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實現了有機銜接,脫貧基礎更加牢固,脫貧成效更可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充分發揮優勢,打造出了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齊魯樣板”有哪些優勢和特色?鄉村振興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中國網《中國訪談》就此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
中國網:山東充分發揮農業大省的優勢,打造出了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您怎麼看待“齊魯樣板”的優勢和特色?
張憲省:山東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總産值、農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農産品出口額佔全國的1/4,有“全國農業看山東”的這個説法。農業農村發展在全國有很強的代表性。2020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突破了1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産值過萬億的省份。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相繼印發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五個“振興專項工作方案”。鄉村振興“1+1+5+N”政策體系不斷健全,特別是2021年,省委先後出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若干措施,確保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山東落地見效。
目前,總的來看,山東農業産業技術雄厚,産業門類齊全均衡,特色農業發展較好,農業産業化經營水準較高,設施農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農業特色資源豐富,特色産業、特色産品眾多,三産融合基礎好,農業全産業鏈發展勢頭迅猛,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中國網: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您認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麼?目前還存在哪些困難?
張憲省:關鍵是暢通制定人才科技下鄉的通道,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健全完善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大力培育新型的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更多的鄉村人才,努力實現讓人才可以“走出去”,也可以“留下來”;同時,可以“引回來”。目前,存在鄉村人才數量不足,鄉村人才流失嚴重,鄉村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三農”的需求嚴重脫節,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在分配、激勵、保障制度等方面還不夠完善,農民工、大學生、農業企業家回流農村偏少。
中國網:實現鄉村振興,人才非常關鍵。在您看來,鄉村振興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張憲省:實際上,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的關鍵和基石,因為人是帶動城鄉間技術、資金、資訊、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聯動,深度融合的根本因素。人才聚集鄉村,振興人才,鄉村振興才有底氣。
以我所在的山東農業大學為例,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精神,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努力培養支農、愛農的新型人才,例如開辦“齊魯學堂”,通過“3+2+3”本碩博一體化模式,打造拔尖型的人才成長沃土,招收工費農科生為基層訂單式培養農技推廣人才,開設振興菁英班,探索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培養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實現脫貧攻堅以後,鄉村振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更加需要一批從事農業生産技術指導與推廣的農業科技人才,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農業産業人才,一批具有開拓精神且懂市場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人才,一批掌握現代農業生産技術的農民技術骨幹,這些都是各級政府、高校、包括職業院校應該關注和加強的重點。
中國網:您認為,目前在相關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還需要哪些政策支援?如何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工作當中,讓年輕人愛農業、愛農村,紮根鄉村,長遠發展?
張憲省:一是由於這個傳統觀念和現實的因素,農業院校在招生當中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二是專業劃分過細過窄,人才培養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三是部分農科生的招生規模偏小,與鄉村振興實際需求還不相符;四是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還不夠,科教協同育人的力度還不夠。基於這些因素,建議:
一是在“雙一流”建設過程當中,加大對地方農業高校的支援和政策的傾斜力度,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人才服務。
二是建議在農業院校農科類專業中持續擴大部分農科生的規模,並全部納入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後備人才庫;同時,給予涉農專業畢業生創業稅收的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學生加入“三農”隊伍。
三是強化校企合作,建立共贏的合作機制,加大駐地政府對涉農高校在政策和經費方面的支援力度。
關於讓年青人紮根鄉村建設。一是要環境留人,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建設的力度,創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二是要事業留人,它是根本,要大力引導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讓年青人覺得有舞臺,有奔頭,用事業把年青人留在鄉村;三是感情留人也很重要,要打好鄉情牌,鄉愁牌,用感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四是政策留人,通過政策傾斜,金融支援,職稱評定等舉措,保護好、激發好鄉村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鄉村的積極性。
(本期人員:編導:佟靜;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