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試點五年 體制機制探索成果豐碩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嘉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唐小平

中國網:根據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實施5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目前已進入收官階段,不久後我國將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那麼,所謂的國家公園到底是怎樣的概念?5年的試點都試了哪些內容?又取得了怎樣的成果?針對這些問題,中國訪談特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來給廣大網友作解答。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倫曉璇 攝)

中國網:國家在創建國家公園的初始階段採取了試點的方式,那麼這10處試點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唐小平:對,我們國家在構建國家公園體制方面首先是開展試點,試點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當然中央深改辦和發改委先後陸陸續續批建了10個地方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第一個,我們大家都知道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後來有東北虎豹、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包括武夷山啊、神農架、錢江源、南山等等,總共有10個,涉及12個省,大致面積有22萬平方公里,覆蓋了整個陸域面積的2.3%。這個區域還是比較大的。

大家看一下現在我們開展的國家公園試點,主要是進行體制試點,對它的邊界範圍的話,當時沒有進行嚴格的勘界界定,所以這裡面大的比較大。像我們這裡最大的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它有12.31萬平方公里,它主要是保護我們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和高寒生態系統特有的物種。試點區裏最小的是錢江源,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只有25.2平方公里,但是它也很重要,它保護的是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也是非常豐富的,就是説你別看它小,它和三江源應該説價值也是等同的。

所以我們現在的10個試點區都各有各的特點,比如説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主要是在重點國有林區進行的一個體制試點,它的國有林的比重高,同時中央所有權屬的比重比較高,它主要是保護東北虎、東北豹密集分佈的地方,以及它們生活的生態系統。而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它主要是跨度比較大,從四川到甘肅,到陜西,跨三省,應該是500多公里。它主要保護的是大熊貓的野外種群的主要集中分佈區,包括它的棲息地。它涉及到的行政單元範圍是最多的。所以我們每個試點區的保護對象也好,面臨的問題也好,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網:那麼通過5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試點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哪些改變呢?

唐小平:雖然5年時間不長,因為也有早有晚,我們的三江源是最早開始的,海南熱帶雨林是2018年才開始,時間更短。對於生態來説的話,這麼短的時間,去看它的明顯變化是比較難的。但是這麼大的區域,我們進行保護以後,從近些年反回來看,特別是這幾年監測的結果來看,生態狀況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特別是自然植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説三江源或祁連山這種以天然草地為主體的生態系統,草的綜合蓋度上升得很明顯。像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實際上它是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體的,這幾年通過保護,它的森林覆蓋率也提升得比較高。所以説每個地方首先發生變化的是它的自然植被的狀況,更主要的變化是這些野生動植物的種群的數量,它的密度,現在明顯感覺有變化。

比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從這幾年的監測結果看,現在明顯發現有一些東北虎定居的種群,現在專家通過初步分析,基本上穩定的定居種群已經有六個種群了。而在前幾年,都是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遷徙的,很少有定居下來的。

比如三江源,藏羚羊是它的一個珍稀性物種,我們在建國家公園之前,種群數量大約是2萬隻左右,這幾年通過監測了解到基本上已經到了7萬隻。這就是很明顯的。甚至包括海南熱帶雨林,它建得比較晚,標誌性的旗艦物種是海南長臂猿,我們前兩年監測只有20多只,今年最新的監測結果,種群數量已經發展到33隻了。所以説整個種群數量的變化,對國家公園來説這是比較明顯的。

當然了,我們通過這幾年的本底調查,在這些國家公園也發現了很多新的物種或者新的記錄,這個也是一些變化。

中國網:再談到人的方面,人的問題通常是管理的問題,往往也是最難辦的,那麼在試點區內的普通百姓,他們在試點過程當中受到怎樣的影響?他們得到了什麼?對此有什麼樣的反映?他們對改革試點工作是否滿意呢?

唐小平:對,你説的人的因素應該來説是我們管理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實際上我們的自然保護區也好,國家公園也好,它的管理或保護主要的還是管人,就是把園區裏面的人的活動管住,我們就達到了保護的目的。我們國家和西方國家特別是北美的那些國家的國家公園比較,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人員活動要比他們的多。像美國、加拿大的國家公園,基本上都是在無人區裏面建的,所以它能建很大的面積,沒有人,沒有社區,而我們國家的話,做不到。現在我們10個試點區裏面,基本上都有人,還有大量的人員存在。比如我們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有接近9萬人。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原來説12萬人,説常住人口還有8萬多人。我們把一些人口集中分佈的鄉鎮、村子,給它調整出去以後,人員還是很多。所以對人的管理或者當地社區的參與保護,這個是很重要的。

在體制試點期間,我們一些試點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個工作,我想就是説要讓當地社區的人參與到保護中去,所以我們現在普遍的做法就是設了生態管護崗位。我們在一些國家公園中都設了生態管護員,提供這個崗位,現在做得最好的、做得最多的像三江源國家公園,它大約有1.7萬戶牧民,每一戶給他一個生態管護員,做到一戶一崗。這樣的話當地的牧民都有一個人是參與保護的,所以他既是牧民又是我們的生態管護員。這樣他就(把放牧和管護)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話,整個國家公園的管理也有當地牧民的很重要的參與。他同時承擔生態管護工作,中央財政是要給他購買服務的,所以我們現在一個月——少的一個月大約給他1000元,多的可能要有1200,根據管護的面積不一樣。你看我們的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有17000多人,大熊貓國家公園有13000多人,少的也有幾百人。這是一個主要的工作。

第二個,就是説對生産生活的方式,我們要進行管理。一般的(國家公園試點區)裏面都有村莊,分散的有一些居住戶,那麼我們給他大致劃一個邊界,在邊界範圍之內,還允許從事種植、養殖等比較環境友好型的、對生態影響比較小的一些生産生活的活動,所以這樣的話,他們一般生活不受影響。

第三個的話,整個國家公園今後的一些資源利用可以搞特殊經營,特別是經營性的項目或者有收益性的這些項目,進行特殊經營。特殊經營的話,一般也向當地社區的老百姓和當地社區老百姓成立的一些公司、企業傾斜,讓他們優先參與。所以這樣的話,應該來説,我們現在的國家公園試點區裏面的居民,他們的收益基本上不受影響,或者收益有些還增加了,通過這幾個渠道還增加了。這塊應該來説今後還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就是説保護和當地社區怎麼協調的問題。

中國網:您作為國家公園管理局的領導,一定走過很多地方,也親身體驗或者是聽説過很多有關改革試點的情況以及故事,那麼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

唐小平:這個,應該來説這種事確實很多,因為10個試點區我都去過,也進行過調研。給我印象最深的,從保護的角度,我最初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帶隊做規劃的時候,我有一天上山,就在山上,老百姓下的套,就是那種用鋼絲繩下一個套,就把我給套住了。雖然東北地區早就開始了禁獵,不允許野外捕殺野生動物,把獵槍也收了,也進行了統一的管制,但是很多地方還是有偷獵、盜獵的情況,主要一個是下套,一個是下夾子——像我們給老鼠的夾子似的。在虎豹公園成立之前,這種現象很普遍的,當時一下子把我也給套住了。鋼絲繩很細,你很難注意到它。

所以國家公園成立以後,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他們每年就開展常規性的——我們叫清山清套,就是組織一些管護員、當地居民上山,一般每年都清理幾次。我記得2018年那一次,清理完了以後,清理下來的鋼套、鋼繩呀,他們還給它攏了起來,專門攏拖在一塊,搞了一個東北豹的塑像,那個(鋼套、鋼繩的)數量是很多的。所以通過這幾年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保護的意識應該是深入人心。前兩天我還看視頻上面,我們當地的守護員還拿著鐮刀,在雪地上——有一些都快齊腰的雪,有的地方到膝蓋的雪——還在雪地上清山清套,這個已經形成常態化的工作。這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國網:那麼根據您對各個試點(國家)公園的了解,您覺得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推廣?

唐小平:我們現在通過試點,已經搞完驗收、評估工作,現在也正在進行總結。我想,這裡面值得總結的情況應該很多。第一個,這次試點,我們叫體制試點,主要還是從管理體制上進行探索。在試點期間,這10個國家公園試點區管理體制有很多種模式,比如像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是按照直管模式設計的;還有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共同管理的模式,比如説像跨省的,像大熊貓(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都是共管的模式。還有一些呢,是中央政府委託省級政府管理的模式,比如説像三江源(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都是委託省級政府管理的模式。還有一些國家試點區就是直接由地方政府來管理,有的是省級政府管理,像武夷山(國家公園)就是省級政府作為派駐機構進行管理;有的由省級政府又委託地市級政府、縣級政府進行管理。所以模式比較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倫曉璇 攝)

但是我們這次通過試點評估,通過總結,大家感覺到今後國家公園從國家代表性或者堅持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最好的模式應該還是兩種模式,一種就是説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還有一種就是委託省級政府管理的模式。這個模式就是通過試點的經驗總結,我們得出來的,下一步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按照這兩種模式來建立。

還有一些,這些成果很多,比如剛才説的生態保護的問題、生態修復的問題。以前我們都強調一些單一要素的修復,比如説林業部門就是主要對森林進行保護修復,農業部門可能對草原進行保護修復。現在通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我們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整體,作為生命共同體來進行保護和修復,所以效果就要比以前好得多。這個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推廣的模式。包括剛才我們説的當地社區參與保護、參與管理的生態公益崗位這個模式也是需要、也是值得推廣、借鑒的。建立森林自然保護區等其他的國家公園,都可以設置這種生態公益崗位,參與保護和管理。我們現在正在總結,經驗是很多的。

中國網:您開始也提到了國家公園三大理念之一是它的全民公益性,那麼如何體現國家公園的全民共用的福祉,怎麼處理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係?10個試點單位經過5年的試點,有沒有一些好的經驗或者是好的辦法?

唐小平:對全民公益性的話,主要是什麼呢?在強調保護的同時,也要發揮國家公園的科研、教育、遊憩的功能。這種功能應該是對大眾開放的,大家都能享受到,所有人能夠走進自然,能夠了解自然、熱愛自然。這個是我們全民公益性的一個初衷和設想。從試點的情況來看,我們在注重體制試點的同時,對全民公益性,特別是全民參與,大家共用、體驗,特別是自然教育這塊,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把走進自然進行生態體驗或自然教育的這些活動,作為們國家公園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這種是生態型的一種公共服務,而不是跟大家現在説的要去搞旅遊,旅遊公司收門票,給你搞旅遊。所以我想,我們今後可能要轉變一個觀念,國家公園是一個旅遊場所,但是它更多地提供的是一種生態旅遊——大家在這個(國家公園)裏邊,在旅遊的同時,能接受一些環境教育、自然教育,然後能體驗到我們的生態和大自然之美,咱們美麗中國或者自然的美麗,這種的話應該是一種公共服務。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按照這個思路,希望下一步國家公園是對公眾開放、提供生態服務的一個地方。全民公益性的話,我想主要體現在這兒。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人:杭舟;攝像/後期:劉凱/張文泉;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