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我國從2016年起陸續開展了十個國家公園的體制試點,到2021年10月正式設立三江源、武夷山等第一批五個國家公園。那麼今後還會在哪設立國家公園,全國總共會有多少個國家公園,這些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2022年11月30日,國家林草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基本上揭開了這一謎底。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邀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為您解讀這一方案。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國家林草局規劃院副院長唐小平。(楊楠 攝)
中國網:唐院長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這個方案非常全面,但它對於普通人來講,印象深刻的可能是49這個數字,就是説將來全國總共要建成49個國家公園。我們想知道這49個候選區是怎麼選出來的,請您談一談確定這個數字的原則以及評選過程。
唐小平:《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實際上是對我們國家公園的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講到佈局規劃,我想還是首先要給大家説一下什麼是中國的國家公園。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文件要求,中國的國家公園是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且主導管理,是以保護我們國傢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原真性為主要目的,進行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區域。中國的國家公園應該説是一種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地。按照現在的説法,它保護的是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産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簡單點來説的話,(建立)國家公園是保護我們中國最美國土的這麼一個措施。
《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實際上就是要把符合這個畫像的這些區域給識別出來,這個過程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研究評估階段。實際上在2018年國家改革以後,國家公園的主體職能轉移到了國家林草局。國家林草局當時和中國科學院聯合開展了全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研究和評估,由中科院生態中心牽頭,包括中科院、林草局,有十幾家單位聯合在一起,對全國需要保護的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一些評估和研究,建立了一整套生態系統代表性、物種代表性和景觀獨特性的一些評價的指標和方法,然後把一些具有潛在可以建國家公園的區域,我們先給它識別出來。
大約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全國我們劃了236個區域,當時就作為國家公園遴選的——我們叫“評估區”,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分區進行比選。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太大,中部和西部的生態系統類型不一樣,物種分佈也不一樣,去給它進行比較實際上是很難比較的,你説哪些很重要哪些不重要。但是我們在同樣一個區域裏,如果它的生態系統類型基本一致或者生態過程是一致的區域裏面,我們是可以進行比較的。所以,當時按照這個思路,把全國按照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態功能格局,我們給它區劃成了40個自然生態地理區,我們也叫它自然生態地理單元。當然有一個區在台灣,所以,我們定為40,實際上佈局主要涉及到39個自然生態地理區。每個區裏面,把剛才説的這些評估區,我們給它進行比較。
比較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專門制定了一個國家公園設立規範,也就是一個統一的評價尺度,主要從國家代表性、生態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這三個條件明確了9項指標;又就9項指標對236個評估區的每個區域進行比選,給它打分排序;然後把它最前面的、最好的推薦為國家公園候選區。當時,因為有的時候每個區可能有一些我們當時很難判定哪個更好,所以有的(地區)選兩個,也有選3個的,最後全國大約選了60多個,作為候選區的遴選區。這是第二個過程。
第三個階段就是公眾參與。因為大家對國家公園非常關注,特別是社會上,我們也給公眾提供了一個參與的機會。所以,在2021年2月的時候,我們專門在網上做了一個“選出你心目中的中國國家公園”的活動,得到了大家的踴躍參加,短短幾天之內參與投票的人就超過了100多萬。後來我們按照大家的意向——投票結果,也充分徵求了一些專家的意見,還包括地方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意見,最後就形成了這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的名單。
中國網:也是優中選優,精中選精。
唐小平:對,優中選優。
中國網:在選定的49個候選區中,我們發現分佈在青藏高原的居多,有13個,長江流域佈局的有11個,黃河流域佈局的有9個。對於普通網友而言,他們可能會認為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甚至會沒有,為什麼會這樣選定?
唐小平:對,大家有這個疑問是很好的。實際上,這就回到我們的初衷——國家公園它是一個生態保護措施,並且是從國家的立場出發對我們一些生態安全屏障最關鍵的區域進行重點保護。我們現在可以説,如果説進行生態保護的國家公園就是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之重器,(那麼)最關鍵的地方我們用這個國之重器來進行保護和建設。而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極,它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策源地,也是很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應該説它的生態價值和生態保護的緊迫性,我們提高到(任何)一個很高的高度都不過分。所以,我們佈局的時候專門建了一個國家公園群,對青藏高原的一些脆弱的生態系統來進行系統性保護。實際上我們布了這49個國家公園侯選區的話,大約有70%的面積都佈局在青藏高原,主要是保護我們的江河源頭的生態功能,也是為全球的生態保護做貢獻。
至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的黃河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包括長江流域長江經濟帶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是它很重要的基底。所以,我們在這兩個流域也採取了國家公園的方式,對它的一些重要區域進行嚴格的保護。比如像若爾蓋、秦嶺即中央水塔的一些區域,都是用這個(方式),我們都系統地布了國家公園,主要是保護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底。
中國網:這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中,除了有陸地的,還有陸海統籌的2個、海域的3個。後面這兩種可能聽起來比較新鮮一些,能不能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唐小平:因為我們的生態保護不僅僅是保護陸域,海洋實際上也是更需要保護的。所以這次國家公園空間佈局也考慮到了海洋的生態功能和生態保護的需求。比如在海洋,實際上我們中國的海洋區域跨了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像熱帶、亞熱帶、溫帶,所以我們在一個氣候帶裏大概佈局了一個國家公園候選區,有熱帶海洋的,主要是在南海的一些珊瑚礁,包括一些鯨豚類的洄遊的一些通道,在這些區域主要保護熱帶海洋生態系統。
而亞熱帶的生態海洋主要是選擇了南北麂列島。南北麂列島這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特別是它的貝類或者海藻類,人們説這是海洋的貝藻類的博物館,類型非常多,所以也代表了亞熱帶海洋生態系統的一個典型代表,在那個地方也佈局了一個。
而溫帶的選的主要是長島。長島因為正好地跨渤海和黃海,是黃海和渤海之間的一個自然的分界線,它這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也是非常的豐富,比如斑海豹,整個洄遊的通道和一些重要的棲息場所就在長島海域。還有一些,這個地方還是一些貝類、蜆類的種質資源的很好的保護的場所。就是這三個海洋的(候選區),我們認為是選得很有代表性的。
此外,還從陸海統籌考慮,像黃河口、遼河口,這主要是保護大江大河河流的三角洲生態系統,它一部分是在陸域,一部分是在海洋。因為河口的這塊地方應該是最年輕的一塊國土,它是靠黃河的泥沙逐年淤積,每年它的陸地都在發生變化。所以,這個地方給它保護起來,可以看一下整個三角洲是怎麼演變的,包括它的地質生態,包括水沙關係,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認為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中國網:那也是充分兼顧了生物多樣性和空間的立體性?
唐小平:對,主要從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這裡面還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要求。
中國網:在創建設立問題上,方案明確提出了國家公園創建設立以及候選區實行動態開放、考核評估、退出機制等要求。方案公佈後,相信候選區內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準備申報創建國家公園的一些事情了,那您認為他們應該怎麼做?
唐小平:按照國務院關於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的批復,到2035年要基本完成整個佈局49個(國家公園)的建設任務,應該説這個任務還是很艱巨的。我算了一下,十幾年時間,大約每年基本上要設立三到四個才能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從這個艱巨性的角度考慮,必須頂層設計和地方積極主動要結合在一塊,特別是要發揮好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這樣的話現在整個設立的程式基本上已經明確,每個國家公園的設立要經過兩個階段。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國家林草局規劃院副院長唐小平(左)做客中國網訪談間。(楊楠 攝)
第一是創建階段。創建階段就是相關的省級政府按照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的要求,去組織完成一些主要的任務,使它的區域能符合國家公園設立標準的要求,我們現在叫作“成熟一個設立一個”。所以,創建階段主要由省級政府來組織實施一些工作。
什麼叫成熟呢?這就是剛才你説的地方政府需要做的一些工作。一是必須要摸清本底。這次雖然我們在搞空間佈局的時候也對全國的一些基本情況進行了評估調查,但是還不是太細緻。所以,正式設立之前,首先我們要對它的生態本底、社會經濟本底進行一個細緻的調查,這是為我們整個國家公園的設立提供基礎的依據。
第二是要有一些社會影響的評價,就是設立國家公園對地方的社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所以對它的一些可能的影響要預估到,提出一些應對的方案。
第三是要科學地劃定邊界範圍,這個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實際上我們劃定邊界範圍的過程,也就是形成國家公園的核心價值是否能夠得到完整保護、一些矛盾衝突的地方能不能給它調處得當(的過程),都是在劃定邊界的過程中給它解決的,所以現在就是要科學地劃定(邊界)。
我的想法,就是每個地方應該通過本底調查明確每個國家公園的核心價值。實際上49個國家公園的核心價值都是不一樣的,有些生態系統可能是不一樣的,另外它的保護的一些旗艦物種是不一樣的。我們明確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體現這個核心價值的空間分佈大致是什麼空間格局,在做區劃的時候要把它完整地區劃下來;同時對保護或者有衝突的一些問題要提出一些調整的方案。比如現在可能有一些以前開礦的,搞一些水電風電開發的,還有一些人口密集區,對有些能避讓的要合理地避讓,不能避讓的要提出處置方案。這都是要做的一些工作。
還有一些工作,包括生態保護,包括社區怎麼協調。還有一個就是應該通過宣傳教育,要形成一個共識,大家都支援在這個地方設國家公園,不僅僅是國家,地方政府當地的社區這些利益相關者都要形成一個保護的共識。這樣的話我認為這個地方的條件就成熟了,該可以正式設立國家公園了。
第二,在這個地方就轉入第二個階段——設立階段,國家公園管理局和相關省級政府在一起拿出一個國家公園的設立方案,徵求大家意見以後,按照程式報到國務院,由國務院來批復,這個地方就可以正式設立了。大約是這個過程。
剛才您説的空間佈局也明確了兩個機制,我覺得這兩個機制也很重要。一個是動態開放機制,它的意思就是説,有些地方我們如果沒有放在這49個候選區之內,後來經過評估又感覺非常重要,也符合國家公園設立的標準,今後通過了一些評估,也可以增補進來作為候選區。還有一些雖然是放在49個名單裏的區域,如果真是在創建的時候感覺到難度確實很大,然後有一些地方它可能確實不能符合國家公園的設立標準,那麼也可能把它剔除。所以,這是有一個動態開放的機制。
還有一個,我們建立了考核評估的機制。設立了國家公園以後,如果我們的環境保護或者跟不上,或者有一些生態遭到破壞,那麼也可以進行一些“黃牌警告”甚至是退出。當然,退出也有幾重意義,一是這個地方選得不是太合適,我們在這個地方不建了。還有一個,這個地方的價值沒有問題,生態價值、核心價值都是很高的,或者是管理的問題,這種管理的體制可能要重新改變一下,這也是一種退出機制。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