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振興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再到農業強國:一號文件刷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
 

時間:2023年2月24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 鐘真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佈。這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後的第一份一號文件,提出了33條具體的指導意見,強調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那麼,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我們從《意見》中能看出怎樣的路徑?又怎樣理解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之間的關係?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為網友進行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鐘真。(楊楠 攝)

中國網:鐘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鐘真:你好,各位中國網的觀眾大家好!

中國網:今年的一號文件主題是“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可以簡化為兩個關鍵詞,即“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怎麼理解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呢?

鐘真:實際上鄉村振興應該是一個目標性的概念,農業農村現代化也是一個我們很多年一直在追求的一個目標。但是哪個更加具有目標性呢?從最近這些年的政府政策,尤其是去年的農村工作會議還有今年的一號文件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實際上鄉村振興包括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而且它很多的舉措都是具體性的、措施性的。所以,鄉村振興相關的很多內容應該是一些方法、手段。相比較而言,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早些年提的是農業現代化,後來我們又完善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我們追求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之一。所以,我想農業農村現代化應該更具有目標性,鄉村振興更是體現為一種工具、途徑。我們可以理解為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來實現中國式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應該這麼理解可能就比較妥當。

中國網:今年的一號文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1個一號文件。11年來,有6個一號文件是以“農業現代化”或“現代化農業”為主題的。那麼,“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標準是什麼呢?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在現代化道路上取得了怎樣的進步?現狀離這個目標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

鐘真:農業農村現代化,剛才既然講了是一個目標性的概念,肯定具有一些期待,包括老百姓也好,包括黨和政府也好,都是對這樣一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願景有比較好的設計或者想像。我們怎麼理解它?我剛才也講,過去我們只是重點講農業現代化,要讓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一起同步推進。後來我們在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時候説要讓它實現這幾個“化”,後來我們又在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之上,給它修正為或者説完善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又提出來説要讓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所以,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第一個就是農業現代化,第二個就是農村現代化。當然,這種分開來的理解也不能太機械,同時農業和農村都是交織在一塊的,所以,我們更願意把它連起來去理解,就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一個對概念的基本的理解。

最近這些年尤其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推進建設方面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由於我們講農業現代化的時間也比較長,工作相對做得也比較充分,所以,農業現代化這個方向上,農業生産、農業加工還有消費、産量品質各個方面,包括農業生態環境這些方面都是做得比較有成效的,總體上講是很成功的。當然也有短板,比如總書記講的,要保障糧食安全,要害在耕地和種子。這兩個是要害,實際上,種子其實就代表了農業科技,就是農業的晶片,依然是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徹底扭轉,所以在農業科技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短板。另外像土地,類似于東北的黑土地,還有很多農業自然資源,這些環境受到了工業化、城市化和其他經濟發展的一些影響,所以,在這些資源環境的保護、利用和開發上我們依然面臨著一些比較大的短板,這是和農業現代化有關的。

相比于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則要相對弱一些,而且在不少的領域要弱很多。一方面農村現代化是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概念提出來以後我們才重視,或者説全面地來審視和推進農村現代化的。農村現代化怎麼理解?用總書記的話來講,一是物的現代化,二是人的現代化,三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物的現代化,大家比較好理解,鄉村物的現代化説白了就是鄉村各種各樣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氣、暖和生活有關的各種硬體設施,包括新基建、數字化的設施設備,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的物的現代化。而物的現代化又是相對更容易實現一些的,人的現代化相對物的現代化來講要滯後一些,包括老百姓尤其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生産經營能力,還有農民的這種社會保障、社會保險,他的福利體系的提升,這是人的現代化。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教授做客中國網訪談間。(楊楠 攝)

還有更重要的,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現在農村訴求很多元化,主體越來越多元化,不僅僅是農民,外來的經營者、從業者甚至是休閒居住者也多元化,鄉村的主體多元化、訴求多元化,當然鄉村的治理管理就越來越有挑戰。所以,如何在黨的領導下把鄉村治理好,需要我們在很大的方面去推進和提升我們的能力建設。這三個方面都是對於農村現代化來講至關重要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方面在人的現代化、在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上都是有很多短板。所以,儘管我們取得了很好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工作成效,但是短板還是非常明顯的。

中國網:今年的一號文件還首次提出了“農業強國”的概念。那麼,這個概念又該怎樣理解,您能否對照現狀提出一些具體的指標來?

鐘真:農業強國概念就是在今年的農村工作會議上首次由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提出來的,説要推進農業強國的建設。剛才我們講了,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現在又來一個農業強國,這三個之間是什麼關係?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就是鄉村振興是途徑是手段,我們的目標可能是需要去實現一個比較高的或者一個中國式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可以想像為,儘管是一個目標性的,但也可以想像為是一個過程,我們不斷地追求這樣一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

農業強國實際上是中央在著眼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這樣一個本世紀中葉的偉大目標所進行的在農業農村領域上的重要部署。所以可以這樣理解:農業強國應該是一個比較高水準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狀態。農業強國,文件也好,還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好,都把它當成一個宏觀的、統領性的目標,所以它也是目標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水準可能更高。到這樣一個層面上去理解,可能就能更好地理解農業強國的概念。

中國網:有沒有一些具體量化的指標?

鐘真:這個量化的指標,我們要是去看一號文件其實已經説得很清楚了,就是“五個強”。農業要強,首先就要供給保障強,我們的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不能有短缺,或者即便短缺,我們有很強的自給能力或者國際國內的聯動能力,能夠保障國內的需求,那就沒有問題。而且這個是基礎,所以供給保障一定要強,糧食的供給保障就更不用説了,我們這麼多年的一號文件都在説。

第二個是科技裝備強,這個就是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如何端牢我們的飯碗,端好我們的飯碗,而且我們的飯碗中要更多地裝中國糧,關鍵在於農業科技能否實現這樣一個端好飯碗的目標。所以,這是我們的科技裝備,大家也可以看得到,現在搞農業,越來越多的農民其實是不用下田的。當然也有一些年輕人或者年紀大的農民朋友也不願意下田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大量專業化的農業經營主體來投入到農業生産當中,他們必然是需要依靠大量的、先進的農業科技裝備來武裝他的生産經營過程,這樣才能降成本、提品質、提産量,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個強是經營體系要強。農業經營體系長期以來我國都是以小農戶為主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都在推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來參與到農業生産經營當中去,包括剛才説的大量的新的農業經營主體為了解決農民不願意種、不能種的情況,他們也進來了,以後那就要有一個新型的和原來不一樣的這樣一個經營體系和架構,來解決他們的問題。比如服務,我們過去講小農戶幹不了幹不好,那我們需要給它提供服務。經營大戶來了,他可能要全程跟農民一樣把耕種收防管、加工、流通、儲藏全部幹起來,對他來講也是不划算的,這時候他也需要服務。所以,按照一號文件裏的提法,我們要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同時要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個是主體,一個是服務,這兩個結合在一塊,我想應該就是一個現在講的比較強大的農業經營體系的一個架構。

第四個強是産業韌性要強,這次的疫情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包括國際形勢,比如像美國還有歐洲尤其東歐,過去剛剛開發出來的新糧倉,東歐這片土地,現在俄烏衝突相關的區域都是我們糧食重要的來源地或者進口來源地,這些風險挑戰來了以後,我們怎樣讓産業能夠有更好的穩健性,不至於受到這些風險挑戰的影響。

最後一個是競爭能力要強。我們的農業不僅僅是在國內打轉,我們要走出去,我們是要面向國際化全球視野的這樣一個農業,我們要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那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農業企業也好,還有我們的農業資源也好,還有我們的某些行業也好,要跟國際去PK的時候,我們要輸出我們的農産品,或者輸出我們的農業經營方式的時候,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有很強大的競爭能力,才能夠在國際的農業合作和交流當中佔據優勢地位。

中國網:感謝鐘教授給我們帶來了全面又詳細的解讀!各位網友我們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