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錕:發揮制度優勢推進共同富裕,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時間:2023年3月10日
嘉賓: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黃錕

中國網: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如何分階段長期推進共同富裕?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哪些問題?如何發揮全體人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黃錕為您解讀。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黃錕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中國網:黃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黃錕:你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作為中國共産黨一以貫之的初心使命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您認為,共同富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是什麼?換言之,它是一種目標或者路徑?或者是其他呢?

黃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徵、本質要求和總體目標。

首先,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不同於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不同於西方的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産黨從成立以來,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為人民謀福利,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是在這樣一個思想宗旨的指導下,我們逐步探索出了或者成功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實現共同富裕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們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我們主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通過高品質發展來實現富裕,生産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實現富裕這樣的目標。同時我們還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從制度上來保障共同富裕,通過比如説基本經濟制度還有一些全過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制度安排,從根本上來體現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再一個就是實現共同富裕,也指明瞭中國式現代化的可行性路徑。這裡實際上也是可以從“富裕”和“共同”這兩個關鍵詞上得以體現。我們追求共同富裕首先就要通過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把蛋糕做大做好,這樣的話就為共同富裕打下堅實的生産力基礎。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共同”上做文章,通過系統性的制度設計,來更好地保障共用發展。我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用,從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上下工夫。所以,這兩個方面做全了基本上就是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網:富裕是世界各國都為之實現的共同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副圖景。那麼,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中實現共同富裕,您認為是否會為其他國家的制度探索提供借鑒?又或者説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圖景?

黃錕:過去我們一提現代化,大家都會想到美西方的現代化,似乎美西方的現代化成為現代化的唯一的模式、唯一的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七十多年的社會主義改革,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大了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這就證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穩。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取得這麼大的一系列的成就,就證明了西方這種現代化不是唯一的現代化道路和模式,它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世界意義在那裏。

我們知道二戰以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取得民族獨立之後都希望通過現代化來實現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富裕,但是,多數國家或者説絕大多數國家,並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甚至發生了經濟停滯、政治上的一些混亂,甚至是國家的分裂等等嚴重的問題,現代化基本上很少能實現最後的目標。這就説明,單一的向西方學習現代化的道路、現代化的經驗是走不通的。所以,現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就開始向中國看,向東看,向中國學習。

我們以前也多次在發展中國家講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經驗、成就,發展中國家覺得非常受用,因為(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國情比較接近,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比較相似,而且這裡邊還有我們把西方現代化的一般規律、一般經驗、一般過程和中國的實際,包括和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就是在“中國式”上下工夫。所以,這樣的話就實現了我們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非常完美的統一,這實際上就為廣大的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或者説一個更加切實可行的選擇。而且通過這些年的實踐,實際上也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群體性的崛起,這也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非常重要的世界性意義。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部署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步走”戰略,對今後五年“關鍵時期”和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設計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也指出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該如何分階段長期推進共同富裕?每一階段要抓的重點是什麼?

黃錕:實際上,我們共同富裕的歷程或者整個進程和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基本是高度吻合的,我們在黨的十九大和黨的二十大,對我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了一個“兩步走”規劃,也就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與我們國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步走”的建設安排相適應,(黨的十九大)對共同富裕實際上也進行了一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第一步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我們要實現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要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步是到2050年要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十九屆五中全會又對第一步共同富裕進行了一個細化,即在“十四五”時期推動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顯然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可見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們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這種急躁冒進,不切實際,一定扎紮實實。一方面是堅持量力而行,同時,我們要盡力而為。一方面,還是要動員一切的力量,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共同奮鬥,通過規劃、戰略這些政策體系的落實、實施,來努力縮小收入差距,來實現共同富裕。

但同時我們還是要堅持量力而行,就是和我們的發展階段相聯繫。我們還是要分步驟、分階段來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比如説還是把共同富裕按照“三個階段”來進行推進,在第一個階段也就在“十四五”時期構建出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系列的制度體系,要做出一個比較具有前瞻性的、可操作性的共同富裕的綱領或者是規劃,來使我們的收入差距得到縮小。到2035年這個階段上,實際上要實現共同富裕要有實質性的進展,這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要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再一個到2050年就是基本實現了共同富裕,使我們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我們在“十四五”期間緊迫需要做的一項工作,一定要把共同富裕的規劃做出來,這裡面就包括具體的目標、量化的目標一定要明確,分階段的目標給它明確。各個階段的重點任務是什麼,需要採取哪些戰略舉措,在發展上、改革上分別需要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措施,這一方面可能都需要進一步的明確。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您認為,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處理好哪些方面的問題?

黃錕:推進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社會工程,具有很強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實現共同富裕首要一條就是必須要把制度優勢發揮出來,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紮實的制度保障。在這個過程中,才是我們要處理公平效率、長期短期、不同區域之間的一些重大關係。

在制度裏面,我們著重是需要把它分為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共同富裕的基礎性的制度,分配領域上的基本制度就需要我們著重完善,這裡麵包括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這樣的完整的(制度)體系要構建起來。

針對初次分配領域所存在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制度的創新、制度上的完善。比如我們現在造成了收入差距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過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過低。這兩個過低使得我們勞動或者説居民從整體蛋糕中所分配的份額不高,這是造成當前收入差距較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就要著力提高這兩個比重,這就需要我們在初次分配製度上必須要建立關於工資增長的長效機制,妥善處理好居民收入、稅收和資本所得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要進行更合理的安排,這個要從制度上來進行前置的一些設計。再就是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所以,針對五種有潛力的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人群,也是當下稍低收入的群體分類制定出相關的一些政策來提高他們的收入水準。

再分配就是要把精力放在稅制改革和轉移支付的制度完善上,使稅收和轉移支付制度,還有一些社會保障制度能夠真正地熨平或者降低初次分配所産生的一些分配差距過大等問題,真正地能夠起到縮小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

第三,我們在第三次分配領域上,也要通過一些法治和一些規則,包括一些社會組織等這些措施,來對慈善事業進行規範,來使一些收入比較高的群體願意或者説能夠為社會多做慈善,這也是熨平收入差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個方面,還有一些支撐性的制度安排。實際上收入差距,共同富裕不僅僅是收入分配的問題,它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相關聯。有些群體的收入差距太低,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它不一定僅僅就是收入分配領域的問題,比如,收入的地區差距,他們能不能獲得公平的就業的機會,公平的競爭機會,另外就是各個地方的營商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實際上這方面也都從各個層面影響了大家收入的多少,從而對收入差距、共同富裕産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尤其還是要補好這些方面的短板。因為過去可能是對收入分配領域關注比較多,但是,對於其他的支撐性的制度可能關注的還不夠,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提供一個更加公平的機會,機會均等,競爭的更加公平,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社會環境,從而推進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網:還是要兼顧效率和公平。

黃錕:對,所以要把這個領域進一步拓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在收入分配領域上,在社會、經濟、政治包括文化這些方面都要拓展進來。

中國網:我們常説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共同富裕也需要靠共同奮鬥來實現。如何發揮全體人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形成一種奮鬥合力去實現共同富裕?

黃錕:共同富裕絕不是養懶漢。西方的福利國家制度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弊端。我們強調的共同富裕一定是在共同奮鬥基礎上的共同富裕。實際上共同富裕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先把蛋糕做大,怎樣做大蛋糕呢?這就需要共同奮鬥。我們這裡講的共同奮鬥實際上就是每一種生産要素的所有制都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都需要共同參與進社會的生産經營活動。所以,這樣的話就需要營造出一個讓各種生産要素的所有者都能夠共同參與、共同奮鬥的社會條件。

這裡可能有兩個條件比較重要,一個就是要有制度保障。經濟活動一定要有制度的支撐,這個制度就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中國式”。這裡包括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包括國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這樣一個所有制的制度結構,還包括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還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當然還有其他領域的一些制度,比如城鄉區域制度,還有關於教育、醫療等這些社會方面的一些制度,甚至包括科技創新方面的一些制度,所以,這些方面是保障共同奮鬥的制度前提。

再一個就是要有很好的體制機制。這個體制機制就非常明確了,那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現在講要構建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裡就要求要更高的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兩隻手的協調作用,這是我們和西方包括和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一個優越性的地方,因為我們能夠把市場的不足和政府的不足規避掉,同時我們把市場的長處和政府的長處激發出來,也就是我們講的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強強結合。當然,如果要實現這樣一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強強結合,加強黨的領導就至關重要。

中國網: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如何開好局,從哪些方面著手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我們想聽聽您的看法和建議。

黃錕:在開局階段就是要推動共同富裕邁出堅實的步伐。怎樣來邁出堅實步伐可能有幾個問題非常重要。

首先,我們要儘快做出關於共同富裕的一套規劃、設計,包括目標、指標體系、還有評價體系,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工程。

第二,就是要推動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建設。浙江是我國選的示範區,各個省市也都要選擇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地區來進行示範先行。通過示範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來為其他地區提供先行的經驗,也為全國範圍內推動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的政策、規劃等經驗模式。

第三,就是要積極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制度體系。要把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這套制度體系貫通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貫穿于分配全過程的制度體系。同時,對於起點的分配要更加重視,比如縮小城鄉區域的差距、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實現更加均等化的佈局。另外就是在推動社會的公平公正這些方面也構建出更加合理的這些制度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紮實推進的階段,共同富裕已經從前人的理想到理論,到現在紮實推進這樣一個具體的社會實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所以,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階段上,我們更好的開好局、起好步,對於推進共同富裕行穩致遠,更好地完成這樣一個偉大的、艱巨的、複雜的、長期的任務可以説是至關重要。

中國網:通過我們全體人民的共同奮鬥,久久為功,期待我們的目標能夠如期的實現,感謝黃教授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讀。

黃錕:謝謝大家。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楊佳;攝像:王一辰  劉凱;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楊佳;攝像:王一辰 劉凱;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