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據科技:開創5G公共通信新時代

時間:2020年11月12日
簡介: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如今,發展“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健全立體化、資訊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我國網際網路建設的必然趨勢。[視頻下載][訪談實錄][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實據科技:開創5G公共通信新時代

——專訪實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祥雲


主持人: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收看本期的《中國訪談》,我是主持人文婷。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如今,發展“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健全立體化、資訊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我國網際網路建設的必然趨勢。

5G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憧憬,也給眾多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其中,實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為全面提升公共通信水準,以“插柳成蔭、利國惠民”為理念,憑藉5G技術成功研發了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打造“柳蔭工程”公益項目。不僅為社會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也增強了“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工作的創新活力,同時為我國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了一份力量。

今天在我們節目現場就非常有幸採訪到了實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祥雲先生,歡迎您。

曾祥雲:各位網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如今,我們身處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您認為“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發展模式對於我們社會的整體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

曾祥雲:我認為,自網際網路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我們人類在對世界的認知和感應上,又增加了一個維度。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當今社會發展的格局,已經開始全面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2012年,我國首次提出了網際網路+的概念,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發展模式的意義相當重大,不僅有助於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和社會治理水準,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還可以不斷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網際網路+”的概念其實已經提出了幾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加法了,而是已經進入到了萬物互聯的乘法時代。網際網路是一個基礎工具,其實就像我們生活中的空氣一樣,常常讓我們忽略了它的存在。網際網路與公共服務高度融合,這也是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主持人:是什麼原因催生您想要研發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您的初衷是什麼?

曾祥雲:是這樣的,由於歷史原因,目前我國很多城市都還存在不少傳統的公用電話,比如上海,據報道現在還存有五千多部。因為其功能單一,實用性差,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但它們仍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基礎設施,承擔著特定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在群眾遇到緊急事件,又無法使用手機的情況下,可以迅速求助報警,這是解決人民群眾困難的重要途徑。起到了“以防萬一”的作用。

我經常路過一些公用電話亭,雖然從未見到人使用,但是為了保證正常的使用功能,還要定期派人保養維護,我感覺這是在浪費公共資源,目前在用的公用通信系統都是上個世紀引進的,放在網際網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看來,有點格格不入了。隨著網際網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5G時代的到來,於是,我就有了研發新一代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的想法。

至於我的初衷,一是節約公共資源;二是讓公共服務更合理高效,更具人性化;三是讓現代科技更好地服務於百姓生活。

主持人:剛才您也是提到了我們這個項目工程命名是為“柳蔭工程”,為什麼要以“柳蔭”二字來進行命名呢?其中有怎樣的含義呢?

曾祥雲:我在給這個項目取名的時候,正好看到了一首詩,是晚清軍事將領楊昌浚所作的《恭誦左公西行甘棠》,詩裏是這樣寫的,“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詩中説的是晚清重臣左宗棠,他是湖南湘陰人,當時新疆發生了“阿古柏之亂”,清朝政府派他去收復新疆。他在征西的路上,看到西北氣候乾燥,環境狀況很差,就命令下面士兵,在沿途栽插楊柳,連綿數千里。據記載當時成活的柳樹有26.4萬棵。真不愧為是一大壯舉,後人為了紀念左宗棠,稱呼這些柳樹為“左公柳”。當時這些柳樹為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柳樹下,乘蔭納涼,都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休閒場所。此舉可謂是 “插柳成蔭,利國惠民”。經過近一百多年風雨,現在“左公柳”的數量越來越少了,都已加入保護名錄。

我非常敬佩左宗棠為人,他不僅為我國的版圖完整,立下了赫赫戰功,還鼓勵軍民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還種桑養蠶、盡力為百姓謀福利。本人認為,左公精神應該得到弘揚,因此,想到了“柳蔭工程”這個名稱。

主持人: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其實它都具備哪些功能?可能是我們很多網友包括我在內也是非常感興趣的。那它的每一項功能又是針對的具體是哪些人群和哪些需求?對於我們不同年齡層人群的使用便捷度又做了哪些不同的設計?能不能請您來給我們分享一下?

曾祥雲:好的,我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套公共服務系統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個可以一鍵報警,主要是針對緊急求助報警者,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候,只要在公用無線終端上,使用相關APP一鍵發起報警即可。考慮到有些老人、小孩、以及境外來的使用者,記不住報警號碼,我們在設計APP圖標時候,上面標注了報警對象,比如110是公安,119是火警,120是急救中心,122是交通故障,還有幫助鍵,是緊急求助救援用的。我們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使用者可以隨意切換,最大程度的方便外國友人使用。

第二個功能是求助功能,主要是針對臨時遇到困難的求助者,比如提供應急幫助服務、解決遊客的臨時困難等等。舉個例子,今年8月份,看到一篇報道説有個女遊客到上海旅遊,錢花光了,沒錢買票回家,就去偷了室友的筆記型電腦賣給二手市場,才3000多塊,結果票還沒有買到,就被警察抓到了,後來被刑事拘留了,非常不值得。如果我們的“柳蔭工程”項目實施完成後,她只要在無線公用終端上,按一下幫助鍵(help)可一鍵求助,我們幫助中心可給予相應幫助。每年我們會撥付一定的費用用於應急求助。強調一下,我們這個功能是可以整體提高我們的社會公共服務水準,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個功能就是我們常用的功能,就是撥打電話,對於普通民眾,有時候沒手機或者手機壞了或者不方便使用手機的時候,可在公用無線終端上撥打傳統網路電話和網際網路絡電話,網際網路電話有國內國外的APP,我們在準備設置前三分鐘可以免費打電話,超過三分鐘我們會通過相關支付平臺要支付相關費用的。

第四個功能就是上網功能,針對普通民眾了,就像手機一樣可以隨時在終端上免費瀏覽新聞、賽事、旅遊相關資訊,還可以辦理相關網上業務,相關的雲服務都有,並可為民眾提供免費WIFI服務,但是有時限的。

我們相關的應用功能,包括即時通訊,如微信、QQ還有電子地圖這些,可以搜尋所在位置和周邊環境,了解附近吃住行這些相關資訊。還有智慧翻譯軟體,方便與外國友人溝通等等。下一步,我們準備聯繫騰訊公司,去定制適用我們這套公共系統的簡化版的App,用以保護用戶的隱私。

第六個功能主要是宣傳功能,我們的公用無線終端,在閒時可播放政策解讀、各類緊急通告,各種禁令、救災資訊發佈、惡劣天氣預警、道路交通管制還有我們做一些普法宣傳教育,還有城市形象宣傳。

主持人:構建“平安城市”可以説是在我們社會中每一個城市都是它的一個發展的目標之一,但一些治安事件的頻頻發生其實在社會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現象,那我們這套系統如何來跳出傳統報警模式,向更安全、更準確、更快速的一個方向來進行發展呢?

曾祥雲:是的,傳統的報警模式,是使用傳統市話網撥號到指揮中心的,報警者通過口述報告警情,由於時間緊張倉促,或不熟悉當地情況,經常一時很難説清楚報警者在什麼位置,這樣耽誤了指揮中心出警的黃金時間。還有不少民眾不記得相關報警號碼,特別是年紀大的,經常撥錯號碼,更是浪費時間了。報警公共服務系統發展的方向,應該是更高效、更智慧,更人性化。咱們這套報警公共服務系統主要是運用了一些當今比較成熟的現代科技成果,比如説5G無線通信網路、衛星定位、電子地圖、大數據、生物識別以及各種相關應用軟體等,將這些科技成果整合後,便成了這樣一套具有時代性的公共服務系統,此報警公共服務系統具有報警簡易,接警精準,出警迅速等特點。

主持人:其實剛才聽了曾董事長的講解,也是讓我們了解到這套系統可以快速的來處理不少社會緊急事件,同時也可以解決群眾的一些燃眉之急。那對於公安系統來説,這套系統又可以提供哪些便利呢?

曾祥雲:我先説一下相關的一組數據,以上海的近三年的一個統計數據為例,市民通過電話亭,累計撥打110報警電話有27萬餘次,撥打120急救電話2.9萬餘次,撥打119火警電話1.7萬餘次,近三年累計通話時長超過126萬分鐘。這些數據揭示著現在手機已經非常普及,但是公用電話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為保障市民生命和財産安全做了很大的貢獻。

本系統對於公安和其他指揮中心來説,不僅提供了操作上的便利,還簡化了報警程式,接警後能迅速掌握警情,精準指揮出警,並實時記錄案情,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有減少了假報和誤報率,這樣節約了警力資源。

主持人:那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可以説是誕生於我們的5G時代,那它都涉及了哪些技術領域?那比如説當我們的救助人來進行報警之後,系統又是如何具體展開工作的呢?

曾祥雲:本套系統涉及的技術領域主要有,5G無線通信網路、衛星定位、大數據、生物識別、電子支付、電腦資訊加相關應用軟體這些技術。我先簡單介紹下公共服務系統的組成,是由5G公用無線終端、集控中心、指揮中心和幫助中心等幾部分組成。下面分別介紹下:

第一,5G公用無線智慧終端,採用觸摸顯示屏,安裝智慧作業系統,具有衛星定位、身份識別、掃描及讀寫卡這些功能,配備有高清攝像頭,帶對講功能。並安裝相關求助報警APP,還有一些相關的實用性應用軟體。

這個公用終端安裝在所有需要公共服務的場所,比如城市街道兩側、鄉鎮主要路邊、學校、醫院、賓館、銀行等重要建築物的室內或室外,安裝方式有墻挂式、落地式及戶外亭式。無線智慧終端可24小時亮屏顯示,在夜晚很容易找到。方便群眾使用。

第二,集控中心,主要功能是所有公用無線終端的集中控制中心,主要是通過無線網路與無線終端、指揮中心和幫助中心等相互連接。集控中心繫統可遠端控制5G公用智慧終端,可以發送相關資訊數據和指令。另外,集控中心繫統也可將智慧終端發過來的數據信號切換給指揮中心和幫助中心。

第三,指揮中心,主要是為公安、消防、救護、交通故障和其他應急部門等指揮中心,在接到報警後,可以迅速出警。

第四,幫助中心,屬於社會義務幫扶組織,可由企業、政府或相關公益組織出面,可以單獨設立也可以共同設立。

我們報警系統工作過程不是很複雜。首先説報警:當報警者遇到緊急情況時候,只要在5G公用無線終端上,點擊一下相關報警APP就可以(如110、119、120、122),一鍵發起報警信號,終端上它有音視頻採集單元馬上就將現場情況,包括報警者特徵和周邊環境,就可以實時通過無線網路傳送到相關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通過電子地圖平臺馬上就可以精確定位報警者的位置,並與報警者進行音視頻對講,根據警情可以迅速安排出警。

求助也很簡單,求助者只要在我們公用無線智慧終端上,點擊上面有個幫助鍵,一鍵可以求助,集控中心會收到求助信號後,馬上轉給幫助中心,我們幫助中心專門有人員接待給予相應幫助。

主持人:實據科技接下來又有一個怎樣的發展目標以及它具體發展規劃是如何的?那對於項目接下來的推廣工作,您還希望得到哪些相關的支援呢?

曾祥雲:我們實據科技公司目前主要任務是儘快完成“柳蔭工程”項目,因為“柳蔭工程”是覆蓋全國的系統性項目,從項目設備生産、運輸、安裝、調試、運營到維護,再到所有人員的培訓到崗,都必須統一部署,制定每個任務完成的時間節點,緊前與緊後的工作都要做到無縫銜接。公司計劃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範圍內(暫不考慮港澳臺地區),共安裝60萬套5G無線公用智慧終端(包括室外和室內)及其配套系統,準備從城市到鄉鎮,分二期完成。

該項目可為各地帶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是給城市公共服務系統完善硬體設施,為地方財政節約了相當大的開支。第二是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準,提升城市公共形象,從而有利於招商引資。另外,本項目還為當地帶來一定的就業崗位,全面推廣當地資源,利用我們全國覆蓋的地理優勢和地域差異,我們定期定向推介當地資源,包括當地的旅遊資源和土特産等等,這樣來增加當地稅收收入,自然會帶動當地的GDP增長。

該公共服務系統報警平臺為公安部門服務百姓提供了新的窗口,為公安塑造了新的形象,更帶來了更高的人民群眾滿意度,還有更好的口碑。該項目實施完成後,會使當地的人民群眾增加了安全感。創建一個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這也是地方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該項目不僅給人民群眾帶來方便和實惠,同時也實現了公共資源集約化,為環境保護做出了一定貢獻。

所以,我們希望各地政府部門對我們的“柳蔭工程”予以肯定和許可,讓這個公益項目,早日服務於當地百姓,也為當地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及創建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還有等政府部門許可後,還需要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如各級指揮中心、應急、市政、電力、城管等部門。確保本項目系統能夠順利正常運作,使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持續不斷。

只要各級部門協同合作,我們相信,走在公益事業的大道上,會越來越熱鬧!謝謝!

主持人:此次訪談,我們與曾祥雲先生共同分享了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項目,也全面了解了他們所打造的“柳蔭工程”。相信未來實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及無線智慧定位求助報警公共服務系統項目必定會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為建設“平安城市”、“智慧中國”做出更多的貢獻!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節目,也感謝曾祥雲先生做客我們欄目。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