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圍堵中國能成功嗎?中美比較中亞洲國家會有自己的選擇
 
時間:2021年8月13日
嘉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中國網:今年5月以來,美國多位高官先後竄訪亞洲多個國家,妄圖聯合中國周邊國家編織一道反華包圍圈。在當前新冠疫情仍然肆虐、美國自身麻煩纏身的情況下,亞洲各國如何看待美國的言行和意圖,又將作何選擇?美國的目的能實現嗎?就這些問題,中國網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跟網友們交流看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陳文玲:中國現在周邊的這些關係,從本質上來説,第一是睦鄰關係,怎麼處理鄰居之間的關係,這是中國和這些國家自己的事情,不用美國參與和干預。我覺得美國這種挑撥離間最後會形成反作用力,會使一些國家對美國反感,會使一些國家向美國索要它選邊站隊的代價、成本——“你得對我有補償”。如果沒有補償,就是憑口説,口惠而實不至,我覺得這些國家不會説,“你美國來訪我一次兩次、十次八次,就做個説客,我就跟著你的指揮棒走”。我覺得沒有一個國家會這麼失去理智或者失去判斷力的。

第二個實質是它的經濟聯繫度,如果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是相互嵌入的、緊密連接的,是非常緊密合作的,而且有著非常大的貿易量,有人員往來等等這些基本要素。我覺得這是美國説客訪問多少次都不會切斷的,因為這些國家的企業的選擇不是政客所能決定的。

第三個關係呢,本質上是一個地緣文化的關係,因為亞洲的(中國)周邊國家基本上有著相同的文化。東方的文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首先中國是做了表率的,那麼我們周邊的國家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而且抗擊疫情過程中不僅能看到中國做出的這個榜樣,而且也得到了中國的援助。這個共同的歷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價值觀,作為亞洲人的亞洲,我覺得沒有深仇大恨,沒有根本厲害衝突,它就絕對不會被美國的説客所説服。

第四個,我覺得從實踐中、從比較中,各個國家從歷史長週期(著眼),它都會選擇未來,不會選擇過去。

過去全球是“北強南弱”,整個發達國家,像西方的7個發達國家,二戰時候的GDP佔全球的80%,現在下降到30%。過去是“北強南弱”,是“西強東弱”,這是過去,是歷史。選擇未來,歷史的長週期是什麼呢?我覺得是南北關係發生深刻調整,未來會是總體上的南強,北不能説弱,但它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小。現在發展中國家總體上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已經接近發達國家。那麼未來,這些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越南、衣索比亞、孟加拉等這些國家,所謂原來的“靈貓十一國”或“E十一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加上中國“一帶一路”創造了共商、共建、共用、共贏的新的世界互聯互通格局,會給這些國家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機遇和很大的希望。這樣所有的國家會在幾個比較中來分析美國和中國未來的前景。

第一,未來的中國,在總量上一定是會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的。英國智庫分析是2028年,日本智庫分析是2028年,其實IMF、世界銀行這些國際組織的分析都是在2030年左右。也就是説我們在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候,那時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那美國呢?到2050年,按照這些國際組織的分析,未來世界的排序第一位是中國,第二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國。我覺得這是選擇未來。我覺得中國不僅在總規模上會超越美國,我們在經濟結構、製造業水準、科技水準上也會越來越和美國接近,這是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第二,他會從社會制度上比較中美兩個國家。我們中國現在的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那麼這個制度,第一是使14億人擺脫了絕對貧困;第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70多年前的一窮二白、一片廢墟上站立起來,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經濟大國,現在正在邁向經濟強國;第三,我覺得中國在這一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中向全世界人民交出非常漂亮的答卷。 

美國現在已經超過3500多萬確診病例,死亡已經超過60萬人了。給人們最起碼的直觀印象,美國肯定不是做得最好的。一個死亡人口最多的國家,患病、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怎麼可能是抗擊疫情做得最好的國家呢?我認為,這和美國政府的不作為(有關係)。我們從兩種制度比較:一種制度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國家的、舉國的力量去戰勝疫情;一種是自由至上,個人至上,在疫情中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或者有的國家是群體免疫,有的國家甚至戴口罩在一些州都是非法的,到現在都沒有解決法律問題。

我想我們周邊的國家有一些是發達國家,有一些是發展中國家、貧困國家,它們共同的一個東西就是要追求本國要走向繁榮、走向富強、走向公平、走向正義。我覺得周邊國家包括世界都對美國看得越來越清楚了。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