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我國經濟復蘇態勢明顯但“冷熱不均” 擴大內需應為重要抓手
 

時間:2023年5月26日
嘉賓: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 徐洪才

       中國網: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過去三年,面對疫情反覆,中國經濟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和復蘇進程成為了國內和國際市場以及學術界關注的焦點。那麼,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運作表現如何?價格指數走低是否意味著我國有潛在的通縮風險?歐美銀行業危機會波及我國金融市場嗎?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特別邀請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進行分析解讀。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中國網:徐老師,您好!首先很高興今天能夠邀請到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徐洪才:我也很高興,各位網友好!

       中國網:在經歷了三年疫情的陰霾之後,今年中國經濟將會如何發展、怎樣復蘇成為了市場以及學術界關注的一個重點。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國民經濟運作延續了恢復向好的態勢,特別是一些領域,比如消費、出口、服務業都表現出了較強的活力;另一方面,有一些領域的數據可能沒有達到市場預期,也體現出了我國經濟回升的內生動力不夠強,內需還不夠足。那麼,您如何評價今年1-4月我國國民經濟運作的表現?

       徐洪才:總體判斷,1-4月份經濟確實是在持續地恢復。供給衝擊、需求不足以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明顯緩解,主要的宏觀經濟數據都有了明顯的反彈,無論是供給還是需求。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工業生産特別是服務業反彈超預期。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投資需求、消費需求還有外貿表現都還是不錯的。

       但是,這個恢復是一個不平衡的、不同步的一種恢復,而且某些方面結構性的短板也很明顯。現在經濟增長、恢復的動力還不強,具體來講就是一些主要的數據之間還存在一些不同步和矛盾的現象。比如在投資領域,整體看投資還是保持比較強的增長速度,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7%,比1-3月份回落了0.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表現一直比較平穩,還比較強勁,但是房地産的開發投資是短板,目前還是負增長,還沒有止跌企穩。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角度看,大家看到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也是比較強勁的,(同比增長)8.5%,尤其是4月份增長的更厲害。但是主要還是日常消費特別是餐飲業,這有點報復性反彈的意思,但是未來的可持續性還是比較差的。靠日常生活的消費拉動經濟還是力不從心,因為主要的大宗商品消費還比較弱,像住房消費、汽車消費,這兩塊佔到居民消費支出的40%左右,目前還是負增長。當然這裡面也有分化,像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是正增長,出口也很強勁,但是燃油汽車、傳統汽車在收縮。

       從出口來看,對主要經濟體,美國、歐洲、日本的出口明顯下降,對新興經濟體,對“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中國家是上升的,有一些結構性變化。

       從人民幣計價的角度看,我們正增長幅度還不小,達到5.8%,但是,以美元計價是負增長1.9%。而且出口比較強勁,但是進口非常弱,反映出國內的投資以及消費需求比較弱,因此,影響了進口,等等。

       總體來看,經濟確實還是在恢復,但是恢復的步調不一致,而且存在嚴重的分化,未來從二季度的趨勢看,應該比一季度更好一些,因為這個趨勢還是很明晰的。加上去年二季度基數偏低,所以,大家普遍預期,二季度經濟增長6%以上,甚至7%。但是從全年的這樣一個趨勢來看,二季度可能是一個高點,三季度、四季度逐漸回落,全年平均下來5%以上是沒有問題的,我預計5.4%左右,大體是這麼一個基本的判斷。

       中國網:也就是説我們經濟恢復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就是有“冷熱不均”的現象。

       徐洪才:是的。

       中國網:我們注意到,在這些數據當中,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以及生産價格指數也就是PPI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4月份的CPI同比增速進一步下降到0.1%,而PPI同比下降3.6%,已經連續多個月負增長。市場關於通縮的討論一時間甚囂塵上,對此您怎麼看?為什麼當全世界都在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時,我們卻出現了潛在的通縮擔憂呢?

       徐洪才:這就反映出來中國的經濟表現,包括政策的表現,和發達經濟體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背離,這個背離不是現在出現的,其實在去年、前年就出現了。從現在的物價走勢來看,確確實實發達經濟體依然面臨比較大的通脹壓力。近期美國的通脹有所緩解,但是歐洲的通脹依然“壓力山大”,中國目前沒有通脹。從CPI來看我們同比數據降到了低點,正增長0.1%,但是環比數據是-0.1%,所以,引起了大家的一些擔心。

       另外,生産者價格指數(PPI)現在是連續八個月負增長,降到了歷史低點,負增長3.6%。所以,目前大家擔心出現通貨緊縮。

       我覺得,目前從整體來看,通貨緊縮的局面並沒有出現,但是有這種隱憂,有這種苗頭,特別是反映出來我們總需求不足,這是當前的突出矛盾。總需求不足裏面,其實從根本上講,還是消費需求不足。因為生産的東西賣不掉,産能過剩形成庫存。但是反映出來的是普通的老百姓沒有錢買東西,購買力不強。這裡面其實反映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經濟恢復的過程是分階段的。早期,我們看起來,特別是節假日人滿為患,人山人海的氣氛很熱烈,但實際上距離企業和居民的資産負債表修復到正常還有待時日,還需要時間。

       因為目前,特別是中小企業還沒有恢復正常,目前的工業生産還有點偏弱。另外就是大宗商品消費也不行,而且,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還是偏低,跟不上經濟增長速度。所以囊中羞澀,大家過去兩三年虧了不少錢,虧空了很多,短期內一下子把虧空彌補上是很難的。

       從另一個數據反映出來就業的情況也不盡人意,儘管我們調查失業率在下降,但是16歲-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突破了20%,這説明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現在的生存狀況還沒有明顯的好轉。

       從另一個數據,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民間投資現在依然比較弱。也就是説中小微企業它自身的資産負債表的修復還沒有完成,它(對)未來的信心還沒有恢復到正常,這時候它的投資的積極性還沒有起來,因此吸納就業的機會也還沒有起來。所以,反映出就業比較差。

       還有就是收入增長乏力,因此,消費支出跟不上。短期內看好像熱鬧了一陣子,大家都是到淄博吃燒烤,但實際上,雖然節假日出行的數量規模已經恢復正常了,而且比2019年時還要高還要多,但是,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少了,大家捨不得花錢了,主要原因是口袋裏沒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未來要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我覺得恐怕還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中國網:提到通縮,其實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説可能通縮沒有通脹那麼可怕,因為不會減少我們實際上的存款,但通縮對於國民經濟來講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值得我們警惕。那對於可能出現的潛在的通縮的風險,您認為中央以及各級政府應該如何應對?

       徐洪才:應該來講,通縮比通脹更可怕,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整個資産在縮水,那實際上企業的價值,包括居民的資産價值在縮水。實際上,受到損失的還是企業的股本金,你的負債並沒有改變,還本付息一切照舊,實際上你的杠桿率、你的負債率是上升的,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同時,通縮意味著你的融資成本是上升的,因為名義利率減通脹率等於實際利率,如果銀行的貸款利率保持不變的話,但是由於通脹利率的下降,實際上企業的融資成本,實際利率是上升的。所以,企業偏向於收緊口袋,不願意擴大投資。如果企業經營比較保守,整個企業經濟就沒有活力,這時候普通民眾的收入就會下降,就業機會就會減少。根據歷史經驗來看,中央銀行包括財政部門宏觀調控治理通脹都有一些辦法,治理通縮相對難度更大一些。所以,大家感覺到在整個通縮的預期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大家的行為偏于謹慎,不敢花錢,不敢投資。與此同時,股市肯定也不會好。這時候無論大家是工資性收入還是財産性收入都減少了,那麼就形成一個惡性迴圈,最終就是掙錢少了,少花錢,又導致掙錢進一步的減少,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這種微觀主體的順週期行為,我們要扭轉過來是不容易的,如果形成這樣一致性預期,就比較難(扭轉)了。

       從中央政府的角度,從國家的角度,目前還是要把擴大內需作為一個重要的抓手。那麼擴大內需裏面,投資是關鍵,消費是基礎。投資裏面我覺得目前還是要想辦法補齊短板,房地産的開發投資目前確確實實不給力,原因是現在還有將近6億平米的庫存,待售的面積還很大,所以,企業拿地擴大投資的積極性比較差。另外,從買房者、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大家也是趨於謹慎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打破這樣一個僵局,要扭轉這種預期,讓大家對未來要充滿信心,特別是(提高)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政府部門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擴大投資時,要提高效率,就是要帶動就業。投資投了多少錢?帶動了多少就業?帶動了多少民間投資?要算算這個賬。不能夠僅僅錢花了就拉倒了,如果它的乘數效應、輻射效應比較差,這個效果就不明顯。

       另外就是在製造業的投資,其實重點是要向創新領域、高科技裝備製造業領域投資,這是短板。中低端的這些日常的製造業投資實際上産能過剩,投的多,虧的多。

       基建投資我們也要分一分輕重緩急,更多的考慮它對經濟的拉動力,少搞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這樣我們把投資這塊給它激活。還有外商投資目前也比較弱。

       消費這一塊,我覺得以擴大就業,以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為重點。因為目前吸納就業的主體還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要幫助他們提振信心,有生意做、有錢賺,大家都有工作。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目前還很高,我們要千方百計把它降下來。大家都有工作的話,收入在增加,預期在改善,這時候敢花錢了,消費需求就會逐漸的恢復。所以,內需還是很關鍵的。

       另外,外需這塊我們也不能忽視。目前來看,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就是説來自於美國、歐洲、日本的發達經濟體的訂單在下降。這裡面一方面是由於整體而言,世界經濟增長偏弱,還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偏緊,所以,外需實際上是減弱的,另外一個客觀原因,就是發達經濟體,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孤立中國,美國牽頭重構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很多事它希望孤立中國,(把中國)排除在外。在這種情況下,對我們是不利的。所以,我們要多做工作,把外貿、把經貿合作這個壓艙石找補回來。所以,我們也要改善國際關係,在這方面要進一步努力。我們也在一些重點領域有重要的抓手,比如在亞太地區有RCEP,還是做實一點。和歐洲方面近期也在啟動財經對話。跟主要經濟體之間,法國、德國、義大利等等這些(國家),包括英國,我們還是要把傳統的這種對話合作機制激活,把經貿合作壓艙石找補回來,逐步地緩解緊張的國際關係。這樣,我們未來外需保持穩定增長,也要提質增效,內需要進一步增強,經濟未來的內生動力就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就進一步增強了。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中國網:我們關注到4月份的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雙雙下降,特別是住戶貸款減少,企業短期貸款負增長。與此同時,人民幣住戶存款也減少了1.2萬億元,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對此,您是怎麼理解的?

       徐洪才:4月份存貸款的變化確實很明顯。從過去的規律來看,一般來講,4月份、7月份、10月份都有變化的,因為3月份是一個季度結束,金融機構要算賬,所以存貸款會有一些變化。但是今年4月份這個變化比較大,引起大家的關注。

       首先是貸款本身,社會融資規模回落得比較多,説明現實的、真實的需求還比較弱,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

       另外,從結構上看,信貸資金流到企業偏多,90%,流到居民部門偏低,只有10%,這就不正常了。貨幣資金的分配不合理,消費需求不足,特別是普通民眾不願意花錢。你投了更多的錢到企業,你的産品依然是賣不掉,整個國民經濟的投資消費之間的迴圈不能暢通,那麼經濟就不可持續。

       另外,就是從存款的角度,4月份減少了1.2萬億.其實,此消彼漲,理財産品增加了1萬多億,是存款搬家了。什麼原因?是因為有降息的預期.近期各大銀行也是把定期存款,特別是對公客戶的一些存款,像通知存款、協議存款利息都降了一點,大家覺得現在有一定的通縮的壓力,央行是不是會降息?如果降息的話,我的存款收益率(就會)下降,所以居民感覺不合算.把這個錢搬到理財市場,再加上一季度我們整個資本市場也活躍了一陣子,所以,大家感覺還要保值增值。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金融資産的配置還有資金流向也出現了一定的結構性的分化,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網:我們再來看看外貿。4月份我國外貿的數據依然非常亮眼,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也體現了我國外貿的韌性。那麼,您覺得在未來一個階段,我國外貿高順差的態勢能否延續下去?外貿對於經濟復蘇的貢獻是不是可持續的?

       徐洪才:1-4月份外貿的表現中間是有波動的。1月份、2月份比較差,大家有點擔心了,3月份、4月份出現了強勁的反彈,所以信心又回來了一點。但是從總體的趨勢來看,我覺得外貿未來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前面講到,我們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出口是下降的,這裡有一個結構性的變化,比如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是減少的,但是現在美國從歐洲、加拿大、墨西哥、越南乃至東南亞的進口是上升的,它有一個替代的過程。

       還有,我們雖然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少了,但我們在別的地方找補回來了。比如像俄羅斯、巴西、“一帶一路”國家,(對)這些地方(的出口)可能規模上升得比較多。但是,這中間是有一些不匹配的。在發達經濟體丟掉的一些出口訂單,在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可能難以找補回來,是不匹配的。當然這中間也有一些調整,因為從短期看,對一些外貿出口企業可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比較靈活,抓住了新的商機,又擴大了出口。所以,這中間有一些變化,但是從總體趨勢來看,應該看到,我們外貿的競爭力確實還是有韌性的,還是很強的,表現在我們的民營企業的出口這一塊,應該説還不錯。民營企業在外貿進出口當中一直是佔半壁江山以上,比重是上升的。還有新的貿易業態佔的比重在上升,比如在海外倉以及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這塊上升比較快,還有一些邊境貿易現在也很活躍,比如跟俄羅斯之間的邊境貿易,現在在東北亞這一塊又有新的發展的契機,海參崴要進一步開放,我們可以利用港口進行轉口內貿。實際上內貿和外貿之間是通的,可以把東北的一些産品服務通過海參崴轉口到上海、廣州,稍微辦一個手續就可以運到全世界。

       但是,還有一個變化,就是疫情管控住之後,未來出境遊這一塊如果全面放開的話,我覺得我們服務貿易的逆差會擴大。因為過去三年咱們宅在家裏不出門沒花錢,沒花錢就相當於我們多掙了錢,實際上這個錢該花還得花。咱們中國人在正常情況下,在三年前,每年有1.3億人到境外旅遊,大家走出去一年起碼得花2000億美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外貿順差還會收窄。

       從前四個月我們外貿順差的擴大來看,其中有出口增長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進口收縮得比較多,進口收縮一方面是反映出我們國內的需求偏弱,但是,同時也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原因。什麼意思?就是我們進口看起來少花錢了,但是我們進口的商品數量、規模並沒有下降,我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少花錢多辦事,這樣我們順差反而擴大了。但是,這種擴大我覺得也是不穩定的、不可持續的。所以,未來的外貿還是要通過創新驅動,擴大合作,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來提升整體競爭力。

       中國網:除了潛在的通縮擔憂之外,剛才您也提到了青少年失業率的問題,4月份數據顯示,16歲-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高達20.4%,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了。您認為出現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徐洪才:主要原因還是反映出我們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現在還沒有緩過勁來。過去幾年受傷很重,它的資産負債表還沒有明顯的恢復。原先是虧空的,要把這塊虧空彌補起來,提振大家的信心還需要時間。這一點從4月份製造業的經理人指數(PMI)反映出來。3月份是上升的,4月份又回落了,現在低於50%榮枯線了,所以,從短期來看製造業增長還是乏力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得也不多,企業的經濟效益整體上有所改善,主要還是在上游的國有企業。而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目前並沒有明顯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吸納新的就業機會並不多。

       今年,就業的情況會有明顯好轉。為什麼?第一,經濟景氣是上升的,需求是上升的。第二,今年,1963年出生的人離退休,1963年當時是人口高峰,當年有將近3000萬人出生,今年有很多人到期要退休,應該説讓出了不少崗位。

       但是,依然出現了年輕人失業率達到20%以上的情況,再加開工上就是畢業季了,還有新畢業的1000多萬人。未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恐怕還是要從擴大內需,支援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入手,同時也要做好相關的服務。政府部門(應在)轉崗就業,再就業以及就業前的輔導等方面做很多工作,還要想方設法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年輕人有活幹,要發揮這一批年輕人、高素質人才的積極作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還要發展經濟。現在聽説快遞小哥人滿為患,在全國有將近七、八千萬人搞快遞,這種情況我覺得是不盡合理的。還是要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活性的服務業。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幹這個,生活性服務業其實關乎到普通老百姓生活品質的提升。因為隨著智慧化的技術以及高科技的推廣應用,未來所謂機器排擠人的現象還會越來越嚴重,真正幹活的,在一線工作的可能更少了。大家要更多地提供生産性服務、生活性服務以及研發、文化、藝術、養老健康、體育娛樂(等服務),這些方方面面的需求,其實供給嚴重不足。

       大家有時候感覺好像生活還是很不方便,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已經滿足了,但是,精神層面的這種需求服務還是供給不足的。那麼,我們應該在這方面發力,就是在鼓勵發展製造業的同時也應該高度重視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這是吸納廣大勞動力、高素質人才,也包括從農村轉移來的這些勞動力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

       在傳統領域,無論是農業還是日常的生活服務這一塊,怎樣讓這些年輕人,讓這些勞動者感覺有尊嚴、有成就感,覺得這個工作很重要、有價值,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所以,一些感覺上好像比較低端的,又苦又累又差的活沒有人幹,其實是反映了供求方面的不匹配,反映的是結構性的失衡。

       中國網:我們再來看看國際方面,受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影響,歐美銀行業危機可以説愈演愈烈,從今年3月開始,美國的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接連暴雷,瑞士的瑞信銀行也被收購了,國際金融穩定性的風險不斷攀升,因此,市場也擔心國際金融風險會不會有所蔓延。您覺得有沒有可能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徐洪才: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美聯儲以及歐洲主要經濟體央行的激進式的加息,為了治理通脹不得不採取的這樣一些手段,對全球金融體系確確實實産生了負面的影響。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些脆弱性的新興經濟體,像阿根廷、土耳其這些國家。但是它們自身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以來出現了矽谷銀行包括歐洲老牌的瑞信銀行的危機,實際上也暴露出了這種宏觀政策對微觀主體的負面衝擊確實不可忽視。但是從監管部門出手以及管控風險的實際效果來看,應該説還是比較明顯的。美聯儲、美國的財政部、還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等出手比較果斷,比較快,把這種局部性風險已經給它處理掉了,所以不會出現蔓延,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這一點大家是有共識的。儘管前一陣子大家緊張了一陣子,我覺得虛驚一場,並沒有出現這種系統性的風險,這也反映出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大家對於風險管控的手段和能力今非昔比。         當然現在並不是説所有的潛在的風險隱患全部消除了。因為從市場利率水準來看,美聯儲雖然是暫緩了加息,從未來的半年時間來看不太可能再加息,也不會降息了,美國經濟大概率可能是一個軟著陸,這對全球經濟是一個好消息。美國經濟不會出現衰退,因為它的近期數據表現還不錯,比如像就業的數據挺好,另外物價水準也在下降。

       歐洲方面最困難的時候(去年冬天)過去了,現在它的整個結構調整了,各個方面也在穩步推進,政策方面,雖然還會進一步加息,有通脹的壓力,但是應該説壓力比以前要小一些,供應鏈的衝擊這一塊基本上就是疫情這一塊的影響是解除了,但是俄烏戰爭還沒有結束,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全球的供應鏈。

       我覺得主要的經濟體,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金融體系未來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自然也不會因此對中國産生外部衝擊。因為中國的外部衝擊最困難的時候是去年,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度貶值了13%、14%,近期雖然人民幣(匯率)又破“7”了,但是,這個壓力比以前要小多了,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再加上我們本身經濟的景氣是上升的,是恢復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出現(較大的外部衝擊)。但是,中美之間的政策分化,經濟走勢的分化其實自身也有一些潛在的風險。

       此外,過去的一年多,地方政府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其實杠桿率是上升的。今年大家也有點擔心我們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發行的一些債券是不是會出現信用風險。這種潛在的風險始終是有的,但整體來看風險是可控的。因為我們宏觀杠桿率相比之下還是比較低的,跟發達經濟體相比。另外就是我們在財政資金的使用管控方面,現在採取的手段也是今非昔比的,財經紀律要求也更嚴格,應該説問題不大。

       但是,由於央行不斷的降準降息,整個市場利率是走低的,投資回報率是下降的。所以,從儲戶的角度來看,他的存款的利息是下降的,收益是下降的,再加上股市依然在波動中前行,還比較低迷,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的收入增長預期還不穩定,老百姓除了工資收入還有財産性收入。但是最近這些年財産性收入這一塊虧得很多,去年大家炒股票虧20%-30%是正常現象,包括科創板、創業板都虧了20-30%。今年情況似乎表現好一點,但也不盡如人意,實際上還是取決於我們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素質,我們政策面也要有創新,不斷的改進,提高上市公司的品質,改善它的治理,提高它的回報率。新的一年,怎樣管控風險這塊,從監管部門來講,就是貨幣政策要穩健,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為了刺激經濟水龍頭開得過大,(這樣)未來有潛在的隱患。特別是近期有通縮隱憂,可能會刺激相關部門進一步放鬆相關政策。

       更多的還是要在結構性政策方面提高政策的精準度,對中小微企業,對低碳綠色領域,對創新領域多一些政策的支援傾斜,還是要激活經濟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在改革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通過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和制度性的成本,提供一個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市場體系,讓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有更高的積極性。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平穩恢復,自然金融風險就會下降。從個體層面看,個人也要擦亮眼睛,也不要冒進。

       中國網:那麼,在當前國內外的背景下,您對於我國居民的資産配置和投資理財有沒有什麼建議呢?

       徐洪才:首先,還是要量力而行、分散風險。所謂量力而行就是不要冒進,根據未來你的現金流的收入和你的資金使用流出之間要有一個合理搭配,什麼時候花錢,什麼時候用錢,能掙多少錢,要算算賬。在這種情況下,你合理地進行資産組合的搭配,包括它的期限結構,不能用得太長了,死錢拿不出來,要考慮它的流動性。另外是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匹配,銀行的存款、國債、基金、股票等等,要進行一個合理的分配,就是説還是要發揮專業性的機構、專業人才的作用。但是還是要管控風險。因為現在利率水準在下降,而且經濟在恢復,但是各行各業發展不平衡,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要順勢而為,同時,量力而行,管控風險。總之,隨著經濟平穩的恢復以後,未來的收益率會增加,機會也會增多。

       中國網:非常感謝徐老師!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恢復不僅對於國內的企業、國內老百姓的生活(來説)非常重要,而且對於全球經濟的復蘇,全球經濟的發展來説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在今年前四個月可以説保持了比較良好的恢復態勢,儘管有(先前)疫情的衝擊,有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的影響,但是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所以我們對今年也抱有很大的期待!

       徐洪才:對,今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肯定比去年強多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左右,後來疫情期間又降到25%左右,今年我估計應該接近40%,因為世界經濟總體偏弱,亞洲這一塊以中國為代表也包括越南和印度在內,這些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勢頭是良好的,中國的塊頭大,今年增長5%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肯定比去年要大很多。

       中國網:非常感謝徐老師,感謝您今天給我們帶來了非常精彩的解讀,也給出了非常好的建議,謝謝!

       徐洪才:謝謝,也謝謝各位網友。


(本期人員:編導/採訪:白璐;攝像:王一辰、劉凱;攝影:楊楠;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採訪:白璐;攝像:王一辰、劉凱;攝影:楊楠;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