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三站長”模式有效銜接校地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2年8月2日
嘉賓: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負責人 張弘

中國網:我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學校富含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智力優勢是促進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學校也通過服務鄉村振興形成了從國情育人到成果轉化再到鄉村振興的雙向促進機制。2017年10月,清華大學首創“鄉村振興工作站”模式,駐點長期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實踐。目前已在15個省份設立25個工作站,在人居環境、組織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是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建立的“三站長”協同機制如何發揮作用?本期節目,特別邀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負責人張弘與廣大網友分享交流。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負責人張弘。   中國網 鄭亮 攝影   


 中國網:張老師,您好。

 張弘:您好。

 中國網:“鄉村振興工作站”模式是清華大學首創,運營近五年,已經形成長期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站點網路。請您為網友介紹一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站?

 張弘:我們的工作站,其實簡單地説它是改造、利用鄉村裏面閒置的房屋來打造一個能夠給師生,包括其他的社會公益力量來服務鄉村,提供一個長期駐點服務的一個空間或者場所。然後以這個場所為載體,進一步得去輻射所有的服務鄉村的這些職能。

簡單的理解這個工作站,大概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就是它就是一個房子。這個房子就是鄉村裏面大量的閒置廢棄的房屋,有的是糧倉,有的是小學,有的可能是廢棄的民宅。這些房屋現在空置著或者風吹雨淋倒塌了,我們引導學生通過他們的設計,在專業力量的支撐下,我們把這些房屋重新修繕,重新改造,變成有新的使用功能的這樣一個空間,成為我們的工作站點。

第二層含義,有了這麼一個站點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高校人才培養的所有的這些方面的內容植入進去,把它變成一個人才培養的基地。在我們的學校內部,比如説本科生的培養,專業碩士的培養,博士生必修實踐的培養,還有遠端教學以及服務於當地人才的這種培養的基地,都可以整合到這個“房子”裏邊。

 第三層含義,是在基地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去整合包括學校內外所有的這些資源,還有是當地的高校及社會團體的力量,共同依託這個站點開展服務鄉村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的第三層含義就是一個社會力量服務鄉村的平臺。    

中國網:我們了解到,工作站為了更好地保障長效運營,建立了校方、地方和校友的“三站長”協同機制。這三方的協同作用是如何發揮的?

張弘:我們説作為高校助力地方,比如説像我們清華大學在北京,但是我們的站點遍佈在全國15個省25個地市區縣,那是一種遠端支援的一種模式。如果只靠學校的力量,它沒有辦法保障長效運營,所以在這裡邊我們就設計了“三站長”的模式。

這個“三站長”其中一位是來自我們的學校,往往都是我們在讀的博士生,各個專業都有。他主要的工作是組織好校內的資源,包括師生的資源,包括實踐、教學,還有研究等等高校的力量去助力到地方。

第二位站長是我們的地方站長。他往往是駐村的第一書記或者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也有的站點是我們學校畢業的校友,他們在當地紮根創業,他們會成為我們工作站的地方站長。他的最主要的職能就是負責站點日常的運營以及地方資源的整合和融入,包括一些活動,包括一些會議、培訓,還有就是依託這個站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地方活動,包括學校去(開展)的活動和地方的一些對接(工作)。

第三位站長是我們的校友站長。他的最主要的職能就是能夠聯動地方周邊的我們的廣大的校友以及一些企業的資源,能夠共同的來助力這個地方的發展。我們現在也得到了像清華校友會的大力的支援。我們的地方站長往往都是各省校友會的秘書長、副秘書長,所以他們在把他們日常的校友工作也跟站點的相關工作結合了起來。他們會定期地組織校友前往我們的工作站開展各種各樣的服務,也能夠促進部分的企業、産業,包括其他的一些工作,能夠跟地方資源有效地銜接起來。

我們説鄉村振興,要讓老百姓有工作幹,錢包能鼓起來、能富起來。我們説他們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這種獲得感和滿足感。

中國網:也就是充分發揮了各方資源的優勢來産生一個最大化的效應。

張弘:對。

中國網:期待未來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上,能夠匯聚越來越多的青年智慧和高校的力量。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鄭亮;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鄭亮;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