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保護像一面旗幟 引領著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
 

時間:2023年6月30日

嘉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學家 李德生

中國網:大熊貓是中國獨有的動物。在從極度瀕危動物變成明星動物的過程中,大熊貓也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今年5月底,旅美大熊貓“丫丫”的歸國在公眾中引起了很大反響,再次激起了人們對大熊貓的關注,尤其是對中外合作研究大熊貓的情況産生了好奇。為什麼要把大熊貓送到國外去?中外合作研究大熊貓産出了什麼重大成果,給大熊貓保護帶來了什麼好處?針對公眾關心的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組來到位於四川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對該中心首席專家李德生研究員進行了專訪。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學家李德生在都江堰基地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韓琳 攝)

中國網:在2021年的時候,大熊貓就從瀕危降到了易危等級,可見大熊貓保護的成就是實實在在的,但是也有少數人認為,是不是我們對大熊貓的保護和關注太多了,損害了別的動物的保護事業。我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李德生:大熊貓確實像你説的關注度特別高,應該説得到的支援也是很多,但我覺得對大熊貓這種關注,並不影響對其他物種的保護,相反我覺得是一種促進。因為國家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不會只對大熊貓投入,對其他的(野生動物保護)也在支援,只是説大熊貓大家關注度更高,特別是(大熊貓保護的)國際合作更多,確實不光有關注,還有更多的技術交流、人文交流,最終匯集的力量,讓大熊貓從瀕危走向了易危,説明我們保護的成效是顯著的。而且我想強調的是,大熊貓的這種保護,它的棲息地保護好了,在同一個生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就高達8000種左右,其實保護好(大熊貓的)棲息地,也保護了這些(區域的其他)物種,它是一個良性的、有利的促進。所以,不存在我們保護了大熊貓,好像其他物種受到冷落了,沒有。整個生態環境好了,野生動物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中國網:我們對於大熊貓保護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夠擴展到別的動物身上呢?或者説是不是能外溢到生態環境的保護上,比如説對於野外引種,包括對竹子的研究等等,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李德生:確實,我們這些年研究大熊貓的比如行為、疾病、營養,包括一些基因組學研究,我們這些研究其實也用於到其他一些伴生動物的研究,比如我們現在也在研究金絲猴、紅熊貓,其實可以作為一些技術推廣的。這個我覺得是我們一直在做這個事,而且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相信大熊貓的保護,它作為一個旗艦物種,它本身就像一面旗幟,我們投入的科研也好、資金也好,我們的這些技術都可以用在其他物種的保護上,不是説照搬,但它很多方法是可以借用的,這裡面我就覺得確實它是一個相互促進或者説一個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作用。

中國網:我不知道您可不可以具體展開説,有哪些技術或者方法?

李德生:比如説大熊貓的精液採集、冷凍保存的技術,(還)有解凍,我們通過對它的比如保存液或者解凍液進行優化,最後它的精子的存活率會提高,解凍以後它的頂體完整率會提高,會增加受孕率。這些我們可以用於金絲猴、紅熊貓的研究,這些我就覺得有些方法理念是通的,産生了良好的效果。現在紅熊貓的繁育也是挺好的,包括我們也會開展一些雪豹方面的行為生態研究,這個技術確實會讓更多野生動物受益。

趴在高架上睡覺的大熊貓頓頓。(韓琳 攝)

中國網:最後請您談一談,我們針對大熊貓保護未來有哪些難題需要攻克?

李德生:走到今天,其實很多人都以為大熊貓保護應該是做得挺好了,但是我們現在依然還面臨一些需要我們去攻克的問題或者説難關。比如説,現在種群雖然達到了去年年底的698隻,已經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們這麼多年來也發現一(種)疾病叫做睪丸癌,它和遺傳有關係,下一步可以通過基因組學的研究和繁育配對的計劃,避免一些有害的基因遺傳到子代後代,讓大熊貓的種群減少這種遺傳性疾病。

還有一點,大熊貓的種群安全。種群的安全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因為大熊貓成功保護來之不易,從幾隻到現在的將近700隻,這裡面數量大了,它很有可能會發生傳染性疾病。大家都知道傳染性疾病,有的病很厲害的,有可能會導致種群的重大損失。所以,這裡面我們要加強對這種傳染性疾病在熊貓身上(的研究)。我們已經做了研究,大概對十多種進行了排查,有幾種威脅還是很大的。比如説犬瘟熱、犬細小病毒,還有一些冠狀病毒,也有一些寄生蟲,像巴貝斯蟲、弓形體,這些是有可能造成大熊貓身體的健康損害,甚至會傳染給很多熊貓,導致重大疾病和死亡。我們覺得要加強對這些傳染性疾病的疫苗的研發,通過主動預防減少它發病的機率。所以,種群安全也是我們面對的還是要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在野外,棲息地保護越來越好了,但局域種群有些種群還是有滅絕風險的,這裡面我們也要加大小種群的復壯力度,放歸更多的熊貓到這些小種群中去,讓它繁育,實現基因交流。同時還有一個辦法,我們可以通過生態廊道的建設,讓這些小種群之間可以通過廊道實現交流。我想這方面也是還需要做不少研究和開展一些生態工程,來實現對大熊貓的保護。

中國網:對於大熊貓保護和文化交流事業,您願意不願意送上您的祝福呢?

李德生:大熊貓,我個人感覺跟它真的是有緣份。我這麼多年的感悟,我覺得大熊貓是800萬年前走來的一個黑白精靈。我覺得它是適應自然、順應自然的典範。

我們現在説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我覺得只要做到了這些,就能夠讓大熊貓和我們人類都越來越好,實現人與自然長期的和諧共生。這是我們作為保護工作者的一個願望、一個期望。

相關報道:

走出國門的大熊貓,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我們來四川看“國寶”啦!聽聽大熊貓國際交流合作的新變化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攝影:韓琳;主持:孫婉露;攝像/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攝影:韓琳;主持:孫婉露;攝像/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