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 最新資訊

參賽故事|語言和視覺藝術都是擴展青少年視野促進其成長的工具

在法國駐華大使館發起並主辦的2022年“中法環境月”活動框架內,中國法語聯盟與大使館聯合舉辦以“藍色星球”為主題的“中法環境月”青少繪畫大賽,旨在通過繪畫這一藝術媒介提升兒童和青少年對環保議題的關注,普及生態知識,強化環保意識,培養富有責任感的青年。今年的比賽有哪些成員參與?比賽過程中又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對此,中國網聯繫到了團體報名機構北京kidsdoodle兒童智繪美學,並就比賽相關問題採訪了機構創始人彭偉嘉及藝術家老師陳俞儒。

中國網:偉嘉老師好,首先想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美術老師的?

Kidsdoodle創始人彭偉嘉:在今天這個斜杠時代,每個人都可能學習好幾種專業,也可能擁有好幾個身份。例如,我曾經擔任過某集團地産公司開發總經理、SAMA海峽農業研究院策劃師、北京10大豪宅行銷策劃人、外貿公司産品開發總監、設計公司産品總監、大學職高的講師、職業藝術家等等。

讀書時,我是台灣師大和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的雙碩士。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學校的美術老師,後來我從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工作,但相同的是我的視覺專業延展了我在這些職業裏的特殊競爭力,在職場繞了很大一圈,現在我的身份還是美術老師Ben。唯一的差別是,我更加懂得怎麼陪孩子進入藝術世界。

中國網:俞儒老師好,您能做個自我介紹嗎?什麼契機讓您從事藝術教育的呢?

Kidsdoodle藝術家老師陳俞儒:我出生於1995年,畢業于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從小在美術系統裏學習,在學期間參加很多比賽、文化藝術交流。一畢業,就選擇從事藝術教育。而策展人、藝術經紀也是我的主要的工作項目,今年初在南京成立了以文化為主的公司,名叫川山藝,舉辦各類的展覽與跨界活動,以青少年、學生為主軸,搭建美育美學的學術之橋。

中國網:您是如何了解到中法環境月青少繪畫大賽的?怎麼帶學生們準備參賽作品呢?

Kidsdoodle陳俞儒:我們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參加一些重要的繪畫比賽,借此擴展孩子們的知識面和視野。今年我們也趁疫情的機會帶孩子們了解相關的議題。在準備本次繪畫大賽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們陪同孩子從聯合國環境署網站收集資料,學習了10大環保議題以及17種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讓孩子們從更高更寬的視角認識“藍色星球”這一概念。可視化的思維是我們創造時的水準思考基礎,我們的孩子們一直都是用這個方式來準備作品。

中國網:對於環保,語言和藝術的關係,您的看法是?

Kidsdoodle彭偉嘉: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北京萬國城MoMA住宅?那是我參與策劃推廣的環保住宅,也是全國第二個環保節能恒濕恒溫的住宅地産項目。環境保護可以小到隨手垃圾分類,也可以大到建築節能環保項目。我在海峽農業研究院規劃農業地産項目時,我們也盡可能地把土地的有機迴圈利用盡可能做成1産2産3産的有效連結以及碳排放計算,所以我對環保的面寬認識還是相對深入的。環保不只是通過語言呼喊的口號,更應該成為當代人的通識以及日常習慣。

此外,我也在英國學過視覺傳達。人類使用的傳達系統有兩個,一是語音傳達,二是視覺傳達,語言和圖像是我們人類重要的溝通工具,要討論任何重要問題,我們都必須使用語言、藝術的手段來進行深入的探討。環保問題,不只是一個未來式,它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由於人類文明、科技、經濟發展的需要,環保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當代人類需要面臨的哲學問題。所以語言、藝術對於環保的討論與探索也是從這兩個傳達系統去切入,我們可以也必須通過語言、藝術來支援聯合國環境署對於全球環保觀念的支援,讓環境保護問題成為我們所有人生活中的習慣和條件反射行動,由小至大地推進這個行動。

中國網:對於藝術教育,您有什麼看法。在您眼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Kidsdoodle彭偉嘉:我們強調的是藝術實用論,只為自己的藝術可以滋潤心靈,能落地的藝術可以造福群體。個人認為藝術教育不僅僅只是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的本質更是一種思考力和整合力的涵養。我們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建立在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H. 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慧》的觀點上;此外,加德納博士的合作夥伴戴維•珀金斯博士(Dr. David Perkins) 在哈佛零計劃(HPZ)中提出“可視化思維”“遊戲化學習”“跨學科學習”等方法,並主張通過對藝術教育的研究來提升思考能力和學習效率,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課程中的支柱。

   藝術教育應該是能夠拓寬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進行發散及整合思考力的一種教育模式,這也是我做私人畫室的初衷。在私人畫室裏,我們能快速嘗試應用比較新的教學模式,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新的觀念、材料和新的創作思維方法。

   在我們的藝術教育中,老師更像是個素材庫提供者和技術支援者,我們指導孩子使用不同材料的技術,鼓勵孩子尋找匹配自身的藝術,理解別人的需求,整合其他視角的優點,發展自己獨特的組合價值,我們經常提醒孩子問自己3個問題:

•   你觀察到了什麼?

•   你想到了什麼?

•   從這個問題,你能延伸到什麼現象?

我們從塗鴉、思維導圖開始,到給孩子技術和觀念支援,讓孩子一邊發展技術一邊發展可視化的思考習慣,孩子們可以隨手畫思維導圖,用草圖快速記錄想法。現在的藝術教育不僅僅是討論真善美,更多的是需要讓孩子從動腦到動手都能夠有一套科學化的方法論。藝術不僅僅只是For me(為自己)更能要For you(為別人),退一步可以陶冶自己的興趣,進一步還可以服務別人,創造更務實的價值。

語言促進交流,藝術陶冶性情。目前,2022年“中法環境月”青少繪畫大賽正如火如荼舉行,本屆報名人數已超往屆,參與大賽投稿,孩子們也有機會出席唯一一個外國駐華使館在中國多個城市舉辦的、圍繞環境問題展開的跨學科活動節。同時,比賽還能讓孩子們培養膽量、提升自信、體悟文化,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和行動中去。


最新訊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uomeiti@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