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方楚雄先生做客我們的演播室,請他談一談他的藝術和人生。
圖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方楚雄 攝影/李佳
中國網:方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方楚雄:中國網的網友們大家好!
中國網:方老師,您從童年的時候就開始畫畫,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畫畫經歷了,您從小跟隨嶺東大家學畫畫,被譽為“神童”,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這段的經歷嗎?
方楚雄:我出身於廣東潮汕平原,從小就喜歡畫畫,我童年的時候受到兩個老師的指導,一個是王蘭若老師,一個劉昌潮老師,這兩位老師都是上海美專畢業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美專畢業,他們都接受了海派的教育,有非常紮實的基本功。
我的第一位啟蒙恩師是王蘭若老師,當時我很小,才五六歲,但是王老師非常好,他手把手教我。王老師的畫路非常廣,什麼都能畫,所以就影響到我後來的畫路也非常廣。他後來就説我稍稍年紀大一點,他就跟我講很多藝術的道理,還在我的畫上面題字題跋,把我的畫的優點缺點都談出來,所以我這段學習就對我的藝術人生影響非常大,使我走上一條比較正的路子。
中國網:可以説您從小就是跟著大家來學習,起點非常高,您後來也是進入到了美術學院進行專業的更加正規的學院派教育,學院派教育以及跟著拜師學藝這兩種方式您都是親身體驗過了,能根據您的自身的感受給我們講一下,這兩種方式有什麼樣的區別嗎?
方楚雄:我很有幸青年的時候就到廣州美院學習,當時廣州美院有很多名家大師,比較正規的學院派教學,課程非常多。當時學習就有素描、色彩、連環畫還有山水花鳥人物,我覺得特別是寫生跟創作,彌補了原來的這種師徒制的這種不足。學院派的教學它有一個好處就是接觸非常廣,這點對我後來的繪畫的這種很紮實、很全面的基本功的訓練産生很好的影響。
中國網:那麼在您看來拜師學藝以及學院派的這種方法,他們各有怎樣的優缺點呢?
方楚雄:我覺得我們古代是基本上都是師傅帶徒弟,這種就是可以老師手把手的教學生,能夠得到老師的真傳,但是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學院派的教學課程的設置比較廣,能夠學到很多各方面的藝術風格流派的東西,但是因為它課程比較多,比較雜,往往本科四年裏邊很多課程一接觸就完了,特別是筆墨這種訓練很難做到很深。現在這種學院的研究生的那種導師工作制,這種我覺得是比較好的,就是經過學院的這種全面的學習,本科的學習,然後再進入研究生導師工作室,我覺得這種教學的模式是比較理想的。
圖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方楚雄做客中國網演播室 攝影/李佳
中國網:老師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博採眾長,對老師提出來一個更高的要求了。您其實也是一直在踐行“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是非常好的為人師表的典範。我們了解到,您執教四十多年來,可以説是桃李滿天下,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認為怎麼樣才能教好學生呢?
方楚雄:我在廣州美院教學四十多年,在近二十年基本上都是帶研究生,我覺得教學一定要因材施教,所以,我的學生就是他的畫的風格面貌很多,有工筆、寫意,有小寫意有大寫意。首先教畫畫的老師一定要是一個很優秀的畫家,他只有説自己能夠創作出很好的畫,才能夠引導學生,學生能夠信服你,能夠接受你的教導,能夠接受你的影響。
第二,作為老師,他還要有一定的理論性,能夠幫學生總結一些繪畫的規律,看出學生的一些問題。
第三,他眼界一定要高,他一定要有高的眼界能夠看出學生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
第四,他一定師德要很高。作為教師他一定要熱愛教學,你要把你自己的全部學識教給學生,不要怕學生超過你。另一個當他教畫畫還要從他們的品行去抓,修身正行,就是説學生能夠人品高畫品才能高。
中國網:也就是我們説的德藝雙馨,經師易遇,人師難遭,能夠當您的學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您經常帶學生去大自然中寫生,您也説大自然中其實是不缺少美的,只是缺少發現美德的眼睛,看似普通的大自然中這些花花草草包括動物,我們是如何捕捉到它的美的呢?我發現他們在您的筆下都表現得栩栩如生,生機勃勃。
方楚雄:對,我覺得一個畫家能夠在平凡中發現美,這是一個畫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因為畫家他能用他的慧眼去看生活的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一般帶學生到生活裏面去,一定要引導他們去發現身邊那種很普通,但是裏面能夠發現這種美的素材,能夠感受到它的美來創作。
中國網: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可能是我們普通人去大自然中只是單純的感慨這個風景真的很秀美,但是真正説是我要捕捉它哪些美的角度以及方面,可能普通人很難做到的。
方楚雄:要帶著感情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他才能到生活裏面去發現這種美感。
中國網:對,可以説是大自然的這種美感,是藝術讓他變得更加的完美了。
方楚雄:對。
中國網:方老師,中國的傳統畫和現代審美之間是存在很多差異的,那您是如何把握既有傳統的底蘊又有現代審美以及時代氣息這兩者之間的一個平衡呢?
方楚雄:我覺得中國畫它有很優秀的傳統,有上千年的優秀傳統,你如果是學習中國畫一定要學習傳統,進入傳統,才能夠發現裏面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如果是你沒有傳統了,這種藝術它是不可能高,不可能深的,傳統應該是説有源之水。但是我們現在學習傳統又不能畫得跟古人一模一樣,因為我們現在和傳統又很遙遠,然後你思想感情審美都和傳統完全不一樣,我們要用我們現在的審美,我們現在的人的思想感情去感受,去表現,畫出來的跟古人的又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是既有民族傳統的底蘊,又有時代的氣息,又有個人的藝術風貌,這樣的藝術品我覺得才是好的。
中國網:我們的藝術創作也是要與時俱進的。
方楚雄:對。
中國網:據悉,您9月8日要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一個大型個人的畫展,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畫展相關的情況嗎?
方楚雄:今年9月8號是我在中國美術館的圓廳和8、9(號)三個廳的大型畫展。這個展覽一共有120多件作品,基本上都是概括我從藝從八十年代初到現在的作品。裏面還有一些教學的文獻。這個畫展有兩大版塊,第一版塊叫做天地壯闊,我是把我的動物跟花鳥放在一個宏大的場面,讓觀眾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圓廳一張2米半乘5米的大畫,我是畫非洲大草原的各種動物,很和諧的生活在一個大自然的環境裏面,裏面有長頸鹿,有斑馬,有角馬,有羚羊。
還有斯里蘭卡的大象,雲南野象谷的大象,熱帶雨林的孔雀,這種都是很大的場景,畫面都是一些大樹野藤,和這種繁花密葉,表達這種大自然的大的氣勢。
另一個就是生靈溫情。因為我覺得一個畫家他要關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所以我在畫裏面經常表現大自然的這種美,包括人性。我很喜歡動物,經常觀察我家裏的小貓,鄰居的小狗,看它們的動態,它們的表情。我覺得動物的這種情愛,包括母愛的這種永恒的題材。動物裏面經常畫這種母子動物跟它的小動物在一起的親情,往往擬人化的方式來表現。我覺得這種情才能夠感人。
還有一個鄉土氣息,我經常到鄉村到農村去寫生,喜歡到屋前屋後去看那些農家的農具、石磨、柴火,這種我也是非常喜歡。我覺得花鳥畫雖然沒有出現人,但是能夠通過你在花鳥畫裏面看到人的氣息,人的存在,這種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通過你這個看到畫之外,有人的感情在裏面。
圖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方楚雄 攝影/李佳
中國網:他們其實都是萬物生靈,都可以通過您的眼睛來發現他們靈動的一面,來捕捉到他們的美麗,通過繪畫來給我們展示出來。
通過剛才您的介紹,我們也知道您繪畫創作的領域非常廣泛,除了我們這種傳統的花鳥畫雅俗共賞之外,還有很多的題材。比如説您剛才提到的您去非洲大草原觀察動物遷徙以及雲南的野生大象等等,這些題材可以説是很少有人涉獵,您的創作範圍非常的廣泛。
方楚雄:對,因為我覺得動物題材是比較難,因為動物造型比較複雜,另一個它又在動,要畫好它,要畫得生動是非常難的。我是這幾年動物的題材越畫越多,但是我就是九十年代以前,就是動物的題材還是比較少的,只局限在松鼠、猴子、小貓這幾種題材。
中國網:後來是發生怎麼樣的轉變呢?
方楚雄:後來就是1994年,當時那一年是狗年,有朋友叫我畫狗。我就從來沒畫過狗,我去觀察狗。然後我發現有一種狗毛茸茸的,松獅狗,我覺得挺好看。
中國網:很可愛。
方楚雄:它憨憨的,很憨厚的,松起來造型很整體,很適宜入畫,所以我當時就開始畫這個狗。後來現在狗的題材我越畫越多,變成我經常畫的一個題材。我覺得有時候這種動物的題材,你雖然沒畫過,但是你如果深入去了解,去發現它的美,喜歡上它,就會去表現它。包括這一次我去非洲畫這些動物,我原來也沒有想到會畫這些東西,包括長頸鹿,從古人就沒有畫過。
中國網:這個好像是我們國畫中很少涉獵的一個題材。
方楚雄:對,很少,因為它特別大,你要畫起來怎麼畫?但是你到草原去了,感受以後就真的會想去表現它。
中國網:就像您説的,您之前可能是很少涉獵動物,但真正接觸到這麼多憨態可掬的小動物之後,慢慢的擴大了您的繪畫的氛圍。通過您的動物題材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通過這些作品傳遞出來的溫情,也讓這一份溫情傳遞給更多的人。
但是一些傳統的題材,比如説松梅竹可以説是古人是反覆創作的,也是您主要的一個題材的範圍的,那這些老的題材如何畫出新意呢?
方楚雄:松梅竹是我們傳統的文人畫的一種非常典型的題材,因為松梅竹它這種自然生態和它的這種習性表現剛好是我們文人、我們中國傳統很喜歡表現的,這種很清高、很傲骨,把它作為一種人文情懷來表現。不單單是表現一花一草,而是把它升高到一個精神層面上。但是我們現在畫的人太多了,往往就很容易畫的落入一個俗套,不可能超過古人,也不可能去發展。所以,我覺得應該到生活裏面去感受,才能夠有新的突破。
1992年,我在江蘇美術館個人畫展以後,我就順道去黃山寫生。在山上我坐在一棵(古松)下休息,我抬頭一看,那一棵松樹蒼蒼茫茫的,鋪天蓋地的枝椏,陽光從後面透過來,山上的陽光也非常的神秘,非常的悠揚,這種感覺是我以前完全沒有的,後來就使我産生(靈感)創作了《古松》,這種松樹就是一個樹榦是在畫面的正中,枝幹鋪天蓋地從四面伸過去,像一把大的傘一樣,這種視覺的衝擊力就跟傳統的這種松樹的完全不一樣的。
還有竹子,一般竹子都是很清雅很淡雅。
中國網:比較常見的風格。
方楚雄:對,但是我在海南島寫生的時候,發現一堆竹子它是一叢根相連,還有竹竿就給人砍了以後又發新筍,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所以使我感覺非常震撼。竹頭的這種生命力,這种經過滄桑歲月生命的這種頑強,所以我表現了一張叫做《歲月》的竹子。
還有梅花,我是非常喜歡畫梅花,每年梅花開的時候我都會帶學生去全國各地去尋梅、訪梅、寫梅。很多人都説,方老師你畫梅花都已經是閉上眼睛都可以畫了,何必每年都去寫生呢?
中國網:是,這也是我們好奇的一個問題。
方楚雄:因為時間閱歷的增加,所以我現在對梅花的感受會不同,我每年到梅林去感受去看梅花,會有新的感受,我希望能夠畫出這種新的,能夠更加有深度的作品,所以我每年還要去觀察,還要去寫生,去感受梅花。
圖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方楚雄做客中國網演播室 攝影/李佳
中國網:通過您的這些松梅竹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生命的張力。像您説的每年都去畫梅花,但是每年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也是通過您的這種作品的“蝶變”,能夠感受到您對人生的思考和體悟。此次北京大型畫展可以説是對您過往的藝術創作和教學的一個總結,對於未來您有什麼新的計劃和工作的期許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方楚雄:我覺得這次在北京展覽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藝術同行的意見,通過這次展覽我覺得我深深有感受,畫畫是我的職業,也是我一生畢生的追求,它也是我生活裏面不可缺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覺得一個人他的職業跟他的興趣能夠高度的統一,這個是最幸福的。我覺得這種職業能夠陪伴他一直到老,在他的身體的條件許可之下,他還能夠不斷的在這裡工作、學習,不斷的提高,不斷的追求,我覺得這種職業是我覺得最理想的。
我覺得我現在是非常幸福。現在我們正逢盛世,我們祖國正在邁向文化復興之路,所以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畫家倍感幸福,也倍感責任重大,我覺得我還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教學。我現在還在教學第一線,我希望能夠為祖國帶出更多好的美術工作者,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就想我還要不斷的努力提高修養,提高我的藝術內涵,能夠為祖國,為我們的時代創作出更多有深度、有內涵的藝術作品,奉獻給我們廣大的觀眾跟我們的祖國。
中國網:我也是代表各位網友對您用心血、用思想及用靈魂創作的這些富有生命力的作品,為我們貢獻出來這些非常寶貴的精神食糧表示感謝,也預祝您的畫展成功。謝謝方老師,謝謝。
方楚雄:謝謝主持人。
中國網: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主持/責編:佟靜;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