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可能性是否已喪失?白皮書立體式釋放了這些信號
 
時間:2022年8月15日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王治國

中國網:近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發表了《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第三次就台灣問題發表白皮書,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一份涉臺白皮書。這份白皮書在向外界釋放什麼信號?為什麼促統和反“獨”的並重?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王治國為您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王治國。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中國網:王老師,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王治國:各位網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中國網:此次發表的白皮書是我國政府第三次就台灣問題發表的白皮書,距離第二份白皮書已經相隔了22年,您認為這份白皮書是在向外界釋放什麼信號?

王治國:我認為這份白皮書是對我們過去一段時間的統一事業的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下一階段推進和實現統一事業的一個有利的引領。如果從釋放什麼信號的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覺得要看這份白皮書所謂的對象或者受眾,我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或者説五大信號來説。

首先,我們的第一個受眾就是外部的干涉勢力。在這份白皮書裏邊就是要正告他們,統一的大勢不可阻擋,“以臺制華”這樣的圖謀註定失敗。

第二個受眾是台灣的“台獨”分裂勢力。我覺得我們這份白皮書是要正告他們,阻礙統一是不可能成功的,“台獨”的圖謀也會註定是失敗的。

第三個受眾是面向台灣的民眾,就是讓台灣的民眾認清楚這種“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干涉的險惡用心,同時也要自己認真地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華民族復興過程當中抓住機會,發展自己,壯大台灣。

第四個受眾是國際社會。我認為是要釋放一種(信號是)我們中國的統一不是只是對中國人之福,而是對全世界和亞太之福,是有利於地區的和平和發展。

那麼第五個受眾是大陸的民眾。我們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個角度來看待以後的推進統一的問題。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下,我們的統一既要有信心,堅持自己的一個立場和路線;另外一方面也要有耐心,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和平統一的結果。

中國網:這部白皮書一共分為五個部分,您認為這部白皮書有哪些亮點和特點?

王治國:這個白皮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了新時代。具體而言,我認為它可以從“五個明確”來進行一個概括。

首先這個白皮書明確了我們新的歷史方位,就是統一事業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對臺工作的話,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肯定也是要從一個國家民族復興的角度來看,這是它的新時代的最大的一個特點。

第二個明確,我覺得這個白皮書明確了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就是兩岸統一是必然統一,也必須統一,這不僅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那麼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提升,我們對兩岸關係的一個把握權會更加強化,對實現統一的進程的時與勢的掌握會更加地強化。

第三個明確,我認為白皮書明確了這次風險挑戰的一個關鍵癥結。這些年來,“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的這種勾連的程度和強度大幅提升,這是對我們當前推進統一,維護臺海和平的一個最大的癥結。

第四個明確,我認為是白皮書特別提出了在未來推進統一進程當中所提到的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前景。通過這麼多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認識到只有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但是在未來的一個過程當中,隨著我們逐漸地推進兩岸的融合發展和和平發展,台灣民眾的福祉會更加廣闊,會更加提高,特別在這次的白皮書當中提到了兩岸統一之後,台灣民眾的一個福祉,不但對台灣之經濟、社會有巨大的機遇,而且是對台灣民眾未來會得到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五個明確,我認為這份白皮書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黨的堅決領導在統一事業的過程當中的一個決定性的意義。這份白皮書是首次全面闡述了我們黨在推進統一事業過程當中的奮鬥歷程,總結了我們的一個重要的成就,同時也提出了我們很多的經驗。那麼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證明了我們黨作為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一個核心的領導地位,那麼在未來推進統一事業當中,必定需要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貫徹黨解決台灣問題的一個總體方略。

中國網:此次白皮書的發表有一個特殊背景,就是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于8月2日竄訪中國台灣地區。因此,白皮書中也大篇幅地譴責了美國在對臺問題上“表裏不一”。有外界認為,選擇在此時間節點發表白皮書是反制佩洛西竄臺的又一重要措施。此時發表白皮書是“臨時起意”還是在既定計劃之中?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王治國:白皮書作為我們黨和政府的一個重要的政治文件,是一個重大的政策宣示,那麼這樣一份文件從起草到研究到最後的發佈,整個過程是非常嚴謹和週密的,絕不是一時起意或者臨時決定的,它是有一個長期的準備、醞釀的過程。

那麼另外一方面,就是佩洛西這次竄訪台灣,是對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一個重大的衝擊,而且是對臺海地區和平的一個重大威脅,向台灣“台獨”分子發出了嚴重的錯誤信號。那麼她在(竄訪)台灣過程當中,不但標榜自己是代表美國,同時也公開講這是一個官方訪問,那麼她的種種行為使得我們現在需要有一份強有力的政策文件,所以説從另一個方面可以講出來,現在佩洛西的這個事件也是促使了這份白皮書在當前這樣一個時空背景來發佈這樣一個文件。

在這份白皮書當中,對待所謂外部干涉勢力進行了一個大篇幅的論述,那麼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可以看出,它不僅僅是對佩洛西,佩洛西竄訪的這樣一個行為只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在這個白皮書裏,我們還提到了很多的美方的一些錯誤的言行和做法,包括仍然維持冷戰的思維,把中國當成美國的一個戰略競爭對手。還有一個做法就是混淆是非,一方面支援“台獨”,給“台獨”提供很多的支援,另外一方面又把兩岸關係的一個不穩定的罪責或者這樣一個責任推給我們。種種行為可以看出來它是全方位(發聲),不僅僅是針對佩洛西一個人竄訪台灣這樣一個單獨的行為。

中國網:有統計,這份白皮書中出現了36次“台獨”,4次點名民進黨,並稱民進黨是“爭取和平統一進程中必須清除的障礙”,將促統與反“獨”並重。您認為這反映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要將促統和反“獨”並重?

王治國:我覺得在這份白皮書當中,這麼高頻地去點名,本身就代表了我們對這個問題非常地重視,同時也代表了這份白皮書它其中的一個針對的對象,就是台灣的“台獨”分裂勢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大家可以進行一個回顧。從2016年民進黨再次上臺執政以來,在政治上否定“九二共識”,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它在嚴重衝擊著兩岸的政治基礎。在經濟上,推行所謂的“脫中入美”這樣一個政策。在法律上,通過大量的修法,對兩岸關係進行一個斷橋堵路的行為。在軍事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武器裝備的升級,進行武器裝備的採購。在對外關係上,又不斷地謀求所謂的“一中一台”和“兩個中國”。在文化教育方面,又不斷地推動“去中國化”的教育。就是這些種種的行為,使得兩岸關係的發展面臨非常嚴峻的局面,所以説從2016年一直到現在,我們對兩岸態勢的判斷一直是複雜、嚴峻的狀態並沒有得到一個根本的改善。所以我們現在對這份白皮書的發表過程當中,它提到了對“台獨”分裂勢力的一個嚴重的關切,這是第一個想講的。

第二個想講的,您剛才提到了關於促統和反“獨”。從邏輯關係上來講,其實促統和反“獨”一直是我們對臺工作的“一體兩面”,就是在促統工作的過程當中,必然離不開或者繞不開反“獨”工作,反“獨”工作也可以説是促統工作的一個必然的組成部分,所以説它是“一體兩面”的同步推行的一個政策。

節目錄製現場。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中國網:民進黨執政後,兩岸對立加劇,而中美關係的惡化也為臺海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在這一背景下,一些人對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産生懷疑。白皮書中一方面強調“我們願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一方面指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和平統一”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之間的關係該如何把握?

王治國:首先,您提的關於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的問題,我也看到了很多的網友評論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喪失,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在推進統一事業的過程當中,它不可能是一馬平川、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當中,肯定會面臨各種因素、各種挑戰、各種風險,所以説我們不能把一個階段,一個部分或者是一個區域這樣一個困難放大到整個。像過去我們其實已經經歷過幾次臺海的危機,但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從來沒有放棄和平統一的政策。

從現在來講,我覺得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是否喪失關鍵要從大局來思考。什麼是大局?我覺得從現在來看的話,就是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一個大局,從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一個大局來思考這個問題。從民族復興這個角度看,我們民族復興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進程,那麼從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看的話,“東升西降”的這個進程仍然是在一個個過程當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但沒有喪失,反而是在加強。

在這個前提下,很多網友會問怎麼去實現和平統一?我認為大家再仔細看這份白皮書裏面的話,就會發現它提到了兩個路徑。第一個路徑就是要堅持和平發展和融合發展,白皮書裏特別強調了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重要路徑、重要途徑,那麼怎麼去理解?它的這個話對和平統一是起到了基礎性的一個作用。它是在未來的統一事業當中,是要不斷地去拉近兩岸的情感的紐帶和利益的聯結,來不斷地去增強台灣同胞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一個認同,來不斷地築牢命運共同體這樣一個意識,我覺得這是它的一個基礎性的動作,就是夯實和平統一的一個基礎。

具體的做法包括哪些?其實大家也在白皮書中能看到,包括我們之前很多文件裏提到的所謂“新四通”,包括鄰近地區,與臺鄰近地區和條件相等地區“三化”這樣一個政策,包括這次白皮書裏首次提到了在福建建立海峽兩岸的融合發展示範區。這些種種的政策都是來落實這樣一個和平發展和融合發展基礎性的工作,這是我講的如何實現和平統一的第一條路徑。

第二條路徑,就是在白皮書裏邊特別強調的就是和平統一就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為什麼是這樣講?它的關鍵的一個作用是要解決兩岸關係長期存在的難以解決的政治分歧問題,那麼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的話,會嚴重地影響干擾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這也是我們總書記時時講的,就是很多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該解決的還是要解決。

對於兩岸的這種對話協商,我覺得我們現在提到的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就是我們現在強調的是可以分階段、分步驟、分議題,(採取)靈活的方式進行。我個人的理解的話,其實是有兩種對話協商,第一個對話協商主要針對的,直接針對的就是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對話溝通,我認為就是一個政治談判的問題。第二個對話協商的話,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民主協商,它是解決兩岸關係發展的相關的其他的事務性、功能性,包括一些經濟性的問題,同時也是可以大家共議和平統一的種種議題,它更寬泛。這兩條途徑是相輔相成的,就是缺少了哪一個,對和平發展都會增加它的難度。

中國網:為什麼國家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

王治國:我認為從臺海局勢一個本質來看的話,它是由中(大陸)美臺三方的力量的較量或者一個對比來決定的。

我們可以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就是更遠的,上個世紀80、90年代,在那個時候美國在對我們的事情上,對我們的政策上,不但是台灣問題,在其他方方面面都是更加蠻橫。那麼在李登輝或者陳水扁執政時期,為什麼“台獨”跳得那麼囂張呢,正是因為他們的實力給他提供了保障。在那個時候,我們大陸的整個實力(如果)簡單只是從GDP來講的話,那麼台灣就相當於我們大概1/4要多一點。那麼在美國來講的話,我們只相當於美國的不到1/10這樣的水準。現在來講的話,我們GDP的總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3/4,已經是台灣的大概23倍這樣的水準。你可以從現在這樣看,這一段時間美國很生氣,但是他的一些動作、態度,他再也不敢像過去那樣,對我們進行一個個的挑釁。那從台灣講,民進黨再怎麼推動所謂的“台獨”,它也不敢再像陳水扁、李登輝那樣進行“冒進式”的政策路線的推動。所以説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就可以體會到,我們大陸的一個發展,就是本身的實力發展進步是決定我們在現在能牢牢掌控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能牢牢掌控我們兩岸關係一個時與勢的根本所在。

中國網:白皮書也勾勒了兩岸統一後的前景及對臺的部署和安排。比如,有關國家可以繼續同台灣發展經濟、文化關係。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外國可以在台灣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等等。這些部署和安排意味著什麼?

王治國:我認為這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證明我們中國的發展不是要謀求世界的霸權,我們中國的統一也不是來謀求世界的霸權。我們中國的統一不但對中國人民是福,那麼對世界和整個地區都是一個福氣,不僅有利於地區的和平,更有利於它的發展。那麼在統一之後,只要是合法合規的,都會受到大陸,受到兩岸的一個保護。那麼它在與台灣進行所謂的經濟的、文化的,方方面面的交流過程當中,這種權益會得到更大的一個發展。尤其是在統一之後,兩岸的這種聯結更強,它在之後的發展肯定是比現在要更加廣闊。

中國網:白皮書也指出了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後,將給中國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新的基礎,也將給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巨大的機遇,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那展望和平統一的前景,您認為台灣的機遇和好處將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治國:我覺得先從幾個方面來講,就是如果説是對台灣同胞來講的話,我覺得一方面不僅可以保證台灣同胞的私人的財産、宗教的信仰、合法的權益,得到一個充分的保障;另外一方面,就是台灣同胞會享受到兩岸發展中更多的一個紅利,在未來以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的身份站在世界舞臺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會更受到尊重,也會更加安全。那麼在未來兩岸沒有了戰爭,沒有了威脅的時候,台灣的很多財政(支出)可以用於民生的一個建設,台灣民眾的民生福祉會得到大幅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對台灣的企業來講,兩岸的這種深度融合,兩岸的市場一體化的建設,會使得台灣的企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那麼兩岸産業鏈供應鏈會更加穩定,兩岸的優勢互補會更加強,會有更強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台灣現在所面臨的缺電缺水的問題也會得到根本的解決。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這份白皮書的發表是對台灣同胞的一次強有力的呼籲,那麼在未來的一個發展當中,新時代是中華民族的新時代,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大有作為的一個時代。

中國網:正如白皮書的結束語所説,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感謝王老師做客我們的節目。

王治國:謝謝!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董寧;攝像:劉凱 王一辰;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董寧;攝像:劉凱 王一辰;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