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在經歷了近3年的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強勢打壓之後,在WTO日漸衰弱之際,中國迎來了RCEP的簽署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兩大利好消息。新的自貿區、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勢必給國內經濟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未來,尤其是“十四五”時期,中國將以怎樣的姿態迎接經貿開放新格局,怎樣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針指引下,打造更加開放、更加強大的“雙迴圈”産業鏈?本期節目,我們就此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教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教授。(倫曉璇 攝)
中國網:余教授,您好!非常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余淼傑:您好,各位網上的朋友們好!
中國網:當今世界,反全球化的勢頭非常猛烈,尤其在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戰等重大事件的影響之下,全球的經貿形勢正在發生著複雜而深刻的變化。您怎麼看待當下的這種新格局、新形勢,它有哪些新特點呢?
余淼傑:對,的確是,正如我們最近所指出的,我們現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也遭受百年一遇的疫情。我們發現,之前我們推行的是經濟全球化,但現在經濟全球化出現了一些回頭浪。所以我們要判斷全球化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基本的趨勢,是不是依然還存在?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也發現,原來大家都推行貿易的全球主義,現在貿易的單邊主義、貿易的保護主義逐漸抬頭。現在面臨貿易的保護主義,中國應該如何來面對?這可能也是第二個所需要對待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相對應的,我們也發現,之前我們都説一個國家融入到全球的價值鏈跟産業鏈中,現在我們也看到,一些國家在鼓吹産業從中國撤離,外資從中國撤離。外資撤資和産業轉移是不是一個趨勢?這個也是我們要關注的一個現象。
我的一個基本判斷:儘管全球化出現了一點回頭浪,但全球化這個基本的方向是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全球化依然是我們基本的發展方向。
之所以作出這個判斷,是因為,如果我們講到全球化有兩個核心的特徵:第一個核心的特徵是生産的專業化,或者地區化,生産的地區化;第二點是貿易全球化。換言之,任何一個産品,iPhone也好,華為的手機也好,它都是由全球不同的地方生産,專業化生産各個零部件,然後找到一個地方把它裝配,再運到全球去賣。這個現象並沒有因為一些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或者貿易單邊主義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説全球化作為一個趨勢依然存在(的原因)。
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比如説像之前WTO為代表的多邊經貿合作機制逐漸式微,慢慢地變得不是特別重要。相反,我們會發現地區經貿合作的這種機制逐漸加強。所以我們會説全球化出現一個新的形態,體現為一點:由多邊的合作轉為區域的經貿合作。
中國網:就像您剛才所説的,當前以WTO為代表的全球經貿合作正在衰弱,而區域經貿合作方興未艾。當下我們RCEP的簽署,以及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可能正是這種趨勢的一種代表。根據您的判斷,未來全球經貿合作會繼續衰退嗎?WTO會解散嗎?
余淼傑:我覺得是這樣子,WTO的前身GATT(關貿總協定),它有一個機構叫做爭端解決委員會。爭端解決委員會的意思,是説當兩個國家發生貿易爭端的時候,爭端解決委員會會作出一個裁決,在18個月之內作出裁決。現在為什麼我們説WTO的作用在逐漸減弱?因為如果有一個案件,它需要有3個法官來作出裁決,在18個月之內作出裁決。但是現在WTO,原來裏面有7個大法官,因為有4個法官的通過需要美國批准,美國因各種原因一定不批准,7-4=3個,其實也剛好可以判決案件。但是這3個大法官中又有兩個幹了兩屆不能再幹了,到期了,所以現在就只有一個大法官。
簡單講,WTO的爭端解決委員會不能夠接新的案件,當然還可以辦理老的案件,但不能接新的案件。這樣相對以前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它在維護多邊經貿合作,推進多邊的經貿合作方面相對比較式微,相對作用就減弱了。
我倒不覺得WTO會解散,或者會最後消失。現在一個問題,現在美國也提出改革WTO的方案。當然,它提出的WTO改革方案裏面有很多附加的條件,裏面不見得是很合理的,所以有些國家對此有很大的保留態度。
因此,我覺得WTO在新的爭端解決委員會成員到位之前,它的作用會逐漸減弱。相反,正如您所講到的,像RCEP、CPTPP,乃至到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已經簽署,或者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地區經貿合作在逐漸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它之所以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跟現在的全球經貿格局緊密相關。
如果我們看全球的貿易拓撲地圖,我們就可以看到,非常明顯,它形成了三塊,叫做節點中心: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節點的北美自貿區為代表;第二個是以德國為核心、為中心節點的一個自貿區,叫做歐盟自貿區;另外是以中國為中心節點的亞太經貿區,這三個節點。因為這三個節點各自發展出自己的地區經貿合作機構,比如美國有一個美加墨自貿區,歐洲有歐盟一體化,甚至比自貿區還更強,歐盟一體化。
亞太地區推進了幾個,原來是東盟10+1,現在相當於東盟10+5,即RCEP(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現在還在緊鑼密鼓地討論要推進全面進步泛太平洋貿易協議CPTPP,乃至我們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聯繫這一塊,中歐的CAI。
中國網:面對新的形勢,您判斷一下,未來我們這種區域的經貿合作還會産生新的自貿區嗎?區域自貿區之間是相互交叉,相互影響,還是像冷戰期間一樣,形成壁壘森嚴的陣營?
余淼傑:對。我們現在有三大自貿區,三足鼎立。但三足鼎立不是三足獨立,所以三大自貿區之間還有非常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比如説,我們現在所講的,我們要積極推進、積極參與CPTPP(全面進步泛太平洋貿易協議)的談判。這個不只是説亞太地區,同時也包括北美地區,以及南美地區的阿根廷跟秘魯。
所以你可以看到,三足鼎立是一個大的局勢,但是三足之間存在緊密的經貿之間的聯繫。比如説再包括我們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不只是我們中國或者東亞地區,或者是在亞太地區,甚至包括歐洲地區,甚至是非洲地區。所以我認為這三者是緊密聯繫的。
中國網:回憶一下,當初中國加入WTO的時候,國內也是進行了大範圍的深度的各領域改革,來適應這種新的貿易投資規定。如今面對當下這種新的自貿區的形式,我們還需要進行哪些改革?您有怎樣的判斷呢?
余淼傑:對,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比如説,現在我們簽署的RCEP,我們叫做區域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現在有15個國家。其實它有很多方面的規定比我們之前加入的WTO更進一步。比如説在商品貿易方面有幾個內容:第一個內容,要求所有的商品關稅在10年之內降低90%,關稅取消掉90%左右。這是第一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倫曉璇 攝)
第二點,15個國家區域內部可以進行附加值累計,這點也是很重要的。什麼意思呢?比如説我們之前手機的生産,比如説iPhone這個手機,儘管算中國的出口,但iPhone的附加值,對中國來講是一個很低的附加值,可能只有3%左右。我們在原來的框架下,當我們的iPhone出口到南韓區的話,它就因為附加值只有3%,它就不把中國定義成原産地。現在可以把它定義成原産地,為什麼呢?這15個國家會加在一起,叫做累積,叫做原産地附加實行區域累積的原則,對我們認定原産地是有幫助的。還有很多方面的細節,比如説我們貿易的自由化,還有投資的便利化。換言之,通關時間,容易腐爛的産品一定要求在6小時之內通關,減少技術性的壁壘。
這些都是商品貿易方面的工作。這個工作對我們國內的改革提出説,我們必須在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方面更進一步推進,一方面是降低關稅,以及取消各種各樣非關稅壁壘。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投資便利化方面,我們有一站通關,有零等待、零跑腿等等,這都是投資的便利化。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涉及到我們所講到的服務貿易方面。服務貿易是採用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形式。中國以及另外7個國家,共8個國家,目前採用正面清單,但是在6年之內必須改成負面清單。
中國網:全面切換到負面清單的形式?
余淼傑:是的。所以這也相當於對我們提出了改革的方向,我們把服務貿易的貿易形態由正面清單改成負面清單。什麼叫服務貿易?其實也很簡單。比如説我們今天去美國出差,我們沒有坐國航的飛機,坐的美聯航的飛機,就相當於我們購買了美國的服務,這就叫服務貿易。所以,您可以看到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方面的改革還是很多的。
投資方面,要求採用負面清單的形式。換言之,我們可能要在國內市場準入方面更加大尺度地放開,國外的産業可以進來。
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方向,通過RCEP,以及其他地區的或者國際上的經貿標準,來促進我們下一步的改革,為我們的改革指明方向。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很多改革的政策,也是為了適應RCEP執行之後的一些新變化。我們也比較關心,伴隨著經貿領域進一步開放,我們國內提供給外資企業的自由度更高了。這勢必會給國內的企業造成一定的衝擊。您認為國內企業能迎接住這部分衝擊嗎?
余淼傑:我們開放之後,國外産業進來,國內産業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怎麼樣來應對競爭壓力呢?不同的産業有不同的應對政策。我們先看一下歷史上,昨天——讀史可以明鑒,比如説我們考慮一下WTO當時的情況,我們當時也很擔心家電産業放開之後,會衝垮國內的家電産業。我們説“狼來了”。但是我們看到20年過去了,中國的家電産業已經是全球第一。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競爭其實不可怕。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産業制定不同的政策。
比如説,我就講到網際網路産業,之前在QQ如火如荼的時候,也有另外一個軟體叫做MSN。美國的MSN為什麼在中國大陸沒有市場呢?儘管它跟QQ的功能是一樣的。這裡面無非是QQ——騰訊加入了一些文化方面的因素。比如給QQ換個小衣服等等,或者加入一點中國封面。大家就覺得非常認同,一樣的道理。
所以我覺得我們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自己的民族産業找到自己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服務國民的方向。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在競爭中做大做強。
中國網:有競爭,才能新的發展。
余淼傑:是的。
中國網:根據您的判斷,哪些行業是受衝擊、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呢?
余淼傑:比如説像服務業方面,相對衝擊是最大的。相反,比如説像製造業,我們已經是全球製造大國。當然,在某些産業我們離製造強國,或者離最高端還有一定的距離,但相對於服務業或者金融業來講,製造業應該説是——我認為是打開國門,或者進一步打開國門,我們的競爭優勢、比較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相反,服務業或者金融業,我們剛剛起步,很多還要學習跟借鑒。所以我覺得在金融業、服務業這塊,可能面臨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比如諮詢、保險這些産業,都會面臨比較大的競爭。
但還是一樣的道理,一個簡單的優勝劣汰,最好的企業或者比較好的企業會做大做強;不行的企業,不管它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都會被淘汰出局。這也是一個時代的必然。
中國網:像您剛才提到的,金融業和保險業可能是受衝擊比較大的行業。這是不是也從反面印證了,這些行業是迫切需要改革的行業呢?
余淼傑:是的。我們可以看到,像金融産業也是我們改革的一個方向。您可以看到,我們現在設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們在國內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有4項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進行金融試點方面的改革。當然要進行金融試點方面的改革沒有那麼方便,沒有那麼容易。為什麼呢?因為金融跟貿易還不太一樣。貿易的話,你可以説我在一個20多平方公里的小的面積中進行試點,試錯。如果成功的話,我放到全國去推廣,失敗的話就算了。
但是金融這一塊,可能沒那麼簡單。為什麼呢?因為金融有個放大的作用,您在這個小的區域試驗成功,不等於推廣到大的(區域)就會成功。相反,如果您在這邊失敗,不見得到大的區域就會失敗。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金融在改革中一定要把握一個底線,叫做虛體服務於實體,金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實體。
中國網:不能反客為主?
余淼傑:對,不能反客為主,我們有句話講得特別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金融要更健康地服務於製造業或者工業産業。
中國網:還有一點,大家可能比較擔心的,隨之而來的,我們的金融風險會不會增加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余淼傑:對,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金融風險也是跟全球緊密相關的,它具有一定的傳遞性。如果我們深度地融入到全球經濟中,不只是貿易方面,還有投資,還有金融方面,全面地融入到全球經濟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外國的金融風險會相對比較容易地傳遞到國內的經濟中來。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做好金融防詐騙,做好金融的監管,確保老百姓的財富能夠有效地得到保障。
中國網:另外一方面,國際經貿格局這些新的變化,也勢必會給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的挑戰和難題。在您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將會面臨哪些新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調整應對呢?
余淼傑:我們講到“一帶一路”,一般都講到陸上絲綢之路跟海上絲綢之路。兩條路都重要,我們要兩條腿走路。根據目前的格局,以及我們目前面對的國際經貿形勢來看,我們建議,可能發展陸上絲綢之路和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方向和路徑應該有所不同。
具體來講,如果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我們可以進行貿易,也可以進行投資,投資的意思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因為我們也有這樣的一個前提基礎,就是我們的RCEP,現在開放了其他國家,他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走出去,到外面去投資。這一塊是比較順暢的。
對比來講,如果看到陸上絲綢之路,相對來講可能更多的是依靠我們所講的出口或者叫進出口貿易,而不是説投資。因為陸上絲綢之路的國家,它們的地緣政治相對比較複雜。我們去海外投資,首先要注意安全,要注意回報。可能一開始來講,在目前這個階段,更主要的是靠進出口這種形式。特別是我們的資本密集性産品,像鋼鐵、水泥這些産品,正是現在國家發展基礎設施所需要的,我們這邊産能充裕。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我們的強項跟他們的需求(相匹配),專門出口這種産品,其實是蠻有幫助的。同時這些國家有可能資金不足,沒辦法購買中國的産品。我們有絲路的基金,我們有亞投行,相當於可以進行前期融資貸款,然後再來扶持,再來推進産業的發展。其實在之前的國際合作形式中或者其他國家的國際合作中也是這樣的一套模式,值得我們借鑒。
(本期人員——編導/文字:韓琳;主持人:佟靜;攝像:劉凱/張文泉;後期:張文泉;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