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徐彬:“東數西算”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
 
時間:2022年2月19日
嘉賓: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數字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 徐彬

中國網:2021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與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今年2月17日,四部門又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那麼,該工程有哪些具體內容和意義,尤其是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將起到什麼作用?《中國訪談》節目特邀國家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的徐彬副主任來跟網友們談談這一話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數字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 

中國網:徐主任您好!很高興今天能夠邀請您做客我們中國網《中國訪談》。去年5月,發改委等四個部門聯合出臺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那麼這個方案首次提出了“東數西算”工程的概念。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西電東送”,這次提出了“東數西算”工程,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它具體的內涵是什麼?

徐彬:簡單地説,如果説“西電東送”是把西邊的電送到東邊去,“東數西算”就是把東邊的數送到西部去算。

中國網:那我們為什麼要把部分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數據運算放到西部來做呢?

徐彬:從背景上看,我們的整個經濟繼農業時代、工業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每天産生大量的數據。舉個例子,2021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容量增長33%多,這樣就有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處理,因為我們家家戶戶、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算力對數據進行處理。我們的經濟結構,東部比西部強很多,我們大量的數據中心在東部,西部只佔20%都不到。那麼這麼大量的數據中心的建設需要土地,需要能源,而東部一線城市在供能上、在土地供應上來講,應該説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數字經濟發展,有大量的需求——電力、土地這些資源,而西部正好互補。它有大量的能源,並且是綠色能源;土地這些資源也是非常的充裕,所以通過“東數西算”就能夠實現這種平衡。    

中國網:那麼“東數西算”工程的意義或者它的作用都包含哪些呢?

徐彬:它的意義應該説有很多方面,或者説它有綜合效應。從經濟上來看,它每年能帶動投資大概4000億;同時它對於西部的産業來説,由於數據中心這些算力設施建設之後,會帶來相關的IT産業、綠色能源産業等等。IT産業又分為數據標注,數據流量的一些處理、清洗,將很多産業帶到西部去,對於西部大開發就很有好處。從社會效應來講,它對於“雙碳”目標,碳達峰碳中和整個戰略的實現也很有幫助。在安全的意義上也有好處,東部的數據是我們國家絕大部分數據,那麼集中在沿海地區,在特殊情況下,如果能在西部有備份,那顯然有很好的安全保障的好處。

中國網:我們這個“東數西算”工程及數字經濟又會對碳達峰碳中和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數字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接受中國網主持人專訪。

徐彬:我個人認為,通過“東數西算”來促進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我們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從數字經濟裏頭最耗能的環節——數據中心來看,目前它對綠電的使用率大概是20%。通過“東數西算”工程,使大量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西部,就能夠提高對西部光伏、風電這些綠色能源的使用,如果由20%的比例提高到80%,就能夠在2025年這個節點減少1.6個北京市的碳排放總量。這還只是從“東數西算”數據中心建設本身來看,而它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應該説是整個社會“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我就舉幾個例子吧。

現在,如果説汽車是碳排放或者城市污染主要的一個環節的話,通過城市大腦,像杭州一些時段的擁堵時間能下降15%,這意味著大量的汽車排放就減少了。各行各業如果通過數據中心支撐起來的人工智慧的一些技術、大數據的技術,能夠提高效率,這種效率的提升就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實現“雙碳”目標。

舉個例子,通過大數據分析、一些人工智慧的手段,一個固廢發電廠一年可能多發4000萬度電,如果和它消耗的煤相比,如果和它原來的碳排放相比,這個節碳的效果可能達到40%-50%。所以,它對於生産、生活等各個方面,減碳的作用都會是非常非常的明顯。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