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察忠:綠色發展引導産業轉型 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並不衝突
 
時間:2021年3月10日

嘉賓: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 葛察忠

       導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明確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要任務。“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進一步指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品質。2021年“兩會”召開之際,代表委員們在規劃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如何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實現綠色發展,無疑將成為本屆“兩會”的關注熱點。《中國訪談》為此特邀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葛察忠研究員來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葛察忠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董寧)


       中國網:葛老師,您好,首先很高興今天邀請您做客我們的節目,先跟我們的網友打個招呼吧。    

       葛察忠:網友們,大家好!    

       中國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當中都提到了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您是怎麼理解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沒有什麼標準來界定這個“綠色”呢?       

       葛察忠: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來也很早了,(這)是一種國際趨勢,但是中國肯定也需要綠色低碳發展。    

       首先,綠色低碳發展是不能犧牲資源環境作為代價的一種發展,再一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護我們的環境,改善我們的環境品質。    

       第二,我們要重視我們的經濟價值的實現,通過發展的過程,要將我們的資源環境的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另外我們整個發展過程中還是要保護我們的資源,保護我們的環境品質,使得這個(環境)不能出現退化,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品質還是要穩定在這個水準上。    

       第三,發展過程中還要強調低碳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經濟發展了,還要萬元GDP的碳排放比較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低碳綠色發展。    

       整體上説,第一個方面是綠色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源能源的使用要比較低,而且效率要比較高;二是污染物排放要比較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要更小一些。還有一個特性,就是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達到可持續性,經濟發展比較穩定,生態環境品質也要保持比較好的水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一些相關的政策來促進我們的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網:對於綠色標準有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呢?    

       葛察忠:我個人感覺,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準)包括幾個方面,比如自然(資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情況,環境品質的指標,還有一些環境排放的指標,至於能不能達到標準化的水準,我估計還有差距。在這個方面我們要今後要加強努力,針對不同的層級提出綠色低碳發展的指標體系和一些相關的指標。因為有了指標以及指標的發展目標,才能衡量一個地方的綠色低碳發展的水準。    

       中國網: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可能更好地衡量。    

       葛察忠:對。    

       中國網:去年9月,我國宣佈要提高國家的自主貢獻力度,力爭在2030年之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這對於我國來説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對於能源行業來説。您認為低碳發展對於我國的行業結構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葛察忠:一是對本身能源結構的影響,因為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我們的能源結構就要有很大的調整。因為煤炭能源結構比例要下降,可再生能源就會增加。另外,我們整個行業當中,高耗能、高排放的一些行業,比如電力行業、鋼鐵行業,還有建材、水泥等這些行業,都需要進行一些能源結構的轉型,需要相應的技術措施來推進這方面的結構改進。還有清潔能源的行業,比如汽車行業,市場還是比較大的。    

       我整體感覺,由於能源結構的影響,有些行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巨大,相應也會給有些行業帶來新的機會,所以對行業的發展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比如高耗能的行業面臨戰略轉型的機會,另外對相關的清潔行業和低碳行業,它面臨一種新的發展機遇,這樣講對整個行業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中國網:沒錯,挑戰和機遇是並存的。    

       葛察忠:對。    

       中國網:那麼下一階段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呢?

       葛察忠:我們現在也在做一些相關的工作。第一,制定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方案。我們針對國家的長期戰略目標,落實到相關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行動措施。

       第二,在“十四五”規劃中也有一些相關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安排。

       第三,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目前來説什麼叫碳達峰,什麼是碳中和?我們原來一些管理措施對碳,包括碳的排放水準,碳的控制措施,還有一些減排的要求,在標準體系的建設(方面)可能還是有一段差距的。目標已經提出來了,我們需要一些政策措施來推進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將戰略目標轉化為行動。    

       中國網:我們説環境要綠化,其實經濟也要綠化,財稅的政策和制度也要綠化,我知道您對環境稅收和環境責任保險方面其實是有著很深的研究。可不可以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綠色的金融政策以及綠色的財稅政策在推動我國踐行綠色發展以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葛察忠:經濟要綠色化,財政政策也需要相應的綠化工作,這本身也是一個國際的趨勢。大家知道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很早就提出了綠色的財稅改革,主要是通過一些稅制的改進,促進産業的綠色化,推動消費的綠色化。

       中國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推動排污收費改稅,大家知道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把原來部門的排污收費轉化為環境稅,增加了環境保護稅的強制性。

       二是關於一些綠色的財政政策,通過政府加大了財政投資,促進了污染物的治理,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國家設立了不同的財政專項資金,(包括)污染防治專項基金、土壤防治基金等來推進我們的污染防治工作。

       三是我們又出臺了關於生態補償的政策,實施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生態補償,包括主體功能區的補償、跨界流域的生態補償,還有一些大氣的生態補償等各種生態補償的政策來推進解決各個主體之間的相互利益,由此來推進流域的上下游的生態保護和治理。(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四是綠色金融政策,大家提得也比較多,最近幾年大家在這個領域關注得都比較多,比如(我國)發行了綠色債券。中國是全球發行綠色債券金額最多的國家,另外還有綠色信貸、生態環境責任保險等方面的政策,通過這個來推進銀行業的轉型發展,推進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這是關於綠色財政、綠色財稅、綠色金融的情況。    

       我個人感覺,最近幾年的政策措施出臺比較多。另外各種綠色金融的試點、示範推進也比較多,比如綠色金融改革示範區的建設等。通過這些推動相關的綠色金融産品的發展。還有就是通過綠色金融的項目,推進相關的污染防治項目落地。這樣通過綠色金融來帶動環境保護項目的實施,為我國污染治理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做出一些貢獻。    

       中國網:您剛才其實介紹了很多關於綠色財稅和金融政策,下一階段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強努力呢?

       葛察忠:下一階段我們還要針對綠色金融或者綠色財稅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的一些改正建議,比如綠色財政這塊。儘管我們最近幾年財政資金增加的幅度比較快,而且投入的範圍也比較大,但是我們感覺綠色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的項目渠道比較多,缺乏一些整合。另外我們實施過程中(發現),相關的一些項目資金使用效率比較低。下一階段我們想通過整合有關的環保專項資金,通過加強資金實施的檢查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環境保護稅方面,現在環境保護稅實施的稅率還是比較低,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有些地區徵管不到位。還有一些,比方説環境保護稅對環境品質改善,像PM2.5,還有臭氧的控制掛鉤得不是很好,下一步我們想推動VOC納入到我們的環境保護稅(當中)。

       另外,關於生態補償政策,現在比較多的是政府專項資金形式的這種生態補償,下一步(我們將)通過一些市場的手段推進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或者通過市場的手段設置市場的補償政策來推動我們生態補償工作。    

       還有綠色金融這塊,我們希望從氣候變化的角度推進一些氣候相關的綠色金融的政策,比如碳金融、碳交易,還有一些以碳為交易目的的環境政策。    

       還有就是關於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我們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是要如何推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目前相關的政策可能還需要再去細化、深化,再研究。所以下一步綠色財稅或者綠色金融政策應該還是有很多的作用點。  

       中國網:在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一些主要目標和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可以説任務非常艱巨,成果來之不易,與此同時,我們也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有沒有您比較印象深刻的經驗給我們介紹一下?    

       葛察忠:是的。“十三五”期間,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一些資料,目前九個環境保護指標都已經完滿完成,(其中)包括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的一些指標,還有一些污染物減排的指標,都全範圍完成。這些經驗目前生態環境部也在總結。    

       第一,中央的環保督查。從2015年開始試點以來,現在正在開展第二輪的中央環保督查,通過黨中央的關注來推進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這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每一輪的環保督查查(出)問題,地方按照問題進行整改,而且有些整改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我們發現中央環保督查對促進地方政府、黨委以及政府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生態環境部主導的,一個是強化環保督查,前面那個是中央環保督查,我們這個講得是強化環境監督檢查。這也是環境保護部門的重點工作,比如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一些專項型的工作推進。這個工作是我們定期派人去一些試點,一些被督查的地方,通過在那裏強化督查,推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還有其他行動計劃的落實。

       這兩項工作在“十三五”期間還是比較有特點的。而且當時我們在做“十四五”規劃的時候,要加強環境保護制度,這也是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的一部分。

       其他的一些經驗,包括我們制定合理的規劃目標、規劃舉措,包括我們一些政府資金的投入,還有一些關於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建設,都是“十三五”期間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們生態環境的所有管理措施之一。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葛察忠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董寧)

   

       中國網:另一個方面,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仍然不少,壓力也比較大。那麼,在“十四五”期間,您對於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的工作和任務,有什麼看法呢?有沒有您比較關注的領域或者問題?    

       葛察忠:“十四五”時期非常特殊,是開啟我國下一步建設的新征程。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十三五”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按照我們新的戰略定位,“十四五”,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篇章,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面臨的環境形勢以及提升全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等要求還是很高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污染防治攻堅戰怎麼打?“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對於污染防治攻堅戰,也提出了2.0版。比如藍天的治理,我們之前是以PM2.5為主,我們下一步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PM2.5和臭氧怎麼控制?如何協同治理?還有關於水的,我們“十三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下一步水污染防治、水質的改善,都是我們需要去關注的。另外,還有土壤。    

       第二,前面提出來的碳達峰和碳中和,“十四五”到“十五五”是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關鍵五年,這五年我們碳達峰工作怎麼做?現在不能開展高碳的項目,另外我們的能源結構也要為碳達峰做一些貢獻,還有我們生活方式、生産方式的轉變。       

       第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更好地服務我們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我們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這其中包括我們政府的治理以及強化黨政同責制度,還有考核考察我們也希望進一步推進。

       企業這塊,原來企業的環境管理制度,比如企業排污許可證、企業達標排放等相應的工作都在推進,下一步企業這塊(可以)推進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相關的一些監管手段。我們也在做企業的環境資訊披露,通過促進企業環境管理資訊的披露,給公眾以及投資者一些指導。

       還有關於生活方式或者公眾的相關政策這塊,都是目前現在在關注的地方。    

       所以“十四五”我關注的幾個領域,一個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下一步怎麼打,第二是碳達峰、碳中和的措施怎麼落地,第三是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關的政策措施怎麼落地。    

       中國網:其實我也了解到您之前做過兩個課題是關於北京市的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和投資方面的一些研究,對比現在北京的環境保護措施以及經濟發展的情況,有哪些啟示能給到我們嗎?    

       葛察忠:我當時做的,一個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另外一個是(環境管理)能力建設。通過最近十幾年的努力。第一,我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是在逐年增加的,一個方面説明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可能是越來越嚴重了,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們黨和政府還是關注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問題,同時在資金方面也給予了很高的重視。    

       第二,關於能力建設,十幾年前環境保護能力還是比較偏弱的,體現在什麼方面呢?我們幾大系統統計能力建設,監測能力建設,還有執法能力(比較弱)。最近幾年或者十幾年來看,我國在生態環境基礎和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我們的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我們的監測站點增加了很多。你只要想去查各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的相關數據,包括我們的大氣環境生態品質監測站(的數據),水質自動監測站的數據,在生態環境部的官網上都有。

       另外我們環保督查的能力,督查的設備,督查的一些資訊手段都在逐漸的改善。通過這幾個方面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的環保産業的發展。根據生態環境部一些統計數據,最近幾年生態環保産業發展還是很迅速的,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北京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幾年通過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等行動,(環境)品質改善還是比較明顯的。

       有的人(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種相互衝突的關係,但是我們通過了解(發現),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也有促進作用,促進作用體現在什麼方面?一是體現在我們産業的轉型,通過生態環保的一些政策、措施、標準,(來引導)企業甚至當地對於項目的選擇,最後引導整個地方的經濟從污染型或者高污染型或者高排放(型)逐步轉向更加清潔(的發展模式)。    

       中國網:所以從您做這個課題(開始)到現在,十幾年以來,可以看到我們是放棄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統籌協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    

       葛察忠:對。    

       中國網:最後我們非常感謝葛老師今天做客我們的節目,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精彩的觀點和解讀。再次感謝。    

       葛察忠:謝謝。


                         (本期人員:採訪:白璐;編導:韓琳/白璐;攝影:董寧;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採訪:白璐;編導:韓琳/白璐;攝影:董寧;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