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二十大報告:“三個務必”貫穿始終 擘畫了宏偉藍圖
 
時間:2022年11月21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教授 秦宣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的報告。本期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為您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教授秦宣。(楊楠 攝)

中國網:秦院長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二十大報告內容十分豐富,有很多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首先,比較十九大與二十大的主題,兩次大會的主題都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表述,但中心詞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變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您是如何看待這種變化的?

秦宣:這也是反映我們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之中,它要完成的歷史任務的一個變化。十九大之所以特別強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是因為十九大是召開在2017年,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剛好是到2020年,也就剩下了3年多的時間。所以,十九大召開的背景非常特殊,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這樣一個歷史交匯期所召開的一次關鍵性的、重要的大會。所以,這一次大會裏面把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還剩下最後3年多的時間,要完成的歷史任務寫進了報告的主題,叫“奪取決勝全面小康社會”。而黨的二十大呢,2020年,我們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從2021年開始,我們已經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這樣一個新的征程。在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之後,我們黨所承擔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繼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調以中國式的現代化來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放進了黨的代表大會報告的主題裏面。這個屬於順勢而為,或者説是隨著我們黨的歷史任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要求而必然發生的變化。

中國網: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三個務必”,這和我們黨在之前提出的“兩個務必”有所不同。您又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秦宣: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明確地提出了這次代表大會的主題之後,很快就提出了“三個務必”。一談到“三個務必”,有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毛澤東在70多年以前和後來我們在改革開放時期強調的“兩個務必”。以前我們提到的“兩個務必”是“務必戒驕戒躁,務必艱苦奮鬥”。這“兩個務必”保證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了成功,也使當代中國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的變化。

那麼進入到新時代,面對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新的變化和黨的情況的變化,也面對著我們黨的歷史任務所發生的這樣一種變化,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把以前我們提出的“兩個務必”合併為“一個務必”,就是叫“務必戒驕戒躁,艱苦奮鬥”,同時增加了“兩個務必”:一個是“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還有一個是“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現在我覺得這“三個務必”和以前的“兩個務必”(相比),它的內涵更加豐富了,意義更加重大了,針對性和現實性也更強了。

我們之所以強調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讓我們的黨知道,我們從哪來,我們將要到哪去;中國共産黨是什麼,到底要幹什麼。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心中,不管我們未來走向哪,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不要忘了我們為什麼而出發”。所以,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才能夠不斷地保持我們黨的這樣一种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不斷地使我們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那麼為什麼又把原來的務必放在中間位置特別強調了?就是 “務必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中國共産黨已經從過去一個50多人的小黨,發展到現在成為一個9600多萬人這樣一個大黨,我們從弱到強,從小到大,從苦難走向輝煌,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史上,改革開放史上,新中國史上,還有中華民族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是面對我們説取得的這點成績,我們必須是戒驕戒躁,不能驕傲,不能自滿。二十大報告裏面也強調了,我們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要完成的歷史任務、我們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應對和迎接的挑戰,可以説是世所罕見的,也是實屬罕見的。那麼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這樣一種作風。

那麼為什麼又特別把“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作為一個“務必”放了進來?這裡面我們可以從歷史現實和未來來看。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共産黨的建立、成長、壯大、成熟,一百年的這個走過的歷程,不僅僅是它的不懈的奮鬥史、理論的創新史,其實也是一個不斷的鬥爭史。中國共産黨就是在這一種不同的歷史時期開展不同形式的鬥爭中成長、壯大而成熟的。

這是我們的一條寶貴的經驗,或者説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我們的一個法寶。

而面對現實呢?我們又必須看到,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到新的一個動蕩期,當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過程中所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特別多,我們就必鬚髮揚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的這樣一個精神。而面向未來,剛才我也講到,因為這種戰略全局和百年變局的雙重的影響,我們要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樣一種艱巨的任務,要完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這樣一種宏偉的目標,所以必須繼續地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

這“三個務必”是把原來的“兩個務必”進一步拓展了,它們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繫。一是要表明我們共産黨從哪來的、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底要幹什麼。第二個方面,我們要保持一種什麼樣的作用。第三個方面,我們要保持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那麼,這“三個務必”對於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繼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因此,黨的二十大把“三個務必”放到了開篇來強調,而且這“三個務必”,我也認為,可以説它已經貫穿到整個報告的始終。所以,我們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學習、領會、把握“三個務必”的科學內涵,在實際過程中踐行這“三個務必”。

中國網:報告中也提到了“中心任務”和“第一要務”的提法,那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它們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秦宣: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強調,從現在開始,我們黨的中心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完成黨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同時又強調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可能有很多朋友對於“中心任務”和“第一要務”在認識方面還有一些不明白。那麼我覺得,中國共産黨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每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就像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任務,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

那麼在黨的第一個百年目標于2020年已經完成之後,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發展階段。所以,按照中國共産黨所確立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樣一種偉大的夢想,未來,從現在到未來,到本世紀中葉,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裏面,我們的中心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完成黨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其他的所有工作都要圍繞著這一個中心工作來展開。

要完成這樣的中心工作,我們先是做好最近5年,也就是從2023年到2027年這個5年這樣一些任務,緊接著我們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在基本實現現代化之後,我們再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去奮進。所以,這一個中心任務是未來——從現在到未來相當長一個時間裏面不變的。

但要完成這樣一個中心任務,靠的是什麼?還是發展。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還是要靠發展來解決。所以,鄧小平時期就講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強調,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黨的十六大之後,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共産黨人強調,我們的發展必須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這樣一種科學的發展。

而黨的二十大報告可以説是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説我們特別強調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抓住了這樣一個關鍵和“牛鼻子”,就是發展,用發展來解決我們前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同時,我們又面臨新時代的新的任務,繼續強調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這從中心任務到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我認為,發展是服務於中心任務的。相對於中心任務來説,發展是一種手段,説明它是我們當前的第一要務。

當我們把發展當成是社會全面的發展,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強國的時候,發展本身也成了目的。所以,這兩者之間,我們可以從這樣一個視角來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目標,這是我們一個中心任務。發展是第一要務,要發展必須創新,那麼就守正創新。這兩個可以説明確了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任務和基本的途徑。

中國網:對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問題,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路徑和措施,比如推動高品質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概念,但這次卻是把這些概念集合在一起,作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來。該如何理解這種升級?換言之,又該如何更系統地理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路徑和手段的問題?

秦宣:我們剛才已經談到過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著從現在開始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完成黨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圍繞這個中心任務,然後又從12個方面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然後教育、科技,然後安全,還有法治,還有軍隊、生態、國防、國家統一、全面從嚴治黨進行了更加細緻的這樣一種規劃。它做了更加全面的這樣一種部署。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教授(右)接受中國網主持人專訪。(楊楠 攝)

其中在經濟建設裏面,二十大報告裏面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是高品質的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強調高品質的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從以前的粗放型的高速度的發展階段發展到了一種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所以,高品質的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裏面,在經濟建設方面的一個首要任務,而這種高品質的發展,必然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必然是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建立了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樣一種發展;必然是通過鄉村振興、城鄉的這個不平衡問題逐步消除的這樣一種發展;也必然是産業結構比較合理,建立了現代的産業體系的這樣一種發展;還必然是區域之間越來越平衡的這樣的越來越平衡、越來越協調的這樣一種發展;而且還必然是我們對外的開放水準不斷提高的這樣一種發展。

過去我們一直希望大家能夠理解的就是,我們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新發展格局,在這個裏面談到高品質發展的問題。所以,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提出了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之後,從建立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建立現代産業體系、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和提高對外開放水準等等方面,又做了更為具體的制度性安排。  那麼要實行高品質的發展,除了上面的幾個方面以外,我們還必須轉變發展方式,這就是必須由過去的粗放發展轉向集約型的發展,由過去依靠資源、財力、人力的這種投入轉向依靠科學技術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這樣一種軌道上來。所以,二十大報告裏面專門用了一個部分來談到了科學技術,還有創新驅動這個方面的內容,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1995年,我們中國共産黨就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戰略,在黨的十二大之前,我們黨也已經提出過,但是這一次在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作為單獨的一部分,把這些觀點同時提出來,然後又把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等等,和其他的戰略並列放到一起來強調,就反映我們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的現代化這樣一種要求。除了我們抓中心任務、抓發展是第一要務,還要緊緊地抓住科技、教育、人才這幾個具有戰略性、支撐性條件的這幾個領域的發展。

中國網:與十九大報告相比,二十大報告將國家安全作為一個單獨的章節寫入,強調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問題?

秦宣:黨的二十大報告與十九大報告相比較,除了增加了教育、科技的部分和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部分以外,把國家安全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作為單獨的一個部分放入進來了。我們注意到,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講的是,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屬於國家強盛的前提條件。

為什麼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突出地強調這一點,並把它放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難道我們黨以前就沒有強調過嗎?不能這樣説。其實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也把國家安全當成是我們的一種核心利益,把社會穩定當成是改革發展的前提。過去我們一直講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鄧小平還強調“穩定壓倒一切”嘛。

為什麼現在把它放到如此重要的一個位置上來?我們可以講幾點理解。

第一個方面的理解,從20世紀下半期以來,全球範圍裏面出現了一種焦慮,出現了一種十分矛盾的現象,就是很多國家有發展沒有安全,所以社會發展的品質不高。這就凸顯出安全的重要性,那麼這是從歷史上來看的。

從現實上來看,大家應該很清楚,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推進,加速地推進裏面有兩個或者幾個重要的變數,一個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動,給我們帶來了生命財産健康方面的安全的問題;第二個,俄烏之間的衝突,這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經濟危機演化成為政治危機,再進一步演化成為社會危機,再進一步演化成為軍事衝突。它使人感覺到,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現在區域戰爭、局部衝突仍然存在,人類的發展面臨著安全方面的隱患。  全球通脹,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等方面的危機也相繼出現了,這也給我們的生活方面、穩定和安全方面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改革發展到了今天這樣一個階段之後,各種矛盾和問題也充分地暴露出來了。所以,安全和穩定方面的問題,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方面的問題,都進一步凸顯出來了。

我們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這必然會打破原來世界的一種平衡,國際秩序、全球治理秩序就要進行新的調整,而這必然會觸及到美西方國家的利益。所以,大家看到,美西方國家對我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圍追堵截,這就使我們國家的主權安全、軍事安全這些方面的問題暴露出來。

全球金融危機也會影響到我們,我們會存在著金融方面的安全。我們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然後我們這種資訊方面的安全、數字方面的安全就開始凸顯出來了。

還有我們要建立文化強國,我們現在必然面臨著意識形態方面的安全問題和文化方面的安全的問題。我們要加強社會文明建設,要推動社會治理這樣一種現代化,而我們國內社會的矛盾雖然已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也存在著很多安全方面的隱患,社會安全問題出現了。

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化,(溫室)氣體的排放、環境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出來了,就是生物安全方面的問題也出來了。

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西方的發展道路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我們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我們人民當家作主的這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等,也在西方遭到了很多的詬病。這種制度雖然在完善過程之中,但還有存在著許多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也存在著政治安全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們綜合地來看,我們的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個人的安全、集體的安全,國家的安全乃至於整個國際社會這樣一種安全,然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還包括軍事方面的這些安全問題進一步地凸顯出來了。而這幾年,新冠疫情演進以來,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個問題也特別的重要。

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解決我們的國家安全方面的問題,圍繞著總體國家安全這個方面做了大量的論述,形成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綱要》。也正因為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把國家的這種安全、總體安全、統籌發展與安全這方面的問題作為單獨的一個部分,放進了的報告裏邊,並對於未來前進道路上,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過程之中,如何來統籌發展與安全做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裴希婷;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裴希婷;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