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何被寫入中國首部《對外關係法》?
 

時間:2023年7月14日
嘉賓: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史曉麗

中國網: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法》(下稱“對外關係法”)經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7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集中闡述我國對外工作大政方針、原則立場和制度體系,對我國發展對外關係作出總體規定的基礎性涉外法律,它的頒布是我國涉外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其中,第五章第四十四條:國家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世界更好了解和認識中國,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這是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首次被寫入國家法律。國際傳播在發展對外關係、開展對外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何被寫入國家法律?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曉麗為廣大網友解讀。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曉麗解讀《對外關係法》相關章節。   中國網  倫曉璇  攝影


史曉麗:《對外關係法》是一個全面的、系統性規範中國對外交往的法律,這部法律裏既規定了對外交往的宗旨、目的、原則、方針,同時也規定了主管機構,規定了對外交往的一些具體的制度,比如,特權和豁免權,聯合國憲章的執行問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執行問題等等,包括如何與境外開展對外經濟合作、文化合作等等。同時增加了很特別的一章,就是對外關係的保障,如何保障中國的對外關係能夠按照《對外關係法》前面所講的這些方針、政策、原則去落地,所以,這個保障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有反制條款,反制條款涉及到有些國家其實對中國不是很了解。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聽從於某些人的説法,對中國提出不實的一些指責,甚至採取措施,或者有一些國家在沒有搞清楚中國真實情況的前提下就追隨其他國家對中國採取措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怎樣讓外界知道一個真實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就非常的重要,只有講好中國故事,向外界傳達中國的真實形象,才能防止其他國家對中國誤讀,同時也防止其他國家對中國進行一個惡意的污名化和黑化。

《對外關係法》能夠把國際傳播的能力建設作為一個制度,用一個專門的條款提出來,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話語權、中國的形象、中國真實情況的宣傳在對外關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避免或者化解一些對中國的誤解、與中國的摩擦。

法律手段不僅僅是一個事後的救濟,同時也包括事前的一些問題的預防、風險的化解,所以這一條實際上就是為了化解對外交往中的對中國的一些誤解,進行一個風險化解的制度安排,我們要做好中國形象的對外的宣傳。

對外宣傳就需要加強能力建設,包括投入這方面的財政的資源,包括要加強這方面的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包括人才的吸引,培訓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國家在國際傳播發展方面其實應該有更多的工作要做的。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 劉凱;後期:劉凱;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 劉凱;後期:劉凱;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