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産研院:建設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引擎

本期嘉賓

時間:2023年3月9日

嘉賓: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孫殿義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收看。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和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2019年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在山東省濟南市成立。作為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一直承擔著山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範樣板雙重角色。秉承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唯一標準的理念,紮根齊魯大地,堅守初心,克己克難。歷經三年建設發展,實施創新項目364個,創新轉化技術3000多項,孵化高科技企業377家,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26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過500億元,成為了山東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天我們的演播室就有幸邀請到了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先生,歡迎您。

孫殿義:主持人好。中國網的網友們好。

主持人:首先,請孫院長為我們介紹一下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創立的初衷是什麼呢?

孫殿義:大家可能都了解,山東是一個人口大省,也是一個經濟大省,同時更是一個産業大省。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山東的科技創新基礎能力相對比較薄弱,難以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高品質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及時的洞察世界産業經濟創新發展的趨勢,落實總書記關於創新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建設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其目的就是要破除制約創新的一系列的制度障礙和思想障礙,能夠引領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創新發展。

主持人:據了解,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被認為是不像事業單位,不像高校,不像企業,也不像是科研院所,是一個“四不像”的機構,您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這個觀點的呢?

孫殿義:“四不像”的提法實際上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清華大學在深圳主辦的深圳清華研究院的時候提出來的,我覺得這對於創新實踐來講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過渡的版本,其實主要目標還是為了釋放創新活力,所謂的比如説像不像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就是把創新的權力交給科技人員。

第二個就是所謂的不像大學。主要我覺得體現在文化上,大學的文化更加應該是自由開放的,它是創新的一潭活水源泉。那麼我們更是目標非常清晰的,按照市場的要求要滿足價值創造的要求,所以説方向更加明確。

第三個是不像企業。主要體現在大家的目標不同,因為企業的目標是盈利最大化。我們是要讓企業,讓創新創業者實現商業成功,我們是構建這樣一個生態平臺和條件,創造更多的技術能夠服務産業創新發展。

第四個是不像傳統的科研院所。實際上講的是我們在定位上是有差異的,我們的定位傳統的科研院所更加面向的是國家的戰略性的一些目標,它的路線是要採取技術創新驅動型的,而我們産研院是市場需求拉動型的。按照市場的目標定制化的要求,開展需求牽引的系統整合,工程化和産品化的驗證。

主持人:山東産研院是基於什麼考慮提出了“無中生有”、“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産業創新佈局的。在技術領域、方向和科研項目的選擇上,山東産研院有哪些的具體安排和要求呢?

孫殿義:一開始,我也提到我們産研院對山東的産業實際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確確實實歷史的原因,早期我們國家在産業佈局上、創新佈局上,比如説航空航太電子這樣一些高技術類的産業,在山東並沒有佈局,中國科學院在山東也沒有設立分院,所以説它的原創性的、高技術産業的這樣的源頭的創新就比較少,在山東誕生的比較少。所以首先必須要加強前沿性的産業創新。

第二個方面,山東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培育了一大批的戰略性産業,比如像浪潮、海爾、海信、歌爾這樣一大批的戰略性産業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打開它們的産業鏈去看,會發現它裏邊要麼關鍵材料,要麼關鍵的晶片,要麼關鍵的軟體,關鍵製程或者是關鍵的裝備工藝都是國外的,所以這樣的一個情況就致使這個産業被卡在産業鏈的位置上,不能夠往上走,産業也隨時面臨著安全問題,所以我們打開産業鏈以後,認真的去研究哪些被卡,我們就來佈局,這是我們第二個方面我們提出來的。

那麼第三類就是山東的傳統優勢,山東是製造大省,材料大省,化工大省,是我們國家製造業基地,原材料生産基地,傳統産業非常豐富,大製造,大化工,大材料,大印染,大紡織,是我們國民經濟的非常重要的支撐。

但這是現在面臨的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綠色發展,還有它智慧化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要推進綠色化的技術和智慧技術,這樣來提升山東的傳統産業,通過這樣三個方向的佈局,我們就説的“無中生有”,“雪中送碳”和“錦上添花”,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來解決日常這個問題解決了。

主持人:是的,您是如何理解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的?産研院又是如何做的呢?

孫殿義:這也是根據我們産研院的定位來理解,因為我們産業技術研究院就是要把産品實現商業化創造價值。就是我們怎麼樣去衡量技術,去衡量團隊,去衡量人才,我們堅持的是要檢驗,要通過技術識別路徑選擇、創新管理、資源配置和創業服務這一系列的管理。我們都基於商業化的邏輯,我們也很尊重你的職稱、頭銜、地位、學歷、獎勵、論文、專利很多的考核指標,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最終看到的還是技術有沒有價值,所以我們就構建了一個創新工場,這個工場也像我們工廠裏生産産品似的,它有兩個流程,第一個流程就是從技術到産品的生産線,從技術到産品這個裏麵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技術創新管理的流程,一個一個流程走過來,我們就會出來很合格的産品。另外一個生産線就是我們把産品變成商品,我們要從戰略到組織到市場,這些複雜的智慧財産權的管理,這樣讓技術能夠經受商業的迭代,商業的檢驗,讓它不斷的能夠獲得發展。同時它也能夠從技術到産品到商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得到回報,讓它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所以我們堅持這樣的一個邏輯來落實我們的創新管理。

主持人:好的,目前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參與了哪些重大項目的建設呢?

孫殿義:我們主攻的一個方向就是空天資訊技術領域。我們部署了齊魯衛星系統,部署了高精度低軌導航增強系統這樣兩大空天基礎設施的項目建設。我們整合了空天資訊,比如説上游有感測器、有關鍵器件、有效載荷,中游有平臺、有系統整合、有測試、有驗證,下游有晶片、有軟體、有數據管理開發、智慧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還有安全管理等等方方面面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化建設,這樣的上中下游的整個産業鏈我們佈下去,這樣就會在山東形成,比如説現在我們已經有十幾家的高科技企業在山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商業化的態勢,那麼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在産業化的道路上,我們現在已經走在前列,類似于這樣,比如説我們還開展國際合作,跟德國生命科學中心共建CDMO平臺,非常榮幸我們承擔了國家非常重大的一個平臺--機器人國家創新中心的平臺的建設,這個任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未來我們所有的製造業都要實現智慧,包括我們的社會管理也要實現智慧,所以智慧機器人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我們産研院三年來實施了400多個項目,其中有很多都是有非常重大影響的項目,我們建設了6個國家級的創新平臺,非常重要,為山東未來發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創新基礎。

主持人:好的,謝謝您。當科研人員攜企業技術成果走向産業化的時候,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應該怎麼辦?面對這個情況,産研院能為我們提供哪些的經驗?

孫殿義:你提的問題還是很專業的。我們經常感受自己都是沒有做好準備,科技人員大部分都沒有做好準備。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個是一個試驗田,所以我們要構建一個環境,構建一個生態,我覺得我們産研院的任務就三件事:一件事情搭平臺,第二件事情聚人才,第三件事情育生態,搭平臺,我們建了很多平臺,現在我們已經有了92家科研機構,我們有國創中心、機器人國創中心,高端家電、智慧化創新中心等6個國家級的平臺,我們有電子機械系統,等等這些平臺給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了舞臺,這是最起碼的條件,這樣人才才能回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聚人才,所以第二個我們就是聚人才,聚人才我們通過什麼聚,我們不是蘿蔔白菜都來,我們是要商業成功,用商業成功的標準來檢驗你到底能不能幹活,能不能再有作為。你的作為是不是符合我們的産業方向,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有一系列創新計劃,我們有人才計劃來支援團隊,我們有一整套專業化的管理措施,我不管你什麼頭銜,我重要的看到的是你的實力,那麼最後一個最關鍵的我覺得生態,所以我們構建了一整套的有利於創新轉化,有利於商業成功的管理體制機制制度,讓我們的這些創新者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地方産業轉型升級的進程當中,産研院做了哪些新的探索?又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

孫殿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探索建立了職業化的創新治理體制和運營管理機制,所以我們把所有權,雖然現在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最核心的改革是把所有權和運營權分離,這樣一個現代化的一個治理體系,治理結構。徹底打通了一個運作高效的問題,就是決策下放給了科技人員,科技人員他是職業管理者,那麼它就完全按照科技的規律去落實要求,所以我們專門成立了研究員大會,我們産研院的所有的制度體系建設都是研究員來討論,因為他們最清楚創新的管理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第三個我們建立建設的是一個信任、包容、控制的邏輯,科技人員科技創新一定要首先帶頭,要構建信任的體系,互相要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包容,因為創新是十個有九個失敗是正常的,創新不失敗是不正常的,所以就要包容。同時我們有控制,我們通過有效的控制手段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失敗,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損失,而不是避免失敗,是減少損失。在這個基礎之上,我覺得我們這個邏輯是我們産研院長期探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那麼要分享一點經驗,比如我舉個例子,我們在各個地市構建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的分院,我們構建的體系,邏輯體包括體制,包括管治理體制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地方和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比如説我們在青島建設的就是總部基地,我們在濟寧採取的就是共建模式,共用資源、共同投入、共同建設,所以説體現了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我們把各個地市鋪下去,現在我們開始按照“雙核兩帶多節點”的邏輯,我們已經開始布節點,我們今年已經推進了26個節點,就是到縣裏邊去,到縣區裏邊去,讓科技人員的成果技術真正到一線去,我們的實驗室要建在企業的生産線上去,要建在農村的農民的田間地頭,這樣才能把技術真正用到生産中去,才能夠實現技術跟産業跟經濟的真正的融合。

主持人:好的。您剛才提到了“政産學研金服用”,也提到了平臺、人才和科研的經費,這麼多複雜的因素和條件,您認為哪個是最關鍵的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呢?

孫殿義:我覺得最終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生態。創新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儀器設備、要有平臺,就是屬於平臺條件,要有經費的投入,因為你要有人、要有人才團隊,這是非常重要,但是我覺得最終決定勝敗的是生態。如果沒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的生態,就幹不了事,幹不成事人會走,平臺也發揮不了作用,所以我們産研院是要構建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生態環境是最終決定創新成敗和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好的,剛才您也提到了,我們産研院也是有信任包容以及控制的這樣的一個邏輯,怎麼把握好這個尺度?

孫殿義:你比如説像信任的體制,比如我們目前採取的是財務上,在資金管理上,我們是雙清單,一個清單是正面清單,告訴你這個錢可以幹什麼,因為這個要你來規劃,你來計劃,大概要怎麼去花這筆錢,這是我們把它叫正面清單,我們確定下來以後就按照這個來。第二個我們叫負面清單,負面清單是由我來寫的,我根據國家財政管理的需要要求,安全性的要求,我告訴你這個錢不能幹什麼,所以説我們負面清單規定的很清楚。剩下的就交給了科技人員,那麼不是説這個錢有了正負清單以後,我們交給科技員就不管了,我們在不干擾他創新管理,不干擾他技術路線調整,不干擾他的科研行為的過程當中,我們通過對企業實施投後管理來監控它的財務的安全。事實證明,我們這麼多錢花下去是有效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包容和控制方面,我們要去平衡它,那也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既承認創新的高風險性和高不確定性,同時我們有效的控制,讓風險控制在最低。

主持人:好的,謝謝您。孫院長,您又是如何平衡科研和教育這兩項事業的?您在對人才培養的方面有哪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呢?我們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在科研人才隊伍的吸引和建設方面有哪些的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們講一講嗎?

孫殿義:談到人才培養並不是我們的擅長,理論上來講應該是我們的副業,儘管我們提到我們要政産學研,但是並不是我們什麼都做。省委省政府特別是支援我們來開展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我們有平臺的優勢,大家剛才講過有項目的優勢,有産業的優勢,還有人才的優勢,我們的人才來自五湖四海,我們的項目都是在産業創新的前沿一線,所以我們這樣一些優勢應該在人才培養上發揮作用,那麼會為山東培養更多的高品質的産業技術創新人才,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為什麼叫産學研深度融合?在我這裡就實現了,因為我這裡頭有産業,有科研,我再加上研究生的培養,高級的産業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真正在我這裡實現了産學研的深度融合。我們培養人的目標非常清楚,現在時髦的説法是我們培養的是卓越工程師,我們叫齊魯大工匠,是創業管理師,這都是實用型的人才。我們在人才的吸引上,我們也沒有什麼高招。我就是跟大家講我們就是“賽馬”,我們“賽馬”不是“PPT賽馬”,我們“賽馬”是商業實踐,看我們不是説讓你來做個PPT,大家開個會,這個項目可投不可投,不是這樣的。當然我們可能有必要的文件,這個文件我們是在商業實踐的認知的基礎之上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真實場景的模擬,那麼在反覆模擬的基礎之上,我們才開始試錯性的投入,推進研發。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管理上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我們構建了一整套的,我們叫崗位、責任、能力、職稱和績效“五位一體”,完全是市場化的職業化的人才管理體系。

主持人:謝謝孫院長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歷時三年的發展,産研院也創造了了不起的業績,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也一定有很多的心路歷程和感受,能不能談一談您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孫殿義:感受最深的就是樂在其中、其樂無窮,而且還可以以苦為樂。

主持人:就離不開一個“樂”字。

孫殿義:我覺得我自己是有限的工作時間裏我希望能夠做一點在自己擅長的、對國家有用的事情。所以就來到山東,在山東要求是非常高的,提出要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我前面也講到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沒有準備好,我覺得我也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需要一代一代的人為創新去做犧牲,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樂得多。還是因為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夠每天做這件事情能夠樂起來,這點樂子就足以支撐我能夠不斷的前進。當然了很多工作還沒有做好,能力感到確實不足,修養也不夠,後面來的人會更好,我堅信這一點。

主持人:好的,也感謝孫院長在這麼多年為科研事業做出的犧牲和付出。在未來的規劃當中,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有哪些的發展規劃呢?

孫殿義: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要堅守和堅信黨的領導,要毫不動搖。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能夠把改革、把政策落到實處,把創新進行到底。第二個就是我剛才提到的生態建設是可持續創新發展的基石,我之所以用“基石”,基石提到的這一點就是它能夠讓我們長遠,更加長遠,不僅有現實,而且能夠更加長遠,所以我們不捨晝夜,久久為功,堅決不退讓。必須要構建起信任、包容、控制“三位一體”的創新的管理的這樣一個環境。第三個我們要堅持需求牽引,同時我們也要堅持創新的驅動,把根深深的紮在齊魯大地,我們才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得給養,老百姓才能喜歡我們,政府才能喜歡我們,我們去培育前沿産業、服務戰略産業、提升傳統産業,我們才有更多的能力,才會做出更好的成果。

主持人:好的,在這裡想問一下您對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有哪些期待呢?

孫殿義:創新是這個時代的根本特徵,創新是這個時代發展、生産力變革的根本動力,唯有創新才能夠支撐我們國家走上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正如我在前面所説的,道路很漫長,需要我們久久為功,有無窮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問題越多説明我們走的越往前,這個困難越多説明我們走得越快。我們不怕問題不怕困難,這樣我們就會把所有的問題解決掉,所有的困難克服掉,我們構建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環境。我們未來,山東也好,中國也好,我們的創新一定是讓世界刮目相看。

主持人:好的,謝謝孫院長。本次訪談我們與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先生,共同探討了近年來我國區域科技創新發展成效,也分享了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發展背後的故事,以及各項創新創業成果。再次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節目,也感謝孫殿義先生做客我們的欄目。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特稿)


< 閱讀全文 >
<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