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20個年頭。經過20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貿體系,如今已站到了歷史的新起點上;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進程及世貿組織本身的發展也遇到挫折,走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世貿組織目前面臨哪些困難,未來又會往何處發展?就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邀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竺彩華來談談自己的見解。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竺彩華。(劉楨珂 攝)
中國網: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20個年頭。我們都知道,世貿組織對促進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經濟的騰飛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貿易戰,世貿組織的一些功能是幾乎停擺的。那麼能不能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世貿組織現在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有哪些困難?
竺彩華:我們知道,世界貿易組織是1995年1月1日成立的,到今天走過了將近27個年頭。你剛才提到的世貿組織的功能情況,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也就是説它的三大功能、三大支柱。從這個三大功能發揮的作用來看,可以説世界貿易組織的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甚至陷入了一種可以這麼説——“全面癱瘓”的這種狀態。
比如第一大功能,世界貿易具有監督,也就是監督各國貿易政策的功能。這個功能在現實當中,實際上我們看到,尤其最近幾年,比如説美國採取了單邊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單邊保護主義,對美國貿易政策的監督審查方面,世界貿易組織的功能並沒有很好地發揮。
第二個功能就是爭端解決功能,在解決爭端機制這個功能方面,由於美國的惡意阻撓,使得上述機構的大法官遴選程式一直沒有啟動,這樣也使得整個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機制也陷於癱瘓。這個癱瘓實際也給美國創造了一個機會,就像剛才我提到的,它自己要實施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但是又不想受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制約。所以,它要把自己的國內法淩駕於國際法、國際制度之上,使得爭端解決機制陷於癱瘓的狀態。
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三大功能就是推進貿易談判,也就是制定新的規則。在這個方面,從過去20多年的發展進程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貿易組織組織的首輪談判,也就是多哈回合談判在2016年就宣告終止,實際也就等於第一輪談判沒有完成。到後來,2015年終於談成了一個《貿易便利化協定》,也就是説從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到今天,真正談成的多邊協定只有《貿易便利化協定》。但這個《貿易便利化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各方對它的期望應該説相差甚遠,尤其是對於一些從90年代以來在貿易領域出現的新的規則,比如説智慧財産權、服務貿易、競爭政策、環保、勞動力等很多領域,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議程當中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更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功能實際上也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從這三大功能來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了27年,和當年它的前身關貿總協定所達到的成果來比,尤其談判這個功能,其實相差還是很大的。
你剛才提到有哪些困難,我想世界貿易組織之所以陷入到現在這樣一種困境當中,也是和它遇到的——可能今天的問題和當年遇到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説,從今天全球經濟整個格局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尤其規則的談判要往前推進的話,它其實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但是今天,恰恰是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超級大國,也是當年主導關貿總協定進程的國家,今天它反而是在退出這樣一種領導的功能。這實際上是真正導致世界貿易組織三大功能不能很好發揮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領導力,世界貿易組織的領導力不足、不夠。
第二個困難,主要體現在今天這樣的世界當中,全球利益的分化不斷地擴大。我們知道,像國際制度的形成其實是多方的共識,由於各方的利益訴求差距越來越大,也就導致了很多方面,包括WTO自身的改革,包括新規則的推進等等這些方面都很難達到實際的成效。
中國網:有評論認為:世界貿易組織出現的這些問題,主要在於中美之間的分歧?對於這樣的説法,您怎麼看?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竺彩華做客中國網訪談間。(劉楨珂 攝)
竺彩華:這樣的説法我想有點片面。世界貿易組織出現的問題,應該説從中美對立來説,真正非常對立的狀態其實還是特朗普上臺以來,2018年以來才出現的。但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那是由來已久的,也不是最近兩三年的問題。我想在這裡,世界貿易組織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其實最深層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它們的發展利益的爭奪,或者發展利益之爭是越來越激烈了,或者很難走向更加融合的一種狀態。
在國際經貿規則發展過程當中,實際上現在的規則本身也在演進。我們可以説第一代的國際經貿規則主要是圍繞貨物貿易,可能規則主要就是圍繞關稅、邊境上的一些措施進行談判。所以,我們看到過去的談判,無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只要你原來都徵收了關稅,我就可以跟你談,大家都可以參與。
但是今天,尤其從90年代以來,我們知道,全球化實際上進入到了由中間産品貿易為主的全球化,再發展到今天,可能更是數字貿易為核心的全球化。那麼這樣一種全球化背景下,我們看到經貿規則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不再僅僅是關稅和邊境上的措施,而是可能會涉及到全球價值鏈方方面面的一些措施,也就是我們稱為“邊境後的措施”,比如涉及到的服務、市場準入、智慧財産權,也包括今天數字貿易時代可能還有的數據傳輸、電子商務、跨境數據流動等等。那麼這些問題,應該説它基本上都是屬於國內制度的問題了。所以,今天這种經貿規則對於很多國家來説,就意味著你要讓國內制度和國際進行融合,而到底誰融合誰?顯然,一般來説肯定是強者融合弱者。也就是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它們的利益訴求(差距)實際在今天來看可能越來越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還存在著數字鴻溝的背景下,它們的這種技術水準和數字的基礎設施都跟不上的話,那麼發達國家推動的數字貿易的自由化可能對它們發達國家的利益是難以提供保障的。而且不僅他們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今天數據的流動還會帶來國家安全方面的問題。像2013年斯諾登曝光的“棱鏡門”事件,美國在利用這些數據監管全世界。
實際對各國來説,不僅對國家有安全的隱患,也有對個人隱私、個人資訊等等方面,都出現了如何去保護的問題。那麼一味地追求開放自由,在很多國家自身沒有這種能力,甚至沒有監管能力的情況下,這種開放可能是災難性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規則,尤其是新的規則越來越需要各國制度的融合;而制度的融合,可能更需要的是價值觀的融合,和本身各國國內治理能力、各國體制這方面都能夠更好地融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看到了,如果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這種利益訴求的差距是很大的,那麼中美的對立,在這裡面,恰恰我們看到,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美國又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在這裡,實際上它們代表了兩種相對立的利益訴求,集中到WTO的規則談判當中,就得以呈現出來。所以,我們説WTO的問題其實由來已久,只不過現在很多問題集中反映到了中美的對立上,但不是説中美對立導致了WTO很多的問題。我想是這樣的。
中國網:自2001年開始的多哈回合談判失敗之後,WTO的機制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突破。但是就在前不久,就是12月3日,中國、美國、英國在內的67個國家達成了一項全球服務貿易協議,這項協議的達成將使全球服務貿易成本下降,TWO的總幹事也將此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協議”。這項協議的達成對於全球經濟的發展將産生什麼樣的意義,又會對WTO自身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呢?
竺彩華:這項協議的達成,我想它對全球經濟來説,應該説是符合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尤其是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因為當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尤其是數字技術推動下,産業鏈、供應鏈的加速調整實際才導致過去傳統的這種製造業全球化,進入一個“低潮期”。反過來,以數字貿易為核心、為主導的服務貿易的全球化進入到了“漲潮期”,一個是在退潮,一個是在漲潮,很顯然,只有抓住這個趨勢的國家才能從中受益。所以,這個協定的達成就反映了各國順應全球化新發展趨勢的這樣一種表現。
這裡還可以補充一個數據,WTO實際做過統計的。我們可以看到,1970年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重是9%,到了2019年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重就達到了25%,而且WTO預計,到2040年服務貿易比重將進一步上升到全球貿易的1/3。這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意味著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增量和全球貿易增長的新動能就會發生在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領域。所以,這個協議的達成正好反映了這樣一種趨勢。
對於世界貿易組織來説,這個協議的達成,我想它的意義應該説也是具有兩面性的。積極的一面來説,對於世界貿易組織來説,也能夠提振大家對它的信心。就像剛才我們講到的,因為世界貿易組織三大功能、三大支柱其實在過去幾十年間發揮得並不是很理想。最近達成了這樣一個服務貿易方面的協定,應該説對大家來説,對WTO又重拾了信心,希望WTO在推動規則談判上能夠更有作為。因為現在還有在推動的其他領域的一些談判,可能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希望。所以,這個也就是為什麼WTO總幹事説,“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協議”。我想是出於這樣一種考慮。
但是另一方面,我其實也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因為剛才講到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其實很多利益的訴求存在根本性的矛盾。現在就導致出現了什麼呢?多邊貿易的體制很有可能——因為最近達成的這個服務貿易協定,它是被稱為“服務貿易國內規制的諸邊協定”或者“諸邊談判”,所謂“諸邊”不是多邊,你剛才也提到,它是67個國家,WTO成員國一共有164個國家——這樣一個協定。顯然,受益的也還是那WTO 1/3多一點的國家,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邊貿易協定。所以,這樣就很可能會加劇現在已經處於碎片化的多邊貿易體系處於(更加)碎片化的一種狀態,可能又會出現這種小圈子、小團體,使得這個貿易體系更加地碎片化,也使得有的國家更加地被邊緣化,因為不能參與的國家就更加地被邊緣化了。這樣可能對於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全球福利來説,如果沒有其他的一些措施跟進,更關注一些發展問題,可能這樣發展下去,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又掉隊了。可能WTO最近達成的協定,對它自身建設來説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當然消極的影響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來補救。
中國網:其實現在世界經濟貿易的形勢可以説是日趨複雜的,一方面像您剛剛提到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是更加激烈的;另外一個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要和中國“脫鉤”。那這樣一個全球的形勢,對於世貿組織的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世貿組織有沒有進一步完善的可能性?
竺彩華:您剛才提到兩個方面,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之爭更加激烈了。這實際上使得WTO的工作,尤其剛才講的幾個方面的工作其實是越來越難以推進了,就是説工作難度在加大。但是你剛才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説在工作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如果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那麼這個工作還是可以推進的。但現在恰恰是美國在推動所謂的要跟中國“脫鉤”,包括在WTO的改革當中,它實際上是在聯合拉歐日成立什麼“規制非市場化政策和行為”的這種聯盟。那麼這個聯盟它針對的就是中國。
如果説沒有中國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它本身就不可能有真正多邊意義上的世界貿易的規則。從這個角度來説,你剛才提到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利益之爭,加上中美之間這種對立,其實對世界貿易組織的工作來説,應該説確實是很難想像它能夠達成非常實質性的進展,這個是很難想像的。
對於WTO的未來來説,應該説它還是有提升空間的。當然,這個可能性有,但有我想也還是在於中美,就像剛才提到的,WTO的問題不在中美,但是問題的解決還是在中美。如果中美合作,WTO的很多問題可能能迎刃而解,但如果中美不合作,那可能很多問題就難以解決。
我們在最近看到的,比如説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其實也是很好地説明瞭這樣一個情況,就是説中美在氣候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那麼中美的共識就會成為世界的共識;但是如果中美達不成共識,那就氣候大會肯定是沒有什麼成果的。所幸就是在這次氣候大會上中美達成了共識,所以,聯合國氣候大會也就有了階段性成果。那麼對於WTO來説,其實也是一樣,真正要取得成果的,就像剛才講到的服務貿易,最近達成了服務貿易的談判,儘管是諸邊的,但它也是建立在中美能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的)。
(本期人員:編導:韓琳;主持:白璐;攝影:劉楨珂;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