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中國式現代化改寫了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時間:2023年3月2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王義桅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入憲法的國家,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同世界發生良性的互動,實現互利共贏。如何正確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要義和內涵,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又會對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呢?本期節目,我們就此專訪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

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專訪 攝影/鄭亮

中國網:王教授您好!歡迎您作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王義桅:謝謝邀請。

中國網:二十大報告中,對“中國式現代化”有一個系統的闡述,包括習近平總書記主講的“新年第一課”,也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在節目的開始,想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以及內涵和要義?

王義桅:的確,國內外都關注這麼一個問題,説現在出了一個新詞——中國式現代化。以前我們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現在講“中國式”?“中國式”和“中國特色”什麼關係? 

首先説中國,大家知道,有這麼三個身份:第一個是文明古國。文明古國如何走向現代的振興,能不能夠實現現代化?現代化是不是意味著世俗化或者所謂的西方化?這是很多國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經過過去一百多年的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春第一課”裏面講的很清楚,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的現代化,它告別了“現代化=西方化”這種迷思。所以説,文明古國的偉大復興,就激勵了更多的國家,可以找到成功(之路)。

第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4多億人都要實現現代化,以前認為是不可能的。大家知道嗎?2010年的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澳大利亞訪問,接受澳大利亞國家電視臺採訪,他就回答説,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實現美國或者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達到這種生活水準,幾個地球都不夠。那也就是説你不可能做“美國夢”。所以,當“中國夢”提出來以後,我們要找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當時我們提出過,比如説在60年代,周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小平同志在1982年開始提出“四個現代化”,後來發現,比發達國家差距太大了。所以,當時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只能符合我們國情,簡單通俗説來就是“打折版的現代化”,不可能達到西方發達國家那個標準。剛才講,西方國家説如果你達到我這個標準,地球幾個都不夠,你不可能去做到這一點。但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我們講“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説從跟西方現代化比較而言。剛才講,讓14多億的人集體地實現現代化,這個以前認為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情。

中國網:不敢提的。

王義桅:不敢提的。而我們現在,我們有4億的中産,到2035年要變成8億,讓全體中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夠實現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在)以前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你能夠實現就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因為整個發達國家現在人口規模加在一起就10.6億,就三十幾個國家。中國一加上來以後,就把世界現代化的人口變成將近1/3,改寫了現代化的版圖。

第三,中國的身份當然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強調要公平正義的。大家以前認為,所有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那麼以前蘇聯曾經也説,當時的列寧説,共産主義是什麼?就是工業化加電氣化再加共産主義,蘇聯應該也是實現了現代化,但現在蘇聯在哪呢?解體了。俄羅斯呢?現在GDP總量只有我們的1/10,每人平均GDP總量已經低過中國了,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現代化。

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巨大的國家和以及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現代化,應該是強調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實現共同富裕的。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不是資本主義那種少數人的現代化。這個就是我們講的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它的意義是非同尋常,而且更加強調的是“中國式”,而不是強調“中國特色”。證明你的現代化對別的國家是有借鑒意義的。如果你完全強調中國特色的,我能實現,你實現不了,你甭指望,那人家怎麼可能跟你一起呢?

中國網:沒有普遍性。

王義桅:對。所以,我們現在還是“中國式”。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 攝影/鄭亮

中國網:對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對於資本主義文明邏輯有哪些超越性呢?

王義桅:的確,“現代化”這個概念是有普遍規律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課”裏也講到,人類是有共性的,但是實現現代化,要結合本國的國情和時代背景,那麼和西方當時實現現代化的時候已經不一樣了。當時沒有現在講的國際道德、法治、聯合國那套東西,都沒有。英國人開始新興工業革命,他們認為,這就是人類文明。他去掠奪,在《共産主義宣言》裏邊,馬克思描繪説,“資産階級所創造的財富相當於人類一切財富的總和。”他説:“東方從屬於西方,是農村從屬於城市,是一切未開化、半開化的民族和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也就是説我們(在)鴉片戰爭(時)被人家打敗了,我們是半開化的。他們壟斷了對“文明”的話語權, “現代化”就等於“先進”,等於“文明”,沒有實現現代化的等於“落後”,等於什麼 “野蠻”。所以,文明的東西去征服野蠻的東西,他認為是想當然的,也就給他的這種殖民主義,侵略擴張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中國是自給自足的,過去講“小農經濟”,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不需要去侵略、擴張和掠奪,我們中國(以)內斂式的方式實現的現代化,比如我們中國的“剪刀差”。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當時毛主席説是叫“一窮二白”,是“一盤散沙”的情況下組織起來了新型舉國體制。

農民、農村和農業一直是犧牲的,去服務於工業。那時候也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還有戰爭的危險,我們要實現快速的重工業化,國防科學技術,這叫“剪刀差”,就是農民種出的糧食、棉花這些東西很便宜地賣給國家,然後國家用這個錢,財富的積累去搞工業化,而不是像西方那樣去掠奪別人的東西。所以,我們通過內斂式的方式實現的現代化,這就是我們講“走和平發展道路”。

當然,中國古代,包括鄭和,那個時候這麼富裕的時候也沒有去殖民你,也沒有去欺負你,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因為我們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和為貴”的,是跟我們的生産方式、文化基因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走了和平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中國參與全球化的分工,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然後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些都是有別於西方的殖民擴張、戰爭的方式。

中國網: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地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當下我們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道路”具有怎樣的世界意義呢?

王義桅: 它第一重意義,那麼就是改寫了現代化的版圖。過去講的現代化,就是剛才講的十來億人,那就是西方人,唯一一個不是西方的國家就像日本,加入七國集團。後來那些,像南韓也實現了現代化,加入OECD,這是第二重意義,他實現的現代化都是依附於別人的。

所以,當時十九大報告説了一句話,中國成功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為那些既要實現現代化、實現發展,又要維護自身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全新的選擇。你數一數大概三十幾個國家,實現了現代化的,除了西方發達國家以外其他就是跟著西方的。連德國,當時默克爾總理説:“我們歐洲人的命運什麼時候掌握在我們歐洲人手裏邊?”比如説現在的俄烏衝突,歐洲人想停戰,停得了嗎?它不是你能夠決定的,美國願意它打多久它才能打多久啊。歐洲人一看,這就是悲慘的,依附於美國(的結果)。

大家知道,歐洲的數據90%都掌握在Google,美國的這種網際網路巨頭手裏邊,沒有大數據那你怎麼實現人工智慧呢?怎麼搞現代的5G?他不讓你用華為,你只能不能用,沒有自主權。所以,歐洲人現在反思,説當年我們殖民美國,現在美國殖民我們,通過數據。這就是我們講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二個意義,除了第一個改寫版圖,讓東西方的這個現代化更加平衡,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意味著還有非西方的中國也成功地走出了現代化道路,鼓勵了剛才講的文明古國、發展中國家,還有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這個意義是非同尋常的。

第二個是從現代化的範式,它已經超越了西方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通過殖民擴張、掠奪,而我們沒有發動任何一場戰爭,我們通過和平的方式來實現,我們還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物質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現代化。這些都是從現代化意義上來講的,可以説重新定義了人類的現代化。

中國網:根據外交部2022年最新公佈的一個數據顯示,中國的建交國已經增至了181個,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了夥伴關係,中國的 “朋友圈”可以説是在不斷地擴大當中。中國式現代化,像您説的,我們沒有走西方這種“剝削”、“霸權”、“侵略”的一個老路。我們成功實現了維護國家利益以及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辯證統一。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是如何在與世界這種良性互動中實現互利共贏的呢?我們有哪些經驗?

王義桅:我們實現現代化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別人,那些沒有實現現代化的國家,他還要活下來,而且還要活得更好。不是一般意義上講的互利共贏,我們還考慮一些欠發達國家,比如説我們把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大量地給這些國家,提供疫苗的援助。如果中國人不去研究這些疫苗出來, Moderna莫德納他們這幫人搞出來的疫苗,價格不知道高出多少,廣大發展中國家哪能支付起這種費用啊?所以,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以後,給世界提供了極大的福利,包括給發達國家的這些老百姓。現在他們搞這個貿易戰,搞這個脫鉤啊,斷供啊,亂七八糟的,保持他們通貨膨脹,像歐洲現在深受其害。他們現在和俄羅斯的能源脫鉤,和中國的市場也脫鉤,那麼自找的嘛,所以價格就普遍地上揚。

另外一個,過去世界經濟增長,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現在,1/3都是中國人貢獻出來的。中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現在不到百分之二十,而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到了百分之三十幾;而美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比我們要多得多,我們不到百分之二十,它超過百分之二十,而他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到我們的一半,也就是説美國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別人的增長為前提條件的,反證了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

所以,(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拉動力,給世界帶來了投資、貿易,以及經濟轉型,包括數字化,像華為,幫助他們實現5G,還有人工智慧,還有綠色、低碳等等這樣一些互利雙贏的機遇。也就是説中國式現代化是源於中國,但它也是屬於世界的,它是可以給世界分享的,而且已經在分享,給世界帶來巨大福利。給世界上的發達經濟體,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還有金磚國家都帶來了經濟增長的受益,實現了普遍的互利共贏。

比如説發達國家,澳大利亞這幾年和我們的關係不太好,現在改善了。澳大利亞是發達經濟體裏邊唯一的一個,在2008年金融危機,沒有經濟衰退的。什麼原因呢?中國的市場。這幾年為什麼經濟不好呢?跟中國的關係搞壞了。這就是告訴我們,中國還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是世界經濟轉型的引領者,中國也是世界福利的主要的提供者。

中國網:像您所説的,我們其實不僅僅是實現一種互利共贏,而且我們會向一些欠發達國家讓步我們的利潤、利益。

王義桅:我們現在在疫情期間,習近平主席已經宣佈了,減免了世界上77個國家到期的債務。而且我們還倡導在G20里邊,其他的發達經濟體,包括金磚國家一起來參加減免,因為光中國一家來做那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考慮的是真正負責任,不光是人道主義的,也是對我們資産安全的一種負責任,只有他們活過來以後,他們將來有辦法才能償還我們的債務。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攝影/鄭亮

中國網:這也是在關鍵時候展示出這種大國的智慧與責任。根據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將使相關國家760余萬人擺脫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後疫情時代,全球的經貿往來正在逐步地恢復,但是世界的關係也正在發生一些深刻的變化,那麼中國將如何通過自身的和平發展,來推動全球的經濟復蘇呢?

王義桅:現在全球經濟確實遭遇到疫情以來最嚴峻的這樣一個挑戰,今年大概有1/3的經濟體,像發達國家基本都在向下衰退,中國也遭受了非常大的衝擊。所以,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非常不妙,像發達國家,英國、法國遊行、罷工;美國政治內鬥也越來越加劇。可以這麼説,以前我們是有一個全球化,所謂的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是裏根-撒切爾主義,盎格魯·撒克遜他們的金融自由化,貿易自由化,政治民主化,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一直到現在搞不動了,新冠肺炎疫情,西方經濟學家説:“就是給那個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棺材裏釘的最後一個釘子。”所以,它已經走向衰亡了,甚至現在有人説要不要搞全球化,都是個問題。

中國網:都提出質疑了。

王義桅:現在美國另起爐灶,他説原來那個全球化讓中國人贏了。《時代週刊》,前些年(有篇文章)叫《中國贏了》,而且還是用中文寫的吧,就是你得益太多了,你由大到強了,咱們中國人自己可能不太覺得,但是西方人想著,他説你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經濟總量翻了多少倍。

中國網:他覺得我們是最大的獲益者。

王義桅:對,當然他是最大獲益者,毫無疑問,但他獲益不均衡,讓私人資本、金融業獲了很多,但中産階級在縮水,貧下中農實際上掉下去了,它分化,這是他們私人資本的矛盾。

全球化的內部矛盾變成了不同全球化之間的矛盾,這個造成了全球經濟沒有依附了,美國現在什麼“印太經濟框架”,美歐搞了“跨大西洋的技術貿易理事會”,現在又搞了“晶片聯盟”,整個按照“中國威脅論”來製造一種高新技術為引領的全球新的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以這個製造所謂的“臺海危機”,説投資中國是不可靠的,將來還跟俄烏衝突一樣,遲早會發生這個事情的,所以製造搞脫鉤斷供,另起爐灶搞一套。

美國人就是,他認為全球化他要主導的,他主導不了他就説不搞算了。所以,美國肯定是要全球化,但要他能夠主導的全球化,他重新組建的一套新的全球化,那當然成本就很高啊。你現在説為了所謂的産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寧可自己生産,然後不給中國人生産,那你勞動力價格,你的生産成本怎麼可能和中國這樣的世界工廠相提並論呢?就人為增加成本。所以,(美國)實體經濟衰退,不光是疫情帶來的,也是他們瞎折騰,折騰出來的。從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戰,到今天拜登事實上的保護主義,美國優先,他搞了“通脹補貼法案”,全球都讓産業回流,甚至犧牲歐洲人、他的一些競爭對手的利益。這個是第一個。

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潮流,我們得按照市場的原則,我們要推動全球化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贏。所以,中國人發出了“要全球化”“改良全球化”,而不是“不要全球化”“另起爐灶”,這是非常重要的貢獻。為此,我們搞了很多,包括“一帶一路”,今年要舉辦第三屆高峰論壇,現在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積極參與,所以有人把它稱為“中式全球化”,就是“美式全球化”已經“玩”不動了。

不是説我們想去主導,但是中國成為新型全球化的一個主要發動機和引領者,這是第一個重要的貢獻,理念上,包括合作平臺上這樣的貢獻。

第二,通過中國高品質的發展和高水準的開放來推動。比如高品質的發展,我們現在特別強調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綠色。中國現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比如説我們的寧德時代,我們的比亞迪,佔世界70%的電動汽車,將來中國在2035年基本上要全部淘汰傳統能源這樣的汽車,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他們的官方備車都是我們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這是中國在引領這個高品質發展這樣的很好的案例。

另外,二十大報告裏提出來的,我們強調高水準開放的核心是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制,就是通過規則、機制、標準、制度改革的紅利,而不是原來那個生産要素的改革紅利。

所謂的生産要素,那就是勞動力的投入,土地的投入,資本的投入,能源的投入,那是不可持續的,粗放式的。現在就是要制度性地投入,標準完善,那麼國內的大市場,國內國際的雙迴圈,包括我們21個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這些都是在高品質地建設,(為)我們國內的經濟和高水準改革開放做了很重要的準備。中國現在發起了“全球數據安全倡議”,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要補短板。中國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各個目標的,尤其是脫貧的目標。中國創造了人類脫貧史上的奇跡,讓世界上7.8億人脫貧,佔整個世界上將近80%的貢獻,這都是中國式現代化巨大的魅力。

我們自己可能有些人體會不深,我去非洲的時候他們講,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就是40多年之前,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的1/3都不到,也就是説世界上最窮的地區,我們還是它的1/3。現在不光經濟總量已經到了美國70%(的GDP),而且每人平均GDP,按照“十四五”末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這麼大規模的人口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這本身就是人類創造史上的奇跡,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多麼大的貢獻。

同時,中國還主動地對外投資,包括援助以及開放,來帶動世界經濟發展。所以,中國從參與到引領經濟全球化,從數量到品質,從要素到規則和制度以至標準的,還包括理念的,都在引領經濟全球化。這是我們對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貢獻。

國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一直是人類永恒的命題,它有很多種答案,當然,“和平”以及“繁榮”是它比較重要的關鍵詞了。中國一直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那麼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將如何通過中國的和平發展來造福世界呢?

王義桅:的確,這個是非常重大的一個問題。當中國提出偉大復興目標的時候,很多人就有很多的懷疑或者質疑,甚至是誤解,包括我們國內,説“是不是偉大復興就是回到漢唐。”顯然不是,那時候是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今天是一種開放的,全球化的工業文明,甚至數字文明經濟,怎麼可能復古,回到古代呢?

中國網:這是不可能的。

王義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通過中國式現代化來實現,而且它的目標不是去復古,也不是去取代美國,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我們現在提出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是可以命運與共的。就像我們香港搞了一國兩制的試點一樣的,不是我起來以後就把它滅掉,以我的意識形態取代你的意識形態,否則歷史上就是“文明的衝突”、“意識形態對抗”,就沒完沒了。

美國是這樣搞,但我們不會跟他去一樣這麼去搞。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宗教戰爭的。

第二個,我們也回答這個問題,他們説中國人不信神的,我們共産黨人是不信神的。我們今天的神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信仰人民。

總書記説“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美國總統是按照《聖經》來宣誓的,是我替上帝負責,然後其他人按照憲法效忠成為美國的公民,這是它的一套敘事的邏輯。中國人是“天人合一”的,是一種哲學理念,超越那種單一神的、自以為是的,所以,我們常常做到實事求是。所以,社會主義的理念它在中國才能落地生根,因為中國古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的這個思想,而不是以“神”(為中心)。馬克思説:“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

我們一直講,“不結盟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為中國一旦跟他走一樣的道路,比如我們也搞結盟,那麼整個世界就會分裂。為什麼?結盟就是製造敵人的,美國北約東擴製造俄羅斯的敵人,最後釀成這個戰爭。

所以,中國人“結伴而不結盟”,“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就算美國把中國列為什麼“競爭者”甚至“敵人”,中國人沒有説把美國列為“敵人”,我覺得這才是一種新的理念。這就是二十大報告説的,這個是人類文明的新形態,不是資産階級那套東西,也不是基督教的,更不是西方文明那套二元對立的、自以為是的思維方式。

所以,不光是中國式現代化,我們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實現人類共同的現代化,不光是我們能實現共同富裕,我們還希望世界上都能夠共同富裕,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天下大同”思想。它在激勵著我們,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想或者制度理念也激勵著我們,中國人這種對世界的 “天下的情懷”、“擔當”,都在激勵著我們。

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新的長征。總書記也反覆強調,每一代人都有那一代人的長征。走好我們新時代的長征路,希望寄託在我們的年輕人身上。

中國網:我們也相信,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謝謝王教授給我們帶來如此精彩的解答,謝謝您!

王義桅:謝謝!

(本期人員:主持/編導:佟靜;攝影:鄭亮;攝像:劉凱 王一辰 董超;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主持/編導:佟靜;攝影:鄭亮;攝像:劉凱 王一辰 董超;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