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好“六個統籌” 明年經濟工作再上新臺階
 

時間:2022年12月23日
嘉賓:余淼傑 遼寧大學校長、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作為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在我國經濟邁入復蘇關鍵階段,如何提振市場信心?2023年中國經濟怎麼走?針對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遼寧大學校長、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余淼傑進行分析解答。

余淼傑:這一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未來,特別是明年的經濟工作做了一個全面的、統籌的部署。我覺得這次會議最重要的一個新意,或者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學習的是“六個統籌”。也就是説我們下來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我們也要統籌質和量的關係,強調量變引起質變,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那麼更為重要的是,(會議)特別強調要突出,供給側改革跟擴大內需相結合。一個最重要的新的提法是,通過高品質的供給來創造有效需求。請注意,是供給創造需求,不是普通的西方經濟學所講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來創造供給。所以,我們現在強調的是,高品質的供給來創造有效的需求。這個理解特別重要。

什麼意思呢?比如説現在我們知道外需疲軟,那如何來破解這個外需疲軟呢?就必須通過我們創造出高品質的産品。那麼原來在常規的情景之下是沒有這個需求的,但是因為高品質的産品,比如更高水準的手機的出現,使得老百姓願意去消費這個産品,那麼這就是高品質的供給創造有效需求的一個例子。它可以非常好地來化解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一個衝擊,也就是説需求疲軟,供給衝擊,以及預期減弱這樣一種三重的壓力。

要統籌好當前和長遠,特別是我們要做好當前的工作,同時我們既爭當下也爭韆鞦,在指定一個“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的一個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我們做好明年經濟的工作,使得我們明年經濟工作再上一個臺階。這個就是我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認真學習到的一個精髓。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明年的經濟工作還是面臨著一些挑戰的,那這個挑戰最主要的就是供給的衝擊、外需的疲軟以及預期值的減弱。

明年因為歐美的經濟處於下滑的狀態,歐洲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很大。而美國經濟也會增長乏力。在這樣大的背景之下,我國所面臨的是外需疲軟這樣的一個事實。那怎麼樣來應對這個挑戰呢?一方面,我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我們要擴大出口,三駕馬車中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明年主要還是以出口為主。所以,一方面我們要以出口為主,另一方面我們也面臨著外需疲軟這樣的一個挑戰。

該怎麼做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給我們指出一個答案,那就是説要通過高品質的供給來創造有效的需求,如何來創造高品質的供給呢?一方面要求我們産品要轉型升級,要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産力,要提高産品附加值。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創新的政策、創新的措施,來使得我國的産品進入一個新的層次,我國的産品總體品質得以提升,這樣有一個高水準的供給。

第二,現在新冠疫情感染的數量增加,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明年過了春天,天氣轉暖之後,新冠病毒對社會的衝擊將會減低,我們將會回到正常的生活面。而且因為我們採取了正確的調整疫情防控的政策,經濟活力得以加強,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各項措施,各項要求也得以成熟,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構建出一個國內的統一大市場,有效地來拉動內需。

第三點挑戰是,如何應對內需的不足,或者説如何有效地拉動需求呢?這個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含義是説:

一方面我們想擴大消費,首先就必須確保老百姓有工打,解決就業的問題。如果能解決就業的問題,就必須保住創造就業的市場主體,那麼也就是説中小微企業。所以,我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上又再一次特別強調兩個毫不動搖,要毫不動搖地發展、鼓勵民營經濟,因為民營經濟是創造就業的這個市場主體,那麼必須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來為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紓困。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的話,我們要積極地減稅降費,同時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地拉升,通過各種積極財政政策的措施,比如説我們可以增加地方專項債,可以進行貼息貸款,可以進行適當的赤字財政來保證我們的經濟,我們的財政政策更加有力;同時有效地減稅降費,提升老百姓的稅後可支配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這樣就能更好地來拉動經濟,更好地來促進我國的內需。

對2023年,明年總體中國經濟的判斷,我是充滿著信心。我認為,明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增速會在6.5%左右,之所以做出這個判斷,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抗疫政策做了動態調整,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的需要;另外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今年如果不是受到疫情的挑戰,那麼2022年,我國的宏觀經濟它的增速是能夠達到5.5%的。目前現在只能達到4%左右,換言之的話,就還有一定的潛力沒有釋放出來。假設不受疫情影響的話,今年是5.5%,明年也應該是5.5%。但是因為2022年的基數比較低,哪怕是一樣的態勢的話,明年也可以發展到6%到甚至6.5%這樣的態勢。


(本期人員:編導/佟靜;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佟靜;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