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隊檔案】這是一個功勳卓著的中隊,建隊73年來圓滿完成了剿匪肅特、鎮壓反革命、執勤處突、搶險救援等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
這是一個榮譽厚重的中隊,被中宣部評為“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榮膺武警部隊“基層建設標兵中隊”榮譽稱號、4次榮立集體二等功、7次榮立集體三等功、1人被表彰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160余人受到三等功以上獎勵。
這是一個底蘊厚實的中隊,駐守在革命聖地延安,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從中搜尋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無論編制體制如何調整、使命任務如何更疊,一代代官兵鐵心向黨的底色從未改變。
這就是奮鬥在新時代的紅軍傳人——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
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大隊執勤一中隊官兵面對黨旗宣誓。(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中國網:中隊組建73年,先後經歷15次編制體制調整,雖然環境在變,任務在變,但官兵始終堅持對優良傳統的傳承不斷線。一代代官兵傳承了什麼?中隊又是如何使這些優良傳統走出歷史、走進部隊、走入官兵?
李亞凱:對於我們中隊官兵來説,我們傳承的優良傳統主要還是把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作為我們的精神傳承體系所在。
對於我們中隊官兵自己來説,我們怎麼來體現學延安精神,怎麼來體現學南泥灣精神。比如咱們中隊官兵從九幾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各個排點,大家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開墾菜地,養殖牲畜。一直到現在,包括咱們在2010年搬到新營區以後,通過咱們召開官兵的“諸葛亮會”,戰士們講“金點子”,博眾所長,大家一致決定把營區外側,南側的那片荒地,開墾成菜園,自己動手挖掘出了魚塘,蓋出了豬圈。
我感覺對於精神的傳承來説,我們自己開闢出來的“第二課堂”,就是一種精神傳承的體現。我們把當年359旅官兵那時候的奮鬥精神、奮鬥意識拿出來,用在了現在我們這片“第二課堂”上。這是南泥灣精神一方面的體現。
另一方面,精神傳承上還有工作方法和革命傳統的一些傳承。在中隊內部來説,我們平時不管是官兵在執勤訓練、生活各個方面,都把當年老一輩的這種調查研究、認認真真的工作方法延續到了現在。我們在上級的考核中,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在生活中、工作中找出了自身的不足之後,分析其中的原因,積極召開官兵懇談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群策群力,最後將問題在萌芽中解決掉,這也是對於革命優良傳統的一種體現。
中隊多年來一直堅持著擁政愛民這個優良傳統。村子裏有些獨居的老人,孩子都不在身邊,打掃衛生不方便,內心也比較孤寂。中隊成立的幾個學雷鋒小組,每週都會分組到這些老人家中幫忙簡單收拾衛生,陪老人拉拉家常,聊聊天。對於老人來説,駐地官兵到家裏來,感覺就像自己的孩子到了自己身邊一樣,對老人來説,這是一種鼓舞。對我們自己的中隊戰士來説,這也是一種我人在駐地,家雖然不在這兒,但是駐地的老鄉,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我來到老鄉家裏幫忙幹活,就像在自己家一樣,這也是一種親情的延續。尤其是剛來新兵,心靈上也是一種慰藉。
另一方面,中隊官兵和周邊姚家坡村黨支部,還有林場的黨支部這些支部開展共建的活動。我感覺這也是曾經一种老革命傳統的延續。當時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駐地老鄉的幫助下,在戰鬥的時候,革命部隊在前方戰鬥,老鄉在後面幫忙。現在咱們和林場、姚家坡村黨支部一起共同研究,比如共同研究致富方面,還有共同維護好青山綠水,尤其是咱們和林場多年以來的共建情況下,周邊的一些荒山都種上了綠樹。戰士們看到自己種的這些樹,心裏也是一種安慰,感覺成就感滿滿。
中國網:通過我們這些傳統的傳承和精神的培塑上,您感覺我們中隊的官兵,他們思想上、精神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李亞凱:思想上、精神的變化,我感覺就從新兵下連隊開始講。新兵下連隊之後,剛到咱們中隊,(入伍之前)戰士在家裏的時候養尊處優,尤其是現在思維都比較開闊,家裏生活環境好。到了中隊以後,居住的條件和飲食各方面都是和社會上一樣,甚至咱們的菜品都是優於社會。
但是外部的環境所處的地理位置,尤其是新同志來説是一種挑戰。到了這兒以後,他們從不適應這裡大山深處的孤寂和交通的不變,到適應這裡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方法。從不理解為什麼咱們要在這裡開闢“第二課堂”,搞這方面的建設,到對於每次去勞動的時候都積極踴躍,搶著拿鐵鍬。尤其是黨員同志分到的負責田,每天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過去研究、觀察,把這種“第二課堂”的延伸,精神的延續給培塑起來。雖然咱們現在條件好了,但是咱們現在在如此好的條件下,咱們更應該拿出這種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把它們傳承下來。
在咱們現在體現出來,對於中隊的官兵來説,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與教育引導,他們的內心最後都會達成統一的共識。我們是駐紮在延安這個革命聖地,南泥灣這個地方的一支部隊。雖然我們地處偏遠,但是我們在這裡,好像給人感覺似乎很孤寂,但是我們內心很充實。我們和周邊的百姓關係處理得非常好,幫助他們,進行軍民共建。我們在周邊尤其是監獄、林場發生一些重大情況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我們,我們第一時間衝在第一線,幫助他們完成這些急難險重任務。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之後,來見證我們的成長,以及顯示出來我們在這裡的重要性,通過這些事情都形成一個完美的閉合回路。
武警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指導員李亞凱向官兵們講述革命先輩的奮鬥精神。(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中國網: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中都包涵了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新時代,中隊官兵是如何接續創新這種奮鬥精神,當好新時代的紅軍傳人?
李亞凱:艱苦奮鬥這個精神對於現在我們官兵來説,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共識,新的時代來臨了,咱們現在不缺吃,不缺穿,而且部隊的待遇越來越好,居住的環境也越來越好,光咱們中隊的營房在1962年現在就進行了四次變遷,從窯洞到青磚平房,然後再到二層的小洋樓以及到現在咱們這個環境設施更加齊全的營區。四代的變遷以後,從住宿、飲食方面,我們已經很少能感悟到曾經的艱苦奮鬥和自力更生。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説,一方面,我們是通過飲食上,咱們現在是條件好了,但是我們新兵入伍下隊的第一頓飯,黃米飯、南瓜粥,通過從飲食上感悟曾經咱們革命先輩,他們的那種精神境況。
第二,要身臨其境。中隊的官兵會分批次,新兵下連會分批次到359旅旅部去參觀,以及南泥灣大生産展覽館,到那裏去參觀。聽講解員講述當年革命先輩他們的所作所為,以及奮鬥的場景。這是精神上的身臨其境。
第三,現在中隊開闢了“第二課堂”,把原來一大片荒地開墾成了幾畝菜園子,以及自己挖出來了一個將近8畝的魚塘,以及自己蓋出的豬圈,養豬、養雞。通過這些附屬附帶的活動,這是通過行動上貼近來體味當時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感受。
通過這三個方面以後,對於轉換到我們現在,就像我們現在我給大家經常講的,我們在學習上同樣可以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咱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最近在學習黨史,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咱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同志在家的時候,學歷都不是很高,覺得我學不會怎麼辦呢?咱們支隊、總隊有一個活動“寶塔山下話黨史”。這個活動現在已經進行到了第七期,每一期都有一個講解員,由戰士或者幹部作為講解員給大家講述一個那段時間的歷史。
我會讓戰士通過觀看這些視頻,自己把裏邊的內容復述出來。紅軍當年那麼苦,那麼累,他們還學習。現在這個不會,你就放棄了嗎?所有的戰士都會説,是有困難,但是我感覺我可以克服。通過戰士們自己學習,自己觀看之後,大家都能把這個故事復述出來了。
通過這種復述之後,他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對黨史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掌握牢固之後,就會感覺原來這麼簡單。我以為我講不下來呢,我以為我學不會呢。這是在學習上展現出來奮鬥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還有在訓練上,中隊在2019年有一次考核的時候,成績不是很理想,軍事成績總體都呈下滑、下坡的趨勢。中隊官兵一起召開座談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找原因、找問題,分析完了之後,列出來了洋洋灑灑滿滿的一頁紙。説咱們現在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不解決我們這個訓練抓不上,不解決我們執行(的時候)完成不好。這個同樣對於我們來説,這也是一種奮鬥精神的所在。
通過近半年的努力,咱們中隊軍事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在2020年的時候,延安支隊組織的群眾性大比武活動中,中隊派出的戰士有3人取得了支隊的單項第一。這個成績對於中隊官兵也是一種奮進和鼓舞。大家都覺得這是我們工作上、勞動上發揚艱苦奮鬥了,咱們在訓練上咬著牙、努力奮鬥,成績出來了,大家覺得原來成功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通過自己一步一步咬牙堅持,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終會觸摸到勝利的巔峰。
中國網:中隊駐守在南泥灣腹地。我們都知道,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從旅長到排長都在開荒一線,擔負著和戰士一樣的生産任務,他們不是拱手指揮,而是親力親為。可見,黨員幹部帶頭幹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中隊的黨員幹部是如何立標桿、帶頭幹的?
李亞凱:咱們中隊的黨員幹部,打飯是最後一個打,熄燈是最後一個睡。勞動是最後一個走。訓練也是一樣,(黨員幹部)最後一個離場,有任務第一個衝。這些諸多的最後一個和第一個,就是在咱們黨員幹部中都會發揮比較明顯。尤其是咱們有“第二課堂”,以及幫助老人,擁軍愛民這些活動,都是黨員幹部在前面帶著大家幹活一起幹,衝在前。包括娛樂活動也可以看到,幹部和戰士都是一樣的,要跳腰鼓,要搞活動,大家一起搞。沒有説幹部就高高在上了,大家一起開心,一起快樂。
通過這些活動,讓大家融入到了一塊,沒有説黨員幹部、戰士士官這種階層的分離,大家都是融成了一個集體,捏成了一個拳頭。這樣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才能勁往一處使。
對於中隊的戰士來説,幹部都衝在前面,幹活衝在一線,任務衝在一線。我們其他人還有理由和藉口找地方偷偷休息,偷姦耍滑。大家都是一起熱情高漲的,有任務衝上去一起完成,完成速度又快,標準也高。
中國網: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我們中隊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奮鬥姿態來迎接建黨一百週年?
李亞凱: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對於我們中隊的官兵來説,我們也感覺,確確實實是一個值得慶賀以及值得人銘記的日子。
在這麼一個神聖的日子裏,對於我們來説,首先學好中國共産黨的黨史,是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咱們中隊在召開今年這個活動開始之初,中隊官兵各抒己見。現在在中隊大家説,咱們每天都要學習,為什麼不造出來一個黨史階梯呢?咱們把“一大”到“十九大”所有要點都放在了臺階上。每次咱們到(二樓)學習室搞教育,咱們到二樓俱樂部看電影之前、圖書室看書之前,每走一步都會看到臺階上這些歷史寫在上面。潛移默化地也在自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這是學習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咱們中隊的書架上面,戰士們通過討論也是,咱們的黨史學習書籍,必須要選,必須擺在最亮眼的地方。這也是咱們總隊統一配發學習黨史書籍,每個班都給配發了十幾本黨史書籍。大家都説,這下不愁沒有書看了。而且配發的書裏邊也不是枯燥的理論,都是一些史料,讓大家在看的過程中能夠確確實實身臨其境,能夠感悟到當時革命先輩一步一步走過來,確實是艱難險阻不容易。這是咱們在學習方面。
以及咱們每天在院子裏有一塊專門的櫥窗,每天都會更新一些黨史小知識。每天咱們開飯前,大家過去看一看,幹部再領讀一下,讀完了再講一講自己心中的感悟,也是通過點滴的時間,把黨史學習踐行在實際行動中。
還有學黨史的過程中,在這個活動開始之前,一直有“紅色故事我來講”這個活動,在學黨史之後,繼續“黨史故事我來講”。每名同志通過每週的閱讀看書,在一週或者一個月都要召開紅書分享會、紅色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大家講自己學到的知識,講自己學到的黨史故事。對大家來説,這也是一種1+1>2的效應和成果。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這個神聖的時刻,對於我們中隊的官兵來説,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自己的任務,將自己的職責做得更好,將優良傳統發揚好,在中隊延續好,將奮鬥精神在中隊繼續發展下去。
(本期人員:編導/採訪:裴希婷;攝像:黨朋鑫;後期:裴希婷 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