文玲:實際上,中國一直在希望中美關係能夠止跌企穩,回到正常的兩國關係的軌道,建立建設性的合作夥伴關係,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是中國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所以,這一點,中國對美國的態度,從始到終都是尋求合作,尋求正常化,尋求兩個國家對世界經濟正向的帶動效應。但是現在這個責任是在美方,我們也不能説美國高官到中國來訪問,中美關係就有可能出現階段性的緩和。如果美國對華的戰略不調整,對華的這種遏制、圍堵、打壓和“説一套做一套”(不改變),並且還組織盟友體系、“小團夥”對中國進一步(進行)高科技遏制,我覺得中美關係不會根本好轉。
中國網:除了高級官員,美方一些知名的企業家前段時間也都紛紛來華,他們到訪中國是不是意味著對中國市場的一種認可或者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陳文玲:那當然,因為中國有幾萬家美國企業,在中國創造的營收比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還要大。所以,你看最近不僅是美國頭部企業到中國來訪,還有一些美國企業,比如像高通、英特爾這些企業直接在白宮座談會上提出來,美國的政策需要調整。
中國網:中美都是彼此需要的,美國的企業家也非常需要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陳文玲:對,我覺得中國未來最大的紅利是市場紅利,最強的紅利是人力資本的紅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專訪 (攝影:楊佳)
中國網:我相信關注經濟或者關注政策的朋友們肯定注意到,近期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拉動經濟、提振信心,其中涉及到了消費、投資、出口等等,我就列舉其中一些,比如商務部等13部門印發的關於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關於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等等,還有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印發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等等,也就是我們説的“民營經濟三十一條”,以務實的舉措,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那麼您如何看待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它對於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復蘇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陳文玲:我認為,中國的政策方向是非常正確的,政策要産生整合效應,對中國經濟的復蘇發展和長週期發展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實際上,中國政府制定的這些所有政策都是要保障中國經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我覺得它未來可能會形成四個方面的效果:第一,會形成更有效的投資,就是會形成包括政府投資、社會資本投資、民營企業投資,還有個人投資在內的更加有效的,或者投入産出比更高的投資。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這些政策,實際上就是要使投資有效化。第二,它會引導更加有效的消費,這種有效的消費是有購買能力的消費,是除了滿足剛性消費之外更大彈性消費需求的支出,還有要能夠使我們對這種長週期、耐用消費品以及大宗消費品産生消費的慾望,刺激消費的意願,並且使這個意願變成現實。第三個,我認為它可以形成更加有效的經濟運作的成果。現在有的企業利潤率下降,未來它的利潤可能在創新上面,可能在做精做細服務品或商品的供應方面,有的可能在於持續幾十年打造品牌、打造商家店舖這方面。所以,這個利潤構成絕對不只是説資本市場平穩下來了,你在資本市場更賺錢。我覺得更多的是要讓企業、老百姓能在實體經濟中賺錢、花錢,使中國經濟能保持這種繁榮。第四個,(會形成)更加強大的企業主體。企業主體還是我們經濟運作的底盤、底座,或者説基礎性保障。所以,我覺得把企業主體做大做強做優,使其具有全球領先的創新能力,全球領先的運營能力。當然,其實我們要有更長週期的制度保障,使我們的微觀主體能夠真正做精,做優,做強。
中國網:所以,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後期的發力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陳文玲:我認為是非常值得期待。
中國網:您如何預判今年下半年我國經濟的增長和恢復的態勢?實現年初確定的5%的全年增長目標有沒有困難?
陳文玲:我覺得沒有困難,一是我們出臺了這麼多政策刺激經濟,另外我覺得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經濟運作,穩經濟、穩預期、穩就業、穩主體非常重視,我覺得這是我們經濟走好的基本保障。另外,我們中國也戰勝了很多來自國際上的圍堵和挑戰,也增強了中國企業的信心。我覺得中國經濟的困難是暫時的,結構性的矛盾是存在的,但是這種矛盾還是在前進中不斷得到解決的。
中國網:好的,非常感謝陳老師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很精彩的解讀,非常感謝!
陳文玲:好的,謝謝!
(本期人員:記者:白璐;攝像:董超、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