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今年已是20年。回顧歷史,不難看出:中國“入世”不僅推動了自身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進程。20年風雲變幻,中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世界經濟格局以及世貿組織本身也走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總結歷史經驗,展望未來,中國“入世”2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給了世界怎樣一個交代?世貿組織又將面臨怎樣的發展前景?就這些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邀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來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楊楠 攝)
中國網:徐老師您好,首先很高興今天能夠邀請您做客我們演播室,先跟大家打個招呼。
徐老師:大家好,主持人好!
中國網: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20個年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口號就是要“與國際接軌”,您覺得我們做到了嗎?體現在哪些方面?
徐老師:今年是加入世貿組織20週年。坦率地講,過去20年,是我們中國逐漸跟國際接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同步發展的(過程),這個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的。從開始的時候——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有承諾,這個承諾就是要履行一些義務,要遵守國際規則,同時要有一個時間表——到2007年的時候,作為第一階段,咱們中國——你的關稅水準要下降。2001年我們起步的時候,關稅水準是比較高的:15.3%,到目前,我們已經下降到只有7.4%,超額完成任務了。
另外,開放也有一個路線圖,開始的時候,從製造業包括農業不斷地擴大開放,後來到服務業,一步一步來。實際上到2007年,承諾要開放相關的將近100個分部門,現在我們有將近120個部門對外開放。所以大家看到,我們在遵守國際規則方面應該説還是一個優等生。
在一開始的時候艱難一點,中央層面和地方層面一些法律法規很多與國際規則、WTO的原則相衝突的地方,都給它廢除掉。我們修改、廢止的相關法律、政策、規章在中央層面上總共將近2000件,地方層面上19萬件,可以説這是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咱們逐漸跟國際接軌,當然也是從中受益的,參與國際分工。因此我們掌握準了自己的位置、比較優勢,特別是咱們的低成本的優勢,勞動力供給非常充分,因此就成為製造業大國,現在在一定意義上説也是製造業強國了,為國際社會做出了貢獻。
概括起來講,咱們就是作為多邊主義的維護者、參與者,也是貢獻者,咱們在2012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現在是舉足輕重。在這個過程當中,經歷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或者説是外部的衝擊,一次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一次是最近的全球疫情的衝擊。在這兩次災難性事件面前,實際上咱們中國的表現都非常出色。一方面咱們自己做得不錯,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咱們出臺了4萬億的刺激政策,實際上拉動了自身經濟的逐漸恢復,也給世界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那麼這一次應對疫情,咱們中國的表現也是有口皆碑的,自身的疫情控製表現非常好;同時呢,有序地復工復産。而且全球供應鏈遭到衝擊以後,大量的外貿訂單,特別是抗疫物資(訂單)到了我們中國,咱們生産出口。中國經濟、産業的韌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實際上也為這一次世界經濟逐漸恢復常態化和共同抗擊疫情的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所以,回首過去20年,咱們應該説是問心無愧的,咱們做得非常好,要給中國點讚。
中國網:提到接軌,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市場經濟地位”。在過去20年裏,中國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夠得到其他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認可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仍然有一些西方國家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此您怎麼看呢?
徐洪才:當初,實際上世貿組織也有承諾,就是到2016年的時候,經過15年過渡期以後,要自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到現在,他們一概不認帳。我覺得這裡面體現了西方國家的一種偏見,還有一些誤解。因為過去的20年,咱們中國坦率地講在推進市場經濟特別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方面、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是不遺餘力的,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
我們從1992年開始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那麼特別是最近幾年,國有企業的改革,包括要素市場的發展,大家看得很清楚,就是把競爭性政策置於非常突出的位置,要鼓勵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應該説是不遺餘力的,朝著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方向穩步推進的。
那麼,作為國有企業,這是西方詬病最多的,實際上我們的憲法也確立了國有企業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要參與市場競爭,要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同時,我們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特別是公司治理機制方面,應該説我們也是按照國際慣例、國際標準穩步推進的。所以呢,現在認為我們對國有企業有一些特殊政策、補貼、照顧,這種説法是不符合實際的。
那麼另一方面呢,最近這些年,大家看得很清楚,就是我們鼓勵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發展,特別是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我們穩步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這方面,不斷地擴大開放的領域,特別是金融服務業最近幾年是快馬加鞭。那麼很多外商投資企業都用手投票,看得很清楚。最近幾年,我們吸引外資是穩步提升的,同時我們的對外投資也是穩步發展的,所以中國成為全球跨境投資最大的國家,或者説也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這就是市場給我們投了一個贊成票。
另外的話,大家看得很清楚,我們在廢除一些不合理的行業壁壘,特別是反壟斷、促進公平競爭方面,最近兩年也有一些新的進展、新的舉措,這些也都保證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同時咱們履行職責,比如在不久前,我們接受了WTO的所謂貿易政策的審議,三年一次,上一次是2017年,那麼審議的結果,對中方各方面提出了很多疑問,但是同時呢,我們也認真地做了回應,大家總體上對中國的表現是非常肯定的。中國這種不遺餘力地擴大開放、促進改革,實際上是用實際行動履行了我們的承諾。
現在還有一些人對我們的國有企業包括國有企業裏共産黨的領導,對這個有一些偏見。實際上這種偏見,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可以給予最好的回應、回答。事實上,各行各業,世界各國在中國的發展過程當中分享了紅利,參與了中國的經濟建設;同時在合作過程當中,也從中國學習和借鑒了一些——比如中國在推進公司治理機制改革方面,我們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其實也是肯定的。比如加強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國際上沒有。但是呢,我們並沒有強迫這些外商企業建立黨組織,那麼很多外商機構覺得有必要,在中國這是行之有效的。那麼實際上這也是反映了治理機制未來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各國的國情不一樣,未來我相信也可以互相借鑒。比如説美國的公司治理這塊,我相信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從2008年金融危機,包括最近幾年,大家看得出來,華爾街,包括一些跨國公司內部的治理方面暴露出來一些醜聞。實際上,美國的公司治理也不是普遍適用的,比如説歐洲採用的治理機制跟美國就有所不同。所以,應該要看到這種統一性的方面,也要注意到各國有一定的差異性、個性化的表現,這也是正常的。
總體來看,我認為西方少數一些國家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概不承認,我覺得這也是不明智的,同時也不符合事實。
中國網:對,其實中國所做的一些努力,我覺得是有目共睹的,您剛才提到的負面清單,還有一些,準入前國民待遇以及一些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我覺得最好的證明就是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到中國市場,還有更多的外國企業願意留在中國市場,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徐洪才:對,對。其實呢,多年前,我們開始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的時候,當時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上海,在那個時候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當時的負面清單,其中限制項大概有190項左右。那麼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一降再降,一減再減,現在大體上只有30項左右了,所以能開放的都開放了。那麼在參與中國開放的過程當中,外商投資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實際上是從中受益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是非常之快的,這是一個事實。
中國網:您剛剛也提到,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這也是有目共睹的。那除此之外呢,中國也為經濟全球化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那您能不能給我們再展開講一講?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做客中國網演播室。(楊楠 攝)
徐洪才: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什麼呢?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2012年中國的體量,GDP的規模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現在咱們佔到世界GDP總的規模17%左右。美國第一,我們第二,我們的體量相當於美國70%以上,跟美國之間的距離越來越接近了。那麼在過去的10多年裏,中國對世界經濟新增GDP的貢獻平均下來每年大概接近30%左右。這個貢獻是很大的,就是增量部分。同時,我們的貿易現在佔到全球12%到13%的水準,也是世界第一。因此,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通過進口、擴大出口等等,實際上是為全球的消費者包括生産者提供了便利。以美國為例,實際上美國現在是我們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曾經第一,歐盟第二;後來歐盟第一,美國第二;現在是東盟第一,歐盟第二,美國第三。但是今年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量還有6000多億美元,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就是在雙邊的經貿合作過程當中,最得到實惠的是美國的居民消費者,價廉物美的商品滾滾而來,而美國自己生産不了。美國在全球分工體系當中,它總是佔據著高端位置,什麼來錢快,賺錢多的,它就幹一幹。比如手機,蘋果的手機實際上美國要從中國進口,然後再賣給全世界。我們是製造業大國,所以實際上這些消費者,包括中間這些廠商都是從中受益的。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是自然形成的,是一個市場行為,那麼因此呢,合作方都是受益的,不是説中國佔便宜,單方面受益,美國吃虧了,西方人吃虧了,這種説法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另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前面講到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金融危機,包括這次全球疫情的蔓延,咱們中國在關鍵時刻都是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為世界經濟做出了獨特的貢獻,這是過去的一個基本的事實。
中國網:其實今年以來,西方的一些學者也在討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這件事,其中以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正是因為美國同意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正是因為美國向中國開放了市場,所以才有了中國今天的高速發展。但是中國發展之後,現在成了西方一些國家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表示比較後悔當初支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於這樣的説法,您怎麼看?我們的高速發展是不是因為他們給我們……
徐洪才:我覺得很有意思,有片面性,他只強調了一個方面,實際上加入世貿組織,那是世界各國——WTO成員國所有的國家都同意的。當然美國很關鍵,美國同意、支援功不可沒。美國開放市場,我們參與這個市場,實際上是從中受益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為美國經濟做了貢獻,比如前面講的我們為美國的消費者提供了大量的價廉物美的商品,不僅讓他們的生活福利、民生福祉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抑制了美國的通脹,還有美國財政收支的平衡。我們掙的錢幹什麼?買了美國的國債,美國是寅吃卯糧,大量的負債,債務纍纍,結果中國也幫了它的忙,幫助它實現了收支的平衡。
近期我看美國財長耶倫女士有個講話,她希望加快——要減除、要取消對中國貿易加徵的不合理關稅。為什麼呢?因為加徵的關稅推升了美國的通脹壓力。近期美國的通脹創下了最近31年來的歷史新高,所以現在它自食其果。同時呢,美國的消費者,包括企業,也因此多支付了成本,這個成本包括加徵的關稅,最終是進了美國財政部門——政府的腰包,老百姓吃虧了。
那麼實際上雙邊——我覺得是互利共贏的,不能説哪一方吃虧,哪一方佔便宜。另外,他講到把中國培養起來以後,成為它的競爭對手,我覺得這種説法反映了他這種心胸比較狹隘。如果是公平競爭起來的,應該樂見其成,這是我們中國人善良的一面。你美國現在,像拜登政府要加大自身的研發投入,修復自身的産業鏈、供應鏈,我們覺得這是辦好你自己的事情,無可非議呀。
這一次在視頻會議上,習主席也講到,我們兩個大國,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然後為國際社會多做一些貢獻。
未來,我覺得世界經濟的發展,中美兩個大國都不可缺少,都要發揮各自的作用。在國際規則層面上促進公平競爭,提高全人類的福祉,推進開放合作。基於平等前提之下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前提之下實現互利共贏,是我們共同的奮鬥目標,而不是以鄰為壑這種狹隘的心理。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