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2022年1月1日,隨著世界跨入新的一年,RCEP在中國等10個國家正式生效。那麼在新的一年當中,RCEP會對中國經濟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在RCEP框架下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2021年中國提出加入CPTPP的願望能夠實現嗎?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特別邀請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進行分析,並同廣大網友一同展望2022年中國與世界的經濟形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博雅特聘教授余淼傑。(董寧 攝)
中國網:我們回顧一下2020年和2021年,雖然被疫情籠罩,但是中國經濟其實表現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外貿,進出口規模創下了歷史新高。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 其實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説我們佔企業總數99.4%的中小微企業還有個體商戶,它們的發展似乎不太順利,遇到了一些困難,還有消費可能也不是表現得特別好,那麼您對於2022年中國經濟的走勢怎麼看?
余淼傑:好,首先我對新的一年經濟的判斷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我認為今年的經濟增速6%是沒有問題的。那為什麼認為6%沒有問題?因為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兩會”給出一個基調是6%,但事實上來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後給我們中國調了一個數是8%。國際上對中國的經濟比中國我們自己更為積極或者更為樂觀,換言之,因為我們自己在發展經濟,所以我們比較穩健,我們叫做“當局者穩”,不叫“當局者迷”,叫“當局者穩,旁觀者清”,這個意思。
所以我覺得去年的情況是這樣子,那麼今年的情況,我覺得跟去年其實差不多。換言之,去年的出口態勢比較好,今年的出口態勢也會比較好。我甚至可以給一個大膽的預測和判斷,我認為2022年中國的外貿順差能夠達到3.5萬億人民幣,3.5萬億。所以,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因為其實一個很明白的事情,就是疫情並沒有完全過去,那麼疫情要出現新的變化,那給定這樣的話,其他國家完全復工復産或者擴大生産,短期內不太可能。因此,它對中國産品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並沒有看到今年和去年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關於出口。
那麼剛剛您講得特別對,比如説現在碰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就是中小企業難,中小企業的存活特別難。為什麼會特別難?也是受到疫情的負面衝擊。比如説我們六中全會的基調,六中全會提到我們現在面臨著三重壓力疊加。三重壓力疊加的話就是經濟增速的換檔期、經濟結構的調整期,還有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然後您再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個工作會議又講到了三個方面的壓力,三重的壓力,有什麼壓力呢?就是預期減弱、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這樣三重壓力。
的確是問題和挑戰是存在的,這裡面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小微企業存活難,而且中小微企業又特別重要。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民營企業佔了5、6、7、8、9的比例,50%的GDP,60%的稅收,70%的創新,80%的就業,90%的企業數目,所以民營經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體。
給定它現在面臨這麼大的壓力的情況下,其實我們的政策就要努力進行疏困,然後有效地拉動內需,這是我們的需求方面。那要有效地拉動內需,從短期上來講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客觀地説,目前如果要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話,我們還是要靠今年(2022年),除了出口,還是要靠投資來拉動。這就是您可以看到我們剛剛講到經濟工作報告裏面財政政策要積極有力(的原因),我們的政策要適當靠前,適當靠前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客觀地講,我認為今年中國的經濟跟去年差不多,保持6%是沒問題的,並不需要太悲觀。
中國網:有一些在疫情期間的惠企疏困政策,包括一些普惠金融政策,可能隨著疫情逐漸平穩而有所降低或者有所減少,那這樣會影響到這些企業嗎?
余淼傑:對,講這點特別重要。我們怎麼樣有效拉動內需呢?如果要有效拉動內需,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著力。第一個方面,就是説我們要保就業,因為假設老百姓就業都成了問題的話,我如何拉動內需呀?我不會去消費。我也想買賓士、寶馬,但我就業都得不到保證,不可能。所以要保就業。保就業的前提就是穩市場主體。穩市場主體剛才也已經講到,我們現在創造就業的市場主體主要在中小微企業,所以就是要保中小微企業。我們市場主體很多,市場主體包括個體戶在一起有1.3億個,我們14億人有10%的市場主體,這是非常大的規模,所以中小微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要保中小微企業的話,現在疫情情況下,正如您所講的其實很困難,那怎麼辦呢?要以穩健的貨幣政策進行疏困。因此,今年的貨幣政策不但不會減速,而且還會保持並且增速。所以,您也可以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的穩增長,其實這裡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塊。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再回到剛才説的,如果我們想拉動內需,還有一個,必須保證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的絕對額在上升,可支配收入什麼意思呢?就是説必須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簡單説,您不能夠説我稅前工資1萬,稅後剩下7000,對吧?我希望稅前1萬,稅後變成8000,這個意思。如果要提高可支配收入比重的話,怎麼辦呢?那就必須減稅降費,可支配收入才會上去。那要減稅降費的同時,另外一方面還要加強基礎設施的投資,這都需要錢。一方面是減稅降費,財政收入就下降了,那您還要加強基礎投資設施,支出又增加,那怎麼辦呢?我們就是採取積極財政政策,這就是為什麼説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的一個深層的背景跟原因和邏輯。
中國網:您剛才也提到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提到了以穩為主的主基調,那麼如何穩增長,我們下一步的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什麼?
余淼傑:對,其實穩增長的重點,今年講到了七大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微觀政策,還有區域政策、開放政策、創新政策,還有另外兩個政策,叫七大政策。最核心最關鍵的就是宏觀政策。宏觀政策又分成兩個,一個叫做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穩健的貨幣政策。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話,首先我們判斷這個盤子有多大,我們到底有多少錢可以用。那麼我的一個簡單的理解,今年大概還是有27萬億左右可以用。一般的財政收入20萬億,我們今年肯定不會有抗疫特別國債,但是我們還是會有地方的專項債,地方的專項債應該跟去年也差不多,3.65萬億左右。然後呢,除了這個數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講的赤字財政,保持一定的赤字財政,估計也會有安排3%多左右,三點幾還得推敲,3.3%到3.5%之間,這個有三四萬億,加在一起,有27到28萬億的錢可以用。所以積極財政政策要繼續發力,而且要靠前發力。
因為一般是這樣子,當經濟比較熱的時候,您想冷卻經濟,逆風而動,您必須採用比較緊的貨幣政策;相反,如果説當經濟比較冷,您想把它拉動的話,您必須採用比較寬的財政政策,比較積極的財政政策,而我們現在目前就是這樣,積極財政政策配以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跟去年的貨幣政策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比如説我們剛剛所講的給中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再貼現,只會加,我的判斷是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我們已經有2000億,3000億,和1萬億,我覺得今年還會繼續往前推。就是説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宏觀政策,兩大政策。當然,我們還有微觀政策,包括市場主體,做好放管服的工作,提升市場主體的活力,然後再做好公開、公正、公平的中性原則,來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配置,這方面都是有的。但其實如果從短期上來講,穩經濟穩增長最關鍵就是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國網:那麼您展望一下2022年我國的外貿還會像去年一樣有比較強勁的增長勢頭嗎?
余淼傑:對,我覺得2022年中國的外貿其實還是比較樂觀的,我認為還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一個主要的火車頭。其實如果要做一個大膽預測的話,我認為中國的外貿順差,2022年外貿順差可以達到3.5萬億人民幣。然後我們的外貿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會是東盟,東盟會取代歐盟和美國,成為我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如果説從對外貿企業的一個建議,新的一年,如果想做得更好的建議,我其實有這幾方面的建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博雅特聘教授余淼傑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董寧 攝)
第一個方面的建議的話,對出口企業要做好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的意思是説不要老是把出口的目的地瞄準到歐美這些成熟市場去。誠然,歐美這些市場做生意比較方便,因為它市場比較成熟,規則比較簡單和透明,相對來講比較方便。但是它有個不好的地方,給定現在中美關係日趨的複雜,所以這裡面有一定的態度的不確定性。相反的話,那麼對企業而言,它應該未雨綢繆,也多出口産品到東盟國家或者其他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一開始來講,不容易,因為對這個市場不熟悉,但是我們要用敲牛皮糖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啃,一塊一塊地啃。這樣的話,以後等到如果説那邊中美關係更加複雜的話,那這邊的話就成為主要的市場,所以企業應該未雨綢繆,做好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這是第一塊。
另外一塊的話,是説對服務貿易的建議,相對商品貿易的話,我們做得不太夠,總額只有6000億。那其實6000億相對於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來講比例是比較小的。
那怎麼辦呢?服務貿易我有9個字的建議:擴總量、調結構、樹特色。第一個,總量要擴大,結構要調整。結構調整比如説像醫療、像教育,像運輸,像旅遊,這四大板塊、四大産業的服務貿易應該做得更好。樹特色的意思是説其實我們可以學學南韓,人家南韓的醫療在保健貿易方面做得多好。我們中國也可以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你比如説中醫。這個是一塊,關於服務貿易的。
第三塊的話,我覺得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個建議,中國企業當然要出口,還有服務貿易,對企業走出去,我的一個建議不只是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走進去”。走出去的話,我到那個地方建廠。走進去的話,就是你建了廠之後,你還要盈利,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接受。怎麼樣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接受呢?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事情是還要做一些當地的社會責任的工作,多做一些公益的活動。這個其實也能夠提升當地對該企業的認同感,有利於這個企業進一步長期的發展。這是一塊。
另外一塊,從國家層面的建議,就是説政策方面的建議,我們當然要做好“一帶一路”的工作,但“一帶一路”的倡導或者“一帶一路”的落地應該差異化。我們應該優先發展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固然也很重要,也是要發展,但是陸上絲綢之路有太多的地緣政治的原因。因此,我們和陸上絲綢之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也很重要,但是可能還是以簡單的進出口形式為主。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不只是可以簡單地進出口,還可以鼓勵企業走出去。剛才我們也分析為什麼到東南亞國家去投資,因為他們那邊勞工比較優勢很明顯。另外一點的話,我們跟他們的合作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們跟東盟10國的經貿往來是西亞18國的5倍,目前來講已經有這樣的規模。換言之,以後要發展更加方便,所以這是一個建議。
另外一個建議是我們的地區經貿合作,剛才談到了CPTPP,還有RCEP,我們地區經貿合作應該有一個遞進化的特徵。我們現在的確是如此的,我們先完成了RCEP,之後我們再積極談判CPTPP。其實的話,我們應該繼續重啟——我的建議是繼續重啟中歐CAI(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所以未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以及CPTPP將是我們對外經貿合作談判的重點。這也是要跟各位網友分享的內容。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後期:劉凱;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