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産黨精神的體現——《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述評
 
時間:2021年9月28日
嘉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江宇

中國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8日發表《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白皮書回顧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的不平凡歷程,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展望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是一部記錄和反映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實踐的重要文獻。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為什麼中國共産黨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小康?本期節目,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江宇與廣大網友分享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江宇解讀《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


 江宇: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我認為它是對歷史的致敬,是對人民的承諾,也是對世界的宣示和對未來的展望。這是幾千年來我們的先賢心目中的社會理想,從諸子百家開始,設想的社會理想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人各得其所,人人都幸福的生活。我們的革命先烈當年幹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也都是想讓後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説已經超過了這些革命先烈的想像,所以,這個白皮書就説明我們黨沒有忘記初心,是在建黨100週年之際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完滿的答卷。

這本白皮書的主題是全面小康,我覺得“全面”這兩個字也很好的概括了我們小康的成色。

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上看,雖然少數國家實現了現代化,但是現在西方國家主導的這種現代化模式還沒有找到一條能夠實現全體人民改善自己的生活,走向小康社會並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西方主導的現代化在全球導致了兩極分化,這個現代化道路只惠及了少數國家,大部分國家還在貧困的泥沼中掙扎。西方國家實現了物質的極大豐富,但是沒有找到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的道路。全球範圍存在著兩極分化,生態破壞,階層的對立還普遍存在。

在這種大的國際格局下,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的全面小康事實上是有世界意義的,它不游標志著我們的黨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對我們的革命先烈交出了一份完滿的答卷,也為人類開闢了一條新的現代化模式,這個現代化模式它的主要的特點就是白皮書的主題詞“全面”。

這個“全面”,一方面是發展維度的全面。我們的小康不光是經濟發展,而且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文化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格局。這個和當年馬克思主義倡導的發展目標就是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際上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目標的呼應。我們不是單純的追求物質財富,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財富去破壞平衡,破壞生態,破壞公平,而是實現了一個均衡的發展。

另外,這個“全面”還體現在它是一個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體人民的小康不光是要惠及全體人民,而是全體人民都要主動的參與,每個人都是追夢人,每個人一起來譜寫中國夢的篇章,那每個人都能從全面小康中獲益,這也是我們中國共産黨的特質的體現。

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産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走出這樣一條全面小康的道路,這是和我們黨在100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形成的獨特優勢有關係的。我們黨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所以能夠把解放全體人民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黨有著正確的政治立場,我們黨是代表人民的,而不是代表任何權勢集團的,所以能夠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能夠惠及全體人民,而不是讓發展成果被少數人共用。我們黨又有著嚴密的組織體系,有著嚴格的制度和紀律,所以,我們黨才能夠不斷的進行自我革命,贏得人民的擁護,這樣才能夠調動起各個階層、各個方面人民的積極性來建設這樣一個全面的小康社會。

所以説,我們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中國共産黨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思想、道路和力量的體現。我們中國的全面小康實質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全面的發展。

那麼這條道路對於解決現在存在的逆全球化,存在著全球範圍內的社會問題,全球範圍內的生態危機,社會衝突等等也都是有啟示意義,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中國一起努力去探索一條更加獨立的、更加公平的、更加可持續的現代化道路。

當然,實現了全面小康並沒有實現我們奮鬥的終點,這個白皮書並沒有滿足於我們取得的成績,而是非常清醒地指出了我們今天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那將來我們還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繼續地邁出更大的步伐。

整個白皮書有17次提到共同富裕。特別是在白皮書結尾的時候,連續地提到共同富裕,這就説明我們黨是永不自滿,永不懈怠,要為了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主動的去持續的進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個白皮書也可以説是一個新時代的“衝鋒號”,它又吹起了我們在小康的道路的基礎上重整行裝再出發,要在未來的二三十年時間交給人民一份更好的答卷,那就是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體人民更高水準的全面和自由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期待、去努力和奮鬥的目標。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裴希婷;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裴希婷;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