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從神話到現實,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新階段
 

時間:2023年6月8日
嘉賓: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 楊宇光

中國網:2023年是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開局之年。從1992年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正式立項實施,到2022年圓滿完成“三步走”發展戰略,歷經三十載,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作為中國人的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實現了中國人在太空的長期駐留和工作,同時也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推動我國載人航太能力躋身世界前列,牽引我國空間科學與技術的深入發展,為人類的太空探索和空間技術進步貢獻中國力量。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楊宇光:對於中國的載人航太工程來説,我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啟動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它的“三步走”的目標,最後一步的目標就是要建成並且運營中國的空間站。可以説目前我們中國空間站“T字形”三艙結構基本構型的建成,以及未來十年以上正常運作,不但是我們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一件大事,也將是中國成為世界先進航太國家或者航太強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標誌。

目前,中國已經完成了中國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攻關與深化論證的工作。未來,在中國的載人登月過程中——即實現中國人漫步月球的夢想過程中,有很多關鍵技術是可以在中國空間站來進行,利用獨特的空間環境來進行驗證和準備的。所以這個空間站將來也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在未來十年以上運營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大量的工程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它的整個範圍是非常非常廣泛的。對於促進整個人類的空間科學、空間醫學、空間生物學、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學、流體物理、燃燒等科學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儘管目前我們人類有國際空間站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兩個空間站,但是外太空獨特的微重力和輻射資源依然是一個稀缺的資源,所以我們的空間站可以極大地緩解人類在這些方面資源的緊張程度。

中國網:中國載人航太一直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願意與世界上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近年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徵集有意搭載進入空間站的合作實驗項目。首批實驗項目於今年開始陸續上行,在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研究。未來,中國載人航太必將為造福全人類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

楊宇光:中國空間站是我們中國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它不僅僅是一張國家名片,未來不但要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在國際上促進整個的國際交流方面,應當説也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人類的空間站,尤其是從人類的第二代空間站,那個時候開始就有非空間站本身的製造國和運營國之外的航太員造訪人類的第二代空間站,第三代和第四代空間站更是這樣。而人類的第四代空間站,包括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其中國際空間站本身它就是以國際來命名,它是由多個國家來建成的。我們中國空間站雖然是我們自主設計,自主建造進行的,但是它的定位是造福于全人類,為全人類的科學實驗做出貢獻。通過這樣一些國際合作的過程,也是中國航太,中國科技界和國外加強交流,加強合作的過程。這樣就能夠更深的、更緊密地建立中國與全世界,無論在科技領域還是在其他方面的紐帶,真正意義上打造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未來,中國的空間站(的建成)也不是我們的終點,我們還會發展更先進的載人航太技術。對於未來的中國,中國人走向月球,走向更深遠的深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準備方面的意義以及更高的價值。除了載人航太本身以外,中國的空間站整個的上游和下游的産業鏈條對於推動中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乃至於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都具有不小的推動作用、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的作用。

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載人航太工程它具有規模大,投資週期長這樣的特點,對於這樣複雜的,高技術密集的載人航太工程來説,它的絕大多數技術成果的轉化,造福于我們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以及日常生活,這些主要成果都是間接的。所以大眾應當有一些耐心,更好地理解我們的載人航太工程、我們的空間站對於中國和社會發展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支援中國航太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


(本期人員:策劃/編導:裴希婷;攝像:劉凱 王一辰;圖片:楊佳;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策劃/編導:裴希婷;攝像:劉凱 王一辰;圖片:楊佳;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