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多元共治的 “ 嘉興故事 ”

本期嘉賓

時間:2022年9月5日

嘉賓:嘉興市環保聯合會會長 張京生、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萬加華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收看,我是主持人文婷。藍天碧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嘉興市一直在公眾參與環保的路上奮力前行。近年來,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多措並舉,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公眾參與度,引導公眾了解生態文明,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人心,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公眾認知度和參與率,營造全民融入大環保的良好氛圍。早在2016年,嘉興市公眾參與環保的做法就曾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肯定,被譽為“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嘉興模式  ”,入選中國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典範案例。近日,浙江省嘉興市環保聯合會發佈了《2010-2021嘉興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白皮書》,呈現了12年間公眾參與環保“嘉興模式 ”故事。今天我們的演播室就非常有幸地邀請到嘉興市環保聯合會會長張京生先生和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萬加華先生 ,歡迎二位。


張京生: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萬加華: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張會長,剛才其實在我們的導語中我們就提到了“嘉興模式”,所以能不能首先請您來談一談什麼是“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嘉興模式”呢?

張京生:好的,“嘉興模式 ”是我們嘉興環保聯合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在我們不斷的摸索和探索當中凝聚的一個成果,這個成果主要表現是從我們原來的大環保、陪審員、點單式、道歉書等六個非常有鮮明特點的做法,延伸到我們嘉興市環保聯合會主要是為了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監督企業依法排污,所以我們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由於這兩項工作,我們做的非常紮實,給我們的環保志願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的途徑,所以使我們的環保公眾參與模式,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主持人:因為其實我們也知道“嘉興模式”也是我們全國的首創。那張會長此次我們這個發佈的《2010-2021嘉興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白皮書》,從哪些方面總結了我們這樣的一個“嘉興模式”的發展成果,而且像我們這樣的一個白皮書傳達了哪些環保理念呢?

張京生:大概有四個方面:第一就是營造好的氛圍,大環保深入人心。第二就是凝聚攻堅力,大協作無往不利。第三就是聚焦高品質、大服務井然有序。最後一個方面,就是回首我們12年大監督嘉興經驗。這四個方面,總結了我們嘉興模式的發展成果,傳遞出的就是一定要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在環境治理中一定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主持人:萬會長,其實剛才在我們的訪談中,張會長也提到了,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其實是溝通政府和群眾的一個橋梁,那麼請您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嘉興市環保聯合會是怎樣的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在創立當時的這個成立背景是怎樣?      

萬加華:好的,主持人。生態環境座談會上我給環保局提個建議,你們既然有想法,有思路,有勇氣,那麼是不是在我們嘉興線上設立一個《環保視角》(欄目),更利於我們網友提出問題,你們再關注一下,那麼不是參與的人更多了嗎?後來環保局領導沒幾天就把這個事情辦好了,而且在這個座談會上,他們針對我們城北這些網民提出的問題,出臺的幾項措施,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我感覺我們這個政府是真辦實事的。我作為一個志願者,當時我們這個聯合會不存在,那麼就參與進去,參與進去之後,看到這塊生態的環境,讓我感覺到這個事情真的不管還不行,

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政府也是需要民間的力量幫助政府推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當時局裏也支援扶持成立這樣一個組織,所以我也非常樂意的加入進去。當時我們環保聯合會成立的時候,也沒有場地,沒有資金,也沒有專職的人員。當時政府沒有給我們錢,你做好了人家就認可了。所以我們在環保局的業務主管下,在民政局、環保局的領導下,我們成立了嘉興市環保聯合會。

主持人:所以其實這麼多年,我們這個環保聯合會的一個發展壯大,其實也是我們公眾環保意識的一個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張會長,那在我們嘉興市環保聯合會的這樣一個不斷去推動下,我們的“嘉興模式”是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歷程的?

張京生:“嘉興模式”它的歷程豐富多彩,清潔美麗,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也是我們浙江嘉興這個不斷為之努力的奮斗方向。所以在我們嘉興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民政局的指導下,“嘉興模式”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的階段,第一個階段2007年到2010年是公眾參與的萌芽,這個萌芽期內主要是根據我們嘉興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因為我們嘉興處在太湖的下游,經濟較為發達,但是伴隨而來的就是受環境污染之害也非常的嚴重。

主持人:可能尤其是工業的這一部分。

張京生:經過了政府和環保組織的一些引導、帶領,逐步的形成了公眾參與組織體系的雛形。這個雛形的建立先後得到了《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中國經濟時報》的專題報道。在2011年的6月份,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在首個浙江生態日的時候,親臨接見了我們嘉興環保志願者,對嘉興環保聯合會積極配合政府,開展公眾參與環保的“嘉興模式”給了我們嘉興一個很高的評價,這是我們發展初期。

第二個就是2012年到2016是公眾參與的深化期,這個期間隊伍建立了,就要開展正規化的作業了,不像過去是散兵遊勇,因此我們開展的環保監督,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監督企業依法排放,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説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浙江省環保廳在企業召開環保竣工驗收會,這個會是一個聽證會,那麼我們環保聯合會理所當然要去參加,參加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發表我們的意見,那麼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有許多都是非常鮮明的,而且針對性特別強。那麼企業就要立即整改,不整改是不行的。一直到了2016年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公眾參與環保的“嘉興模式”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寫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列為“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嘉興模式”,入選中國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典範案例。從此以後,浙江省以及全國許多的城  市都在學習嘉興模式,公眾參與環保監督已逐步成為一種新的常態。第三個階段是2017年到現在,我們邁入了常態化的時期,由於我們環保聯合會工作業績非常突出,被嘉興市民政局評為3A級的社會組織。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被中華環保聯合會吸收為理事會員,給了我們一個更強大的鼓舞和動力。到2020年的時候,剛才我們萬會長説了,就是我們原來有七八十位的個人會員,我們一下子擴充到2552名民間河長和民間聞臭師隊伍,覆蓋到全市的各個鄉鎮、行政村和社區。全方位的覆蓋了嘉興各個角落,我們在日常工作當中發現問題和整改問題四萬多個,所以別小看這批隊伍,這批隊伍真的是讓我們聯合會如虎添翼。

社會公眾參與的實效不斷提升,在我們環保聯合會的推動下,發展到很多教育基地、綠色學校,環保設施開放,多個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環保公眾參與,“嘉興模式”的提檔升級。我們的廣大市民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公眾環保參與意識在這個當中實現了被動向主動的轉變。

主持人:那我們的“嘉興模式”  具體是有哪些的?這種創新的特點能不能給我們以後,比如説有些其他城市想做借鑒的,來提供這樣的一個參考。

張京生:大致上有那麼三點。第一個就是要營造好氛圍,大環保深入人心,所以為了這個大力的傳播環保文化,我們提出了環保文化這麼一個命題。在2019年全國地市級民間環保組織當中,我們第一家創刊了《嘉興環聯》雜誌,這本雜誌到今年的6月底,已經出刊了三年半,我們共刊發了600多篇稿子,  文字大概有百萬以上,得到了有關專家和人士的一致好評。我們還和嘉興市作家協會聯合,分別在我們的南湖區、秀洲區開展了嘉興市作家環保采風活動,為嘉興環保事業吶喊,為嘉興環保人喝彩,其中 ,100多篇作品在《今日環境》、《中國環境報》、《嘉興日報》、《南湖晚報》雜誌和嘉興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刊發。這一個創新的舉措贏得了各地民間環保組織的點讚。第二個就是要凝聚攻堅力,大協作無往不利。攻堅攻什麼?這裡面就對我們是一個考驗。我們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提出了企業黑名單制度,主要是制約不依法排污的企業,給他們一個警示,所以就在這個制度起草過程當中,我們環保聯合會積極參與,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很多都被生態環境局採納,也是逼著企業要提升自己的環境管理的能力和水準,如果這個黑名單始終是存在,就影響到企業的經營。

主持人:一種倒逼機制。

張京生:對。在2017年的時候,又作為我們這個典型的案例,在浙江省全省推廣宣傳,也為我們環保聯合會聲譽的提升,給了很大的助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我還有一件事情,感覺到非常值得給大家分享就是為了提升這個環境執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嘉興市環境執法部門採取了一個“雙隨機”執法,就是説去檢查的企業和檢查的人員都是臨時隨機抽取的。我們環保聯合會是首當其衝,在這個當中扮演了一個抽取的一個角色。我們把所有的企業名單隨機抽取檢查。人員也是的,今天突然抽到誰來參加,馬上電話通知,那麼這個人就很快就趕過來參加。我們到2021年的10月底,一共參加了35次隨機(抽查)執法。第三就是要聚焦高品質大服務,井然有序。我們環保聯合會有一個最大的功能,就是要服務企業。有幾個方面的服務,一個是對企業遇到的難題和問題要了解。另一個是企業要解決的問題路徑,你要能夠想到辦法、思路,我們就幫助企業出謀劃策,牽線搭橋,比如説企業在技術上要想取得突破,那麼我們幫他找專家,找行業名手來幫他,攻克他的難關。

主持人:所以那張會長剛才我們提到了這個“嘉興模式”的一個發展歷程,也是提到了我們很多的創新的一個亮點,那您認為在環境治理多元共治的模式中,有沒有一些要挑戰的部分,比如説這個需要我們現實去考慮的一些問題,那麼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應對?

張京生:環境治理很複雜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公眾參與的這個環境治理當中,  我們感覺有一大問題,就是我們企業的主體意識還不夠強,這是一個很大的事,因為我們的污染源無非是三個方面,一個是企業,包括農業企業。第二個就是農業的面源污染,第三個就是生活污染。特別是工業,如果它的主體意識不強,那麼其他的事情就是很難辦,這是第一個挑戰。第二個挑戰就是我們社會力量還不能夠有序化,有效化。真正走到環保領域的志願者還比較少,所有環保領域裏的志願者有一個基本條件,首先一定要有一點技術能力和水準,如果沒有一些環保知識作為支撐,那麼你是發現不了問題,解決不了問題。

主持人:這可能就要涉及一些專業性。

張京生:對,第二個事情就是説社會力量還不足。第三個問題是專業化水準還不高。我所説的專業化水準是我們的專家技術隊伍還不夠強大,對我們嘉興環保聯合會來説,這三個問題都面臨著挑戰。我們不可能全面的做到,但我們可以從一些小的方面採取一些突破,比如説確立企業的環境主體責任意識,這方面我們也可以説在全國也是首創,在我們南湖區搞了一個首席環保官培訓,還發了證,儘管沒有納入到國家的職業資格證書裏去,但是我們自己地方先做起來。因為搞環保必須要有人來做,現在我們發了首席環保官證,這個證也就是一個“擔子”,就“壓”在了這個企業身上。

主持人:既是一份榮譽,同時也是一份責任。

張京生:對,能夠較好的去把主體責任落實到人,相對來説就能夠把企業的環保問題做的更好一些。這個事情對我們來説也是一個啟發。我們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我們還需要發動社會的力量,剛才我們萬會長也説了,就靠環保聯合會這個單打獨鬥肯定不行,需要發揮社會的力量,社會的力量主要的集中點在哪呢?是在廣大的學校,環保要從孩子做起,只要孩子是能夠增強了環保意識,對他在將來的人生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能夠在環境問題上自律,人人都自律了,這個環境就會好。所以我們還要再向學校繼續延伸這個工作,把這個事情做的更好。第三就是要組織專家,我們要聯絡和組織一批專家到企業去,為企業排憂解難。因為我們現在有很多的中小企業,它不是説不想搞環保。

主持人:而是不知道怎麼做。

張京生:他遇到問題是兩手抓瞎,不知道該往哪走。需要把我們的專家組織起來,深入到企業,為這些中小企業去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讓他們能提升自己的環保的能力,這三個方面是我們要著重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其實像剛才您已經提到了,在我們這個環保模式的推廣中,那一些孩子其實從小就有一種萌芽的意識,就是我要去做環保,那您認為像這種“嘉興模式”的廣泛推廣會給城市生産和生活帶來哪樣一些改變呢?

萬加華:這個改變也很大的。我們嘉興,最早的時候大家網上也可以搜到,2001年的時候,在我們嘉興發生的民間行動“零點行動”,什麼叫“零點行動”呢?就是在2001年11月22號零點因為受到江蘇印染企業污水污染多年,魚蝦都死光了,(群眾)實在忍無可忍,就用了二十多條船在麻溪港河攔斷了,不讓水放下來了,他們實在沒辦法。所以這個事情一齣以後,江蘇馬上彙報到中央,因為兩省交界,中央領導引起重視,馬上組織水利部工作組下來查這個問題,把這個河道攔掉了,肯定不對的。

主持人:肯定是有原因的。

萬加華:怎麼可以把河道攔斷呢?然後分析,這不是水利的問題,這是環保造成的問題啊,後來中央發現這個問題之後,馬上把這個工作組員全部換掉水利局為主的換成當時叫環保總局,環保總局工作組下來。查這個原因,我們嘉興市第一次這樣,群眾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次得到了我們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我們企業公眾的認可,我們嘉興模式定位是正確的,方向是正確的,道路也是正確,結果也是實事求是,也是正確的。

主持人:張會長您認為在參與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這種“嘉興模式”的過程中,有哪些的這種成功經驗可以讓大家去借鑒的?

張京生:大致上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嘉興環保聯合會從大的角度來説,我們是一個 NGO(非政府)組織,但是我們絕不是個人的NGO,也絕不是自由的NGO,我們是在黨領導下的社會組織,嘉興南湖是紅船的啟航地,紅船精神是我們的精神,我們始終堅持環保聯合會正確的政治方向,如果一個社會組織的政治方向不清晰或者是不明確,你走不遠,而且你最終做的事情肯定  都是錯誤的或者是失敗的。第二個是在工作當中,我們注重發揮我們公眾參與的名人效應,因為我們環保聯合會是一個鬆散性的群眾組織,這個群眾組織,它不可能像建制單位那麼緊密,它必須要有名人來帶動,來影響、來號召大家。嘉興環保聯合會有那麼一小批熱心環保而且樂於向環保事業做奉獻的人。第三就是要堅守我們的初心。因為環境問題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和他所嚮往的未來。如果這個初心不能夠堅守,不去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的話,你環境治理投入再大,都取不到很好的效果。第四個就是要堅信我們公眾參與這個事業是大有可為,是造福後代利國利民  的好事。所以説如果能夠堅守住,堅持做,哪怕從小事做起,就逐步的會獲得很大的成效。

主持人:請問您在環境治理多元共治的這種模式中,我們的企業應該如何去發揮作用?那圍繞企業來參與我們環境的治理多元共治,那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又具體去開展了哪些工作呢?

萬加華:我們一方面給他們一些普法宣傳。提高法律法規意識,我們請專家、學者來給他們講一下氣法,水法,土壤保護法。另一方面我們還請我們生態執法部門的人來給他們講,講一下哪些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主持人:所以其實圍繞企業來參與環境治理的這種多元共治,我們這個聯合會其實也是不定期的會去到我們的會員企業去進行一些巡查,然後如果有問題會進行整改,還有哪些其他方面。

萬加華:環境資訊公開。全市有500多家重點排污企業,環境資訊公開也是部裏明確要求的任務,我們抽查50家企業,跑了將近一個多月,發現的問題不少,包括企業門口資訊公開,有一個電子屏顯示,目前廢水指標多少,廢氣指標多少,都是實時的。臺賬有沒有做好,對不對等方方面面的(是否存在)不規範,我們把這些問題查出來,叫他們馬上整改。我們有書面的形式給當地執法部門,讓他們再去看看,過一段時間如果還是這樣的,那麼該處罰就處罰,他們整改好了,那麼就好了。

還有像我們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們部裏這幾年推動,我們就組織了一些公眾進環保垃圾焚燒廠、發電廠這種需要向公眾開放的地方,讓他們去參觀,看看自來水是怎麼處理的,生活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主持人:那其實剛才我們已經提到了,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在這麼些年成立的一個發展歷程,包括我們中間會面臨的一些挑戰,那能不能談一談已經  12  年的時間了,那我們這個聯合會收穫了哪些的成果?

萬加華:聯合會最大的成果就是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公眾的認可。剛才張會長也説到了,我們是中華環保聯合會會員,被評為嘉興市社會組織總會先進單位,包括我也獲得了不少的榮譽,2014年獲得了嘉興市“十大環保風雲人物”,2018年被中國環境報評為“優秀特約評論員”,2019年被嘉興市社會組織總會評為“首屆社會組織領軍人才”,2020年被評為浙江省“最美環保人”。我們的環保要邊幹還要邊説,幹好還要説好。

主持人:所以這就像剛才我們一直在提到的,其實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大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再加上我們內心對於我們自己所處的土地的這樣的一份深沉的熱愛,再加上我們本身發自內心的這種環保的意識,能夠讓我們去堅持,去做這樣的事情,那你認為在它的背景下,政府包括我們的執法部門,還有我們的企業,以及公眾,應該各自在自己的方面去發揮哪些的作用?該去如何去做?而且接下來我們這個嘉興市環保聯合會會有哪些的發展計劃呢?

張京生: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到30年要“碳達峰”,60年“碳中和”,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事情,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整個方面都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尤其是對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甚至生産生活方式都會帶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那麼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我們想做那麼幾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把我們常規的環保聯合會的工作繼續深入的不斷的往前推進,也就是監督我們行政執法,監督依法排放。第二個事情就是要向廣大的公眾進行碳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讓大家能夠去接受這個碳的知識。第三是要吸納一些碳專家來為我們企業這個低碳發展進行破局。

最後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對企業開展這個碳排放培訓工作做好。我們請中華環保聯合會給我們再來找一些知名的專家去為我們的  一些企業開辦講座,讓他們去知道企業面臨碳的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方法去把碳降下來。

主持人:此次訪談我們與嘉興市環保聯合會會長張京生先生和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萬加華先生共同探討了關於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各項創新,也分享了嘉興市環保聯合會和嘉興模式的發展故事。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節目,也感謝張京生先生和萬加華先生做客我們的欄目。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 閱讀全文 >
<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