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在經歷了近3年的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強勢打壓之後,在WTO日漸衰弱之際,中國迎來了RCEP的簽署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兩大利好消息。新的自貿區、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勢必給國內經濟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未來,尤其是“十四五”時期,中國將以怎樣的姿態迎接經貿開放新格局,怎樣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針指引下,打造更加開放、更加強大的“雙迴圈”産業鏈?本期節目,我們就此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教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教授。(倫曉璇 攝)
中國網:國內目前面臨著美國在經貿以及科技領域的打壓,也面臨著西方一些關鍵産業遷出中國回歸西方的壓力。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我們要打造國內國際“雙迴圈”這種新的政策建議。對此您怎麼看呢?我們打造國際國內“雙迴圈”具有怎樣的優勢?
余淼傑:的確像您所講到的,最近,特別是在五中全會,還有“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説明中,中央一直強調,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關鍵是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這種新發展格局。我覺得您所講的,中國發展“雙迴圈”具有四點潛在的優勢。
第一點潛在的優勢,中國的市場特別大,如果説我們現在最大的比較優勢,未來10年,我們最明顯的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優勢,或者是企業比較優勢,不再是勞工成本的便宜,相反應該是,最重要的來講是我們的市場不斷地擴大。這個市場的擴大體現為兩點:第一,我們有14億的消費者,有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還會不斷地增加。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體現在我們國內統一的大市場正在逐漸形成。您可以看到,現在各個省或者各個區通關的話,過省或者過不同的區域,都非常方便。換言之,地區貿易壁壘逐漸下降,也推進了我們國內大市場的加速形成。
第二點優勢,産業鏈的齊備,我們有全球最完備的産業鏈。中國是全球不多,更準確地講,是全球唯一的一個具有全産業鏈的國家,具有41個大類,666個小類。我們還專門看了中國在去年出口的海關産品,如果算八位碼,比較細的話,我們差不多是7900多種。如果做到跟美國一樣細——十位碼的話,我們是14000多種産品。所以您可以看到,因為您要出口這個産品,首先必須有生産,才能出口,所以我們是全球産業鏈最全的國家。這是第二點優勢。
第三點,跟這個東西緊密相關,您可以看到,不同的産業鏈有緊密的聯繫。換言之,每一個工業城市都有一個鮮明的工業名片,它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説不同的城市有自己主打的産業。比如説,深圳跟東莞的電子産業,比如説您可以看到義烏的小商品市場,您可以看到北方,廊坊傢具。所以您可以看到,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
第四點是我們的交易成本相對比較低。交易成本相對比較低的意思,是您可以看到,我們剛才講到産業,有些國家在鼓吹産業回流。其實這個是不現實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勞動密集型的産業回流,假設回流到美國去,第一,它主要市場還是在中國,從供需兩個角度都是不合適的。第一點,先説從供給的角度,他們那邊的勞工成本比較貴,差不多是4000美元一個月。咱們中國現在雖然説勞工成本不斷上升,但是我們也只有750美元一個月。所以我們是它的1/5。同時我們的生産效率要達到它的1/2以上。所以這麼一對比,我們在這個産品上就具有比較優勢。這是第一。第二,反過來講,您那個産品在美國生産之後,主要還是要運到中國來賣,因為市場在這邊。所以還有一個運輸成本。這樣從供和需來講,産業回流是不現實的,特別是製造業。所以這也是我們競爭優勢的體現。
從四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中國發展“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具有明顯的潛在優勢。
中國網:剛才您談了我國發展“雙迴圈”格局的優勢。對於未來如何打造更好的“雙迴圈”格局,您有怎樣的建議呢?
余淼傑:我覺得如果要落地“雙迴圈”,我們先説國內的內迴圈,有六點建議。
第一,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推進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您可以看到,中央4月份也已經出臺了文件,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素市場。比如説這個要素,還提到一種新的要素,特別強調是數據。之前我們講到要素的時候一般都是資本、土地、勞力這些傳統的要素。但現在數據作為一種新的要素也特別重要,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未來中國一定是朝著數字經濟和知識密集這個方向來發展的。
在這裡面我們要注意,一方面我們要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同時我們也要對中小微企業一視同仁,用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對待中小微企業。所以就做到各個不同的企業形態百花齊放,共同發展。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涉及到我們剛剛所講的,可能用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來落地貿易自由化和投資的便利化。黨的十九大我們提出來全面開放新格局之後,做了兩個重要的工作:第一個工作,剛才也談到了,建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幾點核心的工作,一點核心的工作,是我們剛才講到的金融方面的改革。更為重要的還有一點,採用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這樣的一種模式。這是另外一點,相當於通過負面清單這種模式廣泛歡迎外資。我們也進行了降低關稅的貿易自由化,降低關稅,還有投資的便利化這一塊。同時我們還有一個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營商環境。這些都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的地方,而且不斷地向其他地方複製和推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倫曉璇 攝)
第二,你也可以看到,2020年6月份,我們提出要建設海南自貿港。海南自貿港是一個更高形式的開放形式。海南自貿港做了兩個工作:一個是在2025年之前要實現早期收穫,到2035年,我們要在初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候實現全面開放。從早期收穫——早期收穫就是商品、市場,還有要素市場方面的自由化。這相對比較簡單。如果全面開放那一塊做成了,全面開放那一塊主要做一個創新。創新的意思包括兩方面的創新,一方面是技術方面的創新,傳統意義上的創新;另外一個是制度、整合方面的創新,包括您剛才所講到的,除了做到貿易防走私以外,還要做好金融防詐騙,同時也提高各種公共應對,公共危機的應對能力等等。這個就是第二。
第三,現在要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怎麼樣拉動內需和促進消費呢?一句話,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跟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提高消費,促進內需。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居民提高消費,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居民就業有保障。您要穩就業,一個前提是要穩住市場主體。現在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小微企業相對比較困難。所以我們通過貨幣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來對中小微企業紓困。這樣的話,它們就能夠活下來,就能夠更好地保住就業。這是一個。
同時另外一點,我們要保證居民可持久性的收入上升。可持久性收入上升什麼意思呢?可支配收入跟稅前收入的差距不應該過大,不能夠説稅前2萬,稅後1萬。所以在財政政策方面我們就要提高可支配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要提升。這點必須通過減稅降費的財政政策實現。
第四,我們要推進投資的便利化。國辦在去年8月份出臺的15點,都是來講如何促進投資的便利化,引進外資。這裡面涉及到了六穩中的四項工作。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穩就業,出發點是穩預期。方式和途徑是4個,一個是穩外貿,第二個是穩投資,穩外資,還有穩金融。所以國辦15點講的就是這四個內容。
第五也很重要,通過“兩新一重”促進新四化融合。“兩新一重”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這個東西促進“新四化”。“新四化”是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還有資訊化以及農業現代化。這四化融合非常重要,特別是新型城鎮化跟工業化相互融合。因為有的國家並沒有很好的融合。如果離開了城鎮化的工業化,可能走不遠,因為沒人去打工。反過來講,離開了工業化的城鎮化,其實也是會造成一些問題,很多人來城市打工,但沒工打,就會造成貧民窟。為什麼我們強調很好的四化融合?也只有很好的四化融合,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最後一點,我們要通過城鎮化和城市群來打造五大城市群,做好區域的協調發展。五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城市群以及武漢、長沙、南昌中游城市群。這些都是我們要推進內迴圈的重點工作。
外迴圈剛才已經講到了,做好RCEP方面的工作,CPTPP的工作,做好中歐CAI的工作。
中國網:相信我們做好了剛才您説的這六點之後,也是為我們的內迴圈,國內國外“雙迴圈”這種格局,打下一個深厚的根基,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優勢。
余淼傑:是的。
中國網:謝謝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解讀。
(本期人員——編導/文字:韓琳;主持人:佟靜;攝像:劉凱/張文泉;後期:張文泉;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